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础教育
icon
搜索文档
越来越多的学校,正在集团化
36氪· 2025-10-30 17:04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 身边的中小学越来越多地变成了"某某教育集团附属学校"? 一副"做大做强、再创辉煌"的样子。 可以说,这背后有教育领域正在下的一盘大棋,但事实情况其实远比我们所看到的更复杂。 今天我们聊聊这件事。 集团化漫延 河北的保定市到北京的直线距离大约是140公里。 保定的文化很发达,三百多年直隶总督署在这里,古代文人众多,1896年诞生了直隶省(河北省)第一所新式小学堂——保定蒙养学堂。 100多年后,这所学堂的名字叫"河北保定师范附属学校",简称"保师附校"。 保定市再往西140公里,就进到了峰峦叠嶂的太行山区。 2017年4月,保师附校将贫困地区阜平县的龙泉关学校、白河学校、阜东小学纳入集团化管理。 正是在这个月,保师附校教育集团正式成立,集团辖市区内三所分校,地市内阜平、涞水、顺平、雄安新区七所分校。 在很多人还没搞明白"教育集团"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的时候,它就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在漫延了。 比如在北京,一个朝阳区就已经组建21个中小学教育集团,实现了公办中小学资源全覆盖。 作为教育界的宇宙中心,海淀区是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规模最大的区,全区有中小学178所,幼儿园223所,中小幼职在校生 ...
南京多所小学“无作业日”已实践8年
南京日报· 2025-10-27 10:46
政策背景与演变 - 教育部近期发布针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措施,其中包括鼓励每周设置一天“无作业日”[1] - 江苏省教育厅于2017年发布“减负令”,首次明确提出可推行“每周无作业日”[2] - 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在2021年出台《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作业管理指南》,为全市作业改革提供科学路线图,并创新提出“作业免写”制度[2] 学校实践与创新 - 南京市多所学校自2017年起迅速响应政策,游府西街小学、夫子庙小学等率先将每周三定为“无作业日”[2] - 学校用涵盖体育、阅读、艺术、家务的“自主作业清单”取代传统书面作业,实现从“硬性要求”到“自主选择”的转变[2] - 南师附中树人学校推出“作业熔断”机制,规定学生作业做到晚上10:30如未完成,经家长签字后可暂停,以保障休息权[2] - 琅琊路小学分校天润城小学自2021年开始实施周三无作业日,鼓励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创意制作等实践活动[3][5] 实施效果与家长反馈 - 游府西街小学的“无作业日”政策推行近8年,已深入人心,成为师生和家长共同接受的习惯[3] - 政策推行初期面临教师与家长的双重阻力,教师担心教学反馈缺失,家长则担忧孩子“荒废”时间[3] - 有家长反馈,经过4年的无作业日实践,孩子表现出更爱思考、爱动手的变化[5] - 部分家长仍存在焦虑,担忧与其他学校学生产生差距,难掩“不做作业,会不会成绩掉队”的疑虑[5] 教育理念更新 - 教育专家呼吁家长更新教育理念,指出“无作业日”旨在实现学习与生活的平衡,让家长暂缓辅导作业的压力[5] - 专家强调应拓宽对“作业”的认知,实践活动同样具有教育价值,教育不仅是填满时间,更是点燃内心的火焰[5] - 孩子的成长不依赖机械刷题,参观博物馆、听音乐会等都是学习和成长的方式,家长需掌握教育规律、尊重孩子成长节奏以缓解焦虑[6]
让优质教育人人可享
经济日报· 2025-10-26 07:28
政策方向与教育目标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体现对教育工作的重视并指明方向 [1] - 教育工作目标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对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出更高要求 [1] - 教育工作者需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高质量的教育 [1] 学校具体实践与创新 - 学校不断开展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关注每个孩子的个性化成长 [1] - 学校与新疆多所学校建立深度结对关系,每学期安排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跟岗学习 [1] - 带领结对学校教师开展云端教研活动,共同开发跨地域特色课程 [1] - 深度交流促进两校教师在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上共同进步,并在校园文化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形成良性互动 [1] 未来发展规划 - 未来学校计划筑牢育人阵地,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 [1] - 深化课堂革命,推进项目化学习和跨学科教学 [1] - 推动数字化转型,探索人工智能赋能因材施教的新路径 [1] - 强化辐射引领,通过办学经验输出、管理团队支援等方式带动更多学校共同发展 [1]
济南市历下区燕山小学举办第五届航天科技节
齐鲁晚报· 2025-10-23 17:21
核心事件 - 济南市历下区燕山小学于10月21日下午隆重启幕第五届航天科技节 [7] 课程体系建设 - 学校正式发布“三航”进阶课程图谱 涵盖“启航”“领航”“远航”三大模块 形成从科学启蒙到深度探索的体系化成长阶梯 [2] - 该课程图谱的发布标志着学校航天科技教育迈入体系化、进阶式发展的新阶段 [2] - 学校将持续深化“三航”(航天、航空、航海)课程建设 让科技教育成为品牌 [2] 活动与成果展示 - 科技节特色活动包括校园科普剧《太空小侦探的奇妙之旅》 将航天知识巧妙融入剧情 [4] - 校园操场上设置各班科创展区 陈列近百件学生作品 包括一年级学生的蜡笔航天画、六年级学生的3D打印火箭模型以及“火星基地生态循环系统”设计方案 [6] - 学生志愿者现场演示“水火箭”制作过程 直观呈现牛顿第三定律 [6] 荣誉与表彰 - 活动期间为在全国科技赛事中崭露头角的获奖队员颁发荣誉证书 [4] - 为荣获“和燕小院士”“和燕小硕士”“和燕小学士”称号的队员及“和燕好家庭”颁发特制奖牌 [5] 外部支持与行业影响 - 济南市历下区科协主席表示将整合更多优质资源 为学生的科学探索之路保驾护航 [3] - 学校学子在全国多项科技赛事中屡创佳绩 是科学教育成果的印证 [2] - 活动旨在让航天精神融入学生成长 培养其面对未来挑战的重要力量 [6]
广东部署深化“双减”工作下一阶段重点任务 “双减”政策不变、力度不减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10-21 16:17
政策方向与目标 - 政策核心为坚持政策不变、力度不减、深化改革、标本兼治,聚焦解决深层次问题 [1] - 工作目标是久久为功持续深化“双减”工作 [1] 过往工作成效 - 校外培训明显降温 [1] - 校内服务有效提升 [1] - 学生和家长总体负担正在逐步减轻 [1] - 科学教育水平不断提升 [1] 下一阶段校内工作重点 - 提升校内减负提质扩优增效质量,坚持提高校内课堂教学质量 [2] - 进一步加强作业管理、书包减负、课后服务多样化供给工作 [2] - 加快建立与人口变化趋势相适应的基础教育学位配置机制 [2] - 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积极开展中考改革 [2] - 积极推进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 [2] 下一阶段校外工作重点 - 提高校外培训治理水平,坚持从严治理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行为 [2] - 规范和发展非学科类校外培训 [2] - 持续提升行政执法水平,推进校外培训治理改革工作 [2] - 强化校外培训风险管控,严防校外培训机构擅自组织或参与组织中小学生竞赛活动 [2] 监管与服务创新 - “全国校外教育培训一码通(广东)”正式上线,家长可通过微信、支付宝扫码登录全国监管平台 [2] - 平台功能为便捷选购合规培训机构课程,旨在保障学生培训安全,守护家长“钱袋子” [2]
手搓实验教具 这所乡村小学5年发射“火箭”超520次
央视新闻· 2025-10-21 12:40
科学教育模式创新 - 公司通过利用废弃瓶罐、塑料袋、废纸等低成本材料制作科学实验教具 显著降低了教学成本[1][3][4] - 公司开发的“水火箭”项目在5年内迭代了8次 累计发射超过520次 成为其科学教育的标志性成果[1][11] - 公司举办的首届全员科技运动会仅花费53元 单个零件成本可低至6分钱 部分材料直接使用废旧物品实现零成本[8] 教学成果与影响力 - 公司的科学教育实践已持续五年 学生连续五年参与县级科学运动会 并登上全国科技实验比赛的舞台[5] - 公司通过邀请家长参与科学实验体验 成功改变了家长、老师和学生对科学教育的认知和重视程度[7] - 公司已累计完成180个科学实验并形成制作清单 旨在推广其低成本、高参与度的科学教育模式[8] 学生发展与长期愿景 - 公司的科学教育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科学梦想 有学生表达了长大后探索外太空和成为科学家的志向[12][13] - 公司通过“玩中学”和“实践中学”的教学探索 使学生在项目迭代和参与过程中获得了显著的成长和快乐[1][5]
我国已建成规模最大且高质量教育体系
北京商报· 2025-09-24 00:18
教育体系规模与质量 - 中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且高质量的教育体系 [4] - 中国基础教育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5]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落户上海 显示中国基础教育与科技教育获国际认可 [5] 学前教育发展 - 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64.5%提升至92% 提高了27.5个百分点 [4] - 2025年秋季学期起将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保育教育费 惠及1200多万儿童 [4] 基础教育改革 - 全面落实中小学每天综合体育活动2小时 各地普遍探索实施课间15分钟 [1][3] - 推动课间活动由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 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总体水平稳中有升 [3] - 义务教育全国2895个县域实现基本均衡 [4] 高等教育普及与人才培养 -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30%提升至60.8% 进入普及化阶段 [6] - "十四五"期间高等教育累计向社会输送5500万人才 [1][6] -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优质高校实施扩招计划 北京大学2025年增加150个本科招生名额 [6] - 教育部更新本科专业目录 增列29种新专业 目录包含93个专业类、845种专业 [6] 教育对外开放与合作 - 已与18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教育合作关系 [7] - 建立与东盟、中亚及"一带一路"国家教育合作机制 打造中国—中亚教育交流合作中心等项目 [7] - 与亚非欧合作建成36个"鲁班工坊" 成为中国教育世界名片 [7]
中国已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0.8%
新京报· 2025-09-23 15:49
教育体系建设进展 - 建成世界规模最大且高质量的教育体系[1] - 义务教育全国2895个县域实现基本均衡[1] - 基础教育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1] 各级教育普及与质量提升 - 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64.5%提升至92% 增长27.5个百分点[1] - 学前一年免费教育惠及1200多万儿童[1] -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30%达到60.8% 进入普及化阶段[1] 人才培养与输送成果 - "十四五"期间高等教育累计向社会输送5500万人才[1][2] - 职业教育供给现代产业70%以上新增高素质高技能人才[2] - 高校获得75%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 55%以上科技进步奖[2] 高等教育创新与学科建设 - 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围绕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前沿领域推进国家学院试点[2] - 启动国家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 在9大领域部署100多个学科先导项目[2] - 在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建设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 布局新型研究型大学[2] 教育综合改革措施 - 基础教育改变以升学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 配合中考改革探索[3] - 高等教育研究生可用专利、产品设计等创新性成果申请学位 突破"唯学位论文"限制[3] - 职业教育实施"新双高"改革 推动办学能力高水平和产教融合高质量[3] 招生与公平政策 - 有序实施优质高校本科生招生扩容计划 使更多学生进入高水平大学[1] - 面向农村和脱贫地区考生实施重点高校专项招生计划 累计录取123.5万人[1]
云岭大地上的教改脉动(深聚焦)
人民日报· 2025-09-23 06:21
云南红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学习汽车维修知识。 薛莹莹摄(影像中国) 银龄教师李志华(右)在辅导学生。 周兴永摄(人民视觉) 数据来源:云南省教育厅 云南曲靖市陆良县大莫古镇新村街小学,学生在操场上跳 绳。 王 勇摄(影像中国) 过去,受自然环境和资源禀赋的影响,云南教育面临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生源流失、乡村教育活力不足 的发展难题。如何破题?近年来,云南立足省情、精准施策,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为学生创造健康 成长、全面发展的环境。 自《云南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实施以来,云南教育改革发展再提速,多 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覆盖范围持续扩大,职业教育提质增效成果显著,教育对经 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愈发凸显,进一步夯实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就在几年前,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这个边陲小县的很多家长更愿意将孩子送到外地去读"名 校"。 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今年夏天,一封封大学录取通知书越过山川,来到云南省临沧 市镇康县。孩子能在家门口接受好的教育,许多家长十分欣慰。 办好家门口的学校 留在县里上学,是正确选择吗?2022年,刚刚升入镇康一中时,学生 ...
云南着力破解优质资源短缺等难题,夯实教育高质量发展根基 云岭大地上的教改脉动(深聚焦)
人民日报· 2025-09-23 06:08
过去,受自然环境和资源禀赋的影响,云南教育面临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生源流失、乡村教育活力不足 的发展难题。如何破题?近年来,云南立足省情、精准施策,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为学生创造健康 成长、全面发展的环境。 自《云南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实施以来,云南教育改革发展再提速,多 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覆盖范围持续扩大,职业教育提质增效成果显著,教育对经 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愈发凸显,进一步夯实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办好家门口的学校 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今年夏天,一封封大学录取通知书越过山川,来到云南省临沧 市镇康县。孩子能在家门口接受好的教育,许多家长十分欣慰。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构建"县域示范—乡镇辐射"的帮扶格局,由县城骨干教师结对 乡镇教师,通过听课评课、教学研讨,精准推广"有效课堂"模式;昆明市累计组建基础教育集团89个, 提供优质学位50余万个;曲靖市以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共同体等多种方式,增强基础教育优质资 源辐射引领。 近年来,云南省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辐射引领力持续增强,截至2024年底,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