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财务造假
icon
搜索文档
财务造假无底线,东旭集团受到监管重罚
齐鲁晚报· 2025-06-09 11:22
行政处罚与纪律处分 - 河北证监局对东旭集团及实际控制人李兆廷等相关当事人合计罚款超12.4亿元,对东旭光电及相关当事人合计罚款超4.2亿元 [1] - 李兆廷等人被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部分人员被采取10年或5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1][3] - 上交所对东旭集团、李兆廷等13人作出公开谴责、5年内不接受其发行上市申请、公开认定终身或10年内不适合担任董监高人员等纪律处分 [1] 违法事实 - 东旭集团在债券市场披露的信息存在虚假记载,发行公司债券存在欺诈发行 [1] - 李兆廷及东旭集团组织、指使东旭光电从事信息披露违法、欺诈发行股票行为 [1] - 李兆廷及东旭集团组织、指使东旭蓝天从事信息披露违法行为 [1] 财务造假细节 - 2015年至2019年,东旭集团通过虚构业务等方式虚增收入分别为43.76亿元、96.01亿元、128.33亿元、141.49亿元、68.66亿元 [2] - 东旭集团虚增2015年至2018年年度利润总额分别为15.48亿元、34.15亿元、47.31亿元、54.62亿元,虚减2019年年度利润总额21.55亿元 [2] - 2015年至2019年,东旭光电通过虚构业务等方式虚增收入分别为18.14亿元、37.05亿元、43.06亿元、42.90亿元、26.45亿元 [2] - 东旭光电虚增利润总额分别为8.63亿元、13.69亿元、13.15亿元、14.45亿元、6.35亿元 [2] - 东旭集团和东旭光电合计虚增收入645.85亿元,虚增利润207.83亿元 [2] 处罚措施 - 河北证监局对东旭集团有限公司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58324万元罚款 [2] - 对李兆廷给予警告并处以58854万元罚款 [2] - 对东旭光电、李兆廷等21位当事人合计给予约4.2亿罚款 [3]
“零公里二手车”多达百万台,各方“配合”造就隐秘链条
经济观察报· 2025-06-01 13:07
核心观点 -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批评"零公里二手车"现象,认为其破坏汽车流通行业根基 [1][2] - "零公里二手车"指已注册但未实际使用的新车,以二手车名义低价销售 [2] - 该现象涉及多方利益,包括整车厂、经销商、二手车商和消费者 [9][10][11] - 监管部门已开始关注并召开专题研讨会 [3] 市场现状 - "零公里二手车"价格比新车低1万至数万元 [6] - 2024年国内燃油"零公里二手车"交易量18.48万至55.45万辆,新能源3.36万至5.6万辆 [12] - 2024年新能源"零公里二手车"出口量超过24.4万辆 [12] - 预计2025年中国"零公里二手车"规模可能达百万辆 [12] 产业链分析 - 整车厂通过"零公里二手车"缓解库存压力和现金流问题 [10][11] - 2025年一季度多家车企现金流为负:北汽蓝谷-2.36亿元、长安汽车-35.01亿元、赛力斯-76.3亿元、广汽集团-112.1亿元 [11] - 经销商借此完成厂商考核并获取返利 [11] - 二手车商因传统业务利润下滑转向"零公里二手车" [9] - 二手车商毛利率从10年前15.9%降至2022年1%,亏损面从1%升至82% [9] 行业影响 - 可能导致虚假销量数据,误导企业决策 [15] - 存在套取国家补贴的风险 [15] - 涉及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美国市场对此有严格处罚先例 [16] - 专家建议建立车辆全生命周期追溯系统 [17] 消费者视角 - 主要购买群体包括预算有限的年轻人、精打细算的企业主、新能源尝鲜者和转售车商 [14] - 存在售后保障不足和"调表车"冒充的风险 [2][15]
“零公里二手车”多达百万台,各方“配合”造就隐秘链条
经济观察网· 2025-05-31 13:06
行业现状 - "零公里二手车"指已注册但未销售给终端用户的汽车 车况与新车基本相同 定价低于新车 [2] - 传统燃油车"零公里二手车"占燃油二手车市场1%-3% 新能源占比3%-5% 部分车型如小鹏P7 极氪001老款库存车占比达5%-8% [4] - 2024年新能源二手车出口约27.2万辆 其中90%为"零公里二手车" 即24.4万辆 [6][7] - 2024年全国二手车交易量1961.42万辆 燃油二手车1848.57万辆 按1%-3%计算燃油"零公里二手车"达18.48万-55.45万辆 新能源二手车112.85万辆 按3%-5%计算达3.36万-5.6万辆 [7] - 2024年"零公里二手车"总量可能达46.34万-85.5万辆 2025年或达百万辆规模 [7] 产业链参与方 - 整车厂和4S店联合通过"零公里二手车"去库存 是行业灰色手段 [4] - 二手车商因传统二手车生意难做转向"零公里二手车" 十年前二手车商毛利10%以上占15.9% 2022年仅1% 亏损面从1%升至82% [5] - 整车厂通过二手车商处理滞销车型 避免冲击4S店渠道 同时完成厂商量化考核获取返利 [6] - 购买人群包括预算有限青年 精于计算企业主 新能源尝鲜者 以及转售获利的传统二手车商 [8] 行业影响 - 击穿底线的降价狂欢可能摧毁汽车流通根基 [2] - 虚假销量数据掩盖真实需求 误导车企和投资者决策 加剧行业内卷和恶性竞争 [8] - 部分企业通过"零公里二手车"与置换补贴政策结合套取国家补贴 扭曲政策初衷 滋生税务与合规风险 [8] - 涉及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 类似美国Sunbeam公司案例 可能面临监管处罚 [9] 监管动态 - 商务部已召集整车企业 二手车交易平台和行业协会就"零公里二手车"问题进行专题研讨 [2] - 建议建立车辆全生命周期追溯系统 上牌记录 维修数据全网可查 虚假交易列入黑名单 [10] - 呼吁商务部联合证监会治理 参考美国证券机构对上市公司的管理方式 [9] 根本原因 - 新车价格战 地方补贴差异 二手车出口等问题叠加导致"零公里二手车"现象突出 [10] - 环保法规倒逼车企快速淘汰不符合要求的库存新车 导致"伪二手车"出现 [6] - 非授权车商无法出口新车 需先上牌再以二手车名义出口 [6] - 行业认为需从源头解决汽车质量 技术 安全等基础问题 才能解决无序价格战和"零公里二手车"问题 [10]
大股东退市一个月后,这家上市公司也将被强退!
IPO日报· 2025-05-30 22:04
财务造假与处罚 - 公司2022年虚增利润3610.45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的22.46% [1] - 2023年虚增利润6808.78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的65.96% [1] - 2024年第一季度虚增利润1537.75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的62.05% [1] - 2018年至2021年累计虚增收入约86.24亿元,累计虚增利润约1.79亿元 [3][4] - 证监会拟对公司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合计罚款2000万元 [5] - 时任副董事长、总经理刘辉被罚款900万元,并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5] - 时任财务总监李挺被罚款650万元,禁入市场10年 [5] 退市情况 - 公司因2020年至2023年年度报告连续4年存在虚假记载,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1] - 公司股票自2025年5月30日起停牌 [2] - 2018年至2024年连续7年财务造假 [6] - 东方集团因财务造假导致2020年至2023年虚增营业收入高达161.3亿元,虚增营业成本160.73亿元 [7][8] - 东方集团股价持续低迷,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触及面值退市 [8] - 2025年以来A股市场已有12家公司完成退市 [8] 关联交易与资金占用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时任副董事长、总经理刘辉实际控制的企业通过虚假贸易占用公司资金,累计金额超百亿元 [4] - 公司为关联方提供巨额担保,但均未及时披露 [4] 其他违规行为 - 公司未能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4年半年度报告,直至2024年10月31日才补发 [4] - 公司通过虚假贸易业务及跨期确认港口包干作业费收入等方式虚增利润 [4]
锦富技术: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快讯· 2025-05-30 18:47
锦富技术(300128)公告,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经查明,公司2021年 第一季度、半年度和前三季度分别虚增营业收入5293.88万元、1.11亿元和1.72亿元,占公司当期报告记 载的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0.02%、21.14%和20.74%,导致公司披露的《2021年第一季度报告》 《2021年半年度报告》《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中国证监会拟对公司给予警告,并处以 四百万元罚款。 ...
合计罚款3680万元 *ST锦港连续多年财务造假,监管对公司及11人开出罚单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9 23:55
行政处罚决定 - 辽宁证监局对锦州港及相关责任人合计开出3860万元罚单 [1] - 对锦州港责令改正并处以2000万元罚款 [4] - 对李挺处以650万元罚款并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5] - 对尹世辉处以360万元罚款 [4] - 对张文博处以210万元罚款 [4] - 对其他8名相关责任人分别处以80万元罚款 [5] 违规行为 - 锦州港未按期披露2024年半年度报告 [2] - 2022年至2024年通过虚假贸易及跨期确认收入虚增利润 [2] - 2022年年度报告、2023年年度报告和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2] - 2022年至2024年未及时披露关联交易及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 [2] - 2023年至2024年为关联方提供担保未披露 [2] 责任认定 - 刘辉决策组织实施虚假贸易及关联交易 [2][3] - 李挺参与虚假贸易并实施财务造假 [2][5] - 尹世辉未审慎关注虚假贸易问题 [2] - 张文博分管贸易业务未审慎关注虚假贸易 [2] 后续处理 - 刘辉将另案处理 [6] - 公司因多年年报虚假记载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6] - 上交所要求公司落实退市相关工作 [6]
重大违法退市落锤 *ST锦港收到处罚决定
证券日报网· 2025-05-29 21:57
公司财务造假及处罚 - 公司因2022年至2024年通过虚假贸易业务及跨期确认港口包干作业费收入等方式虚增利润,2022年虚增利润3610.45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22.46%),2023年虚增利润6808.78万元(占65.96%),2024年第一季度虚增利润1537.75万元(占62.05%)[2] - 公司2018年至2021年年度报告也存在虚假记载,此前已被证监会顶格处罚[2] - 公司2020年至2023年连续4年财务造假,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股票自5月30日起停牌并进入退市流程[3] 监管处罚及追责 - 证监会对公司及11名责任人合计罚款3860万元,并对时任财务总监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4] - 上交所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作出公开认定、公开谴责等纪律处分[4] - 前后两次行政处罚合计罚款金额超6000万元,部分责任人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4][5] 退市及后续责任 - 公司股票将进入15个交易日退市整理期后摘牌,A股与B股股价已连续6个交易日低于1元/股[7] - 监管明确"退市不免责"原则,公司需承担民事、行政及刑事责任,投资者可通过民事诉讼维权[7] - 2025年最高人民法院与证监会联合发布指导意见,强化打击财务造假及完善投资者赔偿制度[8] 市场影响及监管态度 - 本案体现监管落实新"国九条"对财务造假"零容忍"态度,坚决出清"害群之马"[1] - 2024年证监会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和线索178件,强化刑事打击力度[5] - 2024年证监会对35家退市公司及责任人持续追查违法违规问题[7]
靠财务造假扭亏为盈!西科集团被罚!曾拟IPO浙商证券辅导
南方都市报· 2025-05-29 18:41
本是亏损的业绩,硬是凭借着"造假本事"扭转乾坤,时隔两年多,西科集团的罚单落地。 5月27日,中国证券监管委四川监管局发布一则《行政处罚决定书》称,西科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西科集团")涉及财务造假,对西科集团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400万元罚款,同时对相 关责任人周小东、张仁超、周思来给予警告,分别处以260万元、160万元以及60万元罚款。 制造大量无真实购销业务的资金往来,虚增年度营收超1亿元 经四川监管局调查发现,西科集团2022年年度报告财务信息披露存在虚假记载:虚增公司2022年年度营 业收入1.31亿元、虚增利润总额3309.75万元,占公司2022年年度营业收入3.02亿元的43.38%及利润总额 2863.87万元的115.57%,扣除虚增利润后,公司当年净利润为亏损。 来源于四川证监局 上述造假是如何操作的?据四川监管局披露,西科集团利用上游供应商、下游经销商,制造大量资金往 来,形成多方资金闭环,但资金往来背后却没有真实的购销业务,以此虚增营收及利润。 具体来看,西科集团实际控制并使用了四川润和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吉安县村背种植专业合作社两家供 应商银行账户网银转账Ukey,同 ...
金花股份董事长遭立案重罚 信披违规、资金占用、募资炒股连环爆雷
新浪证券· 2025-05-28 18:35
公司治理危机 - 董事长邢雅江因涉嫌持股变动信披违规被证监会立案并遭350万元顶格罚款 [1] - 邢雅江2024年4月被公安机关取保候审但迟至四个月后才向公司报告导致信披严重滞后 [2] - 邢氏家族通过西部投资集团逐步掌控董事会形成"父掌权、子控股"格局其子邢博越持股升至19.63% [2] 财务违规与资金问题 - 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公司通过预付款形式将5200万元转至董事长实控企业构成关联方资金占用 [3] - 挪用募资炒股后需向自然人借款3000万元填补窟窿 [3] - 2023年三季报隐瞒私募基金亏损将实际亏损499万元伪饰为盈利339万元业绩变脸幅度达247% [3] 审计风险与项目异常 - 会计师事务所对2024年报出具带强调事项的非标意见指出3003万元采购款商业合理性存疑 [4] - 3950万元定期存款是否被质押成谜 [4] - 2018年启动的6亿新厂建设项目四度延期投产日遥遥无期 [4] 业务与研发困境 - 金天格胶囊占据80%营收但2018-2024年研发投入始终低于营收3% [5] - 近四年营收在5.3-5.8亿元间徘徊净利润呈现"亏-盈-亏-盈"的过山车走势 [5] 系统性风险警示 - 公司治理危机已远超个案范畴涉及信披违规、资金乱象等多重问题 [6] - 实控人家族深陷司法调查审计机构连续拉响警报 [6]
*ST东园5月29日复牌后股票简称起变更为东方园林,公司还面临股民索赔
搜狐财经· 2025-05-28 07:23
公司股票变动 - 公司股票将于2025年5月28日停牌一天并于次日复牌 [2] - 自2025年5月29日起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和其他风险警示特别处理股票简称由"*ST东园"变更为"东方园林" [2] - 股票交易价格日涨跌幅限制调整为10% [2] 财务与风险警示变动 - 2023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及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被实施风险警示 [2] - 2024年度财务报告显示公司已不再存在上述风险情形 [2] - 重整计划执行完毕并向深交所申请撤销风险警示获审核同意 [2] 行政处罚情况 - 2024年1月31日收到北京证监局《行政处罚决定书》 [2] - 2019年未调减营业收入3541.84万元导致2019年度虚增收入利润及资产各3541.84万元 [3] - 2020年度2021年度虚增资产各3541.84万元2022年度虚减收入利润各3541.84万元 [3] - "20东林G1"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使用了2019年年度报告相关财务数据 [3] - 被责令改正并处以150万元罚款相关责任人被警告并罚款70万元 [3] 投资者索赔 - 2020年4月30日至2023年7月13日期间买入且在2023年7月13日收盘时持有东方园林股票的受损投资者可依法索赔 [4] 公司基本信息 - 成立于1992年7月2日注册资本599932.2117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刘拂洋 [4] - 注册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北路甲10号院104号楼6层601号 [4] - 主营业务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业危废处置工业废弃物循环经济三大业务板块 [4] - 董事长为张浩楠董秘为于旸员工人数为46人实际控制人为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5] - 参股公司42家包括上海立源生态工程有限公司等 [5] 财务业绩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4.09亿元5.69亿元和8.7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7.50%-83.30%和54.07% [5] -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8.17亿元-50.83亿元和-36.03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402.17%12.60%和29.11% [5] - 资产负债率分别为85.15%97.07%和28.88% [5] 风险信息 - 公司自身天眼风险4893条周边天眼风险2814条历史天眼风险1379条预警提醒天眼风险1085条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