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管控

搜索文档
中国下令稀土技术大佬上交护照,这是在稀土方面和美国玩阳谋
搜狐财经· 2025-06-28 22:07
稀土行业战略布局 - 中国通过技术人才管控强化稀土领域优势 要求国内稀土专家上交护照并限制出境 此举旨在防止核心技术外泄[11][13] - 稀土磁体出口量显著下滑 出口许可证审批趋严 需提供详细用途说明及最终使用方国家信息 军工领域相关申请将被撤销[13][20] - 中国占据全球稀土产量60%份额 精炼加工比例高达90% 在分离提纯技术方面具备不可复制的优势[16] 稀土技术壁垒 - 高性能钕铁硼领域工程师被视为"稀世之宝" 其掌握的工艺参数和磁体配方属于国家机密[13] - 西方国家尝试复制中国稀土分离技术失败 设备无法正常运行 缺乏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是关键瓶颈[22] - 《稀土管理条例》明确禁止向境外提供加工利用技术 形成人才流动管控与技术保密的双重壁垒[24] 全球供应链影响 - 美国军工产业严重依赖中国稀土 F-35战机、核潜艇等高端武器关键部件需中国提供高性能磁体[9][17] - 美国白宫官员承认摆脱对中国稀土依赖需"至少一代人"时间 因缺乏完整产业链从矿山到应用[15] - 美国本土稀土矿仍需运往中国加工 磁体生产厂产量有限且成本高昂 难以满足军工需求[17] 市场动态与监管 - 稀土走私现象加剧 出现伪装成"低温焊锡膏"等新型走私手段 部分团伙承诺"走私失败五倍赔偿"[19] - 25吨锑锭可制造12000枚导弹 凸显稀土资源战略价值 管控措施涉及国家安全层面[18] - 商务部仍批准符合条件的民用出口 维持全球供应链运转 但美国企业面临供应紧张局面[20]
中方对稀土一个新动作,特朗普察觉情况不妙,迅速收回一个对华的禁令
搜狐财经· 2025-06-28 14:31
中国稀土管控升级 - 中国要求稀土企业上报技术人员详细信息,包括专业背景、教育经历及个人信息,旨在建立"稀土人才名录",防止关键技术外流 [1] - 中国稀土管控从资源、技术扩展到人才,构筑全方位防线,外媒视此举为管控进一步升级 [1] - 中国此前已将稀土提炼、加工技术列入禁止出口目录,并对中重稀土实施出口许可管理,建立稀土产品追踪系统 [3] 西方国家技术依赖与人才争夺 - 西方国家长期觊觎中国稀土技术,通过高薪挖角获取技术机密,如美国MP Materials公司招募中国工程师解决精加工难题,澳大利亚Lynas Corporation挖走中国专家后产能提升30% [3] - 中国在稀土磁铁生产和加工设备领域的技术优势全球领先,西方国家难以突破技术壁垒 [3][5] - 即便拥有稀土矿,西方国家因技术落后难以实现独立生产,欧盟计划建立联合稀土储备但短期内仍依赖中国 [5] 美国对华政策调整与战略妥协 - 特朗普政府允许美国企业向中国出口乙烷,但附加"未经许可不得卸货"条件,被视为在稀土供应链问题上的让步 [1][5] - 美国80%的稀土依赖中国进口,本土产业因环保成本高、技术短板进展缓慢 [5] - 美国的"松绑"是权宜之计,根本目标仍是减少对华依赖,但短期内需维持对华经济联系 [5] 中国稀土战略全产业链布局 - 中国稀土战略从资源管控转向全产业链布局,包括出口许可证、追踪系统、技术禁令和人才名录等系统性手段 [7] - 中国的"组合拳"已为稀土科技战奠定基础,需警惕西方可能的"技术联盟"围堵 [7] - 稀土博弈将持续,中国需平衡资源保护与出口利益,美国则需在"脱钩"与现实需求间找平衡点 [7]
中美谈了两天,美国想要的就是稀土,中国能放开稀土管控吗?
搜狐财经· 2025-06-15 13:36
稀土的战略重要性 - 稀土是17种金属元素的统称,被称为"工业维生素",在现代工业和科技领域具有关键作用,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电动汽车、风力发电设备以及军事装备如导弹制导系统、隐形战机和激光武器等领域 [1] - 稀土是不可再生资源,中国加强管控旨在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避免过度消耗 [7] 中国在稀土领域的全球地位 - 中国稀土储量约4400万吨,占全球总量的近40%,居世界第一 [3] - 2024年中国稀土产量高达27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70% [3] - 中国拥有全球最完备、最先进的稀土加工产业链,掌握全球90%的稀土精炼技术 [3] - 其他国家即便有稀土资源,也依赖中国的技术和加工能力,中国在全球稀土产业链中处于绝对主导地位 [3] 中国稀土产业的发展历程 - 早期中国因技术落后,只能低价出口初级混合稀土产品,再高价进口高纯度稀土产品,导致资源廉价外流和环境代价 [4] - 徐光宪院士提出的串级萃取技术大幅提高了稀土提纯纯度和降低成本,使中国逐步掌握核心技术,实现从依赖进口到主导全球市场的逆袭 [4] - 近年来中国加强稀土管控,推动产业向高附加值深加工领域升级 [4] 稀土在中美博弈中的角色 - 美国高科技产业和军事装备对稀土需求巨大,长期依赖从中国进口,中国加强管控后美国相关产业受到严重冲击 [4] - 美国F-35战斗机87%的稀土供应链依赖中国,单架战机需消耗900磅稀土材料,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与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的稀土需求量分别达5200磅和9200磅 [6] - 美国唯一的稀土矿商MP材料公司开采的原料仍需运往中国进行精炼加工 [6] - 美国希望中国放宽稀土出口限制以满足其国内产业发展需求,但中国基于资源保护、产业升级和国家安全考虑不会轻易松口 [6] 稀土与军事及外交博弈 - 稀土在军事领域至关重要,若中国放开管控可能让美国在军事装备制造上进一步拉大差距,威胁中国国家安全 [9] - 稀土已成为中国在国际外交博弈中的重要筹码,面对美国的不合理限制时是中国维护自身权益的有力手段 [9] - 如果美国能在其他方面做出实质性让步,中国在稀土政策上可能会有一定灵活性,但调整将基于国家整体利益的综合考量 [9] 稀土问题的全球影响 - 中美在稀土问题上的博弈影响着全球高科技产业和军事工业的布局 [10] - 美国试图通过施压中国维持其在高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军事优势,中国则旨在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话语权 [10] - 稀土问题已成为中美关系中的关键变量,反映两国在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的竞争态势 [10]
大摩宏观闭门会议-纪要
2025-06-09 23:3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中美贸易、房地产、稀土、股票市场、IT、消费 - **公司**:华润置地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中美贸易 - **贸易谈判**:中美领导人通话后市场反应乐观,但双方目标错配,美国侧重战术性贸易协议,中国希望涵盖更广泛领域,谈判或仅为战术性,难达全面共识[2][4] - **美国经济**:消费者短期表现稳健,但关税影响下中低收入群体消费意愿将受拖累,劳动力市场增速放缓和移民净流入下降,名义消费增速将从 5.5%降至年底 3.9%左右;美元预计贬值接近 9%,投资者多元化资产配置需求增加[2][5][7] - **中国经济**:二季度实际 GDP 增速维持在 4.8%左右,主要依靠抢出口和财政前置,通缩压力仍存,预计全年名义 GDP 增速 3.8%,下半年经济可能进一步放缓,需更实质性政策转向;社会零售总额名义增长高于美国,但补贴效应减弱后将面临压力[2][10][12] 房地产行业 - **华润置地**:从传统住宅开发商转型为住宅和商业并重的地产运营商,通过资产管理者模式和资本市场加持,有望提高利润和股息表现,实现可持续增长;预计未来 3 - 5 年分拆潜在商场资产回收约 290 亿现金,2040 年前资产规模增加 90%;2030 年和 2040 年经营净利润分别达目前 1.6 倍和 2.5 倍;股息率从 2030 年起超 8%[3][34][35][36][38][39] - **市场现状**:四月和五月成交量加速下跌,房价持续环比下降,预计六月新房销售同比下降速度扩大,二手房挂牌量持续走高,全年全国二手房房价可能下降 4% - 5%;预计 2026 年四季度或 2027 年一季度市场触底回稳[41][42] 稀土领域 - **战略调整**:采取严打走私、引入出口许可制度等多项措施,旨在应对美国科技限制,建立规则并积累战略威慑力[28] - **管控原因**:美国加大对中国科技限制,西方国家稀土替代进展缓慢,中国巩固了全球大部分稀土精炼和永磁产能,且贸易争端动摇全球供应链和投资信心[29] - **产业链重塑挑战**:其他国家建设替代能力进展缓慢,中国控制了大部分产能,短期内难以减少对中国依赖[30][31] 股票市场 - **中国股票资产配置**:全球投资人对中国股票资产配置意愿逐渐增强,原因包括中国结构性改善、投资回报率触底反弹、新兴科技领域竞争力提升以及美元整体走弱[2][20] - **A 股和港股表现差异**:行业布局、通缩压力、汇率预期等因素导致 A 股和港股表现差异显著;A 股有国家队支持,港股受南下资金推动,今年港股 IPO 活动活跃[22][23] - **民生中国指数**:今年第一季度业绩符合预期,通信服务、可选消费、房地产、信息技术等板块表现突出[25] - **IT 板块**:整体业绩低于市场预期,主要因 A 股市场低迷,但人工智能及相关子板块表现亮眼[26] 消费领域 - **中国消费**:社会零售总额名义增长接近 5%,高于美国,但补贴效应减弱后面临压力;内需萎靡,消费品增速低位徘徊,物价数据显示通缩;端午节人均旅游消费下滑[2][10][13][16] - **政策反思**:部分省份暂停旧换新补贴,反映出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和对消费刺激政策的反思[2]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中国内需在以旧换新政策无法覆盖的领域,消费品增速徘徊在 2% - 3%的低位,车企价格战显示企业内卷持续,五月物价数据显示 CPI 同比维持在 - 0.1%,PPI 同比跌至 22 个月以来的新低 - 3.3%[13] - 居民与企业贷款增速差异反映出经济中的结构性问题,投资仍集中在产能过剩较轻行业,整体投资增速高于 GDP 增速,负产出缺口持续存在[18] - 预计今年三季度末四季度初中央可能增加一两千亿以旧换新补贴,并扩展到耐用品之外其他商品甚至日用品,各地第二批资金拨付后以旧换新优惠将继续实施[14][15] - 投资者担忧中国宏观经济通缩问题可能持续到 2027 年,但中国股票市场存在人工智能、高科技等板块和主题投资机会[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