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服务业务

搜索文档
曾经的液压机龙头!终止上市!
国际金融报· 2025-07-24 17:42
退市公告 - 公司收到深交所《事先告知书》,拟决定终止股票上市交易 [1] - 退市原因是财务会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且未按期完成整改 [3] - 2022-2023年虚假记载营业收入合计24.99亿元,占两年披露营收总额的63.53% [3] - 公司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虚假记载金额超5亿元且占比超50% [3] - 截至2025年7月19日仍未披露改正后的财务报告 [3] 财务造假详情 - 2022年和2023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3] - 福建证监局已下发《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3] - 公司有权申请听证并提出陈述和申辩 [3] 公司发展历程 - 前身为南通锻压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主营锻压设备 [4] - 2011年12月登陆创业板 [4] - 2012年起业绩下滑,2013-2014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为-563.85万元和-407.01万元 [4] 业务转型与收购 - 通过多次收购转型广告传媒业务 [5] - 2017年收购深圳橄榄叶科技100%股权 [5] - 2018年收购亿家晶视70%股权,2019年收购剩余30%股权 [5] - 2019年收购里安传媒100%股权 [5] - 2020年剥离锻压业务,转让南通锻压设备如皋有限公司51%股权 [5] - 2021年起收入全部来自广告传媒行业 [5] - 2022年拟以14亿元收购豌豆尖尖100%股权,溢价率835.93% [5] 收购失败 - 豌豆尖尖收购计划最终失败,原因是市场环境变化 [6] - 该重组计划筹备时间超过一年 [6]
曾经的液压机龙头!终止上市!
IPO日报· 2025-07-24 16:42
公司退市公告 - *ST紫天收到深交所《事先告知书》,拟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 [1] - 退市原因为财务会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且未按期整改,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3] - 2022-2023年虚假记载营业收入合计24.99亿元,占两年披露营收总额的63.53% [3] 财务造假细节 - 虚假记载行为导致公司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停牌两个月后仍未完成整改 [3] - 造假金额触发深交所规则:连续两年虚假记载营收超5亿元且占比超50% [3] - 截至2025年7月19日,公司仍未披露改正后的财务报告,直接导致终止上市 [3] 公司业务转型历程 - 前身为南通锻压,主营锻压设备,2011年上市后因行业低迷业绩下滑(2013-2014年扣非净亏损563.85万元、407.01万元) [5][6] - 通过多次收购转型广告传媒行业:2017年收购橄榄叶科技,2018-2019年收购亿家晶视、里安传媒,2020年完全剥离锻压业务 [7] - 2021年起收入全部来自广告业务,2022年拟14亿元高溢价收购豌豆尖尖(溢价率835.93%),但重组最终失败 [7][8] 主营业务现状 - 当前主营业务为现代广告服务,包括互联网广告和云服务 [7] - 收购豌豆尖尖旨在增强数字营销能力,但因市场环境变化终止交易 [8]
电话暂停服务、从百亿市值到退市悬崖 一家上市公司如何“自毁”?
经济观察报· 2025-07-21 20:03
濒临退市 - 公司证券投资部联系电话已暂停服务,显示与外界沟通渠道中断 [2] - 2025年7月11日至18日六个交易日股价暴跌超50%,7月21日起停牌 [3] - 因财务会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被福建证监局责令整改,但未聘请合格会计师事务所且未提交整改报告,触及深交所退市规则第10.4.18条 [3][9][10] - 2025年2月14日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因拒绝、阻碍执法被调查,公司被罚100万元,4位高管各罚80万元并十年市场禁入 [6] - 审计机构北京亚泰及签字会计师被罚100万元,田梦珺被罚60万元并六年市场禁入 [6] 公司治理问题 - 2024年4月1日检查时发现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均无人办公,高管团队拒接电话、拒回短信规避监管 [6] - 实际控制人为姚海燕、郑岚家族,形成家族企业治理结构 [14][17] - 高管姚小欣(原董事长)与李想(财务总监)存在亲属关系,李想为姚海燕之子 [14][15][16] 业务与财务表现 - 主营业务为互联网广告、云服务和电商贸易 [6] - 前身为南通锻压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曾为国内液压机三大龙头企业之一 [12] - 2013-2022年归母净利润合计不足11亿元,2023年突然亏损12.10亿元 [19] - 2024年预亏1.5亿至2.2亿元,因互联网广告业务客户预算缩减及市场竞争加剧 [20] 历史沿革与实控人背景 - 2011年12月深交所上市,2016年初安常投资通过并购成为控股股东 [13] - 实控人姚海燕曾为教师,郑岚为注册会计师,早年投资南京房地产累计开发百万平米 [18] - 通过安赐投资参与多个项目包括天润数娱、中国中铁、神州优车等 [18] 退市程序进展 - 2025年7月20日公告深交所终止上市决定,7月21日起停牌 [21] - 深交所将在停牌后五个交易日内发出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 [21] - 已有投资者提起民事赔偿诉讼 [22]
*ST 紫天陷财务造假风波 或面临终止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7-21 14:10
公司财务违规与退市风险 - 公司因财务会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被福建证监局责令在30日内更正年度报告并开展全面审计[1] - 公司未在限期内完成整改导致股票自3月17日起停牌并于5月20日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1] - 截至公告日公司未聘请合格会计师事务所且未提交整改报告已触及终止上市情形股票自7月21日起停牌[1] 股价表现与市值变化 - 公司股票7月7日复牌后连续3个交易日一字跌停但7月10日突然放量大涨15 66%[3] - 股价7月11日起再度下挫7月18日大跌13 56%盘中创2 72元历史新低[3] - 截至7月18日收盘股价报2 74元/股总市值仅4 4亿元今年以来累计跌幅达87 01%[3] 主营业务与业绩变动 - 公司主营业务为现代服务业务和批发零售业涵盖互联网广告业务、云服务业务和电商贸易业务[5] - 公司2018年5月涉足现代广告服务业务后广告营业收入逐年上升已具备一定行业规模[5] - 2023年公司业绩突然变脸净利润出现大幅下滑[5]
突发!300280,或被终止上市!
中国基金报· 2025-07-20 21:35
公司动态 - 公司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自2025年7月21日起停牌 [2] - 公司因财务会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被福建证监局责令改正,但未在期限内完成整改 [4] - 公司自3月17日起停牌,5月20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4] - 截至7月20日,公司尚未聘请合格会计师事务所或提交整改报告,触及终止上市情形 [4] 财务问题 - 公司2022年、2023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虚假记载营业收入合计24.99亿元,占两年披露营业收入合计金额的63.53% [6][7] - 公司可能因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被实施退市 [7] - 公司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收到福建证监局《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8] 财务表现 - 2023年营业总收入21.88亿元,同比下降48.45% [9] - 2023年营业总成本22.39亿元,营业利润-12.99亿元,同比下降655.60% [9] - 2023年净利润-12.10亿元,同比下降794.14% [9] - 2023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10亿元,同比下降792.45% [9] - 2023年扣非后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09亿元,同比下降984.49% [9] 市场表现 - 截至7月18日收盘,公司股价报2.74元/股,总市值4.4亿元 [10]
凉凉!*ST紫天面临三重退市风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30 17:27
*ST紫天财务造假及处罚情况 - 公司通过虚构短信发送服务业务和虚增互联网广告费代充值业务等手段虚增收入及利润,2022年虚增营业收入7.78亿元(占比44.59%),虚增利润0.85亿元 [8][9] - 2023年继续造假,半年报虚增收入2.07亿元(占比14.56%)、利润0.79亿元(占比51.64%),年报虚增营业收入17.20亿元(占比78.63%)[10][11] - 公司及12名管理层共被罚约4000万元,2名主要责任人被终身市场禁入,部分责任人被处以5至10年市场禁入 [1][14] 财务造假具体手段 - 采用总额法代替净额法虚增收入:2022年互联网广告费代充值业务虚增收入2.28亿元,2023年同类业务虚增17.20亿元 [8][11] - 虚构短信发送服务业务:2022年虚增收入5.5亿元 [8] - 提前确认收入:2023年云服务业务未开工即确认收入2.07亿元 [10] 阻碍执法行为 - 公司拒绝配合福建证监局检查,未按要求提交2021-2023年财务明细账等资料 [13] - 相关负责人通过拒接电话、拒回短信等方式躲避执法文书送达 [2] - 阻碍执法导致处罚加重,公司成为首例可能因"规范类退市"被强制退市的企业 [16] 退市风险 - 三重退市风险:财务造假(重大违法退市)、阻碍执法(规范类退市)、未按期披露2024年年报 [15][17] - 预计2025年7月中下旬因"规范类退市"成为新规后首例案例 [16] 行业监管动态 - 新"国九条"发布后监管趋严,2025年退市新规过渡期结束加速问题企业出清 [19] - 证监会联合多部委建立财务造假综合惩防体系,重点打击第三方配合造假行为 [20] - 投资者保护加强:*ST紫天已有投资者提起民事赔偿诉讼,先行赔付制度完善维权渠道 [21][22] 其他典型案例 - *ST九有连续四年财务造假被罚3600余万元,责任人最高10年市场禁入 [20] - 越博动力案首次对配合造假方同步追责,体现"全链条"打击思路 [20]
财务造假!阻碍执法!濒临退市
中国基金报· 2025-06-28 20:57
财务造假行为 - 公司在2022年至2023年合计虚增收入24.99亿元 [1] - 2022年年度报告虚构互联网广告费代充值业务和短信发送服务业务,虚增收入7.78亿元(占营业收入44.59%)、虚增利润0.85亿元(占利润总额35.99%) [1] - 2023年半年度报告在云服务业务未开工情况下提前确认收入,虚增营业收入2.07亿元(占当期收入14.56%)、虚增利润0.79亿元(占利润总额51.64%) [1] - 2023年年度报告通过孙公司宁波麦粒网络科技采用总额法确认收入,虚增营业收入17.21亿元(占当期收入78.63%) [2] 监管处罚措施 - 福建证监局对公司及12名责任人作出处罚,处以不等罚款并实施个别人员终身市场禁入 [3] - 因未按期披露2024年年报,公司被处以350万元罚款,相关高管李想、宋庆、李琳分别被罚140万元、100万元、100万元 [4] - 因拒绝阻碍执法行为,公司被罚100万元,相关管理人员合计被罚280万元 [4] 退市风险警示 - 公司股票自2025年5月20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若2025年7月19日前未完成整改将被终止上市 [7] - 公司因财务造假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可能被叠加退市风险警示 [7] - 2025年以来至停牌期间公司股价下跌近60% [7]
财务造假!阻碍执法!濒临退市
中国基金报· 2025-06-28 20:47
财报造假 - 公司在2022年至2023年合计虚增收入24.99亿元 [4] - 2022年年度报告虚构互联网广告费代充值业务、短信发送服务业务,虚增收入7.78亿元(占营业收入44.59%)、虚增利润0.85亿元(占利润总额35.99%) [4] - 2023年半年度报告在云服务业务未开工情况下提前确认收入,虚增营业收入2.07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14.56%)、利润0.79亿元(占利润总额51.64%) [5] - 2023年年度报告采用总额法确认收入导致虚增营业收入17.21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78.63%) [7] - 福建证监局对公司及12名责任人作出处罚,包括罚款和个别人终身市场禁入 [8] 未按期披露年报和阻碍执法 - 公司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被处以350万元罚款,相关高管被处以100万至140万元罚款 [10] - 公司及相关高管因拒绝、阻碍执法被处以100万元罚款,管理人员合计被罚280万元 [11] 退市风险 - 公司因未按期整改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若2025年7月19日前未完成整改将被终止上市 [15] - 公司因财务造假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可能被叠加退市风险警示 [15] - 2025年以来至停牌,公司股价下跌近60%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