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文明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数”里行间感知绿水青山间的生态答卷
新华网· 2025-08-15 12:12
全国生态日 "数"里行间 感知绿水青山间的生态答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 大以来,"两山"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凝聚起保护生态环境、践行绿色发展的 广泛共识与行动自觉,引领我国生态文 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发生历史性、转折 性、全局性变化。 牛 态 环 境 质 · 持续改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累计造林超10 亿亩,森林覆盖率增加到25%以上, 森林蓄积量超过200亿立方米,成为全 球"增绿"最多最快的国家。 最近五年,我国草原呈现高水平保护、 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草原综合植被 盖度稳定在50%以上,退化草原比例 累计降低13个百分点,退化草原面积 年均缩减5000万亩。 党的十八大以来,持续加大荒漠化综合 防治力度,加快推进"三北"等重点生 态工程建设,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务 3.65亿亩,封禁保护面积2794万亩。 中国在全球率先实现土地退化"零增 长"、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双缩减"。 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节能方面, 2024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比"十三 五"末下降11.6%,是全球能耗强度 下降最快的国家之一。资源利用方 面,2024年,主要资源产出率比"十 三五"末提高约12%,全国焚烧处理 ...
最高检、生态环境部答记者问:以典型案例推动生态环境保护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15 11:49
案例发布背景与目标 - 发布案例旨在总结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检察公益诉讼衔接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3] - 背景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全国生态日活动主题确定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 - 目标是指导各级检察机关和生态环境部门加强衔接配合,凝聚法治合力,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3] 生态环境公益诉讼与赔偿案件数据 - 2024年1月至2025年7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8.6万件,其中行政公益诉讼7.2万件、民事公益诉讼1.4万件 [2] - 同期共提起公益诉讼7500余件,约占全部领域提起公益诉讼案件的57.6% [2] - 2018年1月至2025年7月,各地生态环境部门等共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约5.69万件,涉及赔偿金额约334亿元 [2] 典型案例特点:解决突出问题 - 案例涉及尾矿库、水体污染、危险废物、大气污染等治理工作,回应群众关切 [4] - 重庆市案例中,案涉公司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修复及污染控制等费用2.17亿余元,修复面积79000㎡,清淤8400 m³ [4] - 北京市案例中,检察机关支持生态环境部门促使污染企业通过技改升级等替代性修复方式修复受损生态环境 [4] 典型案例特点:全流程双向衔接 - 检察民事公益诉讼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价值目标一致,加强衔接有助于凝聚合力 [5] - 安徽省案例中,检察机关协助生态环境部门查明倾倒固体废物共计14700余吨,并全流程支持赔偿工作 [5] - 江苏省案例中,生态环境部门为检察机关提供专业支持,促使涉案企业缴纳全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 [5] 典型案例特点:系统治理观念 - 河北省案例中,通过协同工作追回生态环境损害处置及修复等相关费用1.03亿元,修复受损土地16亩 [6] - 江西省案例中,支持生态环境部门向涉案企业追索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费用3861.77万元,并推动建立赔偿基地和制度规范 [6] 制度衔接机制建设 - 2024年10月,两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检察公益诉讼衔接的意见》,对线索移送、程序衔接等作出规定 [3][7] - 意见要求生态环境部门在立案启动索赔程序后十五日内通报同级检察机关,双方可相互提供法律或专业技术支持 [7] - 生态环境部先后发布三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十大典型案例,并指导12个省份开展省内案例评选 [8] 检察机关未来工作重点 - 持续将生态环境领域作为公益诉讼检察办案重中之重,部署开展多项专项监督活动 [9] - 全国人大常委会2025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已将检察公益诉讼法列入初次审议项目,目前草案正在征求意见 [10] - 将加强与生态环境等部门协作,深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检察公益诉讼衔接实践 [11]
“绿色红利”富了百姓!“两山”理念“绿色密码”让茶园更绿、茶农日子更甜
央视网· 2025-08-15 10:55
生态保护成效 - 新安江跨省界断面水质持续保持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10] - 自2012年起每年向千岛湖输送近70亿立方米优质水[10] - 淘汰污染企业30多家并投资46亿元进行污染防控[9] 旅游产业发展 - 新安江山水画廊风景区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4] - 歙县新安江沿线10个乡镇年接待游客716.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77.68亿元[7] - 深度康养旅游和生态研学成为当地旅游新亮点[15] 茶产业升级转型 - 黄山市茶产业2024年实现综合年产值近300亿元[19] - 茶叶深加工后价值提升显著:1公斤茶叶价格60元,5公斤茶叶提取的茶粉价值达800元,增值约3倍[17] - 产业链延伸至速溶茶粉、冷萃茶、胶囊茶等工业产品[17] 生态经济转化 - 形成"歙彩缤纷"区域公用品牌,涵盖200多种农产品和文创产品[15] - 生态产业使全县百姓获得"绿色红利"[12] - 70万亩茶园带动80万茶农增收[19]
青岛向美而行开展美丽城市建设创新实践
中国环境报· 2025-08-15 10:52
生态治理成效 - 青岛市建立140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点并完成6000余个治气项目,累计完成逾52万户农村清洁取暖改造,整治裸土地块1120个[4] - 全面完成772个入河(湖)排污口和6174个入海排污口溯源整治,通过"一河一策"治理重点流域[4] - 空气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连续5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率达到99%[5] 绿色低碳产业转型 - 海尔智家再循环互联工厂每年可拆解废旧家电200万台,循环新材料产能达3万吨,年碳减排能力约为1.7万吨,相当于植树155万棵[6][7] - 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通过"分布式光伏+新型储能"设施每年减少4万余吨二氧化碳排放,节约电费600余万元[8] - 青岛市入选首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全国首个"绿色城市"建设试点、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16] 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 - 岳石矿坑经过27个月治理后实现生态转型,发展为特色旅游度假区[11] - 青岛市成功实现5100株极危物种青岛百合规模化回归,野外成活率达87%[13] - 曾绝迹多年的中华凤头燕鸥在青岛创下全球单次观测记录最大数量142只[13] 城市规划与荣誉成就 - 青岛市创新谋划"八美之城"战略任务,形成绿色低碳、品质环境等八大方向的城市建设蓝图[15] - 全市7个区(市)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或"两山"基地,3个区(市)获评省级生态文明强县[17] - 青岛市连续五年上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连续两年在中国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营商竞争力指数排名中进入全国前十[17] 未来发展规划 - 青岛市谋划《美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5-2027年)》,围绕五大方向推进智慧生态监测、零碳社区创建等领域[17] - 目标锚定2027年全国首批美丽城市示范标杆,探索特大城市美丽城市建设实践路径[17]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向“绿”而兴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人民网· 2025-08-15 09:16
核心观点 -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 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协同推进降碳 减污 扩绿 增长是重大战略部署和原则 为美丽中国建设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指明方向 [1] -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相互支撑 彼此成就 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 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1]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 污染防治攻坚战向纵深推进 环境治理成效显著 人民群众身边的蓝天白云 清水绿岸显著增多 [1] - 钢铁厂经过超低排放改造今非昔比 首钢股份公司迁安钢铁公司成为全国首家通过超低排放评估监测的钢铁企业 在全球同行中率先实现全流程超低排放 [1][2] - 首钢迁钢厂区环境洁净 绿植葱郁 天空湛蓝 多处环境监测设备守护 宛如现代化生态园区 因绿色参数优异成为多家知名车企优质供应商 [2] 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 - 加强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 治理黑臭水体 抓好美丽河湖建设 督促地方补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短板 稳定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 [3] - 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 苏浙沪联手治理太浦河 推出"联合河长制" 江苏汾湖湾村 浙江湖滨村和上海新池村组成"跨省搭档"和"党建生态圈" [3] - 太浦河水清岸绿 200多家企业进入园区 村民实现出门见绿 推窗见河 家门口就业 成为江浙沪三地的幸福河 [3] 绿色发展成效 - 高质量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同时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 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4] - 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工作人员守护藏羚羊 在全社会帮助下通过年复一年风餐露宿的守护 使藏羚羊种群数量发生积极变化 让物种重新焕发生机 [4] - 内蒙古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草原开展能源转型 连绵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远方风机悠然转动 鄂尔多斯从"羊煤土气"向绿色零碳新城迈进 [6]
科技创新:“两山”转化的“催化剂”
科技日报· 2025-08-15 09:06
绿色发展理念实践成果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 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1] - 社会各界保护生态环境和践行绿色发展的行动更加自觉 [1] - 科技创新在"两山"转化过程中发挥重要催化作用 [1] 绿色技术应用案例 - 智能灌溉系统实现农田节水同时丰产增收 [1] - 光伏治沙技术在荒漠上形成"阳光银行" [1] - 污染河道改造为景观水系带动沿岸产业升级 [1] 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 - 光伏发电装机规模突破10亿千瓦 大幅提升清洁电力供给 [1] - 催生完整且具国际竞争力的光伏全产业链 [1] - 可再生能源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1] 生态价值市场化机制 - 技术使生态价值可量度、可交易、可变现 成为市场化商品 [2] - 全国碳市场运行4年累计成交额超470亿元 [2] - 遥感、物联网技术实现生态价值数据量化 区块链技术解决数据可信度问题 [2] 绿色技术发展现状与挑战 - 发展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阶段 [2] - 能源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任务紧迫 [2] - 绿色技术创新仍存在制约瓶颈 [2] 未来发展方向 - 需构建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化的全链条创新生态 [2] - 培育更多绿色技术新业态 [2] - 推动经济活动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 [2]
践行“两山”理念 建设美丽中国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15 09:01
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 已成为全党全社会共识和行动 [1][8] - 生态文明建设被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摆在全局工作突出位置 [1][8] - 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 转折性 全局性变化 [15]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 重点城市PM2 5平均浓度累计下降56% 重污染天数减少92% 成为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国家 [14] - 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从64 1%提高到90 4% [14] - 长江干流连续5年 黄河干流连续3年全线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 [14] 绿色生态建设成果 - 全国建设口袋公园5 4万多个 绿道超过12 8万公里 [17] - 22个国际湿地城市 居世界首位 [17] - 森林覆盖率超过25% 贡献全球1/4新增绿色面积 [17] - 完成沙化土地治理3 65亿亩 "三北"工程攻坚战完成建设任务超1亿亩 [17] 生物多样性保护 - 大熊猫 雪豹 东北虎等200多种野生动物进入恢复性增长阶段 [19] - 长江禁渔让四大家鱼卵苗资源量增长到2020年的6 2倍 [19] - 中国发起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 首批支持9个项目覆盖15个发展中国家 [19][20] 生态旅游发展 - 内蒙古阿尔山 宁夏中卫市 北京亮马河等地生态旅游蓬勃发展 [3][5][6] - 腾格里沙漠锁边合龙后 中卫市从沙漠小城蜕变为全国热门旅游地 [5] - 河湖复苏为北京古都注入灵动底蕴 [6] 国际影响 - "两山"理念精髓在于弥合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鸿沟 [22] - 赞比亚官员高度评价中国生态保护成就 认为发展经济同时也能守护环境 [22]
重磅微视频丨绿水青山间的壮丽答卷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15 08:02
核心理念的提出与确立 -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浙江安吉余村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2] - 该理念被描述为具有前瞻性,对中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2] - 理念的提出标志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性考虑 [2] 地方实践与成效 - 余村通过努力修复生态,恢复了绿水青山,并以此敲开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门 [2] - 当地走出了一条生态美、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2] - 一个小山村的变迁映射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深邃思考 [2] 国家战略与全局部署 -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2] - 2018年5月,党中央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正式提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2]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全党全社会形成高度共识 [2] 行动规模与当前状态 - 中国开启了全球最大规模的生态行动 [2] - 当前中国正在奏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乐章 [3]
2025年全国生态日|践行“两山”理念 共绘生态文明新画卷(视频)
中国经济网· 2025-08-15 07:36
社会层面,组织各级各类媒体主动设置议题,打通网上网下、版面页面,推出系列专题专栏、新闻报 道、言论评论以及融媒体作品,深入宣传阐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生 态文明建设的浓厚氛围和生动局面。 0:00 普及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是全国生态日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活动将引导全社会增强节约意识、环保 意识、生态意识,倡导简约适度、文明健康、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鼓励支持绿色餐饮、绿色建筑、绿 色办公、绿色消费,推动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社会氛围。 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15日讯(记者杨秀峰 李冬阳)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也是"绿水青山就是 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今天,北京通过主场活动、成果发布、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共同回顾这 一理念从浙江安吉余村的智慧萌芽到全国实践的壮阔历程,见证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 为深入宣传阐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增强全社会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 觉,国家发展改革委携手有关方面,精心组织开展2025年全国生态日活动。此次活动目标明确、层次丰 富,旨在从国家、地方、社会三个层面协同发力,全方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
书写绿满中原新答卷
河南日报· 2025-08-15 07:24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转型 - 黄河两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推动当地经济从传统产业向生态旅游转型[2][3] - 嵩县、西峡县等地依托高森林覆盖率发展避暑民宿经济,游客停留时间长达三个月,带动居民收入增长[2] - 河南省2024年国控断面Ⅰ—Ⅲ类水质占比达86.1%,黄河干流水质连续5年稳定在Ⅱ类,南水北调水质保持Ⅱ类及以上[4] 绿色产业发展数据 - 2024年上半年锂离子电池、服务器、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分别增长93.4%、48.2%、34.9%,清洁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长20.3%[4][5] - 截至5月31日,河南省优良天数同比增加6.9天,重污染天数减少4.6天,空气质量达近年同期最优[4] 政策与战略部署 - 河南省落实"两高四着力"要求,将生态环境保护列为重大任务,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3][4] - 省委省政府以美丽河南建设为统领,推动产业结构从"偏重偏粗"向绿色转型,深化污染防治攻坚[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