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屏
搜索文档
蓝思科技涨2.00%,成交额5.47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652.68万元
新浪证券· 2025-10-24 10:09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24日盘中股价上涨2.00%至29.51元/股,成交金额5.47亿元,换手率0.38%,总市值1559.41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652.68万元,特大单买入6037.46万元(占比11.05%),卖出6639.89万元(占比12.15%)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上涨37.24%,近5个交易日上涨7.90%,近60日上涨24.10%,但近20日下跌6.05% [1] - 今年以来公司1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4月7日,当日龙虎榜净买入1.07亿元,买入总计4.26亿元(占总成交额19.16%)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电子产品防护面板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是手机视窗防护屏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智能手机与电脑类82.48%,智能汽车及座舱类9.60%,智能头显与智能穿戴类5.00% [2]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消费电子-消费电子零部件及组装,概念板块包括全面屏、折叠屏、特种玻璃等 [2] - 公司于2006年12月21日成立,2015年3月18日上市 [2] 财务与股东情况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9.60亿元,同比增长14.18%,归母净利润11.43亿元,同比增长32.68%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99.93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49.80亿元 [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股东户数为14.78万,较上期增加15.38%,人均流通股33595股,较上期减少13.32% [2] - 十大流通股东中,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1.14亿股(较上期减少1501.31万股),易方达创业板ETF持股4840.45万股(较上期减少123.52万股) [3]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持股3554.20万股(较上期增加319.75万股),兴全合润混合A持股2798.72万股为新进股东 [3]
深天马A涨2.07%,成交额6682.72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入565.09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21 10:55
股价与资金表现 - 10月21日盘中股价上涨2.07%至9.35元/股,成交金额6682.72万元,换手率0.29%,总市值229.80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565.09万元,其中特大单买入112.40万元(占比1.68%),卖出140.47万元(占比2.10%),大单买入1439.89万元(占比21.55%),卖出846.73万元(占比12.67%)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上涨3.54%,近5个交易日下跌0.64%,近20日下跌3.31%,近60日上涨3.20% [1] 公司基本面与财务数据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4.75亿元,同比增长9.93%,归母净利润2.06亿元,同比增长142.07% [2] - 公司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4.29亿元,但近三年累计派现0.00元 [3]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显示屏及显示模组占比99.05%,其他业务占比0.95% [1] 股东与股权结构 - 截至10月1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7.35万户,较上期减少0.46%,人均流通股33418股,较上期增加0.46%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七大流通股东,持股5495.72万股,相比上期减少581.91万股 [3] 公司业务与行业分类 - 公司主营业务涉及移动智能终端显示核心业务、车载显示关键业务以及以医疗、工控为代表的增值业务 [1]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光学光电子-面板,所属概念板块包括全面屏、折叠屏、电子纸、虚拟现实、全息概念等 [1]
星星科技涨2.00%,成交额5272.52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入236.96万元
新浪证券· 2025-10-21 10:34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21日盘中股价上涨2.00%,报4.08元/股,成交金额5272.52万元,换手率0.58%,总市值92.55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236.96万元,其中大单买入1227.19万元(占比23.28%),卖出869.03万元(占比16.48%) [1] - 今年以来股价下跌6.85%,近5个交易日上涨0.74%,近20日下跌8.93%,近60日下跌0.73% [1] 公司基本业务 - 公司主营业务为手机、平板电脑等产品的视窗防护屏、触控显示模组研发制造,以及智能消费电子高精密结构件的研发、制造和销售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电动自行车29.12%,电动摩托车18.53%,结构件类12.93%,电动车配件12.90%,触控显示类12.86%,视窗防护屏类12.66%,其他1.00% [1] 行业与板块分类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消费电子-消费电子零部件及组装 [2]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盖板玻璃、全面屏、小盘、折叠屏、小米概念等 [2] 财务业绩 - 2025年1月-6月实现营业收入7.06亿元,同比增长65.17% [2] - 2025年1月-6月归母净利润为-936.19万元,但同比大幅增长87.97% [2]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为10.23万,较上期减少14.26% [2] - 人均流通股16062股,较上期增加16.64%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五大流通股东,持股950.30万股,较上期增加157.58万股 [3] 分红历史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6241.93万元 [3] - 近三年累计派现0.00元 [3]
欧菲光涨2.15%,成交额5.14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929.59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20 13:41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20日公司股价盘中上涨2.15%,报收11.87元/股,总市值398.52亿元,当日成交额5.14亿元,换手率1.32%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929.59万元,其中特大单净买入4223.26万元(买入6257.61万元,卖出2034.35万元),大单净卖出2305.61万元(买入9994.39万元,卖出1.23亿元) [1] - 公司股价年内微跌0.92%,但近60日上涨3.76%,近5日和近20日分别下跌4.96%和11.22% [1] - 公司今年曾1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5月20日,当日龙虎榜净买入3.11亿元,买入总额5.79亿元(占总成交额12.23%),卖出总额2.69亿元(占总成交额5.67%) [1] 公司基本情况与主营业务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智能手机、智能汽车及新领域,产品包括光学影像模组、光学镜头、微电子及智能汽车相关产品,应用于消费电子和智能汽车领域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智能手机产品75.60%,智能汽车产品12.83%,新领域产品11.23%,其他(补充)0.33% [2]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光学光电子-光学元件,概念板块包括盖板玻璃、全面屏、激光雷达、虚拟现实、电子后视镜等 [2] - 截至10月1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52.79万户,较上期增加0.39%,人均流通股6274股,较上期减少0.38% [2] 财务状况与业绩表现 - 2025年1月-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8.37亿元,同比增长3.15%,但归母净利润为-1.09亿元,同比大幅减少378.13% [2] - A股上市后公司累计派现6.48亿元,但近三年累计派现0.00元 [3] 机构持仓变动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四大流通股东,持股4116.50万股,较上期减少608.20万股 [3] - 多家跟踪中证1000指数的ETF增持公司股份,其中南方中证1000ETF(512100)增持601.03万股至3076.81万股,华夏中证1000ETF(159845)增持440.54万股至1812.82万股,广发中证1000ETF(560010)增持329.40万股至1457.82万股,富国中证1000ETF(159629)增持113.26万股至567.60万股 [3]
弘信电子涨2.03%,成交额4749.94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01.31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20 09:49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20日公司股价盘中上涨2.03%,报29.63元/股,总市值142.98亿元,成交金额4749.94万元,换手率0.34%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01.31万元,特大单买入431.00万元(占比9.07%),卖出318.11万元(占比6.70%),大单买入1009.24万元(占比21.25%),卖出1020.82万元(占比21.49%)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上涨30.76%,近5个交易日下跌7.92%,近20日下跌11.87%,近60日上涨2.60%,今年以来已1次登上龙虎榜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柔性印制电路板(FPC)、软硬结合板及背光模组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印制电路板48.49%,算力及相关业务42.41%,背光模组8.01%,其他1.09% [1]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元件-印制电路板,概念板块包括全面屏、阿里概念、一体机概念、折叠屏、元宇宙概念等 [1] - 公司成立于2003年9月8日,于2017年5月23日上市 [1] 财务业绩与股东情况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94亿元,同比增长15.01%,归母净利润5399.31万元,同比增长9.85%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7.26万,较上期减少13.85%,人均流通股6292股,较上期增加16.07% [2] - A股上市后公司累计派现1.26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0.00元 [3] 机构持仓变动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南方中证1000ETF(512100)为第三大流通股东,持股360.93万股,较上期增加68.44万股 [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五大流通股东,持股318.15万股,较上期增加24.01万股 [3] - 华夏中证1000ETF(159845)为第八大流通股东,持股212.72万股,较上期增加50.58万股,广发中证1000ETF(560010)为新进第九大流通股东,持股171.63万股 [3]
TCL科技跌2.14%,成交额13.32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2.32亿元
新浪财经· 2025-10-17 14:39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17日公司股价下跌2.14%至4.11元/股,成交额13.32亿元,换手率1.77%,总市值854.92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2.32亿元,特大单资金呈现净卖出态势(买入1.43亿元占比10.75%,卖出4.18亿元占比31.36%)[1] - 公司股价呈现短期与中长期下跌趋势,今年以来累计下跌17.47%,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下跌5.73%、7.22%和9.87% [1] 公司基本面与业务构成 - 公司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856.62亿元,同比增长6.67%,归母净利润18.8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9.26%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半导体显示器件67.26%,电子产品分销17.15%,新能源光伏及其他硅材料15.66% [1]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光学光电子-面板,概念板块包括电子纸、商汤科技概念、在线教育等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68.64万户,较上期减少6.61%,人均流通股26,366股,较上期增加7.06%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一大流通股东,持股8.54亿股,较上期增加3955.58万股,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和易方达沪深300ETF持股数量亦有增加 [3] - 公司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46.83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24.91亿元 [3]
欧菲光跌2.00%,成交额3.61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6105.97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17 10:15
股价与资金表现 - 10月17日盘中股价下跌2.00%至11.76元/股,成交额3.61亿元,换手率0.92%,总市值394.82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6105.97万元,其中特大单净卖出4982.47万元,大单净卖出1123.50万元 [1] - 公司股价近5个交易日下跌8.34%,近20日下跌13.72%,但近60日上涨2.35%,今年以来累计下跌1.84% [1] - 今年以来公司1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5月20日,当日龙虎榜净买入3.11亿元,买入总额5.79亿元(占总成交额12.23%),卖出总额2.69亿元(占总成交额5.67%)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主营业务涉及智能手机、智能汽车及新领域,产品包括光学影像模组、光学镜头、微电子及智能汽车相关产品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智能手机产品75.60%,智能汽车产品12.83%,新领域产品11.23%,其他(补充)0.33% [2]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光学光电子-光学元件,概念板块包括盖板玻璃、全面屏、激光雷达、虚拟现实、电子后视镜等 [2] - 截至10月1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52.79万,较上期增加0.39%,人均流通股6274股,较上期减少0.38%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8.37亿元,同比增长3.15% [2]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09亿元,同比减少378.13% [2] - A股上市后公司累计派现6.48亿元,但近三年累计派现0.00元 [3] 机构持仓变动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四大流通股东,持股4116.50万股,较上期减少608.20万股 [3] - 南方中证1000ETF(512100)为第五大流通股东,持股3076.81万股,较上期增加601.03万股 [3] - 华夏中证1000ETF(159845)为第六大流通股东,持股1812.82万股,较上期增加440.54万股 [3] - 广发中证1000ETF(560010)为第七大流通股东,持股1457.82万股,较上期增加329.40万股 [3] - 富国中证1000ETF(159629)为第九大流通股东,持股567.60万股,较上期增加113.26万股 [3]
蓝思科技跌2.00%,成交额10.72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6835.77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16 13:28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16日盘中下跌2.00%,报28.85元/股,成交10.72亿元,换手率0.74%,总市值1524.53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6835.77万元,特大单买入占比10.09%,卖出占比8.46%;大单买入占比26.07%,卖出占比34.08% [1] - 今年以来股价上涨34.17%,近5个交易日下跌14.82%,近20日下跌2.37%,近60日上涨25.22% [1] - 今年以来1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4月7日,龙虎榜净买入1.07亿元,买入总计4.26亿元(占总成交额19.16%),卖出总计3.19亿元(占总成交额14.35%)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06年12月21日,2015年3月18日上市,主营业务为电子产品防护面板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2] - 主要产品为手机视窗防护屏,其他产品包括平板电脑防护屏等,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智能手机与电脑类82.48%,智能汽车及座舱类9.60%,智能头显与智能穿戴类5.00%,其他业务收入1.82%,其他智能终端类1.10% [2]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消费电子-消费电子零部件及组装,概念板块包括折叠屏、全面屏、智能手机、智能座舱、元宇宙概念等 [2] 财务业绩与股东情况 - 2025年1月-6月实现营业收入329.60亿元,同比增长14.18%;归母净利润11.43亿元,同比增长32.68%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94.65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44.52亿元 [3]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14.78万,较上期增加15.38%;人均流通股33595股,较上期减少13.32% [2] 机构持仓变动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四大流通股东,持股1.14亿股,较上期减少1501.31万股 [3] - 易方达创业板ETF为第五大流通股东,持股4840.45万股,较上期减少123.52万股 [3]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为第六大流通股东,持股3554.20万股,较上期增加319.75万股 [3] - 兴全合润混合A为新进第七大流通股东,持股2798.72万股;易方达沪深300ETF为第九大股东,持股2532.82万股,较上期增加241.54万股;兴全商业模式混合(LOF)A为新进第十大股东,持股2087.49万股 [3]
欧菲光跌2.00%,成交额8.56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16亿元
新浪财经· 2025-10-14 11:14
股价与资金流向 - 10月14日公司股价盘中下跌2.00%,报收12.24元/股,成交额8.56亿元,换手率2.07%,总市值410.94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16亿元,其中特大单买入5978.01万元(占比6.99%),卖出1.09亿元(占比12.73%);大单买入1.34亿元(占比15.65%),卖出2.01亿元(占比23.46%) [1] - 公司股价今年以来上涨2.17%,近5个交易日下跌5.70%,近20日下跌7.90%,近60日上涨7.65%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主营业务涉及智能手机、智能汽车及新领域业务,具体产品包括光学影像模组、光学镜头、微电子及智能汽车相关产品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智能手机产品75.60%,智能汽车产品12.83%,新领域产品11.23%,其他(补充)0.33% [2]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光学光电子-光学元件,概念板块包括盖板玻璃、全面屏、元宇宙概念、光学、流媒体等 [2] 财务表现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8.37亿元,同比增长3.15%;归母净利润为-1.09亿元,同比减少378.13% [2] - A股上市后公司累计派现6.48亿元,但近三年累计派现0.00元 [3] 股东与机构持仓 - 截至9月19日,公司股东户数为53.56万,较上期减少2.92%;人均流通股6184股,较上期增加3.01%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十大流通股东中,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4116.50万股,较上期减少608.20万股;多只中证1000ETF产品持股出现增加,如南方中证1000ETF增持601.03万股至3076.81万股 [3] 市场交易活跃度 - 今年以来公司已1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5月20日,当日龙虎榜净买入3.11亿元;买入总计5.79亿元(占总成交额12.23%),卖出总计2.69亿元(占总成交额5.67%) [1]
一块屏幕,正成为小米与苹果创新竞争的逆转节点
新浪科技· 2025-09-28 16:44
行业交互范式演变 - 2007年初代iPhone的电容屏定义了现代智能手机的“多点触控”交互范式,取代了功能机时代的物理键盘 [2] - 2016年小米MIX首次提出“全面屏”概念,引发行业跟进,使高屏占比成为行业标配 [2] - 小米17系列开创性背屏设计有望开启智能手机全新的交互范式,带来应用交互、影像、游戏新玩法 [1][2] 小米17系列产品创新 - 小米17 Pro系列采用妙享背屏设计,可高效展示多个应用信息如登机信息、打车距离、外卖状态,提升交互效率并降低耗电 [4] - 背屏支持使用主摄进行超高画质自拍、超广角拍合影、长焦拍细节,并搭配专属保护壳可在背屏玩复古游戏 [4] - 小米17全系开售5分钟刷新2025年国产手机全价位段新机系列首销全天销量及销额纪录 [4] - 屏幕采用全新M10发光体系,国产红色发光材料发光效率首次实现国际领先;Pro Max机型的超级像素技术在清晰度比肩2K的同时大幅降低功耗 [10] - 影像系统搭载国产LOFIC第三代高动态技术,实现16EV超高动态范围,并配备徕卡Summilux影像系统 [10] - 电池采用新一代小米金沙江电池,实现16%超高含硅量、894Wh/L能量密度,最高容量达7500mAh,Pro系列Dou续航首次突破2天 [10]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iPhone创新放缓成为行业共识,以小米为代表的国产手机厂商已成为创新主力 [6] - 自2023年起中国超越其他市场成为全球最大折叠屏手机市场,而iPhone折叠屏产品仍在传闻中 [6] - 小米14系列用户中苹果转机用户占比14%,小米15系列该比例升至16% [11] - 小米17系列产品组合变阵,推出小米17、Pro、Pro Max全维对标iPhone 17系列,显示出强大产品自信 [8] 公司研发投入与技术成果 - 小米过去五年累计研发投入达1020亿元,未来五年预计再投入2000亿元研发费用 [12][14] - 2023年小米发布自研3nm旗舰手机芯片玄戒O1,填补中国大陆先进制程芯片设计空白 [14] - 大家电业务全品类走向高端化,推出上出风空调、多区洗洗衣机、高端冰箱、大尺寸电视等创新产品 [14] - 汽车业务首款车小米SU7投入3400名工程师,研发投入超100亿元,其Ultra原型车进入纽北圈速总榜全球第三,量产车成为纽北史上最速量产电动车 [14] - 截至今年8月,小米SU7销量连续9个月超越特斯拉Model 3;小米YU7开售18小时锁单突破24万台,超过特斯拉Model Y半年销量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