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
搜索文档
以体育为核促进五育融合
齐鲁晚报· 2025-11-21 20:05
在深化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张店区北苑小学积极响应新课标要求,将五育深度融合作为重要基石,并高度重 视跨学科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学校以体育学科为突破口,创新打造了小学体育"1+5"跨学科主题学习 课程,通过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构建起以体育为核心、多学科协同育人的课程体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注入 新动能。 这一探索充分体现了学校对跨学科教育的前瞻性思考和坚定决心。未来,北苑小学将继续深化体育跨学 科教学改革,进一步强化跨学科融合的顶层设计和系统推进,探索更多跨学科融合路径,为培养德智体美劳 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更多创新经验。 (吴琼) ...
CCEA全国营地教育大会开幕,首发中国泛营地教育白皮书
新京报· 2025-11-10 22:19
大会概况 - 第九届CCEA全国营地教育大会于11月9日在浙江绍兴会稽山研学国际营地开幕,历时三天[1] - 大会主题为“新质生产力下的中国泛营地教育的破局与共生”,汇聚政府、国际组织、教育界、企业界等多方代表[1] - 大会旨在搭建政策解读、趋势发布、实战分享与资源对接平台,推动行业从“实践探索”到“主流育人”的跨越[1] 行业发展趋势 - 营地教育正从“边缘补充”走向“核心育人场景”,成为连接学校、家庭与社会的重要教育枢纽[1] - 行业在政策与科技双轮驱动下发展,面临“政策如何落地、技术如何融合、生态如何共建”等关键议题[1] - 教育部持续推进“五育融合”和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引导营地教育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环节[1] 大会核心议程与创新 - 实现五项创新举措:ICF国际营地协会主席首次来华、首发《2025中国泛营地教育白皮书》、首次在真实营地举办大会、首次设置“人机协同+跨代际”圆桌、提前释出2026世界营地大会资源[2] - 11月9日为主旨分享及圆桌论坛,15位嘉宾聚焦全球趋势、政策解读、AI与教育等议题,两场圆桌讨论新媒体、新技术与行业变革[2] - 11月10日举行《2025全国泛营地教育行业报告暨白皮书》全球首发和ICC2026世界营地大会倒计时一周年发布会[2] - 11月11日组织绍兴在地研学路线考察,包括兰亭、鲁迅故里等文化场景,推动“文化+研学”深度融合[2] 主办方与历史 - 大会由中营联营地教育发展中心主办,会稽山研学国际营地承办,中国探险协会指导,自2015年首届以来已成功举办九届,累计吸引超万人次参与[3]
劳育、思政、非遗:吉安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建造学院“五育融合”实践谈
央视网· 2025-11-03 14:07
课程体系创新 - 构建“七个一”课程体系以解决传统职业院校劳育停留在“打扫卫生、简单体力劳动”表层的问题 [2] - 学习工匠案例以引导学生感悟“劳动创造价值、匠心成就卓越”并树立“以劳动为荣”的职业观 [2] - 邀请省级非遗传承人驻校设工作室 每周进行2-3次实操课 从传统纹样教起并融入红色元素设计 [2] - 学生3-5人组队完成非遗作品创作 方向包括复刻传统竹篮 设计现代审美竹编品或编织红色标语 [2] - 组织劳动感悟分享会 让学生结合竹编实践分享对劳动 非遗 红色文化的理解 [2] - 通过作品竞拍让学生直观感受“劳动创财富、技能显价值” 优胜者获“非遗传承能手”荣誉证书 [3] - 组织学生带作品进社区和小学进行社会实践 展技艺 讲红色理念 手把手教学以增强社会责任感 [3] - 引导优秀作品申报校级 省市级双创项目并参加技能竞赛 形成“学技艺-做作品-传文化-创价值”链条 [3] 思政教育融合 - 以吉水竹编为媒介将红色元素融入教学创作 打造“指尖红色课堂”以改变课堂说教模式 [4] - 创作采用“平面+立体”双轨模式 平面创作以竹篾为笔 竹编底板为纸围绕红色场景与精神创作 [4] - 立体创作将红色元素与实用器物结合 如设计“星星之火”装饰画 制作带五角星的相框和印红色符号的笔筒 [4] - 实践模式让学生从“听故事”变为“做故事” 通过亲手编织深刻理解红色精神的内涵 [4] - 将“基层实践”作为劳育与思政融合的延伸 常态化开展“非遗传承暖童心”公益活动 [4] 社会实践与成果转化 - 学生为社区和小学活动充分备课 将竹篾裁成10-15厘米短节并打磨毛刺 设计简易红色模板和生动故事 [5] - 活动对留守儿童而言既学习非遗技能和红色历史 又获得情感陪伴 对学生而言则巩固技艺并体会“传艺+关爱”价值 [5] - 学院探索“以赛促教、以赛促创” 组建“三师指导团队”包括学校教师 企业导师和非遗传承人 [6] - “三师”团队指导学生针对家居 文旅 校园需求开发红色装饰画 井冈山文创礼盒和竹编纪念品等产品 [6] - 对接本地竹材厂建立“校企生产基地”实现小批量标准化生产 部分产品进入文旅店和校园超市 [6] - 自2021年起学生连续3年在省职业院校技能赛“产品艺术设计”赛项获省级一等奖 [6] 模式成效与未来展望 - 该模式成功打破劳育 思政 非遗三者壁垒 实现学生“技能提升 文化传承 情怀厚植”的三维成长 [7] - 从成效看学生参与劳动与社会实践积极性显著提升 劳动意识增强 对非遗与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增强 [7] - 相关案例获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课题 江西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及吉安市社科规划课题立项 [7] - 未来计划推动“非遗进校园”延伸至中小学 联合多校开展非遗社团并由学生志愿者担任指导 [7] - 深化校企协同与非遗转化 探索“竹编+乡村振兴”以助力地方产业发展 [7]
上海教育释放利好,教育板块迎新机遇
海通国际证券· 2025-10-23 18:3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教育板块持积极看法,投资建议为关注结构性机会 [3] - 重点关注的标的包括学大教育、天立国际控股,评级均为“优于大市” [3][4] - 受益标的包括凯文教育、中国东方教育、华图山鼎 [3] 报告核心观点 - 《上海市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为教育行业注入新动能,释放政策利好 [1][3] - 政策围绕普通高中整体扩优提质主线,从资源配置、育人改革、队伍建设和数智赋能等多方面提出举措 [3] - 教育板块有望在个性化教育、职业培训和智能教育等领域迎来新的投资机会 [1][3] 政策内容与影响 - **优化高中教育资源配置**:提升资源供给能力,加大普通高中学位供给,高标准推进学校新建、改扩建工作 [3];深化多元协同发展,通过校际合作与结对帮扶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3];推动职普融合,完善课程、师资及资源共享机制并开展综合高中试点 [3] - **数智技术赋能高中发展**:以数字化转型驱动高中教育提质增效,创新教学实施路径,推动数智教学系统及智能助手在各学科常态应用 [3];夯实智慧教育基础,加大校园智能终端设备配备力度,整合资源建设数字化精品课程资源库 [3];完善数据驱动治理体系,汇聚全维度数据支撑精准管理与科学决策 [3];聚焦师生数字素养提升,将智能技术应用纳入教师培训必修内容 [3] - **高校育人方式改革**:构建“五育”融合育人体系,深化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有机融合 [3];在落实国家课程方案的同时,融入科技、工程、人工智能等前沿内容,常态化实施走班教学 [3] - **健全育人机制**:提升校长和教师队伍育人能力,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3];吸纳家长、社区代表参与学校发展规划与决策,增强办学透明度与社会参与度 [3] 重点关注公司盈利预测 - **学大教育**:收盘价44元,市值54亿元;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024年1.80亿元、2025年2.58亿元、2026年3.25亿元;市盈率(PE)分别为2024年30倍、2025年21倍、2026年16倍 [4] - **天立国际控股**:收盘价2.54元,市值49亿元;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024年5.76亿元、2025年7.72亿元、2026年10.37亿元;市盈率(PE)分别为2024年8倍、2025年6倍、2026年5倍 [4]
建设教育强市,东莞如何走好校外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
南方都市报· 2025-10-13 15:41
发展历程与规模 - 活动中心于10月12日举办20周年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 回顾二十年发展历程 [1] - 学员规模从2005年首批1492名学员 增长至2025年秋季开学的数万名学员 [1] - 活动中心已实现从起步探索到行业引领的跨越式发展 成为东莞校外教育的标杆单位 [6] 战略定位与未来规划 - 活动中心将立足“十五五”规划新起点 持续深化课程改革 强化宫校共建 做强科技、艺术、体育、公益品牌项目 [2] - 主管部门提出要紧紧围绕教育强市重点项目 加强宫校合作、宫企合作 推动校外资源向基层延伸 [3] - 活动中心需深入谋划“十五五”发展规划 深化改革创新 加快扩优提质 提高服务效能 [3] 课程体系创新 - 活动中心创新性打造“融育”课程体系 构建包含基础层、拓展层与实践层三个相互衔接层级的分层课程体系 [4] - 基础层课程专注单领域核心素养扎根 拓展层侧重跨领域能力生长 实践层强调全人素养外显 [4] - “融育”课程以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为核心 通过分层递进的课程设计 以学生能力成长为线索 [4] 师资队伍建设与成果 - 活动中心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 通过青蓝工程、骨干教师培养等行动提升教师能力 [5] - 教师队伍培养出东莞市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培养对象1人 东莞市教育家型校长和教师培养对象2人 省、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5人 [6] - 教科研成果累计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 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 [6] 行业地位与荣誉 - 活动中心从单一育人阵地发展为五育并举的成长加油站 是落实“五育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 [1][4] - 活动中心先后斩获多项重量级荣誉 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成为全国一流的青少年教育活动场所 [6]
学大教育携手2025国际大体联足球世界杯,以体育精神共筑青年成长之路
搜狐网· 2025-10-09 15:07
赛事概况 - 2025年国际大体联足球世界杯于9月28日在辽宁大连圆满落幕,赛事历时11个比赛日,共有来自17个国家的24支球队完成了62场比赛 [1] - 加纳发展研究大学和中国上海体育大学分别获得男子组和女子组冠军 [1] - 该赛事是全球水平最高、规模最大、关注度最高的世界大学生足球赛事,已在中国成功举办两届 [3] 公司参与及品牌曝光 - 公司作为赞助商之一参与本届国际大体联足球世界杯 [1] - 赛事期间,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代表队到访公司旗下大连文谷高级中学,双方展开了多维度、深层次的友好互动,包括文化展示和腰旗橄榄球友谊赛 [6][9] - 此次活动立体化彰显了公司落实“五育并举”和在全球化视野下的创新教育实践成果 [6] 公司业务布局与发展战略 - 公司自2001年成立,已形成个性化教育、职业教育、文化阅读和医教融合板块协同发展的多元布局 [9] - 在大连拥有线下学习中心、全日制基地、文谷高级中学、文谷双语学校、通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多所育人场所 [9] - 公司于2023年12月正式成为“登峰计划”大中衔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合作研究单位之一 [10] - 公司已在浙江慈溪、辽宁大连、江苏常熟、河南驻马店等地开设5所文谷学校,为每位学生制定专属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 [10] 行业趋势与公司战略方向 - 公司认为当前正值全球青年体育交流频繁、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的关键时期 [12] - 公司深刻认识到国家持续强调“五育融合”、倡导“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12] - 公司将把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与身心健康置于核心位置,未来期望通过更多公益和跨界合作方式激励青少年热爱体育运动 [12] - 公司下一步将持续聚焦综合素质教育,拓展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的育人实践创新,致力于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12]
朝阳区中小学融创课堂第五场在芳草地国际学校世纪小学举办
北京青年报· 2025-09-26 17:57
活动概述 - 朝阳区中小学融创课堂第五场系列研讨活动于9月25日上午在芳草地国际学校世纪小学举办 [1] 项目背景 - 融创课堂是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综合教研部推出的学术品牌 [1] - 项目聚焦综合育人、贯通育人、协同育人、数智赋能、国际视野五大领域的系统解决方案 [1] - 项目通过系列研讨活动引领学校开展课堂改革,创新回应新时代五育融合的要求 [1] 核心理念 - 课堂改革方向包括跨学科融合、资源融汇、方法融通、学段融贯、视野融聚 [1] - 最终目标是助力宜学朝阳建设 [1] 第五场活动特色 - 本次活动聚焦协同育人主题 [1] - 活动采用成果展示、课堂观摩、论坛交流三位一体的形式 [1] - 系统呈现芳草地国际学校世纪小学在五育融合背景下的协同育人实践 [1] 实践成果 - 展现了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支撑的协同育人实践 [1] - 体现了步步芳草 荣融共生的校家社协同育人新生态建设成果 [1]
鸿雁匠心育文明——记“全国文明校园”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
杭州日报· 2025-07-22 10:37
职业教育发展 - 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作为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之一,被誉为"新型劳动者的摇篮"和职业学校的"领头雁",多年来在技能竞赛中获奖无数 [1] - 学校通过"名校+名企"战略路径,早在2004年就成为杭州市政府推动"名校集团化战略"的五大先行者之一,校企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3] - 学校设有环境监测技术、无人机操控、烹饪等多个专业项目组,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实践能力 [1] 校园文化建设 - 学校以"六好学校"建设为标准,推进文明校园创建,营造"洁绿优美的花园、温馨和谐的家园、赋能成长的乐园"的"三园"理念 [2] - 学校构建了"鸿雁"精神文化体系,包括循迹馆、人工智能创客空间、电气工程训练中心、烹饪文化园等多个文化阵地 [3] - 学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教学,通过"国旗下的诵读"、"五育融合"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 [2] 社会服务与影响力 - 烹饪专业学生每年为社区老人制作并送上暖心糕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杭州亚运会期间深入社区服务 [3] - 学校荣获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是杭州市唯一入选的高中学校 [1] - 学校表示将以更高标准推动文明校园建设,赋能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在杭州经济社会发展中展现更多担当 [4]
济阳区打造黄河以北教育新高地
齐鲁晚报· 2025-07-11 07:02
教育发展规划 - 济阳区发布《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明确未来三年教育发展的主攻方向和战略布局 [2] - 计划用三年时间将济阳教育打造成黄河岸边的耀眼明珠,目标建设现代化一流教育强区 [2][7] - 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近五年新建19所现代化校园,新增学位1.34万个 [2] 教育资源建设 - 2025年推进济北中学扩建、南湖实验小学扩建及山东艺术设计职业学院济阳校区建设 [2] - 完成教育城域网升级,中小学局域网覆盖率100%,12所学校建成智慧校园 [5] - 启动"三带六共"总校制办学改革,打造5组总分校,形成多学段衔接、跨区域联动的办学模式 [3] 教育改革与创新 - 实施教育评价、校长职级制等20余项重点改革项目,推出100余项创新举措 [4] - 2025年确定为"教育精细化管理年",征集创新案例132个 [4] - 学前教育镇村一体化和城乡集团化办学获评山东省基础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4] 数字化教育发展 - 运用AIGC技术建设教育数据资源库,推动城乡共教共研 [5] - 永康街小学开展3D打印设计课程,新元学校机器人编程团队在全国赛事获奖 [5] - 构建"城乡教育数字共同体",实现育人过程智慧化、教学管理智能化 [5] 特色教育成果 - 开发118门特色课后课程,包括黄河泥塑、济阳黑陶等传统文化项目 [6] - 新元学校"农民画工坊"登上中国教育新闻网 [6] - 济阳籍运动员杨飞飞、谷瑶瑶获亚运金牌,刁志杰等学子考入清华北大 [6] 教育品牌建设 - 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7] - 打造"讲好黄河故事·培育善美学子"德育品牌 [7] - 职业中专获评山东省"双高校",特殊教育学校通过省级办学质量验收 [7]
以改革破局 以创新提质——常州以综合改革探索“教育强市”建设
新华日报· 2025-06-11 08:32
教育政策与改革 - 常州成为江苏省首个全域创成国家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的设区市 [1] - 常州入选首批"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 [2] - 印发《常州市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五大中心任务:全面坚持五育并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2] 教育资源建设 - 截至2024年底,常州市基础教育阶段共有幼儿园434所,在园幼儿12.19万人;义务教育学校373所,在校学生50.61万人;普通高中43所,在校学生8.09万人 [3] - 2021—2024年,全市新建、改扩建学校190所,竣工164所,新增学位12.15万个,总投资超250亿元 [3] - 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100%达到省定办学标准,建成常州市"1+1+N"智慧教育云平台 [3] 教育质量提升 - 常州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集团化办学覆盖率分别达到98.4%、94.6%、48.8% [5] - 全市建成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174所,占比46.6%,覆盖各个区域、兼顾城乡学校 [5] - "十四五"期间,全市共1.1万余名义务教育教师参加交流轮岗 [5] 教育创新与实践 - 解放路小学创新构建"百米资源圈",连接周边30余个单位,开发近60门课程和活动,累计覆盖师生近3000人次 [4] - 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探索馆校协同育人新模式,开发"悦纳龙城,博广多闻"系列课程,构建"1+N"学科融合模式 [4] - 常州建立"双减"市级联席会议机制,推出"三四三"作业管理模式和"5+2+1"课后服务模式,实现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100%覆盖 [5] 德育与素质教育 - 建成467个青少年综合实践教育基地,主题化、系列化组织开展学生教育实践活动 [6] - 全域推进"江南燕·行走的思政课"品牌建设,形成"党建领航、区域协同、五位一体、知行合一"的常州思政课一体化育人新路径 [6] - 持续建构完善涵盖音乐、美术、书法、舞蹈等艺术种类的综合性美育课程体系 [6] 劳动教育 - 2021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2023年出台全国首部劳动教育地方性法规《常州市劳动教育促进条例》 [7] - 实施劳动教育"百千万工程",建成100个优质示范基地,打造200门精品劳动课程,推行100项学校劳动和家庭劳动任务 [7] - 创新实施学生劳动素养监测,构建小初高一体化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