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钕铁硼磁铁
icon
搜索文档
中美稀土交锋,美国“后遗症”严重,特朗普砸数百亿美元有用吗?
搜狐财经· 2025-11-05 13:10
稀土产品 但美国业内人士担心,这种"鲁莽投资"没有什么用,资金难以填补稀土产业的多重核心短板。技术壁垒 是首要障碍,稀土分离精炼需经历上百次化学萃取,对工艺精度与污染控制要求严苛,而澳大利亚缺乏 完整化工基础,莱纳斯公司至今依赖马来西亚工厂加工且屡陷环保停产风波;美国虽有技术储备,却无 重稀土精炼产能,工厂建设与工艺调试至少需3-5年。生态约束同样棘手,美国本土稀土开采面临严格 环保审查,加州芒廷帕斯矿扩产计划因社区反对搁置数年,而澳大利亚新矿项目也需跨越原住民权益与 生态评估的多重关卡。 阿尔巴尼斯 此外,中国也不是原地踏步的,中国稀土产业已形成资金难以复制的全产业链优势。目前中国控制着全 球近90%的稀土精炼产能,构建了从勘探、采矿到磁材制造的完整产业体系,钕铁硼磁铁年产量超30万 吨,而美国同类产能目标仅1000吨,差距悬殊。这种优势源于数十年技术积累与成本控制能力,以重稀 土为例,中国不仅掌握核心分离技术,且冶炼成本较欧美低40%以上。美澳协议虽预计将澳大利亚稀土 产量占比提升至2030年的20%,但行业共识显示,建立不依赖中国的稳定供应链至少需要10-20年。。 根据美国媒体报道,在这轮和中国"关税 ...
稀土储量超铜,却卡住全球产业,中国握关键一步,美砸30亿难赶超
搜狐财经· 2025-10-21 09:38
中国手里攥着的"关键一步"到底是什么?美国又是砸30亿帮澳大利亚找矿,又是投钱重启本土老矿,为啥还是追不上?这颗"工业小零件",怎么成了全球博 弈的大筹码? 2025年4月,中国刚出台稀土出口管制,全球汽车行业立马慌了,才三周时间,欧洲好几家车企的生产线就因为缺稀土磁铁停了,钕铁硼磁铁价格一下子涨 了65%。 可大家不知道的是,这稀土储量其实比铜还多,全球已探明的稀土储量超1.2亿吨,比铜的8.7亿吨都丰富,明明是"不缺"的东西,怎么就卡住了全球产业链 的脖子? 2025年的稀土风波,不是突然来的,4月管制一出,最先扛不住的就是汽车行业,那会儿全球电动车正忙着扩产,2024年销量刚破1500万辆,对稀土磁铁的 需求跟着涨了32%。 大众、宝马本来计划2025年再扩产20%,结果稀土一缺,交付目标直接差了15%没完成,福特芝加哥工厂的情况最典型,探险者用的电机离不开稀土永磁 体,没了原材料,整条线只能停。 不光是汽车,风电、高端机床这些行业也受了连累,一台风力发电机要近1吨稀土磁铁,少了它,叶片转起来都没劲儿,高端机床里的精密部件缺了稀土, 精度直接掉档,不少工厂只能减产。 到6月,中国虽然部分放开了出口许可, ...
全球都看错了!加税100%又怎样?中国攻克软肋,美国已无牌可打!
搜狐财经· 2025-10-20 00:04
中美贸易与科技对抗态势 - 中美贸易争端已从2018年的关税层面演变为2025年的全面科技供应链对抗 [2] - 美国对中国商品额外征收100%关税的策略适得其反,推高美国国内物价并可能拉低其GDP 1.1个百分点 [6][8] - 中国出口市场高度多元化,对美依赖度从高峰期50%降至11.2%,缓冲能力增强 [2][14] 中国稀土战略与全球主导地位 - 中国控制全球70%的稀土产量和90%的深加工产能,是全球供应链的关键 [4] - 2025年10月9日商务部公告新增五种稀土元素出口审查,并加强对半导体和国防应用的追踪,实施端到端管理 [4] - 全球重稀土几乎全部依赖中国精炼,美国建立替代供应链需5至10年巨资投入 [12] - 稀土管制措施不禁止出口,而是加强审核,符合国际规范,避免极端中断 [14] 稀土在关键行业的应用与依赖 - 美国国防系统高度依赖中国稀土,一架F-35战机需数百公斤稀土材料,其关键部件90%靠中国供应 [4][14] - 战斧导弹导航和核潜艇电机离不开钕铁硼磁铁 [6] - 电动车电池80%的材料和全球77.8%的天然石墨供应来自中国 [6] - 风力发电机依赖稀土永磁体,短缺将导致全球新能源转型放缓 [14] 中国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 - 2018年清单中85%的技术瓶颈已被攻克 [10] - 半导体制造从14nm发展到3nm量产,成本降低20%,良率达85% [10] - 固态电池续航从500公里跃升至1000公里,电池寿命延长30%,转化周期从5年缩短至2年 [10][12] - 稀土永磁体磁力强度提高20%,应用于风电和电机,减少能源损耗 [12] - 高端医疗设备自产率达80%,精密加工成本降低30% [12] - 5G集成技术使芯片性能追平对手,低功耗设计领先 [14] 供应链重组与市场多元化 - 中国通过越南和墨西哥等地的合资基地规避关税直接影响,供应链弹性远超预期 [8] - 中国出口转向欧洲和拉美,电动车份额从20%升至40% [8] - 大宗商品进口来源多元化,大豆进口从美国占比30%转向巴西占比70%,价格波动控制在5%内 [6] - 与澳大利亚铁矿合作深化,签订十年长期协议确保稳定供应 [8] - 电池材料回收体系自给率达90%,绿色电解法降低环境成本 [16]
中国稀土最严管制,不止美军工停产,美国更担心,芯片都买不到
搜狐财经· 2025-10-13 14:43
中国稀土管制措施概述 - 中国实施历史上最严的稀土管制措施,覆盖从矿石提炼、分离、加工到二次资源回收的整个产业链,连回收利用、生产线调试和维护等技术也列入出口管制范围,未经许可不得出口 [1] - 管制措施首次明确具有海外适用性,任何境外公司或个人,若其出口物品中包含来自中国的稀土成分(即便只占0.1%),在向其他地区出口前都必须申请中国的出口许可证 [1] 对全球供应链与西方产业的影响 - 措施赋予中国对全球稀土市场的重大影响力,使中国在全球稀土供应链中占据更强的主导地位 [1][10] - 美国军工产业面临巨大困境,因为中重稀土对制造高精尖武器至关重要,例如钕铁硼磁铁可提高坦克、飞机和导弹所用材料的性能,稀土元素在美国六代战斗机项目的发动机和电机高温稳定性上起关键作用 [3] - 管制范围扩大至14纳米及以下芯片、256层以上存储芯片及相关设备的出口申请,将严格逐案审批,美国可能同时面临稀土和芯片生产材料的供应风险 [5] 稀土在高科技产业中的关键作用 - 稀土在芯片产业中作用关键,例如钪可降低逻辑芯片栅极层漏电流,铕和铽提升紫外光刻图案分辨率,钇化合物在极紫外光刻(EUV)中扮演重要角色,这些元素是推动AI芯片发展的关键 [5] - 稀土提纯纯度从1N到7N,纯度越高技术价值越大,全球只有中国能大规模生产4N级以上的高纯度稀土,这对高科技产业和高能武器至关重要 [9] 技术壁垒与追赶挑战 - 稀土提纯分离技术由中国的徐光宪院士独创,全球仅中国具备大规模生产4N级纯度稀土的能力,中国在此领域几乎占据100%的市场份额 [7] - 全球开采的中重稀土必须送到中国进行提纯处理,中国积累了无法轻易复制的丰富工艺和经验,美国若想突破该技术至少需要20年时间 [7][9]
欧美30国对华稀土动手,巴元帅送特朗普稀土样品,为何拉拢美入伙
搜狐财经· 2025-10-01 16:47
联盟举措与战略 - 由美国主导的31国关键矿产联盟发布针对中国稀土的措施,成员包括G7、澳大利亚、印度、乌克兰等国[1] - 联盟启动50亿美元的全球稀土勘探基金,由美国、欧盟、日本共同筹集,用于澳大利亚芒廷帕斯矿扩产和加拿大托尔湖矿新建项目[1] - 美国通过战后重建援助获取乌克兰利沃夫州的稀土开采权[1] - 欧盟计划建设东欧稀土走廊,在匈牙利和波兰建设三座稀土分离厂,目标到2030年实现20%的稀土需求自给[1] - 美国放宽环保标准,允许明尼苏达州稀土矿使用露天开采工艺[1] - 美国从2025年4月起对中国稀土磁铁加征25%关税,并与日本、韩国实施稀土进口配额制,规定从中国采购比例不得超过60%[3] - 欧盟以生产碳排放超标为由,对中国出口的稀土氧化物征收每吨120欧元的碳关税[3] - 联盟在世贸组织提起诉讼,要求中国取消2025年4月实施的中重稀土出口限制[3] 联盟举措的实际挑战与影响 - 澳大利亚芒廷帕斯矿运营五年,其开采的稀土原矿仍需运至中国江西精炼,因当地缺乏中重稀土分离技术,其回收率仅为60%,远低于中国企业的99.5%[2] - 美国新能源车企业因稀土磁铁供应不足而减产,特斯拉上海工厂Model 3交付周期从3周延长至2个月,每辆车成本因关税增加1.2万美元[4] - 欧盟碳关税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因中国稀土企业通过光伏供电等技术将单位产能碳排放降至每吨0.8吨二氧化碳,低于匈牙利分离厂的1.5吨,导致欧盟委员会推迟关税实施[4] - 在世贸组织诉讼中,中国提交120份证据证明其出口管制符合《国际防扩散公约》[5] - 替代材料研发进展不顺,美国国防部资助研发的铁氮合金磁能积仅为钕铁硼的1/3,无法满足新能源汽车需求,特斯拉明确表示不会使用[5] - 日本住友化学和欧盟的稀土回收项目面临成本过高、效率低下的问题[5] 巴基斯坦与美国合作 - 巴基斯坦与美国USSM公司签署稀土矿产合作协议,计划分两阶段投资,第一阶段投入5亿美元进行矿产勘探,第二阶段帮助巴方建设提取加工设施[7] - 合作区域集中在开伯尔-普什图省、俾路支省和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这些地区矿产资源价值数万亿美元,但安全问题突出[7] - 巴基斯坦因外债高达1300亿美元,外汇储备仅够支撑三个月进口,急需外部资金缓解财政压力,矿业开发可带来大量就业机会[7] - 稀土材料对美国高科技和军事领域至关重要,一架F-35战机需要超过420公斤稀土材料,一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需要4吨[9] - 美国本土稀土提炼依赖伴生矿,耗费大量电力且环保审批困难,加工环节严重依赖外部供应[9] 中国稀土产业优势与地位 - 中国稀土企业技术壁垒高,例如北方稀土将分离工艺拆分成200多个环节,核心技术配方通过人工智能加密管控[3] - 中国在稀土功能材料领域具技术优势,如中科三环研发的钕铁硼磁铁矫顽力达到24kOe,而美国同类产品为20kOe[3] - 全球超过60%的稀土开采量和92%的稀土加工量掌握在中国手中[11] - 美巴合作短期内难以影响中国地位,协议尚在意向阶段,从勘探到生产需五到十年,且矿区安全问题未解决[11] - 稀土之争本质是产业链话语权博弈,中国凭借技术和产业优势地位稳固,将在全球供应链中发挥更重要作用[13]
美国不担心稀土卡脖子了?一个华裔科学家,帮他们搞了无稀土磁铁
搜狐财经· 2025-09-27 21:11
九月下旬,一条重磅消息引发热议——美国似乎在破解稀土困局上取得了关键突破,而领衔这项颠覆性 技术的,竟是一位华裔科学家! 据称,他们已成功研发出完全不需要稀土的永磁材料。 消息一出,舆论瞬间沸腾,所有人都在追问同一个问题: 难道美国从此就能高枕无忧,彻底摆脱被"卡脖子"的风险了吗? 美国要摆脱稀土依赖? 问题的核心在于全球供应链的分布:目前全球超过90%的高性能稀土永磁体都产自中国,不仅仅是成品 生产,就连稀土矿石的精炼加工这个关键环节,也主要掌握在中国手中。 即便是美国本土开采的稀土矿石,大部分也需要运到中国进行精炼处理,因为他们缺乏相应的技术和产 能,这种局面让美国一直如坐针毡,特别担心供应链突然中断会影响其工业和国防安全,所以这些年一 直在寻找替代方案。 可别小看铁和氮这两种普通元素,与稀缺的稀土相比,它们不仅储量丰富,而且成本大幅降低。 更令人惊喜的是其理论性能,据研究数据显示,这种氮化铁磁铁的磁性能可能达到现有顶级稀土钕铁硼 磁铁的两倍以上,其最大磁能积理论值可达130兆高奥。 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稀土永磁体"这么重要。 你可能平时没太留意,但咱们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它的影子——从汽车的电动机、家电里 ...
重大!中国首次警告外企勿囤稀土,传递两大关键信号
搜狐财经· 2025-08-19 14:32
全球稀土供应链格局 - 中国掌控全球90%的稀土加工和94%的永磁体生产 这一比例已持续十年未变 [1] - 西方国家长期依赖中国稀土供应 美国车企库存仅能维持三个月 新建加工厂需五年 [1] - 美国 澳大利亚 日本 欧盟等国试图打破垄断但受制于技术门槛和环保成本 [1] 中国稀土管控措施 - 出口配额动态收紧 2025年6月稀土磁体出口量环比暴涨157.5% 同比暴跌38.1% 3-5月出口量为去年同期一半 [1] - 大宗订单审查趋严 超半数美国企业采购申请被搁置或驳回 [2] - 实施全链条追溯系统 依据《稀土管理条例》要求每批稀土录入系统 流向不明视为非法 [4] 外企应对困境 - 欧洲磁材商因突击下单300吨钕铁硼被列入审查黑名单 后续订单冻结 [6] - 美国电机巨头Regal Rexnord被迫将生产线迁至中国以绕过出口管制 [6] - 韩国车企改用低镝磁体导致电机效率下降 消费者投诉激增 [6] 中国管控目标 - 防止资源滥用 强制采用无铵提取 废水循环等绿色技术 矿区污染曾超标2.5倍 [8] - 区分军用与民用 七类中重稀土纳入管制清单 民用磁体可通过绿色通道加速审批 [8] - 终结低价出口 过去十年以23%储量供应90%需求 现通过配额调控价格回升至合理区间 [8] 行业连锁反应 - 汽车制造业钕铁硼磁铁库存告急 部分车型面临停产 [8] - 风电项目因永磁体断供停滞 [8] - 美国军工供应链受挫 雷神公司导弹部件交付推迟 五角大楼战略储备仅够60天 [8] 历史案例与现状 - 2010年对日稀土禁运和2025年Regal Rexnord迁厂案例暴露西方国家供应链脆弱性 [9] - 行业报告结论显示短期内购买中国货是唯一选择 [9]
突破稀土封锁?日本突破电机替代,日欧组“稀土同盟”,绕过中国
搜狐财经· 2025-08-10 20:54
稀土战略重要性 - 稀土在全球科技竞争和供应链博弈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 [1] - 中国控制全球90%的钕铁硼磁铁制造能力 [3] - 中国拥有4400万吨稀土储量 占全球49% 并掌握70%开采量和90%精炼能力 [8] 日本技术替代方案 - Proterial公司2025年研发出不含钕和重稀土的纯电动汽车电机用铁氧体磁铁 [3] - 铁氧体磁铁目前处于实验阶段 性能指标未披露 距离工业化替代仍有距离 [7] - 新能源汽车对电机高效率要求使铁氧体材料难以抗衡钕铁硼 [7] 国际合作与供应链重组 - 日本与欧盟达成经济安全协议 加强关键矿产资源合作 形成"稀土同盟" [5] - 日本向越南 印度 澳大利亚投资稀土开发项目 并提供企业补贴 [5] - 建立"无中国产稀土"完整产业链需5-10年时间和数千亿资金投入 [8] 替代方案实施挑战 - 越南稀土开发受限于基础设施薄弱和提取成本高昂 [7] - 印度稀土开采政策不明且商业化进程滞后 [7] - 澳大利亚稀土矿场精炼环节仍依赖中国 [7] 中国稀土产业优势 - 中国形成"开采-精炼-加工-应用"完整稀土产业链 [8] - 中国稀土行业优势经过几十年积累 短期内难以被替代 [10] - 中国稀土管理转向"质量驱动" 强化渠道管理和资源保护 [10]
工业革命离不开机器人,机器人离不开稀土,而稀土离不开中国
华尔街见闻· 2025-05-28 15:18
人形机器人对稀土需求的影响 - 人形机器人革命将驱动稀土磁铁市场需求 每个人形机器人平均需要0 9公斤稀土金属 与电动汽车相当 [1] - 到2050年人形机器人将带来8000亿美元的关键矿物增量需求 [1] - 每个人形机器人需要28个旋转和线性执行器用于关节 手部还需12个执行器 均需钕铁硼(NdFeB)磁铁 [2] - 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设计显示 每人形机器人需2-4公斤钕铁硼磁铁 其中钕镨(NdPr)0 6-1 3公斤 用量与电动汽车相当甚至超过插电混动汽车 [2] 稀土供需格局预测 - 人形机器人普及将加剧稀土供需风险 钕镨市场预计从2037年开始出现持续供应缺口 [5] - 到2050年 钕镨市场缺口可能扩大至16-35% 即使考虑85%磁铁回收率 供需缺口仍将持续 [5] - 2040年 2045年和2050年人形机器人对钕镨需求将比2030年基准分别增加40% 110%和167% [4] 中国在稀土供应链的地位 - 2023年中国占全球稀土矿产量的60%以上 加工阶段控制全球92%产量 近乎垄断 [1][6] - 2020-2023年美国70%的稀土化合物和金属进口来自中国 显示西方对中国稀土供应链高度依赖 [6] 美国稀土供应链现状 - 美国高端制造业严重依赖中国稀土 单辆电动车使用19种不同类型磁铁 [7] - 美国新建稀土矿山平均建设周期达17 8年 短期内难以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7] - 替代供应源面临质量 经济性和环境敏感性等挑战 预计依赖将持续多年 [7] 钕铁硼磁铁成分分析 - 钕铁硼磁铁中钕镨含量29%-32 5% 每人形机器人需0 6-1 3公斤 [4] - 其他成分包括铁(64%-68 7%) 硼(1 1%-1 2%) 镝(0 8%-1 2%)等 [4]
关于稀土,中方提了一个要求,马斯克等巨头没得选只能服从
搜狐财经· 2025-05-26 14:01
稀土行业概述 - 稀土是高科技产业的"工业维生素",广泛应用于电动车、机器人、风力发电机、军事装备等领域[2] - 中国在全球稀土市场占据主导地位,2023年产量占全球70%以上,精炼能力高达90%[2] -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稀土矿白云鄂博矿,储量占全球40%以上[3] 中国稀土产业优势 - 中国稀土产业链完整,从开采到提炼再到成品形成闭环[3] - 中国稀土分离技术达到99.99%纯度,远超西方国家95%的水平[3] - 中国稀土生产成本优势明显,精矿成本约1万美元/吨,仅为美国的一半[3] 全球稀土供需格局 - 2022年全球稀土需求约17万吨,中国供应12万吨,占比70.6%[3] - 2022年中国稀土出口占全球60%以上,美日欧高度依赖中国供应[5] - 2025年中国稀土出口额预计达150亿美元,较2023年翻倍[9] 中国稀土政策影响 - 2025年4月起中国实施稀土出口管制,禁止用于军事用途[5] - 出口审批流程严格,需逐批申报最终用途并接受核查[5] - 政策导致美国F-35战机产量可能下降30%[5] 对汽车行业的影响 - 特斯拉Model 3每台需1.5公斤钕铁硼磁铁,Optimus机器人需3.5公斤[6] - 特斯拉2025年计划产量200万辆车+10万台机器人,稀土需求达3350吨[6] - 福特电动车年需求900吨稀土,通用因供应问题减产10万辆[9] 企业应对措施 - 特斯拉尝试研发无稀土电机但尚未实现量产[7] - 马斯克投资美国稀土公司Lynas,但2024年产量仅7000吨[7] - 日本企业研发铁氮化合物替代稀土磁铁,但需5-10年时间[10] 行业未来展望 - 预计到2030年中国稀土产业将占全球高科技供应链80%以上[9] - 美国2025年拨款2亿美元用于稀土技术研发[10] - 稀土正成为中国版的"石油美元",影响全球地缘政治格局[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