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中小企业
搜索文档
证监会:完善北交所发行上市机制 研究优化新股发行制度|资本市场
清华金融评论· 2025-10-29 10:05
多层次资本市场功能优化 - 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综合优势,坚持定位差异化和功能协同化,北交所和新三板作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需持续研究企业特点和发展规律以提升制度机制和产品服务的适配性 [3] - 完善北交所发行上市机制,用好第四套未盈利企业上市标准,优化创新属性披露要求,支持前沿领域科技创新突破"卡脖子"难题,并服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力"补链稳链强链" [3] - 充分发挥新三板"苗圃"作用,优化准入制度、完善分层安排、激发市场活力,突出培育、规范、服务功能以提升挂牌公司质量 [3] 市场协同与互联互通 - 深化多层次市场间协同,加强制度型对接,强化北交所与新三板"层层递进、上下联动、头部反哺、底层助推"的发展格局 [3] - 促进新三板与区域性股权市场的互联互通,为以"专精特新"为代表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便捷、无缝的"接力式"资本市场服务 [3] 市场动态平衡与资本培育 - 重视市场动态平衡,培育壮大耐心资本,把提高上市公司投资价值摆在重要位置,坚持北交所发行上市常态化,完善"全链条"发行监管安排,压实各环节把关责任 [4] - 研究优化新股发行制度,稳步扩大做市商队伍,为市场提供更多参与机会和投资便利 [4] - 积极引导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推动更多地方设立专项基金参与市场建设,壮大专业投资者群体 [4] 私募基金生态优化 - 聚焦私募基金"募投管退"各环节卡点堵点,精准发力、畅通循环,吸引更多坚持"长期主义"的耐心资本投向创新型中小企业 [4]
证监会商庆军:完善北交所发行上市机制,用好第四套未盈利企业上市标准
搜狐财经· 2025-10-29 09:46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新三板"苗圃"作用,优化准入制度、完善分层安排、激发市场活力,突出培育、规 范、服务功能,提升挂牌公司质量。与此同时,要继续深化多层次市场间的协同,加强制度型对接,进 一步强化北交所与新三板"层层递进、上下联动、头部反哺、底层助推"的发展格局,促进新三板与区域 性股权市场的互联互通,为以"专精特新"为代表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便捷、无缝的"接力式"资本市场 服务。 一方面,完善北交所发行上市机制,用好第四套未盈利企业上市标准,优化创新属性披露要求,既有力 支持前沿领域科技创新,突破"卡脖子"难题,又有效服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力"补链稳链强链"。 证监会公众公司监管司一级巡视员商庆军10月29日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发表题为《深化改革创新优 化市场功能强化规范监管 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主旨演讲。商庆军表示,发挥 多层次资本市场综合优势,坚持定位差异化和功能协同化。作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北交 所和新三板需要持续深入研究此类企业的特点、发展规律和资本市场需求,不断提升制度机制和产品服 务的适配性。 ...
北交所新三板协同促进优质中小企业加速成长
证券日报· 2025-10-29 01:07
北交所市场定位与成效 - 坚持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定位,持续推动北交所高质量发展,健全新三板市场差异化制度,畅通三四板对接机制[1] - 北交所已汇聚28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8650亿元,中小企业占比近八成,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过半数[1] - 新三板挂牌公司6045家,总股本4690.70亿股,专精特新特点鲜明[1] - 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关键领域已在北交所呈现集聚效应,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2] 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链条 - 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生态,全国股转公司已与31家四板企业签约建立绿色通道机制,并与其中7家试点公示审核[2] - 创新型中小企业从区域性股权市场获得培育,到新三板规范发展,最后到北交所实现A股上市,服务链条基本贯通[2] - 新三板通过阶梯式分层等差异化制度设计,精准筛选并培育具备专精特新特质的硬科技企业[2] - 以公开市场标准帮助企业规范公司治理、提升信息披露质量,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最迫切的资本需求[2] 市场功能完善与改革建议 - 建议持续完善北交所发行上市制度、深化交易机制改革、丰富融资工具,巩固其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地位[3] - 建议完善发行申购等基础制度,引导更多产业资本、长期资金流向优质创新型中小企业[3] - 建议推出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活跃并购重组市场,为企业提供更多元的金融工具箱[3] - 建议进一步推进投资端改革,引入更多耐心资本,扩大做市商范围,引导保险、年金等长期资金入市[3] - 建议丰富指数基金、可转债等产品工具,以增强市场吸引力[3]
严审IPO,北交所有必要对三类IPO公司说“不”
搜狐财经· 2025-10-09 06:34
正是基于沪深北三个交易所的定位与分工不同,所以在面对大量的IPO公司涌向北交所市场的时候,北交所在严审IPO之时,有必要对这三类IPO公司 说"不"。 不过,从北交所IPO市场目前的现状来看,从北交所的市场定位来看,以及从北交所与深沪交易所的市场分工来看,在严审IPO方面,北交所有必要对三类 IPO公司说"不",以体现北交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准则。 从目前北交所IPO市场的现状来看,有大量的IPO公司涌向了北交所市场,其数量远超申请沪市或深市IPO公司的数量。这些涌向北交所的IPO公司,有的虽 然满足北交所上市条件,但却与北交所的市场定位并不相符。 毕竟北交所定位于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服务对象"更早、更小、更新",尤其是"专精特新"企业,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而上交所主板 突出"大盘蓝筹"特色,服务大型成熟企业;科创板则聚焦硬科技产业。深交所主板侧重成长型企业,创业板主要服务于高新技术和战略新兴产业。 据有关媒体报道,在严审IPO方面,北交所正在通过多轮递进式问询,对申报企业实施"穿透式"审查。据统计,8月以来,有18家北交所拟上市公司更新相关 动态,其中6家披露第二轮审核问询函,2家披露第 ...
经观社论|北交所四周年:百分之一的分量
经济观察报· 2025-09-06 17:07
北交所发展现状与成就 - 上市公司数量达274家 总市值突破9000亿元[2] - 合格投资者超900万户 公募/社保/保险等机构资金均已入场[2] - 月成交额从2022年200亿元提升至目前6000亿元左右 增长约30倍[2] - 即将切换"920新代码"提升市场辨识度和板块认同感[2] 市场定位与功能价值 - 专注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 市值占比不足A股1%但经济撬动作用显著[2] - 解决中小企业轻资产运营与金融体系服务不适配的矛盾[3] - 激活创投基金和私募股权向"更早/更小/更新"硬科技领域倾斜[3] - 形成高端装备/信息技术/消费服务/化工新材/医药生物五大产业集群[4] 制度创新与特色机制 - 设置包容性上市标准 含盈利与非盈利选项(考量市值/营收/现金流/研发强度)[4] - 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90%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占比超50%[4] - 引入"小额快速"审核机制和重组简易程序提升并购效率[4] - 通过"小步快跑"式并购推动产业链整合[4] 现存挑战与发展方向 - 部分公司股票交易清淡 流动性存在"断层"现象[5] - 需加快推出指数基金工具并推进纳入跨市场指数[5] - 估值体系有待完善 需吸引更多元化投资者结构[5] - 需在流动性优化/市场结构升级/资本吸引力提升等维度持续改进[6]
北交所四周年总市值超9000亿
第一财经· 2025-09-02 14:19
北交所市场发展概况 - 北交所上市公司达274家 较2021年11月开市之初的81家增加逾3倍 [4][5] - 总市值9116.5亿元 其中10家公司总市值超百亿元 23家公司市值在50-100亿元之间 [4][5] - 全市场合格投资者超900万户 较开市之初的400多万户增长约500万户 [3][5] 企业财务表现 - 上半年274家公司平均营收3.36亿元 同比增长6.01% [5] - 225家企业实现盈利 盈利面达82.12% [5] - 168家营收同比增长 占比61.31% 137家净利润同比增长 占比50% [5] 市场流动性表现 - 北证50指数上半年涨幅达39.45% 显著超越上证指数2.76%和创业板指0.53%的涨幅 [10] - 新股上市表现亮眼 广信科技首日涨幅达500% 鼎佳精密/天工股份/星图测控首日均涨超400% [10] - 宏远股份打新吸引67.81万户投资者 冻结资金7408.33亿元创纪录 志高机械冻资规模超7000亿元 [10] IPO市场动态 - 上半年三大交易所共受理177家IPO申请 同比增长453% [8] - 其中115家拟赴北交所上市 占比超六成 [8] - 110家企业处于问询阶段 5家IPO处于中止状态 [8] 制度创新与改革 - 上市标准设计针对中小企业特点设置多套差异化标准 [6] - 发行审核环节适度放宽盈利要求 强调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强企业的适应性 [6] - 推出北证专精特新指数 "深改19条"落地两年 [3][13] 市场期待与建议 - 期待加快推进920代码整体换装 [13] - 建议加快ETF/公募可转债/专精特新指数基金的设计和申报 [13] - 需要进一步引入长期资金 优化做市商制度 丰富交易品种 [14]
从0到9000亿:创新型中小企业在北交所驶上“快车道”
证券时报· 2025-09-02 02:44
9月2日,北京证券交易所迎来宣布设立四周年。作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北交所在过去一年 间持续推动"深改19条"政策落地,实现市场规模与质量的双重跃升,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注入强劲动 力。数据显示,截至9月1日,北交所上市企业数量已达274家,较三周年时的251家增长9.16%;总市值 突破9000亿元,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 专精特新集群效应凸显 北交所坚持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着力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在制度设计上,IPO规则进 一步强化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力度,允许未盈利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更加精准适配中小企业融资需 求。 数据显示,截至9月1日,北交所上市企业274家,总市值9116.5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过 82%;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达149家,占比54.38%,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企业集群。 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核心定位,决定了北交所上市企业与研发创新深度绑定。2024年,北交所上市企 业合计投入研发费用85.94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为4.56%。北交所上市企业投入研发费用均值已增长至 3148.16万元,呈现上升趋势。 开源证券北交所研究中心总经理诸海滨向记者 ...
北交所宣布设立四周年:聚“新”成势 再启新程
证券日报· 2025-09-02 00:05
北交所市场发展现状 - 北交所上市公司总数达274家 总市值超过9000亿元 [1] - 上市募资总额达567.2亿元 中小企业占比近八成 [2] -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超50% [1][2] 上市标准与企业结构 - 95.62%企业(262家)适用第一套上市标准 [2] - 第二/三/四套标准分别对应7家/1家/4家企业 [2] - 3家未盈利企业上市 其中1家已实现扭亏为盈 [2] 投资者结构与流动性 - 合格投资者数量超900万户 [1] - 日均成交额达291.51亿元 较去年增长近4倍 [4] - 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市 [1][5] 指数产品与资金规模 - 北证50指数基金规模达113.22亿元 [5] - 北交所主题基金总数40只 总规模166.01亿元 [5] - 专精特新指数基金预计带来百亿级增量资金 [6] 债券市场发展 - 年内发行公司债127亿元 [3] - 发行国债12.04万亿元 [3] - 发行地方债9505.51亿元 [3] 制度创新与审核效率 - 审核时效大幅提升 平均140天完成从受理到注册 [3] - 最快37天完成注册流程 [3] - 引入"小额快速"审核机制和重组简易程序 [4] 企业质量与分红表现 - 超八成上市公司实施2024年度分红 总额59.67亿元 [4] - 21家公司宣告2025年中期分红 总额5.32亿元 [4] - 建立信息披露评价体系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4] 未来发展方向 - 构建股债双轮驱动发展格局 [3] - 推进普惠金融试点与服务新质生产力 [1][3] - 研究推出公开市场可转债及衍生品工具 [8]
北交所夯实企业高质量基础 年内5家“小巨人”企业过会
新华网· 2025-08-12 14:28
北交所审核节奏与专精特新企业上市 - 北交所上市委审核节奏连续两周保持"一周两审三家" 本周审核荣亿精密、奥迪威、鑫汇科3家公司的公开发行申请 [1] - 审核提速过程中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积极申报 荣亿精密为成功过会的典型案例 [1] -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规模体量不大但有股权融资诉求 登陆北交所是其最佳选择 [1] 专精特新企业上市数据与表现 - 截至4月1日北交所成立以来上会企业数量达19家 其中今年以来上会15家且过会14家 [2] - 今年过会企业中5家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包括克莱特、凯雪冷链等 另三维股份为暂缓审议的同类企业 [2] - 北交所19家专精特新企业全部预盈 其中贝特瑞、长虹能源、五新隧装、富士达4家公司净利润超1亿元 [2] 北交所市场定位与企业匹配度 - 专精特新企业多为创新型中小企业 与北交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天然匹配 [2] - 北交所处于"质""量"双升的高速发展期 包容性强 能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资本市场支持 [2] - 改革效应持续释放 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工信部三批名单中北交所有19家企业上榜(含观典防务) [2] 上市后企业资本与能力提升 - 专精特新企业登陆北交所后获得股权融资 资本扩充导致资产负债率大幅下降 资本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增强 [3] - 企业可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股权激励、并购重组 加速人才引进、业务协同和合作研发等布局 [3] 北交所战略意义与行业覆盖 - 设立北交所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重大突破 对践行创新驱动战略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4] - 北交所不仅服务专精特新企业 还面向所有创新型优质中小企业 不断拓宽资本覆盖广度 [4] - 在关键领域补短填空 例如贝特瑞为全球负极材料龙头 吉林碳谷打破国际碳纤维技术垄断 连城数控具备半导体级12英寸单晶炉生产能力 [4] 企业业务扩张与市场多元化 - 部分企业业务领域持续扩张 如禾昌聚合从汽车零部件扩展至家电和塑料包装 威贸电子从家电布局新能源汽车赛道并成为北汽和奇瑞供应商 [4] - 北交所定位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目前高端制造业企业占比高 80%企业按标准一财务指标上市 [5] - 未来希望更多硬科技企业和潜在"隐形冠军"企业按不同标准上市 形成多元化、包容性市场 [6]
北交所设立一周年 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初见成效
新华网· 2025-08-12 14:19
北交所设立一周年成效总结 - 北交所成功开市并平稳运行 基础制度搭建完成 融资交易功能不断强化 实现稳起步 [1] - 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取得初步成效 企业、制度、文化和生态等要素不断集聚 [1] 企业支持成效 - 上市公司达110家 中小企业占比77% 民营企业占比90% 战略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占比超八成 [2] - 覆盖工业材料、信息技术、医药健康、"双碳"和消费等多元细分创新领域 [2] - 23家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平均研发强度4.6% 是规模以上企业3.3倍 [2] - 公开发行累计融资超235亿元 平均每家2.1亿元 有效助力企业提高技术和核心竞争力 [2] 制度创新与市场生态 - 构建契合创新型中小企业特点的制度安排 以试点注册制为牵引 [2] - 落地转板机制 打通与沪深市场衔接 向区域股权市场辐射 [3] - 760余家区域性股权市场企业申请新三板挂牌 [3] - 合格投资者超513万户 是设立前近3倍 500余只公募基金布局 VC/PE加大投入 [3] - 社保基金、保险资金、QFII/RQFII均已入市 112家证券公司深度展业 [3] - 21家商业银行对接探索普惠金融新路径 与66个省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3] 市场运行特征 - 日均成交10.29亿元 较精选层阶段提高167.17% [7] - 83%公司市值低于15亿元 投资者以合格个人和机构为主 交易低频理性 [6][7] - 新股首日7成上涨 平均涨幅69.97% 首日后月度涨跌幅平均5.34% [7] - 形成按需、小额、多次接续融资机制 挂牌阶段平均进行2次定向发行 单次融资5000万元左右 [5] 未来发展举措 - 研究降低交易成本 适时推出北交所指数 推进交易机制创新 [8] - 聚焦规模积累 完善融资交易功能 健全产品体系 发挥"主阵地"辐射作用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