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研发
搜索文档
三生国健药业(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
新浪财经· 2025-10-24 07:1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16亿元,同比增长18.80% [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9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1.15% [5] - 研发投入合计3.68亿元,同比增长3.87%,其中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8.14% [5] 收入增长驱动因素 - 收入增长主要来自于与沈阳三生合作项目授权许可收入的增长 [5] - CDMO业务增长也为收入提升做出贡献 [5] 研发管线进展 - 抗IL-17A单抗(608)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适应症NDA申请已受理,强直性脊柱炎项目临床III期受试者入组中 [7] - 抗IL-5单抗(610)重度嗜酸性粒细胞哮喘患者临床III期受试者入组中 [8] - 抗IL-4Rα单抗(611)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适应症临床III期主要终点已达到,多个其他适应症临床进展顺利 [10] - 抗IL-1β单抗(613)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适应症已递交NDA申请并获受理 [11] - 抗BDCA2单抗(626) SLE适应症Ib/II期临床试验进行中 [12] - 抗TLIA单抗(627)溃疡性结肠炎适应症临床I期进行中 [13]
鞍石生物科创板IPO进入已问询阶段
北京商报· 2025-10-20 09:55
公司IPO状态 - 公司科创板IPO状态变更为已问询 [1] - 公司科创板IPO于9月26日获得受理 [1] 公司业务与定位 - 公司是一家迈入商业化阶段的创新生物医药企业 [1] - 公司专注于肿瘤等存在重要未满足临床需求的疾病领域 [1] - 公司致力于通过高效率的自主研发提供高品质的创新抗肿瘤药物 [1] 募资计划 - 公司拟募集资金24.5亿元 [1] - 募集资金将投向新药研发项目及补充营运资金项目 [1]
恒瑞医药:注射用SHR-1501纳入突破性治疗名单
新浪财经· 2025-09-18 16:38
药物研发进展 - 子公司上海恒瑞医药的注射用SHR-1501被纳入国家药监局拟突破性治疗品种公示名单 公示期7日 [1] - 该药物为自主研发的白细胞介素-15融合蛋白 与卡介苗联用可增强免疫反应并协同抗肿瘤 [1] - 药物主要适应症为BCG无应答的非肌层浸润性原位癌患者 [1] 研发投入情况 - 相关项目累计研发投入约1.02亿元人民币 [1]
复星医药与睿智医药举行座谈交流
新浪财经· 2025-09-05 19:22
公司合作动态 - 复星医药联席总裁兼全球研发中心CEO王兴利率团队访问睿智医药上海总部并举行座谈交流 [1] - 双方就生物医药研发领域技术创新及新模态药物发展方向进行深入交流 [1] - 此次交流进一步深化双方合作共识 [1]
荃信生物-B盘中涨超7% 公司加快管线市场潜力兑现 双抗管线均旨在走向国际化市场
智通财经· 2025-09-05 11:41
财务表现 - 上半年收入人民币2.06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359.69% [1] - 期内亏损3093.3万元 同比显著收窄83.11% [1] - 收入增长主要来源于对外授权项目首付款、里程碑付款和临床研发服务费收入及CDMO收入 [1] 核心产品管线 - 临床进度靠前的5个管线产品分别对应IL23p40、IL-4R、IL-17A、IL-23p19和TSLP靶点 [1] - 全球范围内均已存在同靶点药物获批上市 显示成药确定性高 [1] - 除QX002外 其余产品均与国内Pharma达成合作 由合作伙伴负责商业化销售 [1] 双抗管线布局 - QX027N为呼吸+皮肤领域双抗管线 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中美同步申报IND [2] - QX031N为呼吸科双抗管线 预计2025年下半年中美同步申报IND [2] - QX035N预计2026年下半年中美同步申报IND [2] - 全球尚未有自免领域双抗重磅产品上市 具备真正创新属性的管线有望快速实现临床价值 [2]
IPO雷达|89岁“药神”战港股,天辰生物携在研“自免+过敏”新药闯关IPO
新浪财经· 2025-09-02 19:40
公司概况与上市进展 - 天辰生物专注于过敏性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生物药研发 于成立5年后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国金证券担任独家保荐人 [3] - 公司聚焦"自免双抗+过敏"两大赛道 开发自主创新生物药 属于生物医药领域高潜力赛道 [3] - 公司累计完成七轮融资 总金额超5亿元人民币 估值从成立初期4亿元攀升至20亿元 投资方覆盖超10家机构包括风险投资、地方政府引导基金和专业医疗投资基金 [3][10] 创始团队与技术背景 - 核心创始人为孙乃超与刘恒 孙乃超是抗IgE抗体药物奥马珠单抗主要发明人之一 该药物2023年全球销售额达38亿美元 累计销售额超300亿美元 [4][6] - 刘恒拥有10年以上生物医药从业经验 曾任职于辉源生物、亿一生物等公司 与孙乃超因F-627项目合作长达7年 [6] - 89岁孙乃超担任执行董事负责研发策略 刘恒担任董事长负责战略和运营 两人合计通过直接持股及控制实体持股44.16% [8] 产品管线与研发进展 - 核心产品LP-003为下一代抗IgE抗体 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和过敏性哮喘 展现出优于奥马珠单抗的临床疗效 具有"同类最佳"潜力 [9] - LP-003针对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正在开展III期试验 计划2026年三季度提交上市申请 针对慢性自发性荨麻疹预计2026年上半年启动III期试验 [9] - 关键产品LP-005为靶向C5及C3b补体的双功能抗体融合蛋白 用于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等补体介导疾病 处于多适应症差异化推进的临床开发阶段 [10] 财务状况与融资压力 - 公司尚未实现商业化 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分别为9577.8万元、1.37亿元和9421万元 两年半合计亏损3.27亿元人民币 [14] - 研发成本持续增长 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分别为7391.3万元、9808.1万元和6729.1万元 非临床研究及CMC成本、临床试验费用为主要支出项 [14][16] - 截至2025年6月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1.36亿元 叠加1.55亿元金融资产 合计可动用资金约2.91亿元 但此前募集资金已有58%被投入使用 [11][17] 上市募资用途与行业环境 - 募资将重点用于核心项目临床研发加速及商业化准备 包括生产基地建设与市场团队搭建 为2026年LP-003提交上市申请后快速放量铺路 [20] - 香港作为亚洲生物科技融资枢纽 可为公司提供对接国际资源平台 上市后可通过配股、可转债等方式持续融资 并加速业务全球化布局 [20] - 生物医药行业融资环境处于调整期 临床阶段企业股权融资难度较高 参考行业规律 创新药从III期临床到上市申报单适应症研发投入通常需2-3亿元人民币 [19][20]
奥浦迈(688293):国内外业绩均提升 参与项目数持续增加
新浪财经· 2025-08-28 10:31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78亿元,同比增长23.77% [1] - 归母净利润0.38亿元,同比增长55.5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30亿元,同比增长76.73% [1] - 单Q2营收0.94亿元,同比增长47.21%,归母净利润0.23亿元,同比增长401.7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19亿元,同比增长3012.48% [1] 业务表现 - 产品业务(培养基为主)收入1.55亿元,同比增长25.49%,CDMO服务业务收入2227.21万元,同比增长13.24% [2] - 细胞培养产品业务表现强劲,海外客户深度合作推动业绩提升 [2] - 产品业务毛利率71.91%,同比提升1.57个百分点,CDMO服务毛利率-47.53%,同比下降43.01个百分点 [2] 费用结构 - 销售费用率7.40%,同比下降1.32个百分点 [2] - 管理费用率16.05%,同比下降14.06个百分点 [2] - 研发费用率13.58%,同比上升2.87个百分点 [2] 研发管线 - 截至2025年中,282个药品研发管线使用公司培养基,较2024年末增加35个 [2] - 管线阶段分布:商业化11个、3期32个、2期32个、1期58个、临床前149个 [3] - 商业化及临床中后期项目为未来增长奠定基础 [3] 盈利预测调整 - 2025-2027年净利润预测调整为0.88亿元、1.28亿元、1.74亿元 [3] - 原预测2025-2027年为0.65亿元、0.92亿元、1.26亿元 [3]
药明合联(2268.HK):H1业绩超预期 长期CAPEX彰显信心
格隆汇· 2025-08-25 11:13
核心观点 - 公司业绩持续高速增长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1.30/1.85/2.57元 目标价70.56港元 [1] - 公司预计到2029年资本开支将超过70亿元人民币 产能实现翻倍扩张 [1][2] - 公司项目管线持续扩大 未完成订单总额达13.29亿美元 同比增长57.9% [1] 财务表现与估值 - 预计2025/2026/2027年EPS分别为1.30/1.85/2.57元 [1] - 采用PE估值方法 给予2025年50倍PE倍数 目标价64.92元人民币 [1] - 按港币兑人民币汇率0.92折算 目标价为70.56港元 [1] 业务发展 - 2025年上半年新签37个综合项目 新增3个PPQ项目 [1] - 综合项目总数增长至225个 较前期增加58个 [1] - IND后项目总数达103个 较前期增加27个 [1] - 未完成订单总额13.29亿美元 同比增长57.9% [1] - 北美地区占总未完成订单一半以上 [1] - 新签合同金额同比增长48.4% 北美地区增速领先 [1] 产能扩张 - 2025年资本开支计划15.6亿元人民币 其中9亿元投入新加坡基地 [2] - 到2029年合计资本开支将超过70亿元 [2] - 已启动无锡和上海基地扩建 以及江阴新基地设计 [2] - 将在现有偶联制剂和载荷连接子产能基础上实现翻倍 [2] 行业前景 - 公司2024-203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超过行业平均水平 [2] - 到2030年XDC项目占比有望达到20% [2] - M端收入占比预计超过20% [2]
三元基因:新药商业化冲刺阶段 加大创新研发增厚资产价值
搜狐网· 2025-08-25 11:04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18亿元 同比小幅增长[1] -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 但第二季度实现净利润578.51万元 较第一季度扭亏为盈[1] - 新厂区折旧摊销及运营维护费用显著增加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影响当期利润[1] 研发投入 - 费用化研发投入1293.58万元 占营业收入比例10.93% 同比增长103.31%[3] - 整体研发投入1719.04万元 占营业收入比例14.52%[3] - 研发重点集中于PEG集成干扰素突变体注射液和肿瘤免疫细胞治疗项目[3] 核心产品管线 - 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RSV肺炎进入商业化前阶段 已完成新药注册申报资料沟通[2] - 该产品具有靶向性强 起效快 安全性好等临床优势 填补儿童呼吸道感染治疗领域空白[2] - PEG集成干扰素突变体采用精准定点修饰技术 结合基因检测可大幅提高乙肝临床治愈率[4] 临床研究进展 - 乙肝治疗采用II-III期适应性设计方案 全基因组检测已完成940例受试者入组[4] - γδT细胞肿瘤免疫治疗开展多项研究者发起临床研究 涵盖肝癌 黑色素瘤 白血病等适应症[6] - 开展γδT细胞联合干扰素α1b或PD1单抗的协同治疗研究[5] 技术创新平台 - 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院士专家工作站 深耕干扰素机制研究十余年[1] - 实现全球首个哺乳细胞表达的重组全人II型/III型胶原蛋白高效制备[6] - 完成IV型 V型 XVII型重组全人胶原蛋白生产工艺研究[6] 战略布局 - 推进胶原蛋白系列化妆品和医疗器械备案注册工作 分批次实现产品上市[6] - 通过技术创新开发通用"现货型"细胞治疗产品 旨在大幅降低生产成本[6] - 深化产业合作加速技术成果转化 打造胶原蛋白领域核心竞争力[6]
天辰生物医药递表港交所 国金证券(香港)为保荐人
证券时报网· 2025-08-22 08:28
公司上市与业务概况 - 天辰生物医药已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国金证券(香港)为其独家保荐人 [1] - 公司构建针对鼻科、皮肤科、呼吸科、血液科、肾脏科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综合性生物制剂产品管线 [1] - 拥有两大自主研发技术平台:高亲和力抗体发现平台和双功能抗体开发平台 [1] 核心产品管线 - 核心产品LP-003为下一代抗IgE抗体 用于治疗过敏性疾病 临床开发进度全球领先 [1] - 关键产品LP-005为靶向C5及C3b补体的双功能抗体融合蛋白 用于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和补体介导肾脏疾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1] - 其他候选药物包括LP-00A、LP-00C和LP-00D [1] 临床进展与规划 - LP-003已在中国获得多项适应症的IND批准 正在进行III期临床试验 计划2026年第三季度或之前提交BLA [1] - LP-005正在中国进行一项II期临床试验 并计划启动针对补体介导肾脏疾病的II期临床试验 [1] - LP-003和LP-005均已获得CDE的IND批准并进入临床开发阶段 [1] 行业市场前景 - 全球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市场和过敏性疾病药物市场预计将持续增长 [1] - 中国市场尤其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