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
搜索文档
大课间延长至40分钟,“倒逼”课堂教学改革
南方都市报· 2025-05-14 16:26
今年春季学期以来,武汉市在落实体育课的前提下,全市推进初中、小学每节课由45分钟调整为40分 钟,对每天8节课"多"出来的40分钟进行了重新分配:大课间由25-30分钟延长到40分钟,成为进入课表 的体育娱乐"超级大课间",剩下的25-30分钟则用于下午课后运动或课后托管兴趣活动。 此前,我国有部分地区,采取总教学时长不变,统筹调整课间时间安排的方式,把小课间10分钟调整为 课间15分钟,让学生可享有属于自己的课间。而武汉的做法,则是缩短总教学时长,把"多出来"的时 间,用于延长大课间,让学校有更充足的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富有特色的大课间活动。 这一做法能行得通,意味着原来一节课45分钟,完全可以调整为40分钟,没有必要"满堂灌",更没有必 要"拖堂"。因此,延长课间时间,也"倒逼"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这是比延长大课间更值得关注的。 课堂教学提质增效,不但关系到课间调整能否坚持下去,也影响到给学生整体减负。 在总教学时长不变(课时数与每节课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对课间时间进行统筹,把小课间延长为15分 钟,这一"微调"的难度并不大。而把每节课的时间减少5分钟,则面临实实在在的阻力。学科教学内容 不减少,缩短每节 ...
武汉中小学生近视率下降近1个百分点
长江日报· 2025-05-12 08:33
教育改革成效 - 武汉市义务教育段中小学生近视率下降近1个百分点,在百万学生基数下意味着数千孩子视力得到改善[1] - 2024年上半年在100所中小学试点"素质教育职责评价考核",取消考试分数和升学指标,重点考核学生体质健康和近视等身心指标[1] - 2024年秋季学期改革全面推开后取得显著成效,同时试点40分钟大课间活动获得社会好评[1] 家校社协同机制 - 长江心育基地采用"政府主导+媒体主创+专家主讲+家长主推"模式,构建家校社"新式合伙"关系[2] - 基地已推出13季家庭教育公益直播课堂(共52堂课),制作354期视频节目,记录普通家庭教育故事[2] - 正在为汉铁初级中学242教联体开发基于积极心理学的体系化课程,并为武昌区4所示范校启动"星舟护航"全程心理守护项目[2] 心理健康资源 - 未来5天将通过"聊愈丨37度心理"平台持续开放线上公益课堂,邀请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师、临床心理科主任、教育学部教授等专家授课[3]
“一节课、两小时”,体育正在回归“C位”——学校体育改革调研之三
新华网· 2025-05-09 10:44
学校体育改革政策 - 2025春季学期各地教育部门密集出台文件要求落实中小学每天"一节体育课"和"综合体育活动两小时" [1] - 北京发布"体育八条"要求打造能出汗的体育课 [1] - 云南启动壮苗行动以督导和飞检落实"两小时"硬指标 [1] - 安徽蚌埠提出"无体育、不教育"强调树立"健康第一"理念 [1] 改革背景与问题 - 应试教育和学业压力下体育课被占用现象频发 [1] - 青少年出现"四小"问题(小胖墩、小眼镜、小豆芽、小焦虑)及"小糖人"等新健康问题 [1] - 改革旨在破除病态内卷、回归育人本质并撬动教育生态重构 [1] 体育教育重要性 - 体育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中既是独立维度又贯穿其他四育 [1] - 多位教育家和思想家强调体育对人格塑造和体魄培养的关键作用 [1] - 体育在义务教育阶段是塑造完全人格、培育核心素养的关键载体 [1] 改革实施措施 - 蚌埠市鼓励有体育特长的文化课老师兼职体育以解决师资短缺 [2] - 昆明市中心中小学将整个学校拓展为运动场以弥补场地不足 [2] - 合肥市引入魔镜跳绳PK、AI智慧跑道等科技手段丰富"两小时"内容 [2] 改革挑战与方向 - 需探索政策落地如何兼顾刚性与灵活性 [2] - 需防止体育应试化避免"两小时"全是跑跳投的枯燥机械填充 [2] - 需家校社协同发力引导青少年养成终身运动习惯 [2]
“五育并举”创新体育教育模式
新华日报· 2025-03-26 05:47
"五育并举"创新体育教育模式 □ 李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社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增长,高校体育教育的角色和功能正 在发生深刻变化。"五育并举"教育理念强调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的全面发展。在体教融合的 背景下,如何推进高校体育教育模式的创新,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值得深入探讨的 问题。 融合"五育"理念, 推动体育教育发展 为了更好落实"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高校体育教育需要将德育、智育、美育、劳育融入体育活动 中,以推动体育教育的全面发展。其一,德育融入。在体育竞赛中,强调尊重对手、遵守规则的重要 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尊重他人、诚信比赛,从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其二,智育融 入。在体育课程中,不仅注重体能训练,还要结合体育项目教授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相关知识, 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让学生了解运动对人体的影响、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等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的 科学素养和自我保护意识。其三,美育融入。在教学中引入艺术体操、体育舞蹈等课程,通过舞蹈动作 的美感和音乐的节奏感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其四,劳育融入。鼓励学生参 与体育设施的维护、体育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