Workflow
生态环境治理
icon
搜索文档
赤峰人大以法治之力守护北疆生态明珠
中国环境报· 2025-08-25 11:20
立法与监督机制 - 赤峰市人大常委会自2019年起连续7年依法听取和审议政府环境状况报告 构建年初听部署 年中看进展 年末评成效的闭环监督链 [1] - 2024年创新性结合诚信建设与生态环境治理 使绿色信用成为企业发展重要考量 推动形成法治刚性约束+德治价值引领的协同护绿模式 [1] - 综合运用四查合一监督利剑 包括前期暗查 随机抽查 专家协查 现场调查 以及执法检查 专题询问 代表视察等监督形式 [2] 治理领域与成效 - 全面推进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规范化建设 耕地保护 尾矿库修复 污水治理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工作 [2] - 实现高标准农田有序建设 工业尾矿库生态蝶变 地表水水质稳步提升 [2] - 出台《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条例》《地下水保护条例》等7部生态环境领域法规 形成覆盖草原保护 节水用水 扬尘防治 乡村治理的立体法治网 [3] 协同治理体系 - 构建党委领导 人大主导 部门协同 公众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共同体 [3] - 与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旗县区人大常委会协同开展执法检查 形成三级联动 全域覆盖监督网络 [3] - 对接赤峰市纪委监委共享生态环境领域问题线索 推动监督资源整合与责任追究同步 [3] 公众参与与宣传 - 建立生态环境问题收集机制 借助代表履职平台 人大代表联络站及12345热线收集群众突出问题 形成治理需求清单 [3] - 通过环保世纪行活动报道敖汉旗三代人治沙 老哈河生态补水等典型案例 [4] - 在校园开设人大代表生态课堂 通过实验普及环保知识 在社区设置法治长廊解读生态法规 [4]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让蓝天碧水成为生活日常
新华社· 2025-08-22 16:54
钢铁行业环保转型 - 首钢股份迁安钢铁公司通过源头严防、过程严管、末端严治实现全流程超低排放,厂区环境洁净生态化 [2] - 全国累计完成8.93亿吨粗钢产能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或重点工程改造,占全国粗钢总产能约80% [3] 空气质量改善成效 - 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降至29.3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达87.2% [2] - 2024年全国重污染天数比例降至0.9%,北京市仅出现2天重污染 [3] - 散煤治理累计覆盖4100万户,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开展专项排查整治行动 [3] 水污染治理进展 - 全国累计排查出入河排污口33万余个、入海排污口5.7万个,七大流域和重点海湾排污口整治完成率分别达90%和84% [4] - 2024年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首次超90%达90.4%,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降至0.6% [5] - 长江干流连续5年、黄河干流连续3年全线水质稳定保持Ⅱ类 [5] 珍珠养殖业绿色转型 - 浙江诸暨采用管网精准投喂藻类技术实现生态蚌养殖,避免水体直接投肥污染 [4] - 绿色技术使河蚌养殖密度显著提升,浙江清湖控股集团坦言转型带来效益增长 [4] 固废处理与土壤治理 - 重庆三峰百果园环保发电公司日处理生活垃圾4500吨,占重庆中心城区日垃圾量40% [6] - 全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2%,"十四五"新增完成8.6万余个行政村环境整治 [6] -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5%以上,113+8个城市及20个省份开展"无废城市"建设 [6] 环境治理政策行动 - 生态环境部推动落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指导各省落实大气治理路线图 [3] - 多部门联合启动专项整治行动遏制非法转移倾倒固体废物,排查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 [7]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让蓝天碧水成为生活日常
中国证券报· 2025-08-22 04:11
空气质量改善 - 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降至29.3微克/立方米 [1] - 全国优良天数比例达87.2% 重污染天数比例降至0.9% [1][2] - 累计完成8.93亿吨粗钢产能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 占全国总产能约80% [2] 水环境治理 - 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首次超90% 达90.4% 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降至0.6% [3] - 排查入河排污口33万余个 入海排污口5.7万个 七大流域和重点海湾排污口整治完成率分别达90%和84% [3] - 长江干流连续5年 黄河干流连续3年全线水质稳定保持Ⅱ类 [3] 固废与土壤治理 - 全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2%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超45% [4][5] - "无废城市"建设覆盖全国113+8个城市及20个省份 危险废物监管能力持续提升 [5] - 重庆百果园环保发电厂日处理生活垃圾4500吨 相当于中心城区日产生量的40% [4]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让蓝天碧水成为生活日常
新华社· 2025-08-21 20:35
空气质量改善 - 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降至29.3微克/立方米 [2] - 全国优良天数比例达87.2% 重污染天数比例降至0.9% [2][3] - 累计完成8.93亿吨粗钢产能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 占全国总产能约80% [3] 水环境治理 - 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首次超90% 达90.4% 劣Ⅴ类比例降至0.6% [5] - 累计排查入河排污口33万余个 入海排污口5.7万个 [4] - 七大流域和重点海湾排污口整治完成率分别达90%和84% [4] 土壤污染防治 - 全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2% [6] -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超45% 完成8.6万余个行政村环境整治 [6] - "无废城市"建设覆盖全国113+8个城市及20个省份 [6] 行业绿色转型 - 钢铁企业通过全流程超低排放实现厂区环境生态化改造 [2] - 珍珠养殖业采用精准投喂技术避免水体污染 养殖密度和效益显著提升 [4] - 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提升 重庆单厂日处理量达4500吨 占中心城区垃圾量40% [6] 治理措施推进 - 散煤治理累计覆盖4100万户 [3] - 开展机动车排放检验专项整治 推动"公转铁、公转水"运输转型 [3] - 启动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 完成建设用地遥感核查全覆盖 [6]
【看见美丽中国】千年古城焕新颜 走进大同的蜕变之旅
央视网· 2025-08-20 00:12
空气质量改善成效 - 大同空气质量从全国倒数第三提升至全国前列 在168个重点城市中位居前列并长期稳居山西省首位[1][17] - 2022年大同被列为国家25个重点旅游城市 与厦门 三亚 桂林等城市并列[19] 能源产业绿色升级措施 - 淘汰落后产能并关停非法小煤矿 对保留煤矿进行整合改造和技术升级[7] - 大型煤矿采用自动化采煤设备 安装喷雾装置和净化水幕减少粉尘逸散[7] - 露天煤堆改为封闭式管理 实现园区内"看不见一粒煤"[7] 环保设施技术改造 - 燃煤电厂实施"脱硫脱硝+除尘"综合治理 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实现烟气排放实时传输[9] - 除尘设施过滤99.9%以上粉尘 脱硫设施将二氧化硫转为无害石膏 脱硝将氮氧化物转为氮气和水[11] - 二氧化硫排放标准从每立方米200毫克降至35毫克[9] 运输与区域治理 - 煤炭中长距离运输优先采用铁路 短距离运输采用封闭式皮带廊道或新能源车辆[12] - 对乡村平房进行集中供暖改造并兴建管网连接发电厂[12] - 云冈石窟区域酸雨减少 粉尘污染基本消失 客流量显著增加[14] 产业转型与旅游发展 - 晋华宫矿山转型为国家矿山公园 成为重要旅游打卡点[14][16] - 大同古城推出低空游旅游项目 通过直升机观光展示"大同蓝"成果[3] - 城市从矿业城市转变为重点旅游城市 实现生态环境与产业结构和谐发展[19]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中国化学重机公司践行“两山”理念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15 21:50
项目背景与意义 - 白洋淀是中国海河平原最大湖泊,总面积366平方公里,平均蓄水量13.2亿立方米,但长期受村庄生活污水直排和上游污水汇入污染[1] - 中国化学重机公司2023年中标白洋淀重点村落隐性污染源治理项目,涉及7个乡41个淀边村的140个历史遗留污染点位,治理量达11.8万立方米[1] 技术方案与实施 - 公司联合中国科学院及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组建"科学家+工程师"团队,采用五项关键技术包括"地下管网智能探测与精准清挖"[1] - 应用自主研发的三项专利技术产品如"高效绿色催化氧化药剂",高效完成治理任务[1] 项目成果与荣誉 - 项目获评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践行"两山"理念优秀案例二等奖[1] - 入选《中国环境报》"十四五"生态环境创新工程案例[1]
(活力中国调研行)重庆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单位GDP能耗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中国新闻网· 2025-08-13 00:04
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 重庆市以年均2.4%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年均5.6%的经济增长,单位GDP能耗降至0.310吨标准煤/万元,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1] - 单位GDP能耗较2020年下降11.8% [1] 产业结构绿色转型 - 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重点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等主导产业 [1] - 加快布局空天信息、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1] - 计划巩固汽车、电子等优势产业,发展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空天信息、具身智能、氢能等未来产业 [1] 绿色化与数字化协同 - 建设重庆市能碳双控在线平台,上线"工业绿效码",实现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精准定位和方案定制 [2] - "工业绿效码"归集企业信息,提供升级、技改、融资等定制方案 [2] 绿色制造体系 - 建立区县级、市级、国家级绿色工厂梯度培育体系,累计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170家、绿色工业园区16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8家 [2] - 国家级绿色工厂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9.5% [2] 城市绿色空间布局 - 统筹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用地及生态空间,构建城乡一体的城市绿色空间体系 [2]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 实现长江干流上下游及嘉陵江等重要支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全覆盖,建成跨省市、跨区县、跨乡镇三级补偿网络 [3]
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
人民日报· 2025-08-06 11:00
生态环境治理成效 - 巩固生态环境治理成效 [1]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 推动减污降碳扩绿协同增效 [1] 城市生态多样性 - 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 [1]
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新时代画卷)
人民日报· 2025-08-06 06:21
巩固生态环境治理成效 - 山西运城市盐湖区持续改善空气质量,采取多种措施解决城市空气治理难题,实现"山入城郭、水映楼宇"的生态环境 [2] - 湖北十堰市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通过"以菜净水、生态种养"方式推动水体氮、磷净化,加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4] - 南开大学新污染物研究团队开展植物模拟暴露实验,深入研究微塑料等新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 [6] - 福建福州市鼓楼区加快建设城市绿色通道和生态景观走廊,规划提升生态公园层级,打造绿意盎然的城市生态肌体 [8] 推动减污降碳扩绿协同增效 - 陕西西安市持续推动公园、林带、绿道建设,促进城市绿化 [10] -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推广垃圾分类,提升城市环保水平 [12] - 西藏拉萨市城关区娘热沟南北山绿化工程修复片区进行树木养护,推动生态修复 [14] - 安徽芜湖市繁昌区倡导市民低碳绿色出行,建设人民体育公园等绿色基础设施 [16] 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 - 北京昌平区温榆河公园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稳中向好,累计监测到动植物种类880种,4年内增加200余种 [18] - 广西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区通过植物景观吸引游客,促进城市生态与旅游结合 [20][21] 全国绿化建设数据 - 全国建设口袋公园超过4.8万个,绿道超过12.8万公里 [21][23]
“生态包袱”变“绿色财富”——有机肥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经济日报· 2025-07-28 06:17
行业战略价值 - 有机肥在提升土壤健康和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 [1] - 土壤有机碳每提升1吨/公顷,作物稳产性可提高3%至5% [1] - 有机肥产业在推动绿色农业、清洁生产、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1] 产业发展现状 - 中国生物肥料企业数量超4500家,年产量达4500万吨,登记产品超1.5万个,年产值突破400亿元 [1] - 中国有机肥用量约为4000万吨(纯养分),占资源总量的59.5%,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3] - 有机肥产业正处于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型的关键阶段 [2] 全球市场机遇 - 2028年全球有机肥市场规模预计达2270亿美元,2030年突破3000亿美元 [2] - 中国有机肥产业发展面临巨大机遇 [2] 区域发展案例 - 甘肃省甘南州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发展有机肥产业,构建农林牧并举、产加销贯通的产业循环体系 [2] - 黄河流域作为重要生态屏障和农牧业基地,其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关系区域生态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2] 技术与发展方向 - 未来有机肥产业将向"精准高效、功能复合、绿色智能"方向发展 [3] - 需加强推广秸秆还田、粪肥还田等绿色种养循环模式 [3] - 应严控有机肥原料安全,防止对土壤造成二次污染 [3] 政策与行业建议 - 需加快标准体系建设与产业链整合 [2] - 推动政产学研用各方携手构建黄河上游绿色农业新高地 [2] - 加强黄河流域沿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大绿色农资产品创制与推广力度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