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次资本市场

搜索文档
天津市“知识产权专板”开板 首批34家企业成入板
证券日报网· 2025-09-17 18:48
据悉,"知识产权专板"具有显著的三大优势:其一,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相关"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 高品质服务,让企业获取知识产权服务触手可及;其二,帮助企业深度挖掘知识产权价值潜力,以知识 产权为"关键变量",助力企业朝着上市目标稳步迈进;其三,全力打通政府知识产权惠企政策切实落地 运用的"最后一公里",让企业对知识产权政策"一键可达",帮助企业充分用足用好惠企政策,尽享政策 红利。专板的设立,实现了多层次资本市场与知识产权的深度融合,为市知识产权局服务企业开辟了全 新路径,有力推动了我市知识产权运营转化体系的完善,充分凸显知识产权在企业上市培育过程中的关 键作用。 9月17日,记者从天津滨海柜台交易市场(简称"天津OTC")获悉,"知识产权专板暨首批企业挂牌仪式"召 开,这标志着天津市"知识产权专板"正式扬帆起航,首批34家企业成功登陆专板。 知识产权专板是天津OTC科创专板特色子板块,由天津市知识产权局统筹指导,天津市知识产权保护中 心、天津市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协同天津OTC作为专板建设的承担单位。其中,双保护中心为专 板提供基础性知识产权公益服务,天津OTC负责专板的日常运行与管理等工作。 天津O ...
北交所启动存量股票代码切换 独立市场定位进一步强化
环球网· 2025-09-14 10:52
业内分析认为,此次调整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升级,更是北交所深化改革、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关键一步。自 2021年开市以来,北交所已汇聚超240家上市公司,覆盖高端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其中国家 级"小巨人"企业占比超六成。独立代码的启用将进一步提升北交所品牌辨识度,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助力 专精特新企业成长。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近日,北京证券交易所宣布,存量上市公司证券代码切换工作已准备就绪,将于10月9日 正式启用新代码。此次调整覆盖全部248只存量股票。 根据安排,自10月9日起,北交所存量股票的证券代码将由原新三板挂牌代码(如"83""87"开头)统一变更为 以"9"开头的新代码。投资者进行交易委托、行情查询等操作时,需使用新代码,但持仓权益、历史交易记录等不 受影响。北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代码切换是开市以来对市场基础制度的"最重大调整之一",旨在通过统一标识 体系,强化与新三板创新层、基础层的层级区分,凸显北交所独立市场属性。 为保障切换平稳推进,北交所已联合中国结算、证券公司等完成多轮全市场测试,并制定应急预案。多家券商表 示,投资者无需担忧操作风险,交易软件将自动更新代码,市场 ...
国务院批复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纳入试点
深圳商报· 2025-09-12 07:25
【深圳商报讯】(驻京记者 宋华)9月11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全国部分地区实 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有关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在会上介绍,国务院发布关于 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同意自即日起2年内开展北京城市副中 心、苏南重点城市、杭甬温、合肥都市圈、福厦泉、郑州市、长株潭、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重庆 市、成都市等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共分为七大方面,22条内容。试点 范围包括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江门市、肇庆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全域。 主要内容包括: 探索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创新绿地用地规模管理模式,探索特大城市、超大城市大片绿地等连片开敞空 间依法办理用地手续但不纳入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管理。按照国家明确的范围、标准和规则,开展城乡建 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调剂。 优化产业用地供应方式。鼓励采用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供应等方式供应产业用 地。优化工业用地出让年期,完善弹性出让年期制度。推动产业用地实施"标准地"出让,建立健全投资 强度、容 ...
广西举行政金企融资对接大会 优化升级金融惠企政策
中国新闻网· 2025-08-30 08:39
会议核心内容 - 广西举行政金企融资对接大会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并拓宽民间资本投融资渠道 [1][3] 融资协议与产业覆盖 - 企业与银行签订22个重点项目授信协议 授信金额达919亿元人民币 [3] - 授信项目涵盖新能源 人工智能 低空经济及先进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3] 金融支持政策与机制 - 广西建立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及协调服务保障机制以提高民营企业融资可得性 [3] - 金融机构持续增强对市场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并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经济社会发展 [3] 金融服务优化措施 - 优化升级金融惠企政策并强化金融与科技 产业 财税政策衔接配合 [3] - 加强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以引导信贷资金快速直达小微市场主体 [3] - 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 促进企业直接融资并拓宽融资渠道 [3] 会议配套活动 - 发布重点项目融资需求清单并进行企业融资需求与金融产品推介 [3] - 开展金融惠企三年行动方案政策解读及政金企融资对接机制工作情况说明 [3]
石景山发布企业上市培育“领航计划”,60家企业纳入“白名单”
新京报· 2025-08-19 09:39
在强化上市全流程服务方面,石景山区完善企业上市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服务机制,上市前,建 立"基地+基金+信贷+上市"四位一体服务模式。例如,针对科幻产业集聚区定制"科幻积分贷",借力科 幻基金加大优质拟上市企业培育力度;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依托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基金布 局早期投资;协同中关村发展集团为工业互联网产业园持续导入资金、信息、产业资源。 上市中,通过"一企一案一员"加快上市进程。上市专员"一对一"为企业提供全天候服务,针对辅导验 收、现场检查、上市委审议等关键节点,提供针对性应对措施。根据企业诉求,做好"会—市—区"协同 对接,加快上市进程。上市后,引导公司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吸收优质资产。为有海外布局需求的公司 提供政策咨询、外汇管理及国际并购支持。 目前,石景山区上市企业数量达到20家。"十四五"以来,石景山区紧抓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机遇,提升 金融服务质效,深化"交易所走进石景山"品牌,连续推动6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上市规模扩容42%。 根据企业所处上市阶段,"白名单"企业分为基础层、重点层、攻坚层、领航层,各层企业精准配备专属 服务团队,金融管家提供上市路径规划和服务,行业管家助力企业 ...
全市场注册制渐行渐近 金融活水浇灌创新之花
新华网· 2025-08-12 14:30
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 - 全市场注册制渐行渐近 将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并提升服务创新经济效率 科创企业将迎来更多金融支持 [1] - 2021年资本市场实现股债融资逾10万亿元 其中481家企业首发上市同比增长22% 546家完成再融资 IPO及再融资规模合计达1.5万亿元 [2] - 科创板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企业达142家 首发融资2443亿元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后接纳约280家企业上市 首发融资超2000亿元 [2] 直接融资与资源配置 - 注册制改革激发A股市场活力 2021年科创板创业板共361家企业首发上市 占全市场增量比例逾七成 [3] - 资本市场累计发行绿色债券逾4100亿元 支持绿色低碳发展 [3] - 要素资源不断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 资本市场促进科创资本形成和创新要素定价的作用持续提升 [2][3] 制度创新与市场建设 - 全市场注册制需构建包容性强的基础制度体系 完善发行上市再融资并购重组等制度 设置试错容错机制 [4] - 优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有机联系 建立转板上市制度 加强新三板与区域股权市场对接 增强北交所与沪深交易所联动 [4] - 推进常态化退市机制 放宽市场入口支持科创企业 推动交易制度退市制度信息披露制度改革 [7] 价值评估与激励机制 - 对科创企业价值评估需关注技术可实现路径 重估数据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 跳出传统现金流折现逻辑 [5] - 完善员工持股股权激励等市场化机制 加强激励约束制度和信息披露监管 支持科技成果转化 [7] - 发挥市场化定价机制作用 提升上市公司运用资本市场工具的能力 [7] 私募股权市场发展 - 建议开放地方社保基金投资私募股权基金 研究纳入企业年金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范围 [8] - 鼓励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扩大私募股权基金投资范围 建立可持续出资机制 [8] - 建议放宽险资直接间接股权投资的行业限制和金额上限 简化投后流程并提高风险容忍度 [8]
中证1000股指期货和期权交易获批
新华网· 2025-08-12 14:20
产品概况 - 证监会批准中金所开展中证1000股指期货和期权交易 合约于2022年7月22日正式挂牌 [1] - 合约标的为中证1000指数 由A股市值排名在沪深300和中证500成份股之后的1000只股票组成 属于宽基跨市场指数 [1] - 中金所此前已上市3个股指期货产品(沪深300、中证500、上证50)和1个股指期权产品(沪深300股指期权) [1] 合约设计细节 - 中证1000股指期货交易代码为IM 合约乘数为每点人民币200元 以指数7000点计算合约面值约140万元 [1] - 新合约规模与现有已上市3个股指期货产品相当(现有合约规模约90万元至130万元) [1] - 中证1000股指期权合约乘数为每点人民币100元 合约面值约70万元 高于沪深300股指期权(约45万元) [2] - 股指期货初期交易保证金标准为合约价值15% 交易一手需约21万元 [2] - 跨品种双向持仓按交易保证金单边较大者收取 有效降低市场成本 [2] - 股指期权保证金调整系数15% 最低保障系数0.5 合约类型包括看涨期权(MO合约月份-C-行权价格)和看跌期权(MO合约月份-P-行权价格) [2] 交易机制 - 股指期货限价指令最大下单数量20手 市价指令最大下单数量10手 [3] - 股指期权限价指令最大下单数量20手 单客户单月份合约单边持仓限额1200手 [3] 市场意义 - 填补中小盘股风险管理工具空白 与现有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指数成份股形成互补 [1][4] - 形成覆盖大、中、小盘股的完整风险管理产品体系 [4] - 满足投资者避险需求 健全股票市场稳定机制 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3][4] - 全球主要资本市场均将股指期货和期权作为专业化风险对冲工具 [4]
北交所设立一周年 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初见成效
新华网· 2025-08-12 14:19
北交所设立一周年成效总结 - 北交所成功开市并平稳运行 基础制度搭建完成 融资交易功能不断强化 实现稳起步 [1] - 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取得初步成效 企业、制度、文化和生态等要素不断集聚 [1] 企业支持成效 - 上市公司达110家 中小企业占比77% 民营企业占比90% 战略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占比超八成 [2] - 覆盖工业材料、信息技术、医药健康、"双碳"和消费等多元细分创新领域 [2] - 23家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平均研发强度4.6% 是规模以上企业3.3倍 [2] - 公开发行累计融资超235亿元 平均每家2.1亿元 有效助力企业提高技术和核心竞争力 [2] 制度创新与市场生态 - 构建契合创新型中小企业特点的制度安排 以试点注册制为牵引 [2] - 落地转板机制 打通与沪深市场衔接 向区域股权市场辐射 [3] - 760余家区域性股权市场企业申请新三板挂牌 [3] - 合格投资者超513万户 是设立前近3倍 500余只公募基金布局 VC/PE加大投入 [3] - 社保基金、保险资金、QFII/RQFII均已入市 112家证券公司深度展业 [3] - 21家商业银行对接探索普惠金融新路径 与66个省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3] 市场运行特征 - 日均成交10.29亿元 较精选层阶段提高167.17% [7] - 83%公司市值低于15亿元 投资者以合格个人和机构为主 交易低频理性 [6][7] - 新股首日7成上涨 平均涨幅69.97% 首日后月度涨跌幅平均5.34% [7] - 形成按需、小额、多次接续融资机制 挂牌阶段平均进行2次定向发行 单次融资5000万元左右 [5] 未来发展举措 - 研究降低交易成本 适时推出北交所指数 推进交易机制创新 [8] - 聚焦规模积累 完善融资交易功能 健全产品体系 发挥"主阵地"辐射作用 [8]
ETF期权扩容 深市多层次期权产品体系持续完善
新华网· 2025-08-12 14:18
ETF期权市场扩容 - 3只新ETF期权产品于9月19日上市 包括深交所创业板ETF期权 中证500ETF期权和上交所中证500ETF期权 标志着自2019年12月后ETF期权市场再度扩容 [1] - 新产品使深市期权对深市市值覆盖度从42.77%提升至59.69% 初步形成覆盖创新成长 中小市值和大盘蓝筹的多层次产品体系 [2] - 美国市场有超500只ETF和近3000只个股作为期权标的 被广泛用于方向性交易 套利 对冲和配置 [1] 新产品定位与特点 - 创业板ETF期权标的为易方达创业板ETF(159915) 是创业板首只场内标准化衍生品和首个面向创新成长类股票的风险管理工具 [2][3] - 中证500ETF期权标的为嘉实中证500ETF(159922) 是首个基于中证500指数的场内期权产品和管理中小市值股票风险的有效工具 [2][3] - 两只新品种与现有ETF期权差异化定位 互补性强 有利于丰富多层次资本市场产品体系 [3] 产品表现与跟踪能力 - 嘉实沪深300ETF自2019年12月上市以来活跃度不断提升 截至8月31日管理规模超181亿元 是深市规模最大的宽基ETF产品 [3] - 嘉实中证500ETF上半年日均跟踪误差为0.03% 年化跟踪误差0.41% 上市以来日均跟踪误差0.03% 年化跟踪误差仅0.55% 显示强劲指数跟踪能力 [3] 市场功能与影响 - ETF期权为重要金融工具 能为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带来活力 助力市场行稳致远 [1] - 金融衍生品具有转移风险 价格发现 提高资金效率和促进金融创新等功能 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不可或缺部分 [4] - 创业板ETF期权填补深市单市场对冲工具空白 可有效管理风险 丰富投资策略 促进参与主体多元化和提升定价效率 [4] - 新产品推出有利于促进ETF投资交易需求 提升ETF规模与流动性 助力交易所产品创新 [1]
聚焦•民营经济发展 | 注册制下1100多家民企登陆A股
新华网· 2025-08-12 13:38
2月17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提出,"继续下大气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近年来,资本市场加大对优质民企支持力度,支持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尤其是注册制改革 以来,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一批优质科技型民企进入资本市场。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 至2025年2月18日,自2019年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以来,注册制下A股共新增1406家上市公司,合 计募资1.58万亿元,其中,新增民营上市公司1160家,占比超八成,融资1.07万亿元,占比近七成。 上市民企数量规模占比双升 证监会2025年系统工作会议提出,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研究制定更好支持新质生产力发 展的政策安排,深化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改革,增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改 革,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有助于为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民营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 引导资金流向优质民营企业,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 随着近年来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断完善,A股上市公司中民企数量和规模占比提升。数据显示, 截至今年2月18日,A股有3415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