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3级自动驾驶

搜索文档
交银国际料末季购车需求强劲 L3级法规的落地为明年催化剂
格隆汇APP· 2025-09-16 10:20
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影响 - 2026年起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将恢复至车价的5% [1] - 2024年第四季或将出现一波集中的购车需求 [1] - 2024年全年3230万辆的销量大概率能实现 [1] 行业政策与技术创新展望 - 2026年需关注新一轮促销政策的推出节奏 [1] - L3级自动驾驶法规正式落地将成为2026年行业发展的催化剂 [1]
交银国际每日晨报-20250916
交银国际· 2025-09-16 09:45
交银国际研究 每日晨报 2025 年 9 月 16 日 今日焦点 | 汽车行业 | | | --- | --- | | 技术创新激发汽车消费需求,关注 | L3 级自动驾 | | 驶法规落地节奏 | | | 陈庆 | angus.chan@bocomgroup.com | 9 月 12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 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 年)》。 着力扩大消费,有条件批准 L3 级车型生产准入。《方案》明确提出: 2025 年力争实现汽车销量 3230 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 3%,2026 年行 业运行保持稳中向好态势。在辅助驾驶方面,有条件批准 L3 级车型的生 产准入。 | 银行业 | | | --- | --- | | 8 | 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和新增社融均符合市场预期 | | 万丽, CFA, FRM | wanli@bocomgroup.com | 8 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为 5900 亿元,符合万得市场平均预期,同比少增 3100 亿元,企业部门贷款表现相对较好。8 月新增社融为 2.57 万亿元, 符合万得市场平均预期,同比少增 4630 亿元,主要由 ...
汽车行业:技术创新激发汽车消费需求,关注L3级自动驾驶法规落地节奏
交银国际· 2025-09-15 21:09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整体行业投资评级 [1][2][3] 核心观点 - 八部门联合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旨在通过扩大消费、提升供给质量、优化发展环境和深化国际合作释放汽车消费潜力 [2] - 2025年目标汽车销量3230万辆(同比增长约3%),其中新能源汽车1550万辆(同比增长约20%),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左右 [2] - 推进L3级自动驾驶车型生产准入和道路通行试点,加快配套法规完善 [2] - 技术创新重点包括先进动力电池、自动驾驶系统、车用操作系统和网联赋能技术 [2] - 2025年1-8月乘用车零售1474万辆(同比增长9.5%),预计2025年四季度因购置税政策调整可能出现集中购车需求 [2] 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 - 固态电池技术取得突破,全固态电池处于量产验证阶段,半固态电池在高端乘用车市场加速落地 [2] - 整车厂与本土智驾芯片企业合作深化,推动国产芯片出货规模扩张,重点关注地平线与黑芝麻智能 [2] - 华为ADS 4 Ultra旗舰版搭载高速L3方案,极氪9X光辉配备5颗激光雷达实现感知冗余 [2] 覆盖公司评级与目标 - 电池领域:国轩高科(买入,目标价41.14元)、亿纬锂能(买入,目标价56.51元)、瑞浦兰钧(买入,目标价15.46港元)、中创新航(买入,目标价24.77港元)、宁德时代(买入,目标价314.11元) [3] - 电动两轮车领域:雅迪控股(买入,目标价22.63港元)、九号公司(买入,目标价75.02元)、绿源集团(中性,目标价7.16港元) [3] - 重卡领域:中国重汽(买入,目标价26.45港元)、潍柴动力(买入,目标价20.50港元) [3] - 激光雷达领域:禾赛集团(买入,目标价27.52美元)、速腾聚创(买入,目标价41.89港元) [3] - 整车厂领域:蔚来汽车(买入,目标价62.75港元)、比亚迪股份(买入,目标价150.72港元)、长城汽车(买入,目标价22.50港元)、吉利汽车(买入,目标价24.21港元)、赛力斯(买入,目标价180.50元)、小鹏汽车(买入,目标价134.69港元)、理想汽车(中性,目标价80.84港元)、广汽集团(中性,目标价3.34港元) [3]
L3落地迎政策利好!速腾聚创旗下可量产激光雷达EM4、E1已全面覆盖
智通财经· 2025-09-15 15:46
政策环境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 有条件批准L3级自动驾驶车型生产准入[1] - 政策标志着中国自动驾驶发展进入新阶段 为高级别自动驾驶商业化铺平道路[1] 技术标准与要求 - L3级自动驾驶核心在于责任转移 系统在责任域运行时安全主体从驾驶员切换至车企[1] - 车企必须构建超高冗余感知系统应对风险 对感知能力提出前所未有的严苛要求[1] - 激光雷达尤其是高线数数字化激光雷达已成为L3落地的必备安全件 现已成为行业共识[1] 公司产品与技术优势 - 速腾聚创是520线数字化激光雷达唯一可量产厂商 在该领域保持领先地位[1] - 公司高线数激光雷达产品已率先实现量产上车 应用于智己LS6和极氪9X车型[1] - 全新一代车载数字化激光雷达平台EM平台全线产品已全面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2] - EM4是行业唯一可量产的超500线数字化激光雷达 支持520线至2160线定制 服务于高级别自动驾驶场景[2] - EMX作为"真192线"车载主激光雷达面向L2级辅助驾驶市场[2] 客户与合作进展 - 滴滴 小马智行 文远知行等新一代Robotaxi企业均已采用速腾聚创数字化激光雷达产品[2] - 今年下半年还将有多款搭载速腾聚创高线数数字化激光雷达的车型陆续面世[2] 市场前景 - 随着L3级自动驾驶政策门槛明确和技术不断成熟 激光雷达市场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增长空间[2]
L3落地迎政策利好!速腾聚创(02498)旗下可量产激光雷达EM4、E1已全面覆盖
智通财经网· 2025-09-15 15:45
政策环境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 有条件批准L3级自动驾驶车型生产准入[1] - 政策标志着中国自动驾驶发展进入新阶段 为高级别自动驾驶商业化铺平道路[1] 技术标准与要求 - L3级自动驾驶核心在于责任转移 系统在责任域运行时安全主体从驾驶员切换至车企[1] - 车企必须构建超高冗余感知系统应对风险 对感知能力提出前所未有的严苛要求[1] - 激光雷达尤其是高线数数字化激光雷达已成为L3落地的必备安全件 成为行业共识[1] 公司产品与技术优势 - 速腾聚创是520线数字化激光雷达唯一可量产厂商 在该领域保持领先地位[1] - 公司高线数激光雷达产品已率先实现量产上车 应用于智己LS6和极氪9X车型[1] - 滴滴 小马智行 文远知行等新一代Robotaxi企业均已采用公司数字化激光雷达产品[2] - 公司全新一代车载数字化激光雷达平台EM平台全线产品全面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2] - EM4是行业唯一可量产的超500线数字化激光雷达 支持520线至2160线定制 服务于高级别自动驾驶场景[2] - EMX作为"真192线"车载主激光雷达面向L2级辅助驾驶市场[2] 市场前景与机遇 - 今年下半年将有多款搭载公司高线数数字化激光雷达的车型陆续面世[2] - 随着L3级自动驾驶政策门槛明确和技术成熟 激光雷达市场有望迎来更广阔增长空间[2]
耐世特涨超6% L3智驾迎政策支持 线控转向系统渗透率有望提高
智通财经· 2025-09-15 15:32
股价表现 - 耐世特股价上涨6.78%至7.24港元 成交额达1.52亿港元 [1] 政策驱动因素 - 八部门联合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 推动智能网联技术产业化应用 [1] - 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试点 有条件批准L3级车型生产准入 [1] - 推动完善道路交通安全及保险相关法律法规 [1] 技术发展前景 - 线控转向(SBW)与高阶自动驾驶强相关 显著提升驾驶安全性与舒适性 [1] - 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渗透率提升将带动SBW系统渗透率同步提高 [1]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仅耐世特、博世、采埃孚三家企业实现线控转向量产 [1] - 耐世特在线控转向领域定点份额超过全球50% [1]
监管思路逐渐清晰 汽车业稳增长方案为L3级智驾迈出关键一步
证券时报· 2025-09-15 05:55
今年以来,智能驾驶行业的监管政策不断细化,从产品宣传禁用"自动驾驶""高阶智驾"等模糊表述,到 禁止车企未经审批进行公开测试,再到规范OTA升级……一系列收紧措施,让部分人误以为自动驾驶行 业发展将陷入停滞。 此次《方案》的发布,是我国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的重要体现。2021年以来,相关部 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从智能网联汽车的准入管理、安全沙盒监管,到开展准入和上路通行试 点工作,逐步构建起一套完整的政策框架。《方案》的出台,则进一步明确了L3级自动驾驶的发展路 径,为企业提供了更加清晰的政策指引。 在推动L3级车型生产准入的同时,《方案》还强调了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保险法 规的调整,是L3级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的关键前提。只有明确了事故责任认定和保险理赔机制,消费 者才能真正放心地使用L3级自动驾驶汽车,车企也才能在法律框架内大规模推广相关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方案》为L3级自动驾驶开闸,并不意味着要放松监管。相反,监管部门对行业的指 引和约束会更加细化,这也在提醒相关企业,要在产品研发、推广过程中密切关注政策变化,确保合规 运营,稳步推进才能赢得消费者对于自动驾驶技术 ...
汽车业稳增长方案为L3级智驾迈出关键一步
证券时报· 2025-09-15 02:00
这一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在智能驾驶领域的监管思路逐渐清晰,即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更积极地 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 今年以来,智能驾驶行业的监管政策不断细化,从产品宣传禁用"自动驾驶""高阶智驾"等模糊表述,到 禁止车企未经审批进行公开测试,再到规范OTA升级……一系列收紧措施,让部分人误以为自动驾驶行 业发展将陷入停滞。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从监管部门的整体布局来看,这些政策是在引导行业从无序竞争转向有序发展, 促使企业更加注重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和安全保障。 9月12日,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方 案》)明确提出"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有条件批准L3级车型生产准入,推动道路交 通安全、保险等法律法规完善",这无疑为L3级自动驾驶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按照《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规定,L3级自动驾驶属于有条件自动驾驶。通俗来讲,在特定条件和场 景下,L3级自动驾驶允许驾驶员完全脱手,由系统接管驾驶任务,但驾驶员仍需保持警觉,随时准备 重新接管车辆控制权。 与L2级辅助驾驶相比,L3级自动驾驶的核心区别在于责任主体的部分转移。在L2级 ...
竟要放弃研发L3级自动驾驶,这家车企意欲何为?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01 10:41
Stellantis搁置L3自动驾驶系统开发 - Stellantis已悄然搁置其STLA AutoDrive 1.0的Level 3自动驾驶系统开发 尽管该技术已满足量产条件[3] - 原计划2025年推出L3系统 可在时速不超过60公里情况下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4] - 成为行业内首个主动放弃L3级自动驾驶量产的跨国车企[4] 技术搁置原因分析 - 硬件成本高昂 传感器系统成本占整车成本约7.5%[5] - 固态激光雷达在欧洲采购价较高 高算力芯片市场价格不菲[5] - 过去三年累计投入超过十多亿欧元研发资金[6] - 极端场景识别率不足 暴雨场景下摄像头识别率暴跌至65%[6] 技术实施挑战 - 城市道路L3功能激活频率仅23% 远低于高速场景的78%[7] - 仅12%消费者愿为L3功能支付超过2万元费用[7] - 消费者更关注车辆续航能力和充电便利性[7] 法规环境限制 - 大多数国家未开放L3级自动驾驶进入公开道路的权限[8] - 事故责任认定缺乏统一认识 缺乏明确法律界定[8] - 欧盟数据本地化存储规定限制云端数据交互功能[8] 行业发展趋势 - 整车企业从"全栈自研"向"生态合作"转变[10] - 通过云端算力降低车端硬件成本 采用订阅制商业模式分摊用户支出[11] - 建议建立自动驾驶专用保险产品破解责任认定与风险分摊法规僵局[11]
2025下半年大变局!房产促销潮起,车市价格跳水,货币价值走向成谜!
搜狐财经· 2025-08-27 07:53
房地产市场动态 - 多个城市新楼盘采取现房85折并赠送车位的促销策略以加速去化 [1][2] - 广州及杭州等城市明确新房销售按套内面积计算 消费者购买总价200万元房屋相当于变相节省40万元 [1] - 超过20个城市强制要求新地块实行现房销售 以降低期房烂尾风险 [2] - 一线城市房价进入补跌通道 深圳及上海部分区域较年初下跌超5% [2] - 全国二手房挂牌量突破480万套 平均需降价12%才能成交 [2] - 房企采取以价换量策略维持资金回笼 行业生存压力显著加剧 [2] 汽车市场格局演变 - 传统燃油车大幅降价清库存 德系C级轿车从31万元优惠14万元至17万元 日系轩逸入门款降至5.98万元较三年前下跌47% [4]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60% 主流车型续航超600公里 快充10分钟可补充200公里续航 [4] - 北京及上海开放L3级自动驾驶特定道路运营 预计事故率降低60% [4] - 夜间充电成本低至0.45元/度 百公里用电成本仅3元 [6] - 保险业推出里程险 低里程用户保费下降40% [6] - 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年底退出 但下乡专项活动提供5000-8000元/辆补贴 [6] 消费与金融环境变化 - 6月CPI同比上涨0.1% 但日常消费品价格保持稳定且部分行业加大促销 [8] - 房贷利率降至历史低点 首套利率3.0% 百万贷款月供节省58元 [9] - LPR预计进一步下调10-15个基点 减轻居民月供压力 [9] - 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跌破2% 20万元存三年利息仅1.2万元 [9] - 低风险R2级理财产品年化收益达2.5% 底层资产为国债及存款 [9] - T+0理财快速赎回额度提升至5万元 增强流动性 [9] - 个人养老金缴费上限提高至2.4万元/年 税收优惠力度同步加大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