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财务造假
icon
搜索文档
时报观察 亿元罚单频现 从严监管铲除财务造假“毒瘤”
证券时报· 2025-09-15 01:55
为坚决打击和遏制重点领域财务造假,监管部门通过年报审阅、现场检查、舆情监测、投诉举报、大数 据建模分析等多元化渠道发现财务造假线索,密切跟进系统性、团伙型财务造假特征及演变趋势,依法 从严打击通过伪造变造凭证、利用关联方虚构交易或第三方配合等方式实施系统性造假的行为。全面惩 处财务造假的策划者、组织者、实施者、配合者,以及专业化配合造假的职业犯罪团伙,坚决铲除造 假"生态圈"。在严厉打击发行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主体的同时,监管部门始终紧盯公司实际控制 人、控股股东、董监高等"关键少数",严防保荐、审计、法律等中介机构"看门人"失守,通过压实上述 主体责任、强化"全链条"追责等,全力为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法律之网越织越密,涉刑公告明显增多,行、民、刑立体化追责正在重塑市场生态。特别是对那些退市 后仍被追责的企业主体加大追责力度,彻底打破了部分市场主体"退市即免责"的幻想,形成强大威慑。 这正是推动资本市场规范稳健发展,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良方。 近日,证监会出重拳打击上市公司违法违规,一叠罚单落下,特别是过亿元罚单的出具,向资本市场更 多参与主体敲响警钟。对于涉及财务造假、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的 ...
*ST紫天进入退市整理期:两年虚增收入近25亿,原董事长、财务总监被终身证券市场禁入
搜狐财经· 2025-09-14 19:45
退市安排 - 公司将于9月15日复牌并进入退市整理期 证券简称变更为"紫天退" 退市整理期为15个交易日 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2025年10月13日[1] - 退市整理期首个交易日不实行价格涨跌幅限制 此后每个交易日涨跌幅限制为20%[2] - 深交所于9月5日下发终止上市决定 公司股票自9月15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 整理期届满次一交易日予以摘牌[2][4] 财务造假细节 - 2022年至2023年期间通过多种手段连续两年虚增收入合计24.99亿元[2] - 2022年年报通过虚构互联网广告费代充值业务和短信发送服务业务虚增收入7.78亿元 占当期营业收入44.59% 虚增利润0.85亿元 占利润总额35.99%[2] - 2023年半年报在云服务业务未开工情况下提前确认收入 虚增收入2.07亿元 虚增利润0.79亿元 占当期利润总额51.64%[3] - 2023年年报违规使用总额法确认收入 虚增营业收入17.21亿元 占当期营业收入78.63%[3] 监管处罚 - 证监会对公司及管理层12人处罚3840万元 对原董事长姚小欣和财务总监李想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3] - 公司因财务会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被责令改正但未按期完成整改 且在股票停牌两个月内仍未完成整改[2] - 未按期披露2024年年报并存在拒绝 阻碍执法等违规行为[3] 退市规则依据 - 触及深交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25年修订)》第10.4.18条第三项规定 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两个月内未披露经改正的财务会计报告[3] - 深交所根据《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25年修订)》第10.4.21条及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意见作出终止上市决定[4] 市场背景 - 监管层对资本市场财务造假持"零容忍"态度 强化制度建设与执法力度[4] - 通过行政处罚 强制退市形成震慑 并推动民事赔偿 刑事责任落地[4]
*ST紫天明起复牌!进入退市整理期
证券时报· 2025-09-14 14:04
退市安排 - 公司股票于2025年9月15日复牌并进入退市整理期 证券简称变更为"紫天退" 代码不变[1][4] - 退市整理期共15个交易日 预计最后交易日为2025年10月13日 整理期届满次一交易日摘牌[1][4] - 退市整理期首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 此后交易日涨跌幅限制为20%[4] 退市原因 - 公司因财务会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被证监会责令改正 但未在要求期限内完成整改[4] - 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的两个月内 仍未披露经改正的财务会计报告[4] - 触及深交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25年修订)》第10.4.18条第三项规定的终止上市情形[4] 财务造假细节 - 2022年至2023年期间通过多种手段连续两年虚增收入合计24.99亿元[5] - 2022年年报虚增收入7.78亿元 占当期营业收入44.59% 虚增利润0.85亿元 占利润总额35.99%[5] - 2023年半年报虚增收入2.07亿元 虚增利润0.79亿元 占当期利润总额51.64%[5] - 2023年年报通过违规使用总额法虚增营业收入17.21亿元 占当期营业收入78.63%[5] 其他违规行为 - 存在未按期披露2024年年报以及拒绝、阻碍执法等多项违规行为[6] - 证监会对公司及12名管理层人员合计罚款3840万元[6] 交易状况 - 公司股票自2025年7月21日起停牌 停牌前股价收报2.74元/股[6] - 停牌前公司总市值为4.4亿元[6]
造假8年,被罚3.75亿!内蒙古前首富跌落,终身禁入市场!
搜狐财经· 2025-09-14 13:35
公司处罚与违法事实 - 公司收到内蒙古证监局《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拟对公司、控股股东及29名相关责任人处以总计约3.75亿元罚款 [1] - 公司涉嫌在2016年至2023年期间存在财务造假、关联担保、资金占用等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及欺诈发行债券行为 [1] - 公司因连续20个交易日股票收盘价低于1元,已于2024年7月被交易所摘牌退市 [1] - 对公司的罚款为2.1亿元,对控股股东亿利资源集团罚款3000万元,对29名相关责任人罚款合计1.35亿元 [8] - 公司原董事长王文彪被罚款3000万元并终身禁入证券市场,原董事长尹成国被罚款1400万元 [1][8] 财务造假详情 - 公司在2016年至2022年长达7年时间内大量虚增利润、资产、营收等 [4] - 虚增利润总额合计超过1.25亿元,虚增资产合计超过110亿元,虚增营收合计超过130亿元 [5] - 截至2023年末,公司在亿利集团财务有限公司的39.06亿元存款资金实际由亿利集团控制,构成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占当期年报记载净资产的20.38% [5] 欺诈发行与资金占用 - 公司于2020年发行"20亿利01"和"20亿利02"债券,发行规模均为5亿元 [7] - 发行文件引用了2016年至2019年存在虚假记载和重大遗漏的年度报告,构成欺诈发行 [7] - 在2016年至2023年8年期间,公司通过集团资金管理协议、支付无商业实质工程款等形式,直接或间接向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提供资金 [5] 公司业务与财务状况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现代煤化工、光氢新能源和清洁热力,曾是亿利集团的"现金奶牛" [2][4] - 公司2023年亏损5.42亿元,2024年亏损7.09亿元,2024年上半年又亏损1.29亿元 [10] - 控股股东亿利集团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于2024年9月10日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10] 实控人与集团背景 - 公司实控人王文彪于1988年创立亿利集团,1999年创立亿利洁能,公司于2000年在上交所上市,被称为"光伏治沙第一股" [1][9] - 王文彪曾因治沙成就闻名,其库布其治沙模式使沙漠植被覆盖度从3%提升至65% [9] - 亿利集团业务曾遍及光伏氢能治沙、清洁煤化工、生态修复、健康医药、地产和金融等领域,王文彪在2017年以130亿元身家成为内蒙古首富 [9]
300280,明起复牌,进入退市整理期
证券时报· 2025-09-14 13:05
退市安排 - 公司股票于2025年9月15日复牌并进入退市整理期 证券简称变更为"紫天退" 退市整理期共15个交易日 预计最后交易日为2025年10月13日 [1][4] - 退市整理期首个交易日不设价格涨跌幅限制 此后每个交易日涨跌幅限制为20% [4] - 深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 退市整理期届满次一交易日予以摘牌 [4] 退市原因 - 公司因财务会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被证监会责令改正 但未在要求期限内完成整改 且在股票停牌两个月内仍未完成整改 [4] - 自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之日起两个月内 公司仍未披露经改正的财务会计报告 触及深交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第10.4.18条第三项规定的终止上市情形 [4] 财务造假细节 - 2022年至2023年期间通过多种手段连续两年虚增收入合计24.99亿元 [5] - 2022年年度报告虚增收入7.78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44.59%) 虚增利润0.85亿元(占利润总额35.99%) [5] - 2023年半年度报告虚增收入2.07亿元 虚增利润0.79亿元(占利润总额51.64%) [5] - 2023年年度报告通过违规使用总额法虚增营业收入17.21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78.63%) [5] 其他违规行为 - 存在未按期披露2024年年报以及拒绝、阻碍执法等多项违规行为 [6] - 证监会对公司及12名管理层人员合计罚款3840万元 [6] 交易数据 - 公司股票自2025年7月21日起停牌 停牌前股价收报2.74元/股 总市值4.4亿元 [6]
300280 明起复牌!进入退市整理期
证券时报· 2025-09-14 12:52
退市安排 - 公司将于2025年9月15日复牌并进入退市整理期 证券简称变更为"紫天退" 代码不变[3] - 退市整理期共15个交易日 预计最后交易日为2025年10月13日[3] - 退市整理期首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 此后交易日涨跌幅限制为20%[6] 退市原因 - 因财务会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被责令改正但未在要求期限内完成整改[6] - 股票停牌两个月内仍未披露经改正的财务会计报告[6] - 触及深交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25年修订)》第10.4.18条第三项规定的终止上市情形[6] 财务造假细节 - 2022年至2023年期间通过多种手段连续两年虚增收入合计24.99亿元[7] - 2022年年度报告虚增收入7.78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44.59%)虚增利润0.85亿元(占利润总额35.99%)[7] - 2023年半年度报告虚增收入2.07亿元 虚增利润0.79亿元(占利润总额51.64%)[7] - 2023年年度报告违规使用总额法虚增营业收入17.21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78.63%)[7] 其他违规行为 - 存在未按期披露2024年年报以及拒绝、阻碍执法等多项违规行为[8] - 证监会对公司及12名管理层人员合计罚款3840万元[8] 交易状态 - 公司股票已于2025年7月21日起停牌[8] - 停牌前股价收报2.74元/股 总市值4.4亿元[8]
300280,明起复牌!进入退市整理期
证券时报· 2025-09-14 12:44
退市安排 - 公司股票于2025年9月15日复牌并进入退市整理期 证券简称变更为"紫天退" 代码不变 [1][4] - 退市整理期共15个交易日 预计最后交易日为2025年10月13日 整理期届满次一交易日摘牌 [1][4] - 退市整理期首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 此后交易日涨跌幅限制为20% [4] 退市原因 - 因财务会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被证监会责令改正 但未在要求期限内完成整改 [4] - 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两个月内仍未披露经改正的财务会计报告 [4] - 触及深交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25年修订)》第10.4.18条第三项规定的终止上市情形 [4] 财务造假细节 - 2022年至2023年期间通过多种手段连续两年虚增收入合计24.99亿元 [5] - 2022年年报通过虚构互联网广告费代充值业务和短信发送服务业务虚增收入7.78亿元 占当期营业收入44.59% 虚增利润0.85亿元 占利润总额35.99% [5] - 2023年半年度报告在云服务业务未开工情况下提前确认收入 虚增收入2.07亿元 虚增利润0.79亿元 占利润总额51.64% [5] - 2023年年报违规使用总额法确认收入 虚增营业收入17.21亿元 占当期营业收入78.63% [5] 其他违规行为 - 存在未按期披露2024年年报以及拒绝、阻碍执法等多项违规行为 [6] - 证监会对公司及12名管理层人员合计罚款3840万元 [6] 交易状况 - 公司股票自2025年7月21日起停牌 停牌前股价收报2.74元/股 [6] - 停牌前总市值4.4亿元 [6]
300280,明起复牌!进入退市整理期
证券时报· 2025-09-14 12:41
退市安排 - 公司将于2025年9月15日复牌并进入退市整理期 证券简称变更为"紫天退" 退市整理期为15个交易日 预计最后交易日为2025年10月13日 [2][5] - 退市整理期首个交易日不设价格涨跌幅限制 此后每个交易日涨跌幅限制为20% [5] - 深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 退市整理期届满次一交易日予以摘牌 [6][7] 退市原因 - 公司因财务会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被证监会责令改正 但未在要求期限内完成整改 且在股票停牌两个月内仍未完成整改 [7] - 触及深交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25年修订)》第10.4.18条第三项规定的终止上市情形 [7] 财务造假细节 - 2022年年报通过虚构互联网广告费代充值业务和短信发送服务业务虚增收入7.78亿元 虚增利润0.85亿元 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44.59%和利润总额35.99% [9] - 2023年半年度报告在云服务业务未开工情况下提前确认营业收入 虚增收入2.07亿元 虚增利润0.79亿元 占当期利润总额51.64% [9] - 2023年年报违规使用总额法确认收入 虚增营业收入17.21亿元 占当期营业收入78.63% [9] 其他违规行为 - 公司存在未按期披露2024年年报以及拒绝 阻碍执法等多项违规行为 [9] - 证监会对公司及12名管理层人员合计罚款3840万元 [9] 交易数据 - 公司股票自2025年7月21日起停牌 停牌前股价收报2.74元/股 总市值4.4亿元 [10]
一天多张罚单 不乏亿元级重罚!证监会严惩上市公司造假
中国证券报· 2025-09-14 09:36
今年以来,已经有十余家公司因为财务造假被证监会行政处罚(或行政处罚事先告知)触及(或涉 嫌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指标,创下历年新高。监管部门对多宗涉嫌财务造假大案依法从严从重处 罚。 其中,不乏退市后被罚案例,释放"退市不免责"的强烈信号。据统计,2024年以来,截至8月31 日,证监会累计查处67家退市公司违法行为,其中46家已做出最终行政处罚决定。 监管部门将持续按照《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综合惩 防工作的意见》等要求,依法从严打击财务造假等恶性违法行为,配合相关部门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切实 保护投资者权益。 *ST东通涉嫌触及 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证监会9月12日消息,近日,证监会对*ST东通(东方通)涉嫌定期报告等财务数据存在虚假记 载,作出行政处罚事先告知。 经查,*ST东通连续四年虚增收入和利润,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证监会拟对上市公司罚款2.29亿 元,对7名责任人合计罚款4400万元,对实际控制人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 9月12日,多起行政处罚案件公布,彰显监管部门严厉打击财务造假、坚决维护市场秩序的决心。 当日,*ST东通、亿利洁能、*ST新潮、*ST聆达、 ...
ST天圣财务造假实锤!22人被罚,实控人终身禁入
深圳商报· 2025-09-13 20:58
行政处罚事项 - 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重庆监管局《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因虚增利润和未披露关联交易等违法行为被警告并罚款合计499万元[1] - 时任董事长刘群被处以90万元罚款及终身市场禁入 其他22名责任人员合计被罚款379万元[4] - 公司股票被叠加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股票简称仍为ST天圣 股票代码002872 日涨跌幅限制仍为5%[4] 财务造假细节 - 2017年通过账外资金支付销售费用虚增利润1.75亿元 通过虚增采购成本虚减利润0.83亿元 最终虚增利润0.92亿元 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30.21%[2] - 2018年通过账外资金支付销售费用虚增利润0.48亿元 通过虚增采购成本虚减利润0.19亿元 最终虚增利润0.29亿元 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20.61%[2] - 2017年未披露关联交易金额4.81亿元 占当期期末净资产15.08% 2018年未披露关联交易金额0.49亿元 占当期期末净资产1.49%[3] 关联交易违规 - 公司上市后截至2017年7月24日 未及时披露关联交易金额3.29亿元 超过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15%且金额超过3000万元[3] - 未按规定及时披露关联方和关联交易 导致2017年和2018年年度报告存在重大遗漏 涉嫌违反2005年《证券法》第六十三条规定[3] 控股股东涉案情况 - 控股股东刘群因侵占挪用公司资金案被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终审裁定 需退赔公司被侵占和挪用的资金共计1.25亿元[5] - 截至2021年4月8日 刘群占用资金本金及利息已偿还完毕 刘群目前未在公司任职 公司拥有独立的法人结构[5] - 公司及控股股东刘群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于2025年1月7日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目前调查尚未结束[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