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优化营商环境
icon
搜索文档
今年广西重点推进优化营商环境28项工作
广西日报· 2025-05-27 10:33
广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 - 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2025年广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明确28项重点工作154项具体任务,旨在提升"营商广西·桂在便利"服务品牌,完善经营主体反映问题响应处置机制,助力"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 [1] - 围绕加快建设公平有序的市场化营商环境、公开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开放包容的国际化营商环境、高效便捷的便利化营商环境、保障有力的产业营商环境,重点开展26项工作 [1] 重点工作内容 - 探索开展"土地码"应用,实现规划用地建设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部门间数据共享减少办证材料、压缩办理时间 [2] - 开展工业项目"分期验收",将工业项目"先竣工、再验收、后投产"改为建筑单体"先验收、先投产、先融资"模式 [2] - 探索开设远程虚拟窗口,运用远程身份核验、音视频交互、屏幕共享等技术提供远程帮办服务 [2] - 探索推行非现场监管,运用大数据筛查、自动巡检、智能预警等手段,主动发现和识别违法违规线索 [2] - 对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生物制造、低空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创新审批模式,探索采取"沙盒监管"等包容审慎措施 [2] 政企沟通机制 - 健全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建立征求企业家意见或邀请企业家共同参与制定政策的工作机制 [3] - 参与涉企政策制定的企业中,民企代表不低于七成、中小企业代表不低于五成 [3] - 完善"接诉即办"的经营主体反映问题响应处置机制,畅通经营主体通过"桂商码""智桂通"App、12345-1营商环境热线等渠道反映问题诉求 [3] 实施机制 - 构建自治区、设区市、市县纵向贯通,行业部门横向联通的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机制 [3] - 开展营商环境改进提升先行先试、"揭榜挂帅",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 [3]
围绕九大专项行动四十一方面重点内容 今年重庆提出两百条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任务
营商环境优化措施 - 重庆提出2025年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任务200条,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改革成果 [1] - 针对涉企政策分散问题,加快建设"政策直达快享"应用,通过AI大模型实现精准推送 [1] - 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整治趋利性执法及乱罚款、乱检查等问题 [1] - 征集招标投标领域隐性门槛线索,重点整治排斥潜在投标人行为 [2] - 建立科技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机制,重点支持区域科创平台建设及成果转化 [2] - 对重大产业项目用地应保尽保,保障率达100%,开展银政企对接降低融资压力 [2] 政务环境改善成效 - "渝快办"平台升级后28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应上尽上" [3] - 200项高频事项办理信息免填率提升至63%以上,政府核发材料免提交率60%以上 [3] - 85个"一件事"集成服务场景平均减环节72%、减材料52%、减时间68%、减跑动90% [3] - 川渝企业迁移登记办理时限由9天压缩至3天,实现"一次都不跑" [3] 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 - 2024年召开外资企业圆桌会61场,解决企业诉求225个 [4] - 与9家境外仲裁机构合作,推动5家律所在境外设立10家分支机构 [4] - 2024年组织超1000家企业参加100余场境外展会 [4] - 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金额增长37.1%,更多企业选择人民币结算 [4] 经济发展数据 - 2024年重庆民营经济增加值达1.98万亿元,同比增长6.2% [3]
强化涉企收费制度性约束
经济日报· 2025-05-26 06:08
来自近日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信息,今年3月份以来,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 开,乱收费、乱罚款是聚焦纠治的一个突出问题。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 效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 企业活则市场活,加强涉企收费监管是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对稳定社会预 期、提振信心也具有重要意义。社会预期对于宏观经济系统有着深远影响,价格总水平的形成以及消费 和投资、创业和就业等经济行为的走向上,均能看到社会预期的影子。在完善涉企收费政策时,提前关 注相关政策对社会预期的影响,甚至将引导社会预期作为政策制定的重点考虑因素之一,是当前宏观经 济调控的新思路。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涉企收费领域的改革,长期坚持不懈开展整顿和治理,涉企收费秩序明显好转,收费 项目逐渐明确,收费行为更加规范,推进涉企收费改革已经成为我国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手段。不过, 涉企收费问题涉及的主体多、环节多、项目杂,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部分领域、部分地区违规收费 现象屡禁不止。 完善的涉企收费制度是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制度 ...
新华社经济随笔:在“稳企业”中积聚信心和力量
新华网· 2025-05-25 16:49
政策支持 - 银行提供纾困贷款帮助企业缓解资金链压力,如某家具企业获得近千万元贷款解决库存积压问题[1] - 近期政策包括稳岗返还、保障融资支持、降准降息和定向输血等措施,降低企业资金成本[2] - 推动新一轮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以激发企业活力,同时促进中长期资金入市支持创新[2] - 清理市场准入壁垒,新版负面清单缩减范围,施行民营经济促进法优化营商环境[3] - 地方政府推出线上"政策超市",自动匹配惠企政策并提醒申报时限和奖励金额[3] 企业应对 - 浙江宁波汽车模具企业通过强链补链政策实现链式发展,带动周边配套企业共享订单[2] - 部分企业通过开辟多元市场应对订单下滑,或在细分领域创新以突破行业竞争[4] - A股上市公司出口收入从2018年4.9万亿元增至2024年9.4万亿元,六年增长92%[4] 政策效果 - 纾困政策被企业形容为"及时雨",既缓解短期压力又为长期发展创造条件[1] - 政策组合旨在帮助企业建立"自我造血"能力,培育抗风险韧性[2] - 政策导向从"企业找政策"转变为"政策找企业",提升政策可及性和使用效率[3]
连续6任“一把手”被查,省委书记赴当地提要求
第一财经· 2025-05-25 11:23
铜陵经开区腐败案件调研 - 安徽省委书记梁言顺赴铜陵经开区调研并召开以案示警座谈会 强调需深入分析连续6任"一把手"违纪违法案例[1] - 2017年以来铜陵经开区6任主要领导均因严重违纪违法被查处 包括崔玉奇(2009-2011年任职 2017年被查) 刘其鹿(2011-2012年任职 2018年被查)等[3][4][5][6][7] - 要求运用"解剖麻雀"方法检视腐败演化历程 制度漏洞及滋生土壤 完善权力监督机制[1] 开发区治理整改措施 - 强调需强化党的领导 抓实问题整改 建立"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机制 健全风腐同治长效机制[2] - 提出要优化营商环境 集中精力推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促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2] 铜陵经开区基本情况 - 国家级铜陵经开区成立于1992年 规划面积54.27平方公里(西部40+东部14.27) 2011年升格为国家级经开区[7] - 2015年成为安徽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7]
来自监督一线的报道|切实提升涉企服务效能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刘远航 自江苏苏州报道 靠前监督推动实现跨区办、一站办、高效办 切实提升涉企服务效能 "通过今年开展的中小微企业服务监管专项监督,我们了解到苏州轨道交通资产经营公司有优化办事流 程、缩短审批周期的需求,随即督促区数据局创新机制,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姑苏区纪委监委第四派 驻纪检监察组组长姚颖泉告诉记者。 在姑苏区纪委监委推动下,区数据局与跨区相关部门协调沟通,针对传统登记模式存在"多地跑、材料 多、流程长"的问题,建立"线上联络群+全程网办"机制,推动跨区域登记业务集中受理、批量审 批。"今年初,10余家便利店通过江苏政务服务网登记系统集中提交一套材料,3月集体拿到营业执照, 4月陆续开业。"姑苏区数据局综合审批二处处长时珏伟介绍,目前姑苏区已经实现企业跨区登记、省内 企业跨区迁移等多领域的市内跨区业务"一次办、集中办"。 苏州是民营经济发展高地,该市纪检监察机关将推动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政治监督重要内容,持续强化监 督,压实主体责任,推动相关职能部门了解企业诉求,更好为企业服务,实现跨区业务集中办、基础业 务一站办等多种便捷办事服务。 为高效解决涉企问题,苏州高新区纪检监察工委推动建立企业诉 ...
柳州柳南区发挥“三官一员”法治保障作用 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环球网· 2025-05-23 17:53
柳南区司法局服务民营企业工作机制 - 柳南区司法局通过"工业110+"平台组织"三官一员"(执法监督员、调解员、普法宣传员)联合检察院、法院、公安分局开展常态化护航行动,为民营企业提供法治服务[1] - 建立法治督察与法律监督衔接机制,2024年梳理部门权责并分派12345政务服务案件45件,设立3个行政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和14名监督员[2] - 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涉企检查频次下降33.5%、处罚数量下降37.4%,通过案卷评查和专项监督规范执法行为[2] 涉企矛盾纠纷调解体系 - 在河西工业园区及行业协会成立19个调解组织,设立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巡回法庭和检企联络点,2024年调解企业纠纷近200件[3] - 设立涉企行政复议服务点,2024年办理5件复议案件,法院通过专项行动办结2182件案件,检察院办理侵害企业利益案件27件[3] - 警企联合警务站使涉企警情同比下降56%,覆盖治安防范和证照办理等领域[3] 法治宣传与法律服务 - 组建法律服务专家库,开展"服务实体经济 律企携手同行"等专项行动,每年提供50余次"法治体检"和近百场"法律进企业"活动[4][5] - 将《民法典》《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纳入普法要点,通过跨境电商法律服务中心等平台提供200余件次法律咨询和建议[5]
从“轮番轰炸”到“一次到位”,这种执法变革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中国环境报· 2025-05-23 11:07
执法模式创新 - 苏州推行"综合查一次"执法新模式 整合生态环境 交通运输 市容市政管理 水务等多部门联合检查 [1] - 改革将传统"轮番轰炸"式检查转变为"一站式"服务 某加油站检查频次同比下降30%以上 [1] - 联合检查机制形成部门间互相监督 有效避免着装不规范 执法记录不全等问题 [1] 企业负担减轻 - 企业反映改革前年均接受各类检查达60余次 严重影响正常生产经营 [1]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文件规范涉企行政检查 苏州因地制宜推出创新举措 [1] - 新模式实现"进一次门 查多项事" 显著降低企业迎检时间成本 [1] 监管效能提升 - 多部门协同突破单部门执法局限 全面排查监管盲区和非重点领域问题 [2] - 联合检查搭建跨部门业务交流平台 通过优势互补实现执法效能整体提升 [2] - 企业评价反馈制度倒逼各部门持续改进执法水平 [1] 营商环境优化 - 改革体现政府治理方式创新 比单纯政策优惠更能改善营商环境 [2] - 模式具有示范效应 可为其他地区规范执法检查提供参考路径 [2]
江苏各地推出多项举措优化营商环境 助企扬帆远航
搜狐财经· 2025-05-23 07:26
优化营商环境举措 - 南京市玄武区推出"玄武盾"政策工具箱 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政策匹配、智能问答、法律咨询等服务 助力企业合规出海 [1] - 玄武区制定跨境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关键指标评价体系 对高信用企业提供保额补贴和更多金融信贷支持 [1] - 首批11家跨境电商企业已完成评分 后续将深化工具箱服务 包括开展企业培训和普及知识产权保护知识 [1] 3C认证绿色通道 - 昆山市市场监管局启动3C认证"绿色通道"机制 将常规1-2个月的认证流程压缩80% [2] - 昆山奕昕电机科技通过该机制快速获得3C证书 加速外销转内销进程 重点转向自有品牌营销推广 [2] - 该机制缩短企业库存周期 降本增效 提升市场灵活性 助力拓展国内外市场 [2] 惠企资金直达 - 扬州市打造"政策智配+资金秒达"服务体系 实现惠企资金"零跑腿""零时差"精准落袋 [3] - 爬山虎科技从申请到3万元知识产权奖补资金到账仅用3个工作日 较传统流程提速85% [3] - 扬州整合12个部门46项奖补政策为"政策工具包" 首批8类政策实现"秒兑" 计划年内80%以上政策实现"无感兑现" [3]
规范涉企执法不是“雷阵雨”
广州日报· 2025-05-23 05:17
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 - 专项行动聚焦整治企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企业和群众的急难愁盼,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1] -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坚决防止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 [1] -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扎实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表明规范涉企执法不是短期行为,需要长期坚持 [1] 当前涉企执法存在的问题 - 一些基层存在执法"任性"问题,个别地方以执法办案之名行攫取经济利益之实 [1] - 尽管政策要求防止以罚代管、逐利罚款等行为,但个别地方依旧顶风作案,大搞"罚款政绩" [1] - 这些现象虽然是个别的,但其产生的"蝴蝶效应"容易让企业"体感"不佳、有损当地营商环境 [1] 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 - 民营经济促进法是我国首部专为民营经济"量体裁衣"的基础性法律,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以法律方式固化 [2] - 法律内容包括规范异地执法行为、禁止为经济利益等目的滥用职权实施异地执法 [2] - 需要各地区、各部门统筹推进配套规定出台,落实支持保障措施,以法治之力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2] 强化监督机制 - 我国已建立相对完善的监督机制,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制度条款难以发挥有效作用 [3] - 一些地方和部门对违规执法行为的监督和问责力度不够 [3] - 司法行政部门要建立涉企行政执法诉求沟通机制,加强行政执法检查,及时纠正不当行为 [3] - 需要创新监管方式,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监管效率和精准度,抑制地方政府违规执法冲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