馕

搜索文档
 以美食促交流!“疆闪闪”文旅餐车驶进大湾区
 南方农村报· 2025-10-15 19:05
 项目概况 - 新疆文旅投商贸有限公司推出创新项目“疆闪闪”文旅餐车 [4][5] - 项目以“来自新疆的礼物”为设计理念 集美食体验 文化传播 城市赋能于一体 [8][9] - 餐车精选烤肉 烤包子 馕 新疆奶茶等最具代表性的新疆美食 [8]   运营模式与市场拓展 - “疆闪闪”文旅餐车采用“移动餐饮+文化体验”的创新模式 [27] - 项目已成功登陆深圳 上海等多个城市 [23][24] - 餐车通过严格筛选食材 精心研发餐品及文化表达的设计传递地道新疆味道 [9][10]   市场反响与合作前景 - 在“疆品南下 粤品北上”展销活动期间 消费者在餐车前排队争相品尝 [13] - 消费者反馈烤包子外皮酥脆肉馅鲜美多汁 新疆奶茶独特香气引发美好回忆 [14][15] - 不少采购商对项目表现出浓厚兴趣 期待深入合作探索新疆产品在大湾区的创新营销路径 [28][29]   战略意义 - 项目以餐车为载体搭建文化交流桥梁 促进新疆与援疆省市的深度交流与互利共赢 [18][19][20] - “疆闪闪”文旅餐车成为连接新疆与援疆省市的重要纽带 [26][27]
 一天5升冰红茶,同样是刚需
 虎嗅· 2025-10-15 18:10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泰格说实话,作者:嘟嘟2013,原文标题:《5升饮料》,题图来自:AI生成 这次短暂的中亚之行,有一个细节记忆很深刻,和我在塔什干机场遇到的湖北老哥有关,他说夏天的塔 什干非常的热,比如在6月份要到48度,这确实超出了我对高温有感的范畴。 如此炙热,依然还要在工地干活,因为他们干一天给一天的钱,所以在那些天里他每天需要喝5升类似 冰红茶的饮料,这还不算吃西瓜补充的水分和糖分。 正常人每天饮水量在1.5—2升,并且都在追求少糖少热量的饮料。对在挥汗如雨干重体力活的人们,含 糖饮料则是必须的,消耗量巨大,且要大容量包装的更划算,量大、价廉、热量高的饮料对他们是刚 需。 冰红茶在国内一直是畅销的饮料单品,现在又出现了无糖冰红茶,也就是用代糖替代了糖,口味还是甜 的,但是热量没了。 在各种工地干体力活的人是不会选择无糖的,必须有糖。 在机场候机时我们还谈论起乌兹别克的食物,除了抓饭就是馕,比新疆还单调,至少新疆还有各种拉条 子、黄面等等,品类更丰富。 这里的抓饭,虽然半锅都是油,用油熬出来的抓饭高油、高热量、高碳水、高脂肪,可以说没有一个维 度是健康的。 聊天的时候,他吃着自己带的馕,说自己特别喜 ...
 十月行记|新疆打馕人:一场千年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意的对话
 经济观察报· 2025-10-09 16:08
 公司运营与产品 - 公司师徒制运营模式成熟,师傅麦麦提依明·玉散为制馕大师,学徒开赛尔·麦合木提经过2年学习已能独当一面支撑客户需求 [2] - 公司日产量高,师徒二人从上午8点开始已制作了四五百个芝麻馕,产品销往本地游客及几百公里外的阿勒泰地区 [2] - 公司产品线丰富,除传统芝麻馕外,还开发了辣皮子夹心馕、玫瑰花馕、巧克力馕、榴莲馕、杏子馕等几十种创新品种 [2][5]   行业发展与市场 - 行业产品具有深厚文化底蕴,馕是新疆饮食文化的代表符号,贯穿当地人一天的生活,从早餐到晚餐均有不同食用方式 [3][4] - 行业产品种类繁多,包括大如锅盖的库车大馕、疏勒花馕、油馕、苞谷馕、窝窝馕等,不同地区和民族有不同理解 [5] - 行业积极进行现代化创新,例如在国际大巴扎等地推出将烤馕制成咖啡杯形状的“咖啡馕”,结合了传统麦香与现代咖啡体验 [5]   产品特性与传承 - 产品制作工艺讲究,需经过柔和按压、捏褶、刺气孔等步骤,并使用牛奶浸泡的芝麻、金黄蛋液等点缀,烤制过程约10分钟 [1] - 产品具有实用特性,在干燥环境中含水量少易于保存且不易变质,富含碳水化合物能快速补充能量,适合长途携带 [3] - 行业在传承千年传统技艺的同时融入现代创意,使产品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味觉纽带,既承载祖辈手温也融入时代呼吸 [5]
 “新”面孔丨00后和田青年的锦“馕”妙计:我对大家讲真实新疆
 中国新闻网· 2025-09-26 20:35
 核心观点 - 文章通过00后青年阿卜杜热扎克·图尔荪托合提的案例,展现新疆青年利用新媒体传播真实新疆形象、推广本地文化和特产的趋势 [1][2]   个人案例与商业模式 - 案例主角阿卜杜热扎克·图尔荪托合提工作日是普通文员,业余时间化身短视频博主“浓眉阿达西”,通过接地气的幽默段子记录家乡日常 [1] - 其商业模式核心是利用短视频和直播打破外界对新疆的偏见,并将家乡的好东西卖出去 [1] - 其网名“浓眉阿达西”源于维吾尔族世代传承的乌斯曼草,这种草本富含松蓝甙和芥甙,能滋养毛发 [1]   文化与传统内容 - 展示的新疆传统美食包括比脸还大、能保存一个月、方便携带、营养丰富的馕 [1] - 展示的文化元素包括国家4A级景区和田团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艾德莱斯绸、都塔尔琴的演奏 [1] - 内容中融入了“新疆人坐飞毯出行”的幽默调侃以及草本原料缓解头痛的民间智慧 [1]   行业生态与发展 - 在主角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加入直播电商和新媒体行业,销售农特产品,记录家乡变化 [2] - 行业活动场景包括玉都国际大巴扎,其中描述了烤全羊、烤鸽子的香气弥漫集市 [2] - 新疆青年正用自信、创新和热爱书写未来,通过新媒体传播新疆文化 [2]   地区经济与生活 - 主角表示和田最近发展比较快,大家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2] - 描绘了自家庭院葡萄架下一家人喝茶、聊天、养头发的典型生活场景 [2] - 文章提及新疆四季更迭的自然景观:春天杏花开放、夏天麦浪翻滚、秋天胡杨金黄、冬天少雪干燥 [2]
 新疆,是个好地方!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24 20:58
 地理与自然资源 - 新疆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拥有“三山夹两盆”的独特地形,即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夹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1][4][8] - 拥有恢宏壮丽的自然景观,包括数十座海拔超5000米的天山山峰、极端高温达49℃的火焰山、以及夏塔古道沿线的冰川风光 [11][14][17] - 湖泊资源丰富,分为雪山环抱的高山湖泊和荒漠中的低地湖泊,代表性湖泊包括波光粼粼的天山天池、被称为“人间净土”的喀纳斯湖以及湛蓝的赛里木湖 [24][26][29][32] - 是中国五大牧区之一,拥有1.33亿亩天然草原,如伊犁河谷的那拉提草原、喀拉峻草原以及巴音布鲁克草原,形成了垂直分布的四季牧场 [34][45][50][53][56] - 中国约一半以上的沙漠分布于此,拥有中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沙漠中有胡杨林和G216等沙漠公路 [59][61]   农业与特色物产 - 是重要的林果产区,红枣、巴旦木、葡萄、香梨等林果产量达到全国第一,蔬菜产量在十年间翻了一番 [121] - 拥有750万亩棉田,实现智能滴灌与机械化采收,年产量12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六分之一 [121] - 盛产多种特色水果,包括吐鲁番的无核白葡萄、哈密的哈密瓜、阿克苏的“冰糖心”苹果、库尔勒的香梨以及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糖包子”无花果 [109][111][112][114][115] - 特色产业遍地开花,例如阿勒泰28.5万亩沙棘产业带动农牧民增收、昌吉鹰嘴豆产量占全国80%以上、喀什成为全国最大新梅产销地(产业链价值超60亿)、尼勒克县出产“三文鱼” [125]   能源与工业 - 是丰富的新能源资源富集地区,风能储量约占全国五分之一,风电机组产量居全国第一 [117][118] - 建成全国最大的光伏绿氢示范项目,工业硅、多晶硅产量居全国第一,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光伏硅基新材料生产基地 [118]   旅游业与文化遗产 - 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旅游基本资源达56种,占全国总量的83%,位居全国首位 [125] - 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古丝绸之路要冲,遗存有交河故城、楼兰古城、米兰故城等遗址 [61][65] - 城市各具特色,乌鲁木齐是连接中亚、南亚及欧洲的陆路交通枢纽,喀什古城充满丝绸之路风情,伊宁有蓝色调的喀赞其小镇,特克斯县有八卦阵布局 [65][68][74][81][88] - 拥有独特的巴扎(集市)文化,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汇聚万种风情,根据物品种类分为饮食巴扎、服饰巴扎等多种类型 [70][72]   基础设施与交通 - 航空交通发达,拥有28个干支线机场,从喀什到哈密的距离相当于从北京到广东 [4] - 铁路建设成就显著,和田至若羌铁路是世界首个沙漠铁路环线 [61]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新疆大巴扎的烟火气
 中国新闻网· 2025-09-24 13:22
 新疆旅游业发展态势 - 新疆国际大巴扎作为地标建筑,吸引大量海内外游客,呈现繁荣景象 [1] - 旅游业迅速发展带动商户生意,例如一家馕店在旅游旺季每日能售出约1000个馕 [4] - 马来西亚游客在新疆进行长达14天的游览,从阿勒泰到那拉提再到乌鲁木齐,显示新疆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3]   商户经营状况与产品创新 - 个体商户亚森·喀吾孜从流动摊位发展为固定商户,其创新的“馕布奇诺”产品在高峰期每天卖出六七百杯 [1] - 旅拍行业在新疆兴起,被视为让游客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的重要方式 [4] - 商户普遍对经营前景表示乐观,认为“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5]   文化与民族融合 - 大巴扎是1500余户各民族商户共同生活经营的“大家庭” [4] - 旅拍店内来自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回族、汉族等不同民族的店员共同布置庆祝装饰,分享喜悦心情 [4] - 产品命名蕴含文化意义,例如“哈热波格拉”源自维吾尔语,寓意坚韧与力量 [5]
 潮涌新疆70年 小村新变:达西村里的幸福日子
 新华社· 2025-09-24 10:13
 达西村经济发展模式 - 构建“农户生产+企业加工包装+电商销售+物流配送”全产业链模式 [10] - 发展乡村旅游并建立直播基地以壮大集体经济 [7] - 2024年村集体收入达到230.55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3.92万元 [10]   产业转型升级与科技应用 - 为县域经济发展培养孵化本土直播电商人才,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10] - 应用农业无人机、无人车等物联设备实施“水肥一体化”管理,实现无人化智慧农场 [11] - 农民可使用一部手机操作智能设备完成多项田间管理工作 [11]   多元化增收举措 - 打造文旅商业街,吸引村民入驻以增加收入 [13] - 充分挖掘房前屋后闲置土地及荒废地块,逐步扩大特色林果种植面积 [15] - 通过电商基地直播推介当地农产品 [10]
 探访喀什第一家网红民宿
 金融时报· 2025-09-17 10:13
 公司运营 - 喀什古城首家网红民宿"古丽的家"于2017年由沙拉麦提·卡日创办 采用蓝绿相间装修风格与刺绣挂毯装饰 设有一楼歌舞表演区和二楼客房区[1] - 民宿拥有20多个房间 天天满房 游客高峰期日接待量达500-600人[1] - 项目带动当地30多名民间艺人和妇女就业 并吸引大学生假期勤工俭学[1]   金融支持 - 民宿建设获得喀什农商银行贷款支持[1] - 喀什老城区改造投资超70亿元 其中国家开发银行提供长期专项贷款用于断头路/上下水改造及天然气入户工程[2] - 新疆创业担保贷款余额达6.2亿元 惠及3329户商户(截至今年二季度末)[3]   支付系统 - 喀什农商银行特约商户付款码助力"爷爷的爷爷的爸爸的馕"摊点实现日售1500个馕 日营业额超3000元[2] - 2013年以来新疆支付清算系统处理业务78926.3万笔 金额508.6万亿元[2] - 银行简易开户网点覆盖率100% 支付手续费降费超6亿元 惠及158万余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   旅游业态 - 古城夜间业态包括万人抓饭/网红酸奶制作/新疆最大坎土曼铁业公社等特色项目[2] - 经过危旧房改造的喀什古城兼具民族技艺与传统现代融合的商铺形态[2]
 新疆文旅消费热度持续攀升
 人民日报· 2025-09-15 08:11
 文旅项目开发与运营 - 新疆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天山明月城·丝路有戏"沉浸式文旅街区由闲置厂房改造而成 改造面积达3.16万平方米[1][2] - 项目包含8场主题演出 通过声光电技术重现丝路故事 累计接待游客33万人次[3][4] - 天山明月城汉唐文旅街区设有14个演艺舞台和4个主题广场 融合唐风建筑与光影水幕技术[4]   文化体验与游客互动 - 项目构建全景式丝路体验空间 使观众成为文明交流亲历者 包括班超戍边、解忧公主和亲等历史场景重现[3][4] - 国际游客参与互动 乌兹别克斯坦游客称赞新疆文化与热情[4] - 丝绸之路观光塔下举办民族音乐即兴舞蹈活动 促进跨地域情感交流[6]   传统美食文化创新 - 新疆国际大巴扎设立阿凡提大巴扎馕主题馆 以两层高馕造型建筑为特色 展示馕文化内涵[4] - 馕主题馆日均销售馕品超1万个 游客通过邮寄推广新疆美食[4][6] - 创新推出"馕咖啡"产品 将馕制杯具与咖啡文化结合 形成消费排队现象[6]   客流与经济效益 - 新疆国际大巴扎创下单日客流量连续29天突破20万人次的纪录[6] - 新疆上半年接待游客1.3亿人次 同比增长11.15% 游客消费达1425.6亿元 同比增长11.59%[7] - 文旅产业推动传统文化焕新 形成从传统集市到现代文旅地标的转型[7]   就业与产业联动 - 打馕师傅通过技能培训掌握多种馕品制作工艺 计划开设个人店铺[5] - 多元文化体验吸引跨省游客 北京游客专程进行半个月深度旅行[8] - 文旅发展促进各族群众交流交融 共享产业发展成果[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