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风险定价
icon
搜索文档
财政部退出,中央汇金接手中国农再55.9%股权,持牌险企增至5家
36氪· 2025-07-31 19:00
股权变更 - 中央汇金受让财政部持有的中国农业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90亿股股份 持股比例55.90% 成为控股股东[1][2] - 股权变更于7月30日获得金融监管总局批复 中国农再需加强股权管理和公司治理[2] - 此次股权划转为无偿划转 完成后财政部不再持有中国农再股权[2] 公司基本情况 - 中国农再2020年12月获批开业 注册资本161亿元 主要承担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功能[2] - 2024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275.16亿元 净利润1.07亿元[5] - 2025年一季度保险业务收入66.49亿元 净亏损6399.78万元 总资产362.96亿元[5] 中央汇金投资布局 - 中央汇金代表国家行使对国有重点金融企业出资人权利 实现国有金融资产保值增值[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直接持有19家金融机构股权 包括7家银行6家综合性机构2家券商4家保险机构[7] - 对4家保险机构持股比例分别为73.63% 71.56% 31.34% 80.00%[8] 战略意义 - 控股后中央汇金持牌保险机构增至5家 形成政策性+商业性协同效应[10] - 标志中央汇金从被动持股转向主动管理 将推动中国农再从粗放补贴向精准定价转型[5][10] - 将整合中国农再数据与旗下银行证券资源 构建跨周期风险模型[10] - 形成覆盖农业再保出口信用险巨灾再保的国家风险防护网 强化对系统性风险的统筹管理[10]
中银基金郑宁:超额收益来自底部和顶部的逆向
点拾投资· 2025-07-24 17:35
核心观点 - 基金经理郑宁在医药行业底部重仓创新药,通过长期坚守取得优异业绩,中银港股通医药混合A过去一年收益率84.18%,中银创新医疗混合A过去一年收益率63.64% [2] - 投资框架基于不确定性的风险定价,而非短期边际变化,注重长期隐含回报率 [2][13][42] - 创新药行业出现"三端共振,报表兑现"现象,供给端出清、需求端高速增长、支付端改善推动企业盈利 [23] - 中国创新药出海超预期,部分企业实现年几十亿美金海外BD收入,且利润率高 [24] - 组合管理强调底部高锐度、顶部钝化,在市场关键节点逆向操作 [30][38] 投资框架 - 专注长期定价,过滤边际变化,不因短期数据或政策波动调整持仓 [3][13] - 在底部和顶部敢于逆向操作,底部承担"便宜"风险,顶部降低组合锐度 [3][30] - 投资本质是基于不确定性的风险定价,而非追求确定性收益 [42][49] - 风险偏好与风险补偿相关,高补偿时提高风险承担意愿 [54] 创新药行业分析 - 2022年3季度行业底部时创新药风险溢价达20%-30%,呈现高赔率+高胜率特征 [19][20] - 政策周期推动竞争格局剧变,10年前TOP20药企中仅5-10家仍在榜,新玩家崛起 [21] - 中国企业擅长创新药1-100阶段,临床推进速度快于美国,工程师红利显著 [24] - 当前港股创新药龙头隐含回报率接近20%,仍有市值空间 [44] 组合管理策略 - 换手率低,部分持仓公司持有多年,典型案例包括底部翻倍加仓后创新高的重仓股 [39][40] - 不追求短期排名,注重完整牛熊周期表现,牛市顶部主动降低风险暴露 [29][34] - 当前研究重点转向定价便宜的内需领域,为未来调仓做准备 [45][46] - 明确表示不是创新药赛道型基金经理,未来会撕掉该标签 [48][50] 业绩归因 - 业绩主要来自创新药板块的提前布局和长期持有,超额收益源于底部重仓和顶部调仓 [2][38] - 2024年上半年成长因子贡献显著,但已逐步增加价值因子暴露 [31] - 中银港股通医药A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70.08%收益率,大幅跑赢37.29%的基准 [58] 行业趋势判断 - 创新药行情将持续至业绩二阶导转负,参考新能源、AI产业规律 [43] - 未来5-10年中国创新药投资将向美国模式靠拢,变为高赔率+低胜率状态 [22] - 政策持续支持创新药出海,潜在市场规模达数百亿美金纯利润 [24]
机构:关税的动荡正在为新兴市场创造机会
快讯· 2025-06-20 20:22
新兴市场投资机会 - 美国关税公告引发的动荡正在新兴市场创造有趣的投资机会 [1] - 风险定价和风险溢价的错位提供了有吸引力的切入点 [1] - 投资者对风险的感知偏高推高了溢价但实际上风险兑现的可能性远低于预期 [1] - 新兴市场投资方式从迟缓和不情愿转变为更具吸引力 [1]
奇富数科总裁:更精准的风险定价或是破解行业同质化竞争的关键
快讯· 2025-06-19 18:49
行业趋势与竞争策略 - 普惠客群覆盖、精准风险定价和弹性业务增长是破解行业同质化竞争的关键[1] - 激活消费潜力需依赖上述三大核心能力[1] 公司技术与产品展示 - 奇富科技在2025中国国际金融展重点展示奇富信贷超级智能体的智能模块[1] - 奇富信贷超级智能体为银行提供专家级信贷能力匹配[1] - 该技术旨在提升银行的技术与业务双重实力[1]
ARK香港CEO潘青对话《灰犀牛》作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灰犀牛,正视风险是好的财富管理第一步
聪明投资者· 2025-03-13 14:44
灰犀牛理论核心观点 - 灰犀牛风险并非新出现,而是早已存在却被忽视的明显危机,气候变化是典型例子[6][7][8] - 全球2024年平均气温已超过气候协定1.5度控温目标,气候恶化正在加速[6] - 风险定价机制面临挑战,保险公司撤离加州/佛州导致房地产和金融体系连锁反应[9][10] 气候变化应对策略 - 减排需全球协作:中美应降低清洁技术关税而非增加[11] - 企业可通过调整供应链(生产地址/包装/原材料)减少碳足迹[12] - 个人行为改变(如节能习惯)与政府奖惩政策结合可快速改善现状[12] 美国政策影响 - 特朗普2.0时代或导致环保技术发展放缓,清洁能源补贴政策存续成疑[15][16] - 传统能源许可政策争议可能阻碍风能发展,企业需应对政策不确定性[17] - 移民政策收紧将加剧通胀和经济放缓,EB-5/H-1B签证面临议会拉锯战[22][25] 中国企业出海建议 - 供应链立体化重构是关键,需实现制造基地全球多点布局[19] - 就近生产可缩短碳足迹,符合ESG转型趋势[19] - 参考日本经验:通过本地建厂创造就业缓解贸易摩擦[19][20] AI投资风险 - 当前AI存在模型坍塌、数据隐私等系统性风险[32] - 资本从大语言模型转向更可控的小语言模型[31] - 企业盲目跟风投资现象普遍,需警惕互联网泡沫重演[34] 亚洲风险决策特征 - 文化差异显著:中国企业家偏好快速决策,适应邮件沟通需过程[47] - 《灰犀牛》在亚洲接受度更高,反映系统性思维传统[49][51] - 代际风险偏好差异需通过公开讨论达成多样化解决方案[54][55] 资产配置方法论 - 个人需建立决策框架:分析35,000个日常选择的风险关联[42][43] - 投资前需尽调标的、评估支持体系、理解自身风险肌肉记忆[43][48] - 时间资产与财务资产同等重要,需优化整体资源配置[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