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玫瑰葡萄
搜索文档
揭西:农文旅融合奏响“百千万工程”新乐章
南方农村报· 2025-11-05 14:32
文章核心观点 - 坪上镇以“百千万工程”为指引,通过“一带一片一区一园”发展框架,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特色乡村振兴路径 [8][9][10][71] 农业提质 - 特色农产品“一点红”番薯成功入选2024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成为继“伍寸”供港蔬菜后第二个“国字号”品牌 [24][25][26] - “一点红”番薯由丰农合作社种植1200多亩,采用水稻与红薯轮耕及有机种植模式,亩产可达2000斤 [21][22] - 已培育9家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并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累计整合土地8000多亩,为规模化农业奠定基础 [28][29][41] - 设施农业多样化发展:成全村葡萄基地采用温室大棚与水肥一体化、四新村建成节能环保型水稻机械化烘干中心、南联村建设冷链物流仓储、坪上村引进全自动化蛋鸡生产线 [33][34][35][36][37][38][39] - 依托电商拓宽销售渠道,助力“坪上味道”品牌形象优化及市场竞争力提升 [42][43] 文旅赋能 - 潭角村万梅谷每年1月梅花盛开成为冬季亮丽风景,4月青梅丰收,年总产量约300万斤,有固定收购渠道销路不愁 [46][47][48][49][50][51][53][54] - 以青梅资源为核心推进“旅游+产业”融合,打造特色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园区,辐射带动周边村庄经济发展 [54][55] - 重点挖掘石内片区(潭角村、五星村等)红色资源与旅游资源,推进民宿、农家乐、智慧停车场等配套项目建设,打造文旅融合示范片 [56][57][58] - 新签约石盆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合同投资达1.24亿元,并对接漂流、酒店、古寨旅游基础设施及智慧停车场等项目,解决“停车难、住宿难”及景点单一问题 [62][63][64][65] - 持续创新梅花文化活动与文创产品,提升“田园花海”“曲桥”等网红景点热度,实现从“引客入坪”到“留客旺坪”的转变 [66][67] 未来发展规划 - 坪上镇将锚定工业、农业、文旅“三大产业”,制定清晰发展规划,致力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乡村振兴迈向更高水平 [69][70]
广西贺州:葡萄酒叩开大湾区市场 农民增收有 “甜” 方
中国新闻网· 2025-11-04 15:13
产业模式与规模 - 公司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模式发展葡萄种植与葡萄酒酿造 [2] - 公司所在区域葡萄种植总面积已达1700亩,拥有10余个品种 [2] - 公司所在的解元村葡萄种植面积达200亩,年产量约200吨,产值约160万元 [2] 产品与市场 - 公司产品一部分销往果蔬市场,另一部分用于酿造葡萄酒,葡萄酒产品已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2] - 公司一缸(容量150公斤)葡萄酒售价可达9000元 [1] - 公司负责人计划打造本土葡萄酒品牌,并探索“葡萄酒+农业”、“葡萄酒+旅游”的融合发展路径 [2] 技术与生产 - 公司引进国外酿酒设备,并与贺州学院专业团队合作优化酿酒工艺 [2] - 公司采用限根、限产、人工除草、生物除虫等独特种植策略,确保葡萄绿色有机 [2] - 公司负责人种植夏黑、阳光玫瑰、酿酒葡萄等优质品种共31.5亩,预计总产量可达39吨 [1] 社会效益与未来发展 - 公司产业带动了30多户农户参与种植 [2] - 当地正着力打造集采摘体验、特色民宿、农家餐饮、研学教育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入股分红等模式让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4] - 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和参与果园工作,实现了收入增加 [4]
【华阴】为乡村振兴育好“领头雁”
陕西日报· 2025-10-31 08:19
产业发展模式 - 永宁村采用“支部+企业+农户”模式,通过“保底租金+盈余分红”方式流转土地800余亩,划分为育苗区、种植区、试验田三大功能板块,建成3个标准化种植基地 [2] - 返乡人才成立公司,与200多户村民签订种植协议,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并保价回收,形成紧密的产业联合体 [4] - 友谊村党支部书记牵头成立葡萄种植合作社,面积达45亩,吸纳30余户村民加入,形成完整产业链条 [5] 产品与技术创新 - 选定“万糯8号”黄玉米和“晋糯20号”黑玉米作为主栽品种,结合土地特性和气候条件 [2] - 创新推广“春提早+秋延后”错峰种植技术,实现错峰生产和上市 [4] - 建设智能化生产线,对糯玉米进行分拣、切头去尾、冷却、真空包装,并经过121摄氏度高温灭菌23分钟,加工成包装商品 [1] 经济效益与价值链 - 糯玉米深加工产品毛利率达到45%,比单纯销售鲜玉米高出20个百分点 [4] - 阳光玫瑰葡萄每亩产值接近4万元,友谊村葡萄合作社2024年产值达146万元 [5] - 加工厂吸纳20余名村民稳定就业,人均月工资达3200元 [4] 人才与组织支持 - 华阴市引导612名“四乡人才”回乡发展,并培养347名村级后备力量,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6] - 推行“1+1”导师帮带机制,为183名返乡青年制定帮带措施,解决经验不足问题 [4] - 组织选派65名第一书记到重点村驻村,20名优秀年轻干部到镇村一线历练,81个市直部门单位与村党组织结对共建 [4][5] 产业多元化发展 - 除玉米和葡萄外,华阴市乡村产业呈现多元化发展,包括岳庙街道北社村的产业园、孟塬镇冯池村290亩菊花种植基地、华西镇孙庄村的贝贝南瓜种植等 [6] - 定期组织培训和外出学习,使产业带头人能及时掌握最新农业技术和市场动态 [5][6]
贴上“晴王”标签后涨价数倍,阳光玫瑰葡萄市场乱象调查
贝壳财经· 2025-10-29 22:27
行业核心观点 - 阳光玫瑰葡萄行业因种植面积激增导致价格大幅下跌,进而引发假冒“晴王”品牌、虚标产地等销售乱象,行业面临供过于求与品质参差不齐的挑战 [2][20] 市场销售乱象 - 线上线下市场普遍存在将国产阳光玫瑰贴上日本“晴王”标签销售的现象,通过使用日文、韩文包装暗示为进口产品,售价可高出两倍不止 [1][6] - 所谓“进口晴王”纯属虚构,日本目前仅有苹果和梨获准对华出口,市场上所有宣称“晴王”的葡萄均为国产阳光玫瑰 [3][9] - 假冒“晴王”利润空间巨大,例如一款标价353元(约4斤)的“韩国晴王”,单价达88.2元/斤,较7元/斤的批发价高出11倍多 [10] - 催生出专门售卖“晴王”标签和包装箱的生意,电商平台有店铺售卖700多张“晴王”贴纸仅10元左右,销量超百单 [10] 国内市场价格与产地差异 - 国内阳光玫瑰销售价格差异明显,主要同产地挂钩,9月底零售端云南产区单价超10元/斤,四川产区为5-8元/斤,其他产区为3-6元/斤 [11] - 以地头收购价为例,云南产区在5-7月期间可达10-15元/斤,9月曲靖产区为5-6元/斤;四川产区8-9月收购价普遍在1.5-5元/斤之间 [18] - 存在将四川、山东产阳光玫瑰冒充价格更高的云南产葡萄销售的现象,亦有其他产区产品运至优质产区冒充当地产品,经销商难以识别 [19] - 行业存在“错峰冷藏销售”情况,云南部分商户在产季末期将葡萄冷藏至春节期间销售,以借助节日消费热潮抬高售价 [19] 产品品质与产地辨识 - 不同产地、价位的阳光玫瑰品质差异难以辨识,种植户表示仅从外观口感无法精准判断真实产地,优质产区也可能因管理不当产出品质差的果实 [16][17] - 记者实测发现,店家宣称的云南产(10元/斤)与四川产(6元/斤)阳光玫瑰,口感相差不大,均存在果粒空心和挤压情况 [14] 行业背景与挑战 - 国内阳光玫瑰种植面积从2015年的15万亩激增至目前的150万亩,增长近十倍,导致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从“百元一斤”降至“几块一斤” [20] - 在追求高产量过程中,部分种植户忽视水肥调控等基础管理,导致果实糖度不足、果粒空心等质量问题频出 [20] 专家建议与行业方向 - 专家建议加强线上线下监管执法,打击虚假宣传和商标侵权行为,并推动行业自律 [4][21] - 需提升果品品质,加快国内优质农产品品牌建设,通过政策扶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等方式为本土品牌成长创造环境 [4][21] - 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应牵头制定分级标准,从果形、甜度等多维度对产品分类,鼓励发展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实现“优质优价” [21]
水果更便宜了,连锁企业全员失速中?
36氪· 2025-10-24 18:14
行业核心观点 - 水果行业正经历从高端溢价向大众消费品的结构性转型,性价比成为主流消费逻辑 [1][13] - 传统高端水果零售巨头(洪九果品、百果园、鲜丰水果)因商业模式路径依赖和外部环境变化而集体陷入困境 [1][4][6] - 水果价格下降是供给侧种植规模扩张、技术升级以及物流保鲜技术突破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0][12][13] 传统水果零售巨头困境 - 洪九果品因未完成调查及补救措施、管理层诚信存疑、内控缺陷未纠正等问题被香港联交所强制退市 [2] - 洪九果品采用“高预付、长应收”资金运营模式,上游需提前数月支付全额货款,下游回款周期长达188.5天,导致现金流长期紧绷 [3] - 百果园2024财年全年亏损3.91亿元,门店总数从5600多家减少至不到4700家,一年内关店近千家 [4] - 百果园超90%门店为加盟模式,其高价定位在性价比消费趋势下导致客源流失 [4] - 鲜丰水果在2024年8月被曝出超3亿元股权被法院冻结,上市计划搁置并打击资金链 [4] 水果价格下降的驱动因素 - 水果种植面积大幅扩张,例如阳光玫瑰葡萄从2015年不足15万亩增长至约150万亩,蓝莓全国种植面积达到140万亩 [10] - 种植技术升级,规模化基地引入电脑配置营养液、AI监测、精准水肥一体化系统,提升产量和品质一致性 [10] - 物流与保鲜技术突破,通过预冷处理、保鲜液、低氧包装和全程冷链等技术组合,极大扩展了易损水果(如荔枝)的流通半径 [10] - 国内新兴产区(如云南)崛起,缩短运输距离,曾卖500元/斤的阳光玫瑰在产地周边最低10元可买3斤 [12] 消费趋势与市场竞争变化 - 消费者对水果价格敏感度提高,不再盲目为高端进口品牌支付溢价,转向品质不错、价格实惠的选择 [13] - 线上生鲜电商(如叮咚买菜、盒马)凭借“产地直采+订单农业+数字化供应链”模式,压缩中间环节成本,推动平替消费普及 [13] - 社区团购、前置仓电商等新兴业态以“预售+次日达”的轻资产模式实现零库存或极短周转,以极致性价比冲击传统连锁企业 [15] 行业历史发展与当前挑战 - 2015年至2020年水果连锁企业快速发展,受益于消费升级、城市化加速和供应链上游整合等红利 [14] - 行业共性挑战包括水果保鲜期短、损耗率高需持续高投入冷链物流,以及产业链上下游普遍无票化带来的财务合规与成本控制难题 [15] - 部分企业未能及时调整高端产品策略,对大众消费市场需求响应不足 [15] 企业转型与优化方向 - 洪九果品需突破家族治理局限,引入外部监事或专业管理者,优化股权结构以提升决策透明度 [16] - 企业需调整“高预付、长应收”资金模式,建立风险对冲机制,缩短回款周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17] - 百果园需从管控收割转向赋能共生,重构加盟模式,优化成本结构,打破总部供应链垄断,给予加盟商更多议价空间和运营灵活性 [17] - 企业应允许加盟商根据区域消费偏好(如南方热带水果、北方温带水果)灵活调整采购组合,总部提供高效供应链支持 [19] - 行业整体需通过供应链提效、财务合规、市场适配与数字化转型解决共性问题,短期重点解决现金流与票据风险 [19]
新疆70周年|北疆果蔬公司以“疆果出海”助力新疆焕新颜
齐鲁晚报· 2025-10-13 08:20
公司战略与里程碑 - 新疆水发农业集团作为核心载体,深度参与新疆发展,其权属北疆果蔬公司40吨红提葡萄与阳光玫瑰葡萄成功发往澳大利亚悉尼及新西兰奥克兰,标志着“疆果出海”战略取得新突破 [1] - 公司产品符合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准入标准,并通过全程冷链运输 [1] - 未来将继续立足新疆资源禀赋,发挥主业优势,持续扩大进出口业务规模,助力新疆高质量发展 [4] 生产基地与出口能力 - 北疆果蔬公司累计注册出境水果果园7个、包装厂5个,注册总面积达2.23万亩,年出口能力约3.97万吨 [3] - 2024年新增89团14连果园为出境新鲜水果果园,并完成89团包装厂备案,出口布局拓展至澳大利亚、泰国等17国 [3] - 89团14连果园获评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外贸转型示范基地、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及第五师双河市葡萄产业现代农业示范区 [3] 运营效率与近期成果 - 89团包装厂优化采后处理流程,实现采摘后24小时内完成分级、包装、预冷及冷链发运全环节 [3] - 产品整体通关流程压缩至21天,较以往运输时间缩短近一半 [3] - 截至9月中旬,该果园已通过89团包装厂出口鲜食葡萄40吨,其中15吨红提葡萄出口澳大利亚,25吨阳光玫瑰葡萄远销澳大利亚与新西兰 [3]
西安咸阳机场迎来货邮行保障高峰 航空枢纽赋能陕西经济高质量增长
中国民航网· 2025-10-07 14:54
行业运营表现 - 西安咸阳机场地勤公司迎来货邮行保障高峰,单日货邮吞吐量于9月25日突破1224吨,超过2024年同期峰值,年同比增长12.59% [1] - 2024年陕西省通过西安机场实现的进出口贸易额近800亿元,同比增长34%,占全省外贸总值的17.6% [4] - 航空枢纽带动农产品出口连续多年保持30%以上增长,并支撑跨境电商企业交易额十年增长十倍 [4] 公司运营效率提升 - 公司通过启动“跨区互援”机制和推行“小班多组”作业模式,灵活调配人力资源,提升人员利用率与货物周转效率 [2] - 实施出港货物“拼车”转运模式,合并不同航班货物以充分利用货斗牵引车剩余载量,使运行效率提升30%以上 [2] - 遵循“舱内滑进滑出、舱外行李不接触设备不松手”的操作规范,降低行李破损率,保障高附加值货物品质 [2] 基础设施与智慧物流升级 - 2024年投运的机场口岸国际物流园区改造项目将国际货邮年保障能力提升至30万吨,并新建万吨级冷链库区 [3] - 西北首个“检测-放行”闭环系统使进口水果从采样到出报告仅需4小时,实现“即检即放” [3] - 通过航空物流信息平台优化与电子运单推广,与海航等企业实现报文数据互通,保障人员异常排查效率提升50% [3] 航线网络与全球连接 - 加密阿拉木图、布达佩斯等5条国际全货运航线后,“一带一路”方向全货运航班密度达每周20班 [3] - 形成“经西安、转全球”的空运网络,使陕西特色货物出海通道更畅通,货物可直达泰国、越南、阿联酋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1][3] - 机场三期扩建后将逐步释放100万吨级货邮吞吐潜力,精准对接“陕造陕出”与“全球进陕”需求 [4] 产业协同与经济带动 - 保障的货物包括洛川苹果、阳光玫瑰葡萄等特色农产品,以及三星半导体材料、比亚迪汽车零部件等“陕西智造”产品 [1] - 航空物流为重点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并赋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集群发展 [4] - “空中丝绸之路”枢纽能级持续提升,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1][4]
连云港海州区:双节“果盘子”“菜篮子”货足味鲜
央广网· 2025-09-30 16:21
供应链保障策略 - 公司采用“多点发力+双轮驱动”模式,统筹城郊农场与城区街道资源以保障节日期间“果盘子”和“菜篮子”供应充足[1] - 农场通过全链条服务实现从“田间鲜”到“餐桌边”的快速流通,街道则对接商超社区开通直供链路减少中间环节[1][2] - 公司依托“优质供给+高效流通”的组合策略守护市民节日消费需求[1] 生产运营与质量控制 - 云台农场在其云水湾湿地公园组织采摘、打包、配货各环节,工作人员与志愿者分工协作加班加点备足货源[1] - 农场严守绿色生产标准,使用生物防治、物理防虫替代化学农药,并采用人工除草和果实套袋以最大限度减少农残[1] - 洪门街道组织农技人员指导古安梨绿色种植,推广有机肥与物理防虫,并对采摘前的果实进行抽样测糖,仅糖度达15度以上的梨才可上市[2] 产品组合与销售业绩 - 云台农场精选1300亩湿地资源产出的“阳光玫瑰”葡萄作为节日明星产品,并筛选江苏农垦大米、食用油、优质牛奶等刚需品,形成“果蔬+粮油”供给矩阵[1] - 9月云水湾湿地公园已实现收益约76万元,具体包括4.6万斤葡萄礼盒、10吨大米、5吨粮油以及餐饮、垂钓等团建项目,且订单仍在攀升[2] - 洪门街道的古安梨恰逢丰收季,果肉细腻汁水充足,街道通过联合直播团队开展“云端尝鲜”并增派人手协助配送以保障供给并助果农增收[2] 市场拓展与客户服务 - 农场通过直播引流、产销结合、展会助力等方式拓展市场,其配送范围已覆盖本市及南通、南京等周边城市[1][2] - 公司完善全链条品控与售后回访机制,采购团队对每批货源严检溯源,销售团队细致记录订单配送信息,杜绝残次品入市[2]
甘肃西峰:黄土塬金秋好“丰”景 特色产业“结”硕果
中国新闻网· 2025-09-30 13:35
产业发展模式 - 庄头村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整合闲散土地打造设施产业基地,搭建15座钢架大棚种植果蔬 [2] - 齐楼村招引专业种植合作社,采取“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展蔬菜产业 [6] - 行业通过政策引导,推行“合作社+农户”、“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元产业发展模式,带动特色种植业 [6] 葡萄种植产业 - 庄头村种植户冯彩琴种植“阳光玫瑰”葡萄,今年产量高品质好,销路有保障,价格达到每斤10元 [1][2] - 经过四年培育,今年葡萄迎来大丰收,预计棚均产量达到3500斤以上,全村共种植9棚,总产值预计达20余万元 [2] - 庄头村计划明年新增8个葡萄大棚,并引进2个优质品种以壮大产业 [2] 软枣猕猴桃种植产业 - 新庄村种植户曹万军试种软枣猕猴桃8年,今年10亩果园喜获丰收,预计总产量达3000斤左右 [4] - 软枣猕猴桃营养价值高,被称为“维C之王”,目前糖度达8度以上,采摘期可持续至10月中旬 [4] - 果实主要通过游客进园采摘和同城配送销售,每斤售价30元,种植效益可观 [4] 蔬菜种植产业 - 齐楼村设施蔬菜基地种植辣椒83棚和西葫芦20棚,预计棚均产值达1万元 [6] - 蔬菜产业可带动70余人就业,年发放劳务工资70万元,实现村民就近增收 [6] - 基地生产的西葫芦等蔬菜打包后销往西安市场 [6] 区域产业政策与成效 - 行业积极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守住粮食安全前提下聚焦“一乡一业,一村一品” [6] - 行业加强技术培训和政策扶持,支持种植户学习科学管理技术,帮助解决资金、技术、销售等难题 [6] - 在政策推动下,各乡镇村组发展出桃子、西兰花、杏子、朝天椒等百花齐放的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7]
连云港海州区:葡萄丰收季多元销售旺
扬子晚报网· 2025-09-29 12:20
销售策略 - 公司采用线上直播加线下采摘和展会参展的组合销售模式[3][5] - 线上直播1小时吸引近千人次观看并实现即时下单[3] - 线下采摘活动吸引家庭客户参与并体验农耕乐趣[5] - 在市级农业展会上与区域知名品牌联合展销提升品牌曝光度[5] 产品表现 - 阳光玫瑰和夏黑葡萄为主力品种 强调糖度检测和无农药残留品质[1][3] - 葡萄亩产预计达2000余斤 上周销量达1.5万斤[5] - 通过实时糖度检测和溯源信息展示强化品质信任[3][5] 运营数据 - 销量较去年同期实现显著增长[5] - 当天采摘即时发货的供应链模式保障产品新鲜度[1][3] - 直播带货与实地采摘形成线上线下流量闭环[3][5] 品牌建设 - "苏垦优品云台农庄"品牌通过多元渠道获得市场认可[5] - 产品包装设计和溯源系统增强消费者购买信心[5] - 通过丰收节活动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力[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