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残
搜索文档
18年同行!“元老级”参展企业用画面定格辅具科技的每一步突破
华夏时报· 2025-09-15 10:25
行业整体发展 - 中国辅助器具行业实现了从传统机械假肢功能单一化向肌电智能假肢“科技赋能、贴合实用”的跨越式发展 [2] - 连续18届参展的5家企业勾勒出科技助残的产业进化图谱 [2] - 德国先进技术注入加速了本土行业的技术迭代、标准完善与供给升级 [3] 奥托博克(中国)工业有限公司 - 公司为德国奥托博克健康康复集团在华独资子公司,成立于1993年,集团拥有105年历史 [4][7] - 展示第四代智能仿生膝关节Genium® X4,通过AI算法优化多场景适配,被誉为智能假肢界“劳斯莱斯” [9] - 一款智能假肢价格约10万元人民币,患者享受补贴后自付费用低于5万元 [9] 佛山东方医疗设备厂有限公司 - 公司成立于1990年,以轮椅为核心产品,年产超过150万辆 [11] - 推出国内首辆电动、儿童及脑瘫患者专用轮椅,通过规模化生产将价格降至千元级 [11] - 展示智能健康监测站立轮椅,具备坐姿、半卧位到直立位三姿态切换功能,用于居家康复训练 [14] 上海互邦智能康复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公司自1990年成立,是手动和电动轮椅国标起草单位,中国康复协会副会长单位 [16] - 展示互邦旅行款L15手动轮椅车,轻便小巧可折叠带上飞机高铁,配备四刹车系统 [18] 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 - 公司为集团化高新技术企业,产品涉及五大行业105个品类 [20] - 主要产品泰康牌轮椅系列年产量达20万台以上 [20] 常州市钱璟康复股份有限公司 - 公司始建于1996年,是拥有综合性康复器械生产能力的企业之一,下辖近二十家子公司 [21] - 展示天轨(智能动态反馈训练系统),可识别患者运动数据并自动调节参数,进行减重康复训练 [23]
2025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在京举办
人民日报· 2025-09-15 04:30
行业展会概况 - 2025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康复博览会于9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 [1] - 展会总面积达2.2万平方米 [1] - 吸引400余家国内外企业及机构参展 [1] 产品创新与技术突破 - 首发新品包括脑机接口、智能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导盲眼镜、智能导盲犬等创新辅助器具 [1] - AI手语翻译设备、智能轮椅、智能假肢等科技助残产品集中亮相 [1] - 展示近年来助残科技创新成果 [1] 展区设置与行业覆盖 - 设置助行移动辅具、假肢及矫形器、听觉言语康复/低视力等专业展区 [1] - 涵盖儿童康复、养老与无障碍设施、医疗器械/康复器械等领域 [1] - 聚焦科技助残主题 [1] 国际合作与交流 - 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参与交流 [1] - 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代表深入探讨辅具需求 [1] - 推动全球辅具产业合作 [1]
推动康复辅助器具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不断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
人民日报· 2025-09-13 06:16
行业政策导向 - 国务委员谌贻琴强调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并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 加快推进助残领域科技研发应用[1] - 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 不断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1] 行业发展重点 - 2025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主题为"科技赋能 共享福祉" 突出科技在助残领域的关键作用[1] - 现场展示脑机接口外骨骼机器人 离线字幕辅听设备等国产高科技康复辅助器具[1] - 详细关注福祉车 智能轮椅等产品的研发应用推广情况[1] 市场潜力与产业支持 - 中国康复辅助器具市场被明确指出具有巨大潜力[1] - 需要加快产业发展 不断丰富种类 培育品牌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1] - 完善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制度 更好满足残疾人和失能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高品质辅助器具需求[1] 科技创新方向 - 要求深入推进科技助残 加强残疾人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1] - 围绕残疾人需求研发推广更多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和产品[1] - 以先进科技促进残疾人更好实现社会参与 共享幸福美好生活[1]
谌贻琴出席2025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时强调 推动康复辅助器具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不断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
新华社· 2025-09-12 20:01
行业政策导向 - 政府强调深入贯彻残疾人事业重要论述并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 加快推进助残领域科技研发应用[1] - 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 目标不断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1] - 要求完善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制度 更好满足残疾人和失能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高品质需求[1] 科技产品发展 - 博览会展示脑机接口外骨骼机器人及离线字幕辅听设备等国产高科技康复辅助器具[1] - 政府重点关注福祉车与智能轮椅等产品的研发应用推广情况[1] - 强调围绕残疾人需求研发推广更多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和产品 以先进科技促进残疾人社会参与[1] 市场前景与产业建设 - 明确指出中国康复辅助器具市场潜力巨大[1] - 提出加快产业发展方向 包括不断丰富产品种类与培育自主品牌[1] - 要求加强残疾人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1]
2025福祉博览会开幕,北京残联带来多项沉浸式科技助残新体验
新京报· 2025-09-12 19:51
展会概况 - 2025年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康复博览会于9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 聚焦科技助残主题 [1] - 博览会设置助行移动辅具 假肢及矫形器 听觉言语康复/低视力 儿童康复 养老与无障碍设施 医疗器械/康复器械等展区 总面积达2.2万平方米 [2] - 吸引400余家国内外辅具生产企业和服务机构参展 展示衣 食 住 行 用 医 学 娱等领域的先进用品用具 设备和技术 [2] 科技助残产品创新 - 北京市残联展区推出"大脑胶水"黄色凝胶产品 用于填充脑卒中腔并实现神经功能恢复 目前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并成功助力两例患者康复 预计3-5年内上市 [2] - AI助听器采用玉佩造型设计 具备环境自适应功能 可抑制背景噪声并动态优化听觉体验 无需线下调校 [3] - 展区同时展示AR字幕眼镜 字幕辅听设备 智能脑机系统 基因治疗药物等前沿助残产品 [3] 智能服务与场景应用 - "互联网+辅具服务"展区通过触摸屏和电脑展示辅具政策及网上服务平台 支持现场注册登记 辅具申请和购买服务 [3] - 智能家居无障碍环境展区设立全屋智能设备联动模拟间 通过语音控制技术搭建无障碍生活应用场景 [3] 政策支持与产业生态 - 北京市建立覆盖全障别 全年龄段的辅助器具补贴制度 累计服务47万人 申领辅具达127万件 [4] - 动态将AR眼镜 字幕机顶盒等高科技产品纳入补贴目录 打造"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 [4] - 支持海淀区出台科技助残三年行动方案 建立43家单位协同机制 汇聚109项技术产品 [5] - 依托医药健康 人工智能产业园区建设科技助残"园中园" 构建"区-街-社-家"四级体验网络 [5] 行业推广与国际合作 - 成功承办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科技助残论坛 11位中外顶尖科学家和企业领袖参与前沿技术对话 [4] - 首批发布15个国家科技助残典型案例 建成集发布 展示 体验 应用于一体的科技助残展示中心 [4] - 首批展出脑机AI轮椅 基因药物等60多项科技成果 部分产品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9届会议展览中亮相 [4]
2025年“辅助器具创新产品首发活动”在京举办|快讯
华夏时报· 2025-09-12 17:01
活动概况 - 9月12日在北京举办"辅助器具创新产品首发活动" 主题为"科技赋能·共享福祉" [2] - 活动是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康复博览会首次开设的创新产品发布平台 [2] - 旨在促进辅助器具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为国内外企业提供产品发布平台 [2] 产品发布 - 52家企业首发59款创新产品 覆盖智能/多功能轮椅、智能假肢、外骨骼机器人等领域 [3] - 产品涉及康复机器人、脑机接口、信息无障碍、VR/AR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 [3] - 特别设立重点联系地区专场 包括江苏省苏州市、湖南省长沙市、广东省深圳市和北京市海淀区 [3] 区域合作 - 四个重点联系地区展示科技助残政策举措、活动开展与实施成果 [3] - 各地区分享在科技助残领域的实践经验与创新成果 [3] 战略合作 - 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签署框架合作协议 [5] - 双方将共建可持续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充分利用各自优势 [5] - 合作范围包括科技助残、智能辅具等多层次、全方位合作 [5] 行业影响 - 活动展示科技助残创新应用成果 为企业提供展示推广平台 [7] - 为产业链各方提供合作对接契机 激励企业投入辅助器具研发生产 [7] - 激发社会力量参与 共同构建包容可持续的科技助残产业生态 [7]
评论丨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的“成人礼”,是答卷更是序章
华夏时报· 2025-09-12 10:16
展会发展历程 - 首届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于2007年启幕,标志着中国首次以国家级展会形式系统关注特殊群体福祉 [1] - 展会规模从有限起步,展品初期以基础型轮椅、助行器为主,参展企业多为国内本土厂商 [1] - 经过十八年发展,参展企业从百余家增长至汇聚全球400余家领军品牌 [3] - 展品技术从基础轮椅助行器发展到脑机接口、智能假肢等尖端科技 [3] 展会重要节点与模式演变 - 2008年作为北京残奥会系列活动,吸引超10万观众入场,使"辅助器具"概念和"科技助残"理念获得全国性传播 [2] - 2009年展会开创"展览+学术"的双轮驱动模式,首次实现展品展示与专业服务的有机融合 [2] - 2011年吸引意大利、丹麦和日本等17个国家和地区企业参展,开启国际化新阶段 [2] - 2023年展会特设"康复国际百年专题展",接待全球嘉宾参观,形成"全球智慧"的集中展示 [3] 行业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 - 行业技术实现从简单仿制到自主创新的跨越,产业从"跟跑"发展到"并跑"乃至部分"领跑" [1] - 2023年展会亮相柔性外骨骼机器人、脑机接口手功能康复系统、3D沉浸式智慧康复系统等尖端产品,标志技术进入智能时代 [3] - 国产辅具发展重点从"有没有"迈向"好不好",残疾人从"被帮扶"转向"自主发展" [3] - 展会成为推动残疾人事业迈向更高质量新阶段的平台,汇聚科技产品、合作共识与社会观念 [4]
2025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即将启幕,三大引擎驱动行业变革
华夏时报· 2025-09-05 16:55
展会概况 - 2025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康复博览会将于9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 主题为"科技赋能·共享福祉" [2] - 展会由残联主办 自2007年至今已成功举办17届 是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辅助器具产品和技术专业展会 [2] - 展会设展区22000平方米 汇聚400余家企业和服务机构 展示超1万种科技助残创新产品 [5][6] 展示内容 - 按产品功能设置七个展区:助行移动辅具 假肢及矫形器 听觉言语康复/低视力 儿童康复 养老与无障碍设施 医疗器械/康复器械 [5] - 集中展示脑机接口 智能假肢 AR眼镜 脑控轮椅 外骨骼机器人 导盲眼镜 智能导盲犬 AI手语翻译设备 智能轮椅等前沿科技成果 [2][5] - 首次开设辅助器具创新产品首发大舞台 80余企业的超百种产品分5个场次发布 [5] 市场背景 - 中国有8500万残疾人和4400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 对辅助器具需求巨大 [4] - 2024年12月残联等9部门共同印发《关于推进科技助残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助残科技成果展示推广 [4]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4] 国际化特色 - 吸引17个国家和地区的80余家国际企业和机构参展 包括加拿大 韩国 日本 德国 俄罗斯等 [8] - 加拿大驻华大使馆携20家企业和院校参展 加拿大 韩国等以国家展团形式亮相 [8] - 数百家海外专业买家到场采购 涵盖医院 康复中心 贸易商等采购主体 [8] 无障碍服务 - 制订专门无障碍建设方案 优化场馆及周边无障碍设施 指导展商搭建无障碍展台 [7] - 提供盲文触摸地图 多语种翻译设备 AI手语机器人 AR字幕眼镜等无障碍产品及服务 [7] - 联合志愿者组织提供手语翻译 辅助器具租借与维修支持 [7]
科技赋能残障群体多领域项目落地,2025年AI助残创新创意大赛圆满收官
华夏时报· 2025-09-05 16:52
大赛概况 - 2025年AI助残创新创意大赛于9月5日落幕 聚焦人工智能技术与残疾人需求深度融合 涵盖助听 助盲 助行 就业及无障碍环境建设等领域 共吸引76个优秀项目参与 [1] - 大赛设立创新与创意双赛道 覆盖从概念设计至落地应用全阶段项目 16支晋级决赛团队通过线下路演展示技术成果 [1] - 参赛项目包括基于AI语音识别的智能助听系统 实时环境感知视觉辅助应用 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平台等 均注重与残障用户协同研发实现技术精准适配 [1] 公司战略与理念 - 科大讯飞秉持让科技有温度让AI暖人心的理念 在科技助残领域开辟特有道路 致力于用人工智能技术为残疾人创造有AI更有爱的美好世界 [1] - 公司是推动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 承办本次大赛并依托国家级联合实验室平台体现政府对科技助残的持续支持 [1][2] 技术突破与应用前景 - 参赛项目在技术层面实现重要突破 在商业模式与社会效益方面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 [2] - 获奖项目将于本月在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集中展示 后续通过实验室平台推动项目孵化与应用落地 助力构建智能化无障碍社会环境 [2] 公司背景与财务表现 - 科大讯飞成立于1999年12月30日 总部位于合肥 2008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002230) [2] - 公司是专业从事智能语音及语音技术研究 软件及芯片产品开发 语音信息服务的软件企业 [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09.11亿元 同比增长17.01% 其中智慧教育(教育产品和服务)贡献32.36%营业收入 开放平台贡献24.96%营业收入 [2]
国家无障碍环境展示馆一周年成绩斐然,二期科技提升计划绘就“十五五”新蓝图
华夏时报· 2025-09-02 01:53
国家无障碍环境展示馆建设背景与意义 - 展示馆于2024年8月28日对外开放 是中国首个国家级综合性无障碍环境展示平台 由中国残联主管的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与北京市规划展览馆联合共建 [3] - 定位为"国家馆" 主题为"大美中国无障碍" 核心目标是"顶天立地":"法大为天"普法讲法用法 "建馆为地"落实成果转化 引领无障碍环境建设高质量发展 [3] - 以无障碍"小切口"展现国家"大情怀" 贯彻《无障碍环境建设法》 展示发展成就 弘扬人文理念 倡导文明意识 普及科技知识 [4] 运营成果与社会影响 - 开放一年来预约参观团队超500个 参观人数达12万人次 涵盖全国人大 全国政协 国家部委 行业组织 科研机构及港澳团体等 [6] - 接待国际组织包括世界盲联 亚太盲联百人团队 以及50多个发展中国家100多名外宾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主席到访并赞赏中国无障碍人权保障成就 [6] - 通过图文视频和实物模型系统梳理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脉络 从早期设施尝试到覆盖城市建设 公共服务 信息交流的系统性建设 [6] 二期科技提升计划 - 启动《二期科技提升计划》 原则为"科技助力 实用为先 显示新质 创造奇特 拓展思路 引领未来" [7][8] - 聚焦前沿科技应用 引入VR AR技术打造沉浸式无障碍场景体验区 利用大数据优化展陈布局和服务质量 [7] - 加大无障碍适老助残科技研发成果展示 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发展 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 [7] 未来发展定位 - 继续发挥宣传普法 文化育人 成果展示 专业培训等多功能作用 推动"平等 融合 共享"理念深入人心 [9] - 凝聚社会各界力量 助力每一位社会成员在无障碍环境中自由生活 标志着无障碍环境建设从"十四五"深刻变革向"十五五"美好蓝图迈进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