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技术
搜索文档
世界首例基因编辑猪肺成功移植人体 对话主要参与者:距离临床应用还有多远?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7 20:32
异种肺移植突破 - 中国研究团队完成全球首例基因编辑猪肺移植到脑死亡人体案例 移植肺存活9天并保持功能 未出现超急性排斥反应或感染迹象 [2][4][5] - 供体猪经过六基因编辑(GTKO/B4GalNT2KO/CMAHKO/CD55/CD46/TBM) 通过删除3个引发免疫排斥的糖类分子并加入3个人源保护蛋白实现免疫兼容 [4][6] - 该研究被《自然·医学》发表 《科学》专门发新闻稿 被认为是异种移植领域里程碑事件 首次证明猪肺移植可行性 [4][6][7] 技术挑战与优化方向 - 术后出现严重水肿和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第3天和第6天出现移植物损伤 第9天部分恢复 显示仍需优化免疫抑制方案和基因修饰策略 [5][7] - 肺移植被视为最难的异种移植器官 因表面积大且脆弱 易受摘取损伤 并直接暴露于外部环境导致感染风险高 [5][6] - 需进一步验证猪肺单独支撑呼吸数周至数月的能力 控制免疫抑制剂用量避免完全免疫抑制 并消除猪病毒跨物种传播风险 [7][8] 行业供需背景 - 2024年中国移植器官供需比达1:8 实际需求更严峻 因许多患者因费用问题未进入等待名单 [10] - 异种移植理想器官来源需满足三个条件:可及性高 费用可控 移植效果与同种移植差距小 [10] - 全球近年异种移植突破包括:2021年纽约大学猪肾移植 2022年马里兰大学猪心脏移植(存活2个月) 2025年西京医院猪肝脏移植(存活10天) [10][11] 产业化进展 - 中科奥格参与全球26例猪人体移植中的10例 包括1月猪肾肝联合移植 3月终末期肾病患者移植及本次肺移植 [18][19] - 公司采用六基因编辑供体猪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可实现自然繁育稳定传代 具有产业转化可行性 [17][18] - 异种肾移植被认定为首条临床转化管线 FDA已批准临床试验 中国临床推进取决于监管机制建立 [19] 临床转化时间表 - 权威专家认为异种移植距离临床应用遥远 需在灵长类动物实现连续5-6例存活超半年才达临床标准 目前国内尚无团队达标 [15] - 产业界预计最快2026年积累足够案例提交临床试验申请 异种移植有望在未来5年内取得重大突破 [15] - 当前缺乏异种移植监管机制 需明确伦理规范和技术要求 企业需优化供体猪制备方案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16]
助力中国基因和细胞治疗“弯道超车”,让“天价药”走进寻常百姓家!邦耀生物荣获“2024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生物世界· 2025-08-26 12:03
核心观点 - 公司联合学术团队开发的基因编辑与细胞治疗关键技术项目荣获2024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标志着公司在基因编辑与细胞治疗领域的创新能力和转化成果获得政府与学术界双重认可 [2][5][6] 技术突破与临床转化 - 公司作为国内最早开展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团队 于2013年全球首次将CRISPR-Cas9成功应用于哺乳动物基因编辑 [8] - 项目实现三大核心技术原创性突破与临床转化 包括地贫基因疗法、非病毒定点整合PD1-CAR-T和异体通用型CAR-T [6][8][11][16] 地贫基因疗法 - 开发首款β-地中海贫血基因疗法 2020年全球率先完成首例β0/β0型重度地贫患者基因编辑治疗 [8][10] - 截至当前已帮助15例地贫患者彻底摆脱输血依赖 实现"一次治疗 终身治愈" [10] - 相关研究成果于2019年和2022年发表在Nature Medicine期刊 并被写入国家行业报告 [10] 非病毒定点整合PD1-CAR-T - 全球首创非病毒定点整合PD1-CAR-T技术 彻底摆脱病毒载体依赖 显著降低生产成本与致癌风险 [11] - 临床治疗复发/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客观缓解率(ORR)达100% 完全缓解率(CR)达85.7%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超过20个月 [12] - 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2022)和eClinicalMedicine(2023) 获评"2022年中国血液学十大研究进展"等荣誉 [12][14] - 目前针对R/R B-NHL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开展2项注册临床研究 [15] 异体通用型CAR-T - 开发全球首创靶向CD19的异体通用型CAR-T细胞(TyU19) 通过多重基因编辑解决宿主排斥与移植物抗宿主病风险 [16] - 实现"即取即用" 单批次可满足200例以上治疗需求 显著降低生产成本与等待时间 [16] - 2024年全球首个在国际顶尖期刊Cell发表异体UCAR-T成功治疗3例难治性自身免疫疾病患者的成果 [17] - 获评"202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等荣誉 获CAR-T之父Carl June教授高度评价 [17] - 目前针对R/R B-ALL和R/R B-NHL双适应症开展2项注册临床研究 并拓展至实体瘤和自身免疫疾病领域 [22] 公司研发实力 - 公司已产生100多项专利成果 19个项目在20余家知名医院开展临床试验 5个项目获批IND进入注册临床试验阶段 [25] - 搭建五大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平台:基因编辑技术创新平台、造血干细胞平台、非病毒定点整合CAR-T平台、通用型细胞平台、增强型T细胞平台 [25] - 拥有7000平米GMP中试基地及近100人运营团队 保障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与应用 [25]
5年新生!邦耀生物全球首例CRISPR治愈β0/β0型重度地贫患儿健康生活超5年
生物世界· 2025-08-21 12:03
核心观点 - 公司成功完成亚洲首例基因编辑治疗地中海贫血症临床试验 全球首例CRISPR治愈β0/β0型重度地贫患者连续5年摆脱输血依赖 标志着基因编辑治疗遗传性血液疾病的重大里程碑[1] 临床突破案例 - 7岁β0/β0型重度地贫患者希希接受BRL-101基因编辑治疗后56天彻底摆脱输血依赖 5年后12岁时血红蛋白维持在140g/L正常范围 治疗过程无严重合并症[6][8] - 另一例同期接受治疗的8岁地贫患儿望望同样实现痊愈 血红蛋白达140g/L水平[6] - 全球首例β0/β0型地贫治愈案例采用电转递送技术 避免病毒载体随机插入导致的安全风险[10] 技术原理与优势 - BRL-101疗法通过CRISPR编辑BCL11A位点修饰造血干细胞 实现一次性给药终身治愈 突破传统造血干细胞移植配型困境[10] - 公司2019年和2022年发表于Nature Medicine的研究被美国FDA引用 作为CRISPR疗法安全性的佐证依据[10] - 非病毒电转递送技术相比病毒载体具有更高安全性 避免随机插入突变风险[10] 研发历程与临床进展 - 2019年奠定基因治疗理论基础 2020年完成全球首例β0/β0地贫治愈 2022年获NMPA临床试验批件 2024年完成1期临床研究治愈15例患者 2025年推进2期关键性临床[14] - 治疗范围从地贫扩展至镰刀型细胞贫血病(BRL-102) 2024年完成中国首例外籍镰贫患者治疗[14] - 临床合作网络覆盖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解放军923医院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20余家知名医疗机构[14][17] 行业认可与影响力 - 研究成果连续入选ASGCT EHA ASH等国际顶级学术会议 获2024年中国罕见病领域首个金蜗牛产业推动奖[15] - 被纳入《中国地贫防治蓝皮书》《共同富裕下的中国罕见病药物支付》等权威报告[15] - 公司拥有100多项专利 5个项目获批IND进入注册临床 19个项目开展临床试验[17] 企业技术平台 - 搭建基因编辑技术 造血干细胞 非病毒定点整合CAR-T 通用型细胞 增强型T细胞五大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平台[17] - 配备7000平米GMP中试基地和近100人运营团队 保障研究成果快速转化[17] - 在Nature Cell Nature Medicine等顶级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17]
先导编辑与碱基编辑双线出击 基因编辑治疗脑疾病曙光初现
科技日报· 2025-08-20 08:31
基因编辑技术突破 - 美国哈佛大学与杰克逊实验室联合团队运用先导编辑技术在小鼠模型中实现85%的儿童交替性偏瘫致病基因突变修正率 [1][2] - 经过治疗的小鼠癫痫发作频率显著降低 生存期延长两倍多 运动与认知能力明显改善 [2] - 中国上海交通大学与复旦大学团队通过碱基编辑技术成功逆转MEF2C突变小鼠行为异常 恢复多个脑区蛋白水平 [1][2] 技术优势与验证 - 基因编辑技术具备精准修复能力 可避免外源基因过量表达及错误神经元表达引发的副作用 [3] - 先导编辑技术通过单次脑部注射实现治疗 检测到微乎其微的脱靶效应 安全性与可行性获验证 [3] - 同步修正5种突变(包括4种最常见AHC致病突变)证明技术广泛适用性 [3] 临床转化挑战 - 脑部治疗需依赖腺相关病毒9载体突破血脑屏障 但高剂量可能引发致命免疫反应 [4] - 科学家正改良病毒载体以实现低剂量高效递送 并探索非病毒递送方案 [4] - 碱基编辑疗法治疗雷特综合征的人体临床试验预计需3-5年时间启动 [4] 行业发展瓶颈 - 基因疗法研发周期漫长且生产工艺复杂 导致美国生物技术产业面临资本寒冬 [5] - 投资者对基因疗法领域望而却步 资金支持成为实验室外最大阻碍 [5]
贵公司有无布局基因编辑技术?泓博医药:公司暂不涉及相关领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2 17:10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暂不涉及基因编辑技术领域 [2] - 公司未披露与制药企业在基因编辑领域的深度合作 [2]
约20家A股公司涉足基因编辑领域
证券日报· 2025-08-12 00:46
基因编辑技术突破 - 中国科学院开发新型基因编辑技术 实现从几千个碱基到几百万个碱基级别的大片段DNA精准操控 显著提升编辑尺度和能力 [1] - 该技术可对特定DNA片段进行敲除、加入和替换等操作 在基因组水平实现精确编辑 [1] - 研究成果发表于《细胞》杂志 显示中国在基因编辑基础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1] 行业应用前景 - 基因编辑技术正从实验室向实际应用转化 2030年基因编辑疗法年总收入预计达300亿美元 [2] - 医学领域为遗传病治疗提供新方法 农业领域已培育出抗镉超级稻 生物制造领域可提升产量并降低成本 [2] - 技术发展呈现三大趋势:编辑效率与精准度提升 编辑范围扩大至染色体级 与合成生物学结合降低成本 [2] 中国市场布局 - A股约20家上市公司涉足基因编辑技术 覆盖医疗、农业、生物模型等多个领域 [3] - 稳健医疗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培育高衣分棉种 实现棉花改性 [3] - 皇氏集团构建奶水牛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模型 储备水牛基因编辑技术 [3] - 南方模式生物累计研发超21000种基因修饰动物模型 其中13000种为自主研发标准化模型 [3] - 百普赛斯推出CAS系列蛋白产品 支持定点基因编辑等应用场景 [4] 技术优势与专利 - 中国基因编辑专利研发处于全球较高水平 已应用于8种主要农作物的性状改良 [2] - 技术优势体现在筛选优势性状、设计改造品种、提升产量品质等方面 [2]
基因编辑技术重大突破,多家上市公司布局
证券时报网· 2025-08-09 18:19
基因编辑技术突破 - 全球首例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获得的供体胰岛β细胞在Ⅰ型糖尿病患者体内成功存活并发挥功能长达12周 [1] - 该技术为根治Ⅰ型糖尿病带来曙光 [1] A股市场基因编辑概念股 - A股市场有超20家上市公司涉及基因编辑技术 [1] - 合计21只基因编辑概念股获得机构"积极型"评级 [1] - 稳健医疗(300888)最受机构青睐,27家机构研报提及该股 [1]
基因编辑胰岛细胞移植通过功能验证 为Ⅰ型糖尿病治疗开辟新途径
科技日报· 2025-08-08 07:33
医学突破 - 全球首例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获得的供体胰岛β细胞在Ⅰ型糖尿病患者体内成功存活并发挥功能长达12周 [1] - 该技术未使用免疫抑制剂 开创了根治Ⅰ型糖尿病的新途径 [1] - 研究团队采用CRISPR-Cas12b技术对供体胰岛细胞进行改造 敲除B2M和CIITA基因并转导慢病毒过度表达CD47 [1] 技术细节 - 改造后的低免疫工程细胞被精准植入42岁受试者的左肱桡肌 [1] - 整个治疗过程完全未使用糖皮质激素 抗炎药和免疫抑制剂 [1] - 84天监测显示移植细胞成功躲避免疫系统攻击 未引发T细胞活化或抗体反应 [2] 临床效果 - 影像学检查证实移植物存活良好 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下降42% [2] - 目前移植细胞数量仅为治疗需求的7% 但已取得关键性突破 [2] - 该技术未来有望实现无需免疫抑制的糖尿病根治方案 [2] 疾病背景 - Ⅰ型糖尿病是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胰岛β细胞导致的疾病 [1] - 现有胰岛素疗法需终身治疗 且患者面临心血管病风险增加和寿命缩短等问题 [1] - 传统胰岛细胞移植受制于免疫排斥反应 需长期服用具有毒副作用的免疫抑制剂 [1]
基因编辑技术将成濒危物种“救星”
科技日报· 2025-07-30 09:16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梦然 实习生周思彤)新一期《自然评论·生物多样性》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 示,基因编辑技术与传统保护手段结合,将成为拯救濒危物种的关键。 原标题:基因编辑技术将成濒危物种"救星" 不过,该技术存在多重风险:CRISPR等基因编辑技术可能产生脱靶效应,基因多效性在研究较少 的物种中难预判,"选择性清除"可能降低基因组多样性;公众质疑和监管滞后也构成阻碍。 专家强调,基因编辑无法替代传统保护,需在栖息地恢复、反盗猎等措施使种群回升后使用。它虽 非"万能药",但在气候剧变和栖息地破碎化的当下,为濒危物种存续带来了新希望,成为生物多样性保 护的重要补充工具。 当前生物多样性锐减导致物种遗传多样性持续流失,而遗传多样性是物种适应环境和抵抗疾病的核 心。传统保护措施虽能增加种群数量,却无法恢复已丢失的基因多样性,其自然恢复往往需要数千年。 鉴于此,研究团队表示,博物馆的百年标本可提取已丢失的基因变体,经编辑后重新引入野生种 群。"辅助适应"策略还能从近缘物种引入关键基因,类似农业中番茄植入芥菜抗寒基因、栗树获得小麦 抗病基因的模式。 ...
美股还能再牛多久?顶流策略师与最新数据深度解读下半年行情
美股研究社· 2025-07-21 20:33
核心观点 - 美股科技、软件、人工智能创新板块屡创新高,市场对是否落袋为安存在分歧 [4] - 前高盛策略师Scott Rubner认为美股牛市未见顶,看好未来一个月行情,核心逻辑包括企业回购恢复、散户净买入、机构持仓空间充裕及强劲资金流 [6][9] - 美国银行首席策略师Michael Hartnett发出警告,指出美银所有卖出信号已触发,短期回调风险大增,市场进入技术性"危险区" [12][14] 顶级策略师观点 - **Scott Rubner观点** - 7月是标普500指数表现最好的月份,自1928年以来历史数据显示7月上涨概率高,9月为传统弱势期 [6] - 美国企业预计2025年回购1万亿美元股票,8月白名单期结束后回购买盘将推升股价 [9] - 散户连续14个交易日净买入股票,持仓占比达20%,机构风险敞口未过度拉伸 [9] - **Michael Hartnett观点** - 等权重标普500、小盘股与成长股分化达历史极端,核心驱动力过度集中于头部科技巨头,与经济基本面背离 [14] - 三重卖出信号(机构现金比例低于3.9%、市场广度66%、全球资金流接近临界值)提示美股多头能量阶段性透支,标普500可能平均下跌2% [24] 季节性因素与市场驱动力 - 散户2025年通过股票与ETF净流入1550亿美元,持股市值创历史新高,占美国家庭金融资产49%,涵盖401K后占比接近60% [18] - 7-8月为企业回购"黄金期",标普500成份公司8月起解禁,重启巨额回购操作 [21] - 低波动率(VIX下行)让量化策略保留增配美股空间,机构可用低成本期权对冲短期波动 [22] 行业热点 - **科技与AI板块** - AI基础设施投资有望突破2000亿美元,英伟达、微软、特斯拉、亚马逊、苹果等被列为下半年技术创新"压舱石" [31] - "科技7巨头"(Magnificent 7)拉升大盘,但等权重指数与小盘/价值股低迷,市场广度不足,类似2000年科网泡沫 [25] - **医药与生物科技** - 基因编辑技术受关注,CRISPR Therapeutics(CRSP)2025年目标价区间62-94美元,市场评级为"买入" [34] - 生物医药创新伴随高波动风险,需关注管线创新与核心产品放量 [37] 交易与风控思路 - 短期内美股有望维持强势反弹,结构性机遇突出,资金风向明确"做多美国" [39] - 需警惕秋季回调冲击,9月底前逐步加大对冲保护,防范债市利率波动、政策突变及全球风险资产情绪回撤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