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搜索文档
九江银行:小鸡蛋里“孵”出致富梦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21 21:51
九江银行鹰潭分行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 - 九江银行鹰潭分行党委通过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服务乡村振兴和县域金融工作,为地方特色产业注入金融支持 [1] - 分行运用"金融链接百业"优势,以"党建+金融"模式实行"一企一策",成立党员先锋队深入企业调研,精准匹配服务方案 [1] - 针对企业扩产需求,贵溪支行开辟绿色通道,建立党员责任岗和"快速响应机制",实现快捷审批放款,提供220万元贷款支持 [1] 江西康益禽业的发展情况 - 江西康益禽业是集蛋鸡养殖、有机肥加工、研发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企业,入选江西省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 [1] - 2015年起企业逐步建设自动化养殖基地,近两年投入700万元打造数字化生产线,引进智慧化集蛋设备、智能化鸡舍和自动化饲料加工车间 [1] 九江银行鹰潭分行的业务成果 - 截至2025年6月末,分行乡村振兴贷款客户数达2218户,贷款余额11.85亿元 [2] - 分行紧扣当地特色产业转型方向,推动禽蛋产业经验向本地产业复制延伸 [2]
中国镇当时丨中国镇域经济新格局:“千亿镇”领跑 “单打冠军”崛起
中国新闻网· 2025-07-21 17:43
镇域经济发展现状 - 中国目前有6个GDP千亿镇和近20个GDP五百亿镇,这些镇域经济"排头兵"主要依托毗邻超大特大城市的区位优势[1] - 千亿镇包括佛山狮山镇、北滘镇,东莞长安镇,苏州玉山镇、杨舍镇,遵义茅台镇,其中茅台镇依靠特殊资源,其他五镇则抓住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空间布局扩散机遇[3] - 中国有超过2万个建制镇分布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但不可能都形成小而全的经济体系[1] 镇域经济的关键作用 - 镇域经济是解决就地就近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低成本、便捷化的城镇化途径[2] - 镇域经济对实施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可带动周边乡村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快速发展[2] - 镇域经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强城镇和乡村间人员、物资等要素流动[2] - 镇域经济还承担着维护边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国家战略使命[2] 镇域经济发展路径 - 千亿镇的成功经验包括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自身培育产业,利用发展空间充裕和成本较低的比较优势[3] - 改革开放是重要机遇,佛山、东莞、苏州等开放前沿地区因进出口贸易活跃和外资利用规模高催生了千亿镇[4] - 未来千亿镇需跟上新经济发展步伐,加大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的投入[4] - 多数小镇应定位"单打冠军"而非"团体冠军",在细分领域做透做深实现错位竞争[5] 镇域经济发展策略 - 从"时"和"空"两个维度找准定位,"时"即抓住市场新变化,"空"即利用自身资源禀赋[5] - 无区位优势的小镇可围绕特色"无中生有"打造产业集群,有资源的镇可发展特色种植加工或生态旅游[5] - 评价标准应综合人均收入、生活配套、生态环境等指标,而非仅关注经济规模[6] - 政策层面需因镇制宜,通过土地、人才、资金等要素倾斜支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6] 镇域经济发展愿景 - 未来镇域经济将呈现分类发展格局,有的做大、有的做强、有的做优、有的面临整合[1] - 理想状态是小镇具有适合产业、适度人口和适宜环境,居民有舒适感、归属感和获得感[6] - 最终将形成百花齐放、各美其美的多样化分布格局[1][6]
山东乡村振兴“片区化”:跨村联片,激活乡村
中国发展网· 2025-07-21 17:09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尤其是驻村第一书记的作用,按照"组团帮片区、示范带全 域"的帮扶要求,驻村帮扶干部牵头制定帮扶规划,积极争取扶持资金,落地转化产业项目,助力乡村 振兴。图为五莲县许孟镇曹家屯村。新华社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张守营 清晨的薄雾中,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冯卯镇岩马湖畔的环湖绿道已热闹起来。一边是波光粼粼的水面, 一边是骑着单车的游客掠过绿道,路旁"活力李庄"村的民宿小院飘出早餐香气,不远处"醉桃源"农业园 里,果农正将刚摘下的黄桃装车运往加工厂。几个村庄界限早已模糊,共同构成"岩马湖乡村振兴示范 片区"的鲜活图景。 "以前守着好山好水也愁,单打独斗成不了气候。"李庄村村民赵小平在自家改造的"库区人家"民宿里忙 前忙后,"现在片区统一规划,我们村搞旅游接待,邻村种水果搞加工,游客来了能玩能住能吃——去 年我家收入翻了两番!" 破壁:从"孤岛"到"拼图" 山东的乡村振兴面临一个现实困境:全省5.4万个行政村,近40%不足500人。村庄小、分布散、资源 碎,单村发展如同"小舢板难抗风浪"。 "一个村想搞产业,要土地没连片,要资金没规模,要市场没品牌。"山亭区冯卯镇党委书记颜世鹏指着 片 ...
生态好、乡村美、产业兴……夏日里的神州大地铺展生机盎然旖旎画卷
央视网· 2025-07-21 16:41
新疆那拉提国家湿地公园 - 七月中旬进入最佳观赏期 连片芦苇与蜿蜒河道构成天然栖息地 [1] - 通过生态修复和智能化监管 鸟类种群数量显著增加 [3] 云南文山万寿菊产业 - 万寿菊进入采收期 全州种植面积达29万余亩 年产值5.5亿元 [8] - 万寿菊是提取天然叶黄素的重要原料 采摘周期从7月持续至10月 全年可采收5-13次 [6] - 形成稳定栽培、采摘和收购模式 为周边群众提供家门口增收机会 [6][8] 江西寻乌鹰嘴桃产业 - 鹰嘴桃种植面积达2.3万亩 年产量2.5万吨 带动人均增收超5000元 [13] - 依托地理优势发展种植 新建数智化交易集散中心支持销售 [11] - 形成种植、加工、冷链一体化全产业链模式 [13] 甘肃陇南文县天池旅游 - 海拔1728米的高山湖泊 国家4A级景区 夏季吸引游客泛舟或徒步 [16] - 交通发展促进旅游融合 构建"交通+旅游"新格局 [14] 西藏雅尼湿地旅游 - 雅尼国家湿地公园呈现高原河流湿地景观 夏季水波荡漾草木葱茏 [17] - 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修复 适度开发文化旅游资源提升体验 [19] 新疆色热克阔勒草原牧业 - 草原平均海拔3100米 牧草丰美 成为牧民夏季牧场 [20] - 牧民延续千年游牧传统 羊群活动形成独特景观 [22]
2025年中国团餐行业研究报告
艾瑞咨询· 2025-07-21 16:25
团餐行业核心观点 - 团餐作为中国餐饮市场重要支柱,在数字化转型与供应链升级驱动下向智慧化、标准化、集约化加速演进[1] - 2024年市场规模达2.7万亿元,预计2026年超3.5万亿元,行业韧性显著强于整体餐饮市场[29][30] - 乡村振兴政策推动三产融合,中央厨房+集体配餐模式成为县域渗透关键路径[4][5][77] - 行业集中度CR3仅6.7%,显著低于欧美市场(北美80%/欧洲45%),存在整合空间[60] 政策驱动因素 - **乡村振兴导向**:中央厨房等三产融合项目获政策倾斜,2023年《农产品初加工意见》明确2035年初加工机械化率达70%以上[5][6] - **食品安全监管**:2019年《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意见》建立"四最"标准体系,推动团餐企业供应链溯源数字化[8][10] - **学生餐规范化**:2022年《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强制要求食堂供餐,县域中小学渗透率提升空间显著[12][35] 市场需求特征 - **客群结构**:学校场景占比52.7%(中小学餐标16元/天),医院/企业/政府机构分别占9.6%/26.3%/10.8%[34][35] - **消费基础**:2024年人均食品消费量达粮食124.4kg+蔬果176.1kg+肉蛋奶92.4kg,支撑规模化需求[13] - **竞争倒逼升级**:外卖用户5.9亿人(占网民53.4%)推动团餐企业菜品创新与配送效率提升(外卖超时率降至4.8%)[16] 资本与技术动态 - **融资方向**:2021-2023年头部企业融资集中于三产融合(麦金地获5亿元)、数字化(美餐E轮10亿元)、区域扩张[18][20] - **技术应用**:社会餐饮数字化渗透率超50%,点单/收银系统有望破解团餐数据孤岛问题[21] 运营模式演变 - **承包入驻模式**:占比90%,食材成本42%+净利率6%,受合规要求挤压利润[41] - **集体配餐模式**:配送成本3%,净利率<5%,中央厨房普及推动占比有望升至18%[43][70] - **平台模式**:抽佣+系统接入费盈利,依托成熟外卖网络优化边际成本[46] 区域与细分机会 - **县域市场**:"中央厨房+卫星厨房"模式解决热餐配送难题,政策优先支持三产融合企业[74][77] - **增量场景**:老年餐(60岁以上人口超20%)、医院夜间供餐、赛事定制餐等潜力显著[79] - **区域集中度**:30-50亿营收企业增速领先,区域内头部企业通过供应链优势加速整合[82] 行业挑战 - **利润承压**:Top100企业平均利润率从6.3%降至5.2%,招标频率提升加剧隐性成本[48][50] - **同质化竞争**:124家企业营收1-5亿,跨区域扩张受供应链成本制约[60][82]
井冈山大仓:星火燎原谱新篇
新华社· 2025-07-21 16:12
红色资源开发 - 大仓村通过整合多方力量激活红色资源 包括修复林家大院 横江古桥等革命旧址 并开发《大仓会见》红色教材与文艺节目 [1] - 村集体与井冈山干部学院等十余家机构合作 将村庄打造为"没有围墙的红色学院" 今年接待培训学员超7000人次 [1] - 政府投入20多万元扶持村民改造祖屋 发展农家乐等业态 实现资产变财产的资源转化模式 [2][3] 产业融合模式 - 创新"1+3+N"发展模式 以红色研学为核心 结合绿色旅游 特色种植产业 形成协同效应 [2] - 与上海斯维登集团合作开发高端民宿群 村民通过分红 餐饮服务及就近就业实现增收 例如员工月薪达2800元并享有年终奖金 [2] - 土地流转创造30多个本地就业岗位 旅游公司引导农家乐发展 形成"农民变股东"的多重增收路径 [2] 经济效益提升 - 村民林仙返乡经营农家乐 单次可接待百余人用餐 年增收数万元 需额外雇佣帮手应对客流 [3] - 村集体经济规模持续扩大 通过土地入股 民宿运营等方式实现集体与个人收入双增长 [2][3] - 红色旅游带动外来消费 从"少见邻镇人"发展为吸引全国游客及国际访客 [2]
长三角成为我国肉鸽产业核心区域:养殖总量占全国近30%
新华财经· 2025-07-21 15:48
长三角鸽业发展现状 - 长三角已成为全国肉鸽产业核心区域之一,养殖总量占全国近30% [1] - 江苏、浙江、上海、安徽等地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1] - 长三角是全国最大乳鸽消费市场,上海、南京、杭州年市场容量达20亿元 [1] - 鸽子肉、蛋产品需求旺盛,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融合,品牌影响力提升 [1] 肉鸽产业特点与优势 - 肉鸽产业是家禽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势头迅猛 [1] - 鸽子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1] - 肉鸽养殖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占地小等优势,适合农村地区推广 [1] - 长三角鸽业在养殖规模、技术革新、产业链完善、品牌建设方面发展轨迹清晰 [1] 未来发展方向与策略 -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加强产学研融合 [1] - 重点投入肉鸽品种选育、养殖技术、疫病防控、饲料营养等关键领域研发 [1] - 培育具有长三角特色的全国性及国际性鸽业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 [2] - 加强区域协同合作,建立产业协同机制,实现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 [2] - 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加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绿色发展 [2]
农村公路占全国公路总里程近85%,50多万建制村通硬化路
南方都市报· 2025-07-21 15:27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 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549万公里 农村公路总里程达464万公里 占全国公路总里程近85% [1] - 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完成农村公路固定资产投资超过4 9万亿 投入养护资金超过1 2万亿 [1] - 全国3万多个乡镇 50多万个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 农村公路等级路比例达97 3% 优良中等路率达94 8% [1] 农村交通网络发展 - 全国建制村已基本实现村村通客车 半数以上通公交 [1] - 外通内联 通村畅乡的农村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1] - 小汽车开进乡村"最后一公里" 农民外出务工 返乡探亲更加舒适便捷 [1] 农村公路多元化发展 - "十四五"期间持续深化"美丽农村路"建设 旅游公路成为网红打卡点 [1] - 发展"农村公路+"模式 打造产业路 旅游路 资源路 [1] - 订单农业 直播电商等新业态蓬勃兴起 农民沿路开起农家乐 采摘园 特色民宿 [1] 未来发展规划 - 交通运输部将组织实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 [1] - 推动路网质量 安全水平 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1] - 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加有力的服务保障 [1]
通州张家湾镇“村BA”闭幕,“贾宝玉篮球秀”展示红学文化
新京报· 2025-07-21 12:49
赛事概况 - 通州张家湾镇第二届"村 BA"篮球联赛历时近一个月,于7月20日闭幕,覆盖20支队伍、进行48场角逐 [1] - 赛事融合"体育+文旅"模式,包含机器人太极扇表演、贾宝玉创意篮球秀等创新环节 [1] - 开幕式展示枣林庄小车会传统文化、人形机器人太极扇表演及智能发球机器人科技应用 [1] - 闭幕式上演《贾宝玉创意篮球秀》和古典舞《又见红楼》,结合红学文化与街球潮流 [1] 文化与社会影响 - 赛事通过非遗小车会、红学文化等本土元素增强村民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2] - "体育搭台、文化唱戏"模式将赛场转化为非遗展示与文化传播平台 [1] - 冠亚军决赛引发全民健身热情,草根赛事超越竞技本身 [1] 经济与产业带动 - 赛事吸引大量人流,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消费 [2] - 奖品采用南大化村金耳菇、东永和屯村非遗花馍、张家湾葡萄等特色农产品,促进农特产品销路 [1][2] - 未来计划继续打造同类文体活动以推动产业发展 [2]
首批开“村咖”的年轻人,已经亏了上百万
虎嗅· 2025-07-21 11:44
行业趋势 - 村咖模式通过"咖啡+景区/民宿/露营"等组合链接城乡消费新场景,成为乡村文旅的流量密码[2][12] - 浙江安吉作为典型案例,常住人口不足60万却拥有超300家村咖,年接待游客615万人次,形成1.21亿元富民产业[3] - 2024年安吉"深蓝计划"创下单日8818杯的全国出杯记录,显示行业爆发力[3] 商业模式 - 核心卖点在于场景营造的情绪价值,如安吉"瀑布咖啡"结合三阶瀑布打造多功能景区,衍生夜场酒吧/泳池/温泉等二次消费场景[14] - 采用"两入股三收益"开发模式:村集体以资源入股,村民获取租金/薪金/股金三重收益[16] - 典型定价68-79元/杯,定位"入场券+社交货币+摄影基地"三重价值而非单纯咖啡产品[30][31] 区域扩张 - 从江浙沪向云南/广州/四川等旅游城市周边扩散,形成全国性创业潮[17] - 苏州"湖与咖啡"融合碧螺春茶文化,扬州"半逻小筑"结合稻田书店/非遗体验,体现地域特色创新[19] - 全国现存超4万家村咖,南京佘村2平方公里内聚集15家,苏州太湖生态岛达50家,显示密度饱和[23] 运营挑战 - 初始改造成本高达40-100万元,涉及老房水电改造/山地基建等隐性投入[35][36] - 淡旺季波动显著,安吉已有100多家倒闭,部分店铺单日营业额落差达数百元至零[42][43] - 获客依赖持续创新,需从咖啡延伸至窑炉面包等业态维持话题度[40] 行业痛点 - 同质化严重,"稻香美式"等产品名和格子桌布/竹编篮等装饰形成标准化流水线[6][23] - 部分违规占用农用地,广西阳朔多家网红咖啡因侵占农田被拆除[28] - 交通可达性差,消费者需绕行1小时以上且面临山地行车风险[38][39] 竞争格局 - 与连锁品牌9.9元咖啡形成价格断层,但部分产品品质不及2元速溶咖啡[30] - 首批跟风者退出市场,反映单纯复制模式不可持续[7][43] - 成功案例需同时满足乡村底色/体验独特性/情感共鸣/可持续价值四重要素[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