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残

搜索文档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研究部署“十五五”规划编制和外事助残等工作
西安日报· 2025-05-23 11:26
科技创新与产业战略 - 会议强调要扎实做好科技创新工作 紧密结合西安实际 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 - 锚定"六个打造"奋斗目标 笃定创新立市 产业强市 文化兴市战略 高质量完成"十五五"规划编制 [2] 国际合作与经贸发展 - 充分发挥中欧班列(西安)通道优势 积极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开展经贸 产业等领域合作 [2] - 积极与上合组织成员国共享减贫经验 加强交流互鉴 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朋友圈" [2] 生态环境保护 - 认真学习《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 抓好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 [3] -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3] 科技助残与社会治理 - 全面落实惠残助残政策 大力推进科技助残 营造尊重关爱残疾人的浓厚氛围 [3] 数字化转型与法规建设 - 在确保安全前提下积极利用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提高党内法规工作科学化水平 [3]
用行动传递爱与尊重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3 06:02
助残活动与就业支持 - 全国多地开展助残日活动,包括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北京五棵松万达广场60余家企业提供300余个岗位,涉及零售、餐饮、加工制造、互联网等多个行业 [3] - 内蒙古包头50家企业提供796个适残岗位,湖南长沙招聘会通过线上平台同步直播带岗 [3] - "美丽工坊"项目带动残障女性灵活居家就业超1.24万人、机构就业3359人,参与妇女2024年人均增收1.58万元,机构平均增收111.13万元 [3] 科技助残创新 - 智能仿生手、AI语音交互轮椅、无障碍居家改造系统等前沿科技辅具在成都全国助残日主场活动集中亮相 [5] - 专为盲人设计的智能眼镜可规划出行路线并语音提示障碍物信息,智能机器狗可精准导航、预警危险并执行指令 [6] - 国产辅具产业快速发展,2024年福祉博览会上国产假肢价格仅为进口产品的1/3,性能可媲美进口产品 [6] 残疾人自强典范 - 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和天津举行,激励青年学生 [7] - 2024年巴黎残奥会金牌得主蒋裕燕分享游泳经历与人生故事,激励北大学子 [7] - 残疾人活跃在各行各业,包括工农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 [7]
弘扬自强不息精神和扶残助残美德
人民日报· 2025-05-23 06:02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残疾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 要力量,也是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的特殊困难群体。新征程上,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平等权益,促进残疾人 事业全面发展。" 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全社会弘扬自强不息精神和扶残 助残美德,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团结奋进力量。 一、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为弘扬自强不息精神和扶残助残美德提供了科学指引、注入了强大动 力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随着接受教育、康复和就业水平的提高,接纳自我、自信乐观、平和理 性、豁达开放,已经成为残疾人群体的主流形象。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怀抱希望与梦想,走出家门、走向 社会,用微笑赢得人们理解,用坚持赢得人们尊重,用创新创造服务社会。 自强是助残的基础,助残是自强的支撑。与新时代自强不息精神相呼应,扶残助残美德有了新的时代内 涵。新时代扶残助残美德须以平等、尊重和支持为基本的价值取向,把平等对待作为最好的关爱,把促 进自立作为最好的扶助,以平视的眼光 ...
科技助残“苏州方案”:在孵化器里打通“研发-验证-转化”全链条
华夏时报· 2025-05-22 21:29
科技助残孵化平台建设 - 全国首个专注科技助残的创新型孵化平台——苏州市科技助残孵化器(运河能谷)暨阳光赋能示范基地正式启用,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助残生态 [2] - 孵化器总面积达1万平方米,聚焦智能组件、信息无障碍、残健智能医疗、智能家居等四大产业领域,具备产业集聚、深度孵化、成果转化等六大核心功能 [3] - 目前已有近30家企业签约入驻,涉及智能辅具研发、康复技术创新等方向,部分产品已市场化或处于技术落地阶段 [3] 科技助残产品展示 - 孤独症神经电刺激干预仪通过3个月神经电刺激干预可显著改善孤独症儿童的感觉反应、社交行为、整体智力水平 [4] - 脊柱侧弯预防系统采用三维结构光成像技术,可进行早期筛查和康复评估 [6] - 其他展示产品包括AI机器狗软件适配、支持13国外语实时互译的Starv智能眼镜、全球第一支不塞耳的悦享听开放式助听器等 [6] 助残产业生态构建 - 苏州市科技助残创新联合体成立,首批成员包括视界方舟、聆界智联、擎肢未来、心光智援四大专业助残企业联盟 [6] - 联合体将吸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多元主体,围绕科技助残产业重点领域开展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 [6] - 预计未来三年将培育30家科技助残企业,开发50项创新产品,带动5000名残障人士实现高质量就业 [10] 示范基地功能定位 - 阳光赋能示范基地是科技助残产品的集中展示空间和技术验证"实战考场",形成研发成果可视化、技术验证场景化、产业转化直观化的展示体系 [7] - 基地包含残健融合就创业品牌、助残社会组织孵化园、孤独症科普宣教体验馆、残疾人辅助性就业项目资源调配中心等 [7] - "苏州云梯洁翼飞手队"成立,由残障人士组成无人机作业团队,开展外立面清洗、光伏检测等新型技术服务 [8]
科技向善 数字助力2159个孤独症者家庭获有效社区支持
中国能源网· 2025-05-20 21:12
项目启动与目标 - "社区星融合"(广东)项目正式启动,将为广州和深圳两地的孤独症人士和家庭发放总价值超百万的"爱星友好券",通过"赋能+物资爱心券+服务"的模式提供多元融合支持服务,预计2159个孤独症家庭受益 [1] - 项目通过腾讯基金会关爱平台拓展和连接多元在地资源,构建社区支持新生态 [1] - 受益家庭可领取面额为50元/张、共10张累计500元的"爱星友好券",并在指定时间内至"爱星友好商家"消费,满足孤独症人士购物、理发、看牙等基本日常需求 [2] 项目模式与进展 - "社区星融合"项目自2024年7月在河北省启动以来,已在云南、四川、广东等地开展实践探索,计划完成共计11000户家庭支持,目前已有5500户家庭受益 [3] - 项目借助微信支付促进孤独症群体的社会适应性学习,通过数字化工具打破传统服务壁垒,推动从机构干预向社区融合延伸 [3] - 深圳市欣旺达慈善基金会捐赠50万元善款支持生态共建项目 [10] 多方合作与支持 - 项目整合社会资源,体现政府及多元社会主体对孤独症者及其家庭的联合行动支持,是一种创新的模式探索 [2] - 腾讯基金会通过技术能力和资金支持发挥桥梁作用,链接激活更多社会资源 [6] - 会议现场举行生态共建单位授牌仪式,期待更多社会公益力量加入共建孤独症人士家庭社区支持新生态 [12] 社区支持体系建设 - 项目核心目标是为孤独症群体创造融入社区的机会,促进社会各界更深入了解孤独症群体,支持他们在社区内的自主生活 [5] - 围绕"数字助力多方有效协同"主题,多元主体代表开展对话,探讨科技助力孤独症人士及其家庭的长期、综合性需求 [15] - 期待借助数字关爱模式,联动本地各类主体,构建能自我循环、自我发展、自我迭代的社区生态圈,满足孤独症人士及其家庭的多元需求 [16]
第二届集善助残公益论坛:科技赋能+多元协同,共探助残公益生态新动能|聚焦全国助残日
华夏时报· 2025-05-20 19:11
助残公益生态建设 - 第二届集善助残公益论坛以"融合·创新·共享"为主题,探讨科技赋能与多方协同推进助残公益生态融合创新,200余名行业专家、企业及媒体代表参会 [1] -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发布《助残社会组织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指出助残公益从单一服务向系统性生态建设升级,形成残疾人自组织、康复单位、专门协会等多元生态体系 [2] - 助残社会组织功能从慈善救助拓展至权益保护和社会融入,推动残障群体主体性发展,"集善"工程形成公益品牌带动资源流动,构建残障公益价值链 [3] 助残社会组织发展挑战 - 助残社会组织面临质量提升要求,需加强机构治理能力,服务标准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对专业性和项目创新提出更高期待 [6] - 资源筹集能力不足是主要瓶颈,专业劝募能力需培训强化,同时需完善人才体系建设,数字化转型成为发展关键方向 [6] 科技赋能助残应用 - AI技术在听障/视障领域应用显著,语音转文字精准度超90%,但需结合多工具辅助判断以提升信息可靠性 [7] - 企业将信息无障碍技术拓展至临时性障碍场景(如旅游翻译),当前虽仅解决5%感官缺失问题,但持续迭代可扩大应用价值 [8] - 论坛通过三场圆桌对话系统性探讨科技助残路径,聚焦AI提升生活质量、数字公益推广及生态协同机制 [7][8] 行业倡议与行动 -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发起"集善助残公益生态共建行动",呼吁构建有广度、深度、温度的助残生态,强调科技与公益共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8]
“弯湾”把小超市开成人生课堂
杭州日报· 2025-05-20 10:39
公益项目运营模式 - 弯湾托管中心与绿循再生科技联合发起废旧家电回收活动,市民可用旧家电兑换可在弯湾消费场景使用的代金券,企业负责再生处理旧电器 [1] - 该项目为心智障碍青年提供实践成长机会,编织起公益网络 [1] - 弯湾托管中心是浙江省首家学费、餐费、托管费全免的托管中心,已帮助50多位心智障碍青年实现支持性就业 [1] 特殊教育实践成果 - 弯湾小超市作为就业实训项目已运营十年,通过理货、收银、核对保质期等工作帮助心智障碍青年学习基本生活技能 [1] - 心智障碍员工日均能独立完成20余笔收银交易,准确率高达98% [2] - 员工朱旻晏从最初数不清钱到能精准操作收银系统、独立完成送货服务,成为"金牌店长" [2] 社会价值与扩展 - 创始人徐琴提出"帮助他们,减少帮助"的教育理念,强调给予平等机会让心智障碍者在劳动中获得尊严 [2] - 弯湾小超市不仅是购物场所,更成为社区温暖的一部分和爱与希望的传递站 [2] - 项目扩展至桐庐成立"弯湾·上杭里成长中心",徐琴名师工作室启用,旨在促进特殊教育教师交流 [2] 政府与社会支持 - 采荷街道持续关注辖区残疾人就业帮扶,践行"幸福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民生承诺 [2]
各地铁路公安机关积极开展助残服务活动
央视网· 2025-05-19 16:07
今年5月18日是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连日来,各地铁路公安机关积极创新举措,加强协调联系,组 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助残活动,为残疾旅客出行提供暖心便利服务。 各地铁路警方还联合相关单位完善机制,落实责任,增强助残活动的长期性、有效性。石家庄铁路公安 处石家庄站派出所联合石家庄市救助中心设置"和'枫'驿站"救助站,为残疾旅客等困难人员提供购买车 票等服务。蚌埠铁路公安处颍上站派出所与颍上北站结对打造"舜仲"雷锋服务站,为残疾旅客快速开启 绿色通道。哈尔滨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乘务四大队长期坚持"重点旅客全程守护"服务机制,今年以来已 累计为残疾等困难旅客提供帮扶200余次。银川铁路公安处庆阳站派出所与庆阳市团委联合,深耕"陇塬 爱心服务站"品牌,为残障旅客出行提供贴心服务;惠安堡站派出所甜水堡警务区民警与残障家庭结成 对子,捐款捐物,给予支持和帮助。杭州铁路公安处余姚站派出所设立"铁警护行·暖阳驿站",针对视 障、肢残旅客推出"1+1"陪护(1名民警+1名车站职工),自2024年以来累计服务残疾旅客500余人次。 (梁西征) 各地铁路公安机关围绕"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凝聚团结奋进力量"的主题 ,加强与车站及地方公安、 ...
全国助残日:各地举办丰富活动 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
央广网· 2025-05-19 08:56
杨轶迪表示,为切实解决盲人创业"办证难"问题,威海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等部门经过反复研讨与优 化,在全国率先开启盲人医疗按摩所备案管理新模式,大幅缩减审批环节与办理时间,实现"零跑动"。 杨轶迪:了解到王先生开办盲人医疗按摩所的需求之后,我跟他沟通了需要准备的材料,进行了材 料的上门收取和证件的上门发放。 在内蒙古包头市石拐区肢体二级残疾人苏美霞家中,新安装的电动晾衣架解决了她不少家务烦恼。 老伴李先生说,卫生间扶手、卧室遥控灯等智能化设施的改造,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生活便利度。 于晓岚:教一些简单的手语词汇或者手语歌,让更多人了解这个群体,我每次都会和小朋友说,我 们可以打个招呼"你好",传达一下你的友好。 央广网北京5月19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昨天(18日)是 第35个全国助残日。连日来,各地策划组织丰富多样的助残活动,营造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 的良好社会风尚,创造残疾人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全国助残日前夕,山东威海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工作人员杨轶迪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送至盲人 医疗按摩所经营者王帅手中。王帅成为威海试行盲人按摩所"备案制"改革后首位受益者。 王帅:我 ...
帮助更多残疾人活出精彩人生
人民日报· 2025-05-19 06:02
全国助残日活动 - 全国多地开展以"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凝聚团结奋进力量"为主题的助残活动,营造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 [1] - 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在北京举行,报告团成员赴多地巡回宣讲,分享奋斗故事 [1] - 全国自强模范黄莺作为盲人博士研究生,致力于推动融合教育发展 [1] 残疾人就业支持 - 北京举办全国残疾人专场公益招聘会,60余家企业提供300余个岗位,涉及零售、餐饮、加工制造、互联网等多个行业 [2] - 北京宜生无忧科技有限公司对接多样岗位类型,满足多类残障朋友需求 [2] - 诚通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提供长期就业跟踪服务,及时匹配合适岗位 [2] - 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教师持续促进残障学生就业10年,观察到国企和事业单位招聘残疾人力度加大 [2] - 内蒙古包头50家企业提供796个适残岗位,湖南长沙招聘会通过多个线上平台同步直播带岗 [3] 科技助残创新 - 四川成都全国助残日主场活动展示21家助残科技企业的数十款前沿科技辅具,包括智能仿生手、AI语音交互轮椅等 [4] - 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残障人士融入社会的门槛 [4] - 广西推出专为盲人设计的智能眼镜和智能机器狗,计划通过AI技术创新打造新型智能导盲犬 [4] - 粤港澳三地讨论人工智能助残远景,山东推进助残领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5] - 西部15城残联发布区域协作机制,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和辅具产业发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