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抗肿瘤药物
icon
搜索文档
鞍石生物科创板IPO进入已问询阶段
北京商报· 2025-10-20 09:55
公司IPO状态 - 公司科创板IPO状态变更为已问询 [1] - 公司科创板IPO于9月26日获得受理 [1] 公司业务与定位 - 公司是一家迈入商业化阶段的创新生物医药企业 [1] - 公司专注于肿瘤等存在重要未满足临床需求的疾病领域 [1] - 公司致力于通过高效率的自主研发提供高品质的创新抗肿瘤药物 [1] 募资计划 - 公司拟募集资金24.5亿元 [1] - 募集资金将投向新药研发项目及补充营运资金项目 [1]
鞍石生物第五套标准IPO获受理,改性塑料供应商中塑股份拟创业板
搜狐财经· 2025-09-30 18:59
新股上市概况 - 9月22日至9月28日期间,上交所主板有1家公司上市,深交所创业板有3家公司上市 [2] - 友升股份上市首日股价收涨71.48%,截至9月29日股价为66.31元/股,较发行价46.36元/股上涨43.03%,总市值约128亿元 [3] - 建发致新上市首日股价收涨418.58%,截至9月29日股价为34.12元/股,较发行价7.05元/股上涨383.97%,总市值约144亿元 [4] - 联合动力上市首日股价收涨147.60%,截至9月29日股价为32.77元/股,较发行价12.48元/股上涨162.58%,总市值约788亿元 [4] - 昊创瑞通上市首日股价收涨190.76%,截至9月29日股价为58.78元/股,较发行价21.00元/股上涨179.90%,总市值约65亿元 [5] 公司上市板块与日期 - 建发致新(代码:301584)于9月25日登陆深交所创业板 [4] - 联合动力(代码:301656)于9月25日登陆深交所创业板 [4] - 昊创瑞通(代码:301668)于9月26日登陆深交所创业板 [4] 公司主营业务 - 友升股份是专业铝合金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专注于轻量化汽车零部件领域 [3] - 建发致新主要从事医疗器械的直销、分销和医院耗材集中管理(SPD)业务 [4] - 联合动力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和电源系统等动力系统核心部件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4] - 昊创瑞通主要从事智能配电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智能环网柜、智能柱上开关和箱式变电站等 [5] 通过上市委员会审议会议公司 - 9月22日至9月28日,上交所科创板有2家公司过会,深交所创业板有1家公司过会 [6] - 百奥赛图是一家临床前CRO以及生物技术企业,基于自主开发的基因编辑技术提供创新模式动物及临床前医药研发服务 [7] - 摩尔线程主要从事GPU及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和销售,已推出四代GPU架构 [7] - 南网数字为电力能源等行业客户提供数字化建设综合解决方案,并逐步将服务拓展到交通、水务燃气、政务公安等领域 [8] 递交上市申请公司 - 9月22日至9月28日,上交所科创板有1家公司递交上市申请,深交所创业板有1家公司递交上市申请 [10] - 鞍石生物是一家迈入商业化阶段的创新生物医药企业,专注于肿瘤领域,拟登陆上交所科创板 [11] - 鞍石生物拟发行不超过7600.43万股,计划募集资金24.50亿元,用于新药研发项目及补充营运资金 [12] - 鞍石生物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0元、1295.80万元、7165.62万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4亿元、-2.83亿元、-4.79亿元 [12] - 中塑股份主营业务为改性工程塑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 [13] - 中塑股份拟发行不超过1233.29万股,计划募集资金6.45亿元,用于生产基地建设及研发中心项目 [14] - 中塑股份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93亿元、5.37亿元、7.0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91.84万元、7924.10万元、1.00亿元 [14] - 中塑股份曾调整上市计划,最初拟申报创业板,后变更为北交所,最终重新申请创业板上市 [15]
A股进口替代50强出炉,AI芯片、光刻胶、科学仪器……谁空间更大?高成长高科技高胜率
证券时报· 2025-05-02 08:24
行业分析 - 美国滥用关税手段未能减少贸易逆差,反而破坏全球经济秩序,中国采取反制措施为国内产业提供进口替代契机 [1] - 进口替代空间较大的行业包括芯片、光刻胶、科学仪器、医疗器械和航空装备等 [1][6] - 中国对电子(半导体组件/设备/器件、光学元件)、医疗器械、机械(测量仪器、机床、刀具)、航空装备、化学制品等细分品类进口依赖度较高 [4] - 中国自美进口的电子机械、农产品、化工、能源等产品规模均超过1500亿元,运输设备部件和精密仪器约五分之一来自美国 [5] 市场空间 - 模拟芯片全球市场规模794亿美元,中国需求占比30%至40%,市场空间约2400亿元人民币 [6] - 科学仪器去年进口额2300亿元,高端设备(如质谱仪、电子显微镜)80%依赖进口 [6] - 医疗设备高端产品(如MRI、CT机)70%依赖GE、西门子,市场空间达数千亿元 [6] - 进口替代市场空间合计超万亿元,技术密集型领域(半导体、科学仪器)替代难度最高但政策扶持力度最大 [6] 公司表现 - 进口替代50强股票中,中芯国际、海光信息、恒瑞医药、寒武纪-U等10股市值超千亿元,主要集中在半导体设备制造、AI芯片、创新药、医疗设备等领域 [7] - 12只股票市值低于百亿元,坤恒顺维和优利德两只科学仪器行业股票市值均不足40亿元 [7] - 50强股票去年研发投入占比平均值超过21%,中位数超过13%,远高于A股平均水平 [9] - 龙芯中科研发投入占比高达105.34%位居首位,寒武纪-U、泽璟制药-U、景嘉微等个股研发占比均超50% [9] - 百济神州-U去年研发投入逾141亿元,专注于肿瘤创新治疗药物研发 [9] 核心标的 - 北方华创去年研发支出近60亿元,2024年新申请专利超1300件(发明专利占比超80%),在半导体设备、新能源与精密电子领域取得突破 [10] - 迈瑞医疗去年研发支出超40亿元,产品覆盖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及医学影像三大领域,拥有国内同行业最全产品线 [10] 成长性与股价表现 - 上榜公司今年净利增速平均值接近69%,华虹公司、寒武纪-U、华中数控、澳华内镜、景嘉微等11股净利有望翻倍增长 [12] - 31只个股年内股价逆市上涨,占比超六成,泽璟制药-U、思瑞浦、百济神州-U等个股均涨超60%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