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因编辑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世界首例:极限操作6个月,他们成功编辑了婴儿突变基因,治疗其罕见遗传病
生物世界· 2025-05-19 11:52
医学突破 - 美国费城儿童医院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研究团队首次实现为单个病人定制基因编辑疗法,成功治疗一名患有罕见致命遗传疾病的婴儿 [2] - 该研究于2025年5月15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详细介绍了体内碱基编辑疗法的开发过程 [2] - 这一成功案例可能为基因编辑技术开辟治疗罕见病的新途径 [2] 疾病背景 - 婴儿KJ Muldoon被诊断出患有氨甲酰磷酸合成酶-1(CPS1)缺乏症,这是一种发病率为130万分之一的罕见隐性遗传疾病 [5] - CPS1缺乏症是最严重的尿素循环障碍疾病,婴儿早期死亡率高达50% [7] - 传统治疗方法包括透析、氨清除剂、限制蛋白质摄入和肝移植,但难以阻止氨对大脑神经系统的损伤 [7] 技术应用 - 研究团队使用碱基编辑技术修复KJ的CPS1基因突变,该技术由刘如谦教授基于CRISPR开发 [8] - 整个疗法开发、验证、生产和监管审批过程仅花费六个月时间 [10] - KJ在2025年2月底接受首次治疗,截至4月已完成三次治疗,未出现严重副作用 [13] 治疗效果 - 治疗后KJ能够耐受更多蛋白质摄入,氨清除剂用量减半 [13] - 能够从常见儿童疾病中恢复而体内氨水平不会升高 [13] - 体重开始稳步提升,研究团队将继续进行长期随访评估 [13] 行业影响 - 这一案例展示了基因编辑技术在治疗罕见遗传病方面的巨大潜力 [16] - 标志着基因疗法从承诺走向现实,可能彻底改变医学治疗方式 [16] - 为其他学术研究者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有望应用于更多罕见病研究 [16]
突发,白宫坐不住了,美国痛失3A评级!基因编辑新突破,治愈罕见遗传病
证券时报网· 2025-05-17 20:18
基因编辑技术突破 - 科学家成功利用定制CRISPR基因编辑疗法治愈罕见遗传病CPS1缺乏症患儿,治疗后患儿耐受更高蛋白质摄入且减少氮清除剂剂量,未出现严重副作用[1][4] - 该案例标志基因编辑技术向个性化医疗迈进重要一步,诺贝尔奖得主评价为"医学史重要里程碑",为治疗无药可医的罕见病提供新方向[5] - 基因编辑技术可对基因组进行精确修饰,在医疗领域有望攻克传统难治病,2030年基因编辑疗法年收入预计达300亿美元,若拓展至1型糖尿病治疗可达600亿美元[5] 基因编辑概念股表现 - A股涉基因编辑业务公司包括秋乐种业(抗病性状改良)、万向德农(生物育种技术)、溢多利(真菌基因编辑平台)、海正药业(合成生物学应用)[6][7][8] - 截至5月16日基因编辑概念股年内平均涨幅16.1%,跑赢上证指数,6股涨幅超20%包括利民股份、秋乐种业等,7股市盈率低于30倍如海正药业、科前生物[9] - 机构评级最积极的是科前生物(15家券商覆盖),其次为百普赛斯、昭衍新药等[10] 美国主权评级下调 - 穆迪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1,因政府债务及利息支出比例显著高于同类评级国家,财政赤字持续推高债务负担[2] - 至此三大国际评级机构均取消美国最高评级,惠誉和标普分别于2023年、2011年下调[3] - 白宫批评穆迪决定为"政治决定",民主党指责共和党赤字减税政策,共和党称需解决拜登政府遗留问题[2]
关于海大5000万拿下“无刺草鱼”技术的几个猜想
南方农村报· 2025-05-17 20:01
行业技术动态 - 海大集团以5000万元获得华中农业大学"无肌间刺草鱼技术"20年独占使用权 [2][3] - 该技术通过基因编辑敲除控制草鱼肌间刺的关键基因,解决食用时卡喉问题 [5][6][7] - 中国基因编辑水产研究种类位居世界第一,已培育无刺武昌鱼、鲫鱼等品种 [9][10][11] - 目前中国尚未批准任何基因编辑动物上市,相关产品仅限科研用途 [12][13] 国际政策环境 - 日本、美国已对食用基因编辑鱼类政策放宽,如红鲷鱼、比目鱼获上市批准 [17] - 中国农业农村部2022年批准首个主粮作物(矮杆玉米)基因编辑安全证书 [18] 战略布局分析 - 交易可能预示公司在提前布局前沿育种技术,等待政策放开 [19][20] - 若实现商业化,无刺草鱼将解决最大宗水产养殖品种的消费痛点 [23][24][25] - 技术可延伸至无刺鲫鱼、鳊鱼等品种,构建种业技术壁垒 [26][27][28] - 基因编辑技术将成为全球水产业核心竞争力,该交易是技术储备 [29][30][31] 市场影响预测 - 无刺特性将显著提升草鱼附加值和市场接受度 [24][25] - 技术可能引领水产育种革命,成为首个上市基因编辑鱼种 [32][33]
里程碑突破:首款个性化碱基编辑疗法,成功治疗罕见遗传病,整个开发过程仅6个月
生物世界· 2025-05-16 15:57
医学突破 - 费城儿童医院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团队首次实现为单个病人定制基因编辑疗法 成功治疗罕见致命遗传病患儿 [1] - 研究成果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详细介绍了体内碱基编辑疗法的开发过程 [1] - 该案例为基因编辑技术治疗罕见病开辟新途径 [1] 疾病背景 - 患者KJ患CPS1缺乏症 发病率130万分之一 属最严重尿素循环障碍疾病 [4] - CPS1缺乏症导致氨代谢异常 婴儿早期死亡率高达50% [6] - 此前FDA已批准首款CRISPR疗法Casgevy 用于治疗镰状细胞病和β-地中海贫血 [6] 技术方案 - 采用碱基编辑技术 由刘如谦团队基于CRISPR开发 可精准修复单碱基突变 [6] - 针对患者CPS1基因Q335X和E714X突变 开发LNP递送的碱基编辑疗法k-abe [7] - 从研发到监管审批仅用6个月 完成细胞/小鼠/猴子等多阶段验证 [7] 治疗效果 - 患者2025年2-4月接受三次治疗 未出现严重副作用 [9] - 治疗后蛋白质耐受量提升 排氮药物用量减半 体重稳步增长 [9] - 能抵抗常见儿童疾病且氨水平稳定 初步结果令人鼓舞 [10] 行业影响 - 该案例验证了个性化基因编辑疗法的可行性 有望改变罕见病治疗格局 [10] - 碱基编辑技术展现临床潜力 或推动基因治疗领域加速发展 [6][10]
产能环比增加,5月猪价或稳定微涨
国投证券· 2025-05-13 15:3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领先大市 - A,维持评级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5月13日农林牧渔行业产能环比增加,5月猪价或稳定微涨,各子板块有不同表现,养殖、后周期、种植种业板块有相应投资建议 [1][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本周行情回顾 板块总体分析 - 最新交易周(2025年5月6日 - 2025年5月9日),农林牧渔行业+0.99%,同期沪深300、深证成指、上证指数变动分别为+2.00%、+2.29%、+1.92%,本周农林牧渔行业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7 [12] 子板块和个股分析 - 农业细分子板块中多数板块上涨,涨幅靠前的有安德利(+29.87%)、秋乐种业(+15.88%)等,跌幅靠前的是万辰集团(-7.13%)、深粮B(-2.75%)等 [15] 本周行情回顾 生猪养殖 - 价格端:本周生猪均价14.81元/kg,周环比+0.14%,两周环比 - 0.50%;仔猪价格647元/头,周环比 - 0.31%,两周环比 - 0.15%;本周猪肉批发价格20.82元/kg,周环比+0.15% [1][19] - 供给端:本周生猪日均屠宰量为17.34万头,周环比变动+1.89% [1][19] - 周观点:4月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0.96%,同比+5.21%,部分中型规模母猪场布局扩产,5月出栏计划较4月实际完成微增1.22%,出栏压力增加不明显,加上二育入场托底,月度价格重心大概率上移,但终端需求无明显改善,价格稳步小涨为主 [1][19] 家禽养殖 - 价格端:本周白羽肉鸡均价为7.45元/公斤,周环比 - 0.40%,两周环比 - 0.13%;肉鸡苗价格为2.91元/羽,周环比+0.34%,两周环比+1.05%;2025年第16周父母代鸡苗价格为39.76元/套,周环比 - 1.39%,两周环比 - 2.52% [27] - 周观点:本周种蛋价格下行调整,市场两极分化,合同蛋成交尚可,市场蛋滞销;鸡苗价格基本稳定,商品苗供应量小幅增量,养殖端补栏情绪稍有提升;白羽肉鸡价格整体高位持稳,毛鸡价格供需双弱;分割品价格整体持稳,近两日小幅下探 [2][27] 种植板块 - 蔬菜:本周菌菇类价格指数154.23,周环比+0.44%;本周叶菜类价格指数91.56,周环比 - 1.70% [38] - 玉米:本周玉米现货均价为2352.45元/吨,周环比+2.91% [40] - 小麦:本周国内小麦均价2426.69元/吨,周环比+0.16% [40] - 大豆:本周国产大豆均价3881.01元/吨,周环比+0.15% [40] - 糖价:本周国内糖价均价为6071.00元/吨,周环比 - 0.20% [40] 水产板块 - 鲤鱼本周大宗价均价为18.00元/公斤,周环比0.00%,同比0.00%;鲫鱼本周大宗价均价为25.00元/公斤,周环比0.00%,同比 - 3.85%;鲈鱼本周大宗价均价为44.00元/公斤,周环比0.00%,同比 - 12.00%;草鱼本周大宗价均价为19.00元/公斤,周环比0.00%,同比+5.56%;梭子蟹本周大宗价均价为200.00元/公斤,周环比0.00%,同比+11.11%;对虾本周大宗价均价为280.00元/公斤,周环比0.00%,同比 - 6.67%;人工甲鱼本周大宗价均价为60.00元/公斤,周环比0.00%,同比0.00% [2][41] 本周行业事件 - 基因编辑猪获FDA绿灯,对99%以上蓝耳病毒有免疫力,标志着CRISPR技术在食物链中的首次重大商业应用 [51] - 5月份难现二育抛压和降重出栏,供应压力或继续后置,5月生猪均价或继续横盘震荡,整体于14.5 - 15元/公斤区间内波动 [51] - 5月8日CBOT大豆期货收高,受助于豆油期货上涨,市场寄望贸易紧张局势缓解 [52] 本周重要公司公告 - 隆平高科同意子公司为子公司提供担保额度5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 [53] - 新希望2025年4月销售生猪159.6万头,环比变动2.92%,同比变动8.12%,收入22.78亿元等 [53] - 正虹科技2025年4月销售生猪1.12万头,销售收入979.64万元等 [53] - 牧原股份2025年4月销售商品猪657.3万头,同比变动51.80%等 [53] - 巨星农牧2025年4月销售生猪32.86万头,生猪销售收入5.88亿元 [53] - 东瑞股份2025年4月销售生猪17.05万头,销售收入2.23亿元等 [53] - 天邦食品预重整期间延长至2025年11月9日 [53] - 湘佳股份2025年4月份销售活禽443.67万只,销售收入8,070.27万元等 [53] - 晓鸣股份2025年4月销售鸡产品2,487.88万羽,销售收入11,010.99万元 [53] 投资建议 - 养殖板块:生猪养殖关注【温氏股份】、【牧原股份】、【神农集团】;白羽鸡板块关注【圣农发展】、【益生股份】、【民和股份】、【仙坛股份】 [3] - 后周期板块:饲料板块关注【邦基科技】、【海大集团】;动保板块关注【科前生物】、【中牧股份】、【生物股份】、【普莱柯】、【金河生物】 [3] - 种植种业板块:关注【北大荒】、【苏垦农发】、【大北农】、【隆平高科】、【荃银高科】 [3]
茶叶鲜味流失,原来跟这种成分有关!
南方农村报· 2025-05-13 08:31
茶叶鲜味成分研究 - 茶叶中含有特有的"鲜味精灵"茶氨酸,具有类似味精的鲜味并能平衡苦涩味 [5][6] - 茶氨酸是茶叶中含量最丰富的游离氨基酸,在早春茶中占干重的1%至2% [6][7][8][9][10] - 明前茶因茶氨酸含量高而滋味鲜爽,市场价格可达上千元 [11] 茶氨酸流失机制 - 清明节后气温升高导致茶氨酸含量骤降,降幅可达50%以上 [12] - 线粒体载体蛋白CsTHS1负责将茶氨酸从细胞质运输到线粒体 [14][15][16] - 茶氨酸水解酶CsGGT2在线粒体中降解茶氨酸 [17] - 温度升高会显著增加CsTHS1和CsGGT2的数量,加速茶氨酸分解 [18][19][20] 研究成果应用前景 - 研究揭示了茶树茶氨酸代谢的完整过程 [22] - 为作物风味改良提供新思路,可通过基因编辑技术进行精准育种 [23] - 可研发保持茶氨酸含量的专用肥料或遮光技术实现智慧栽培 [24]
我国科学家发现茶叶鲜味流失的奥秘
新华网· 2025-05-09 11:50
茶氨酸代谢机制研究 - 安徽农业大学张照亮教授团队研究发现茶氨酸是茶叶鲜爽味的关键成分,早春茶中茶氨酸含量占茶叶干重1%到2% [1] - 清明节后气温升高导致茶氨酸含量骤降50%以上,直接影响茶叶口感品质 [1] - 研究首次揭示茶氨酸降解机制:线粒体载体蛋白CsTHS1负责运输茶氨酸,茶氨酸水解酶CsGGT2催化其分解 [2] 温度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 环境温度升高显著增加CsTHS1和CsGGT2蛋白表达量,加速茶氨酸代谢 [2] - 温度变化与明前茶高价(每斤上千元)和晚春茶品质下降存在直接关联 [1] 农业技术应用前景 - 研究成果为茶树风味改良提供新路径,包括基因编辑育种和专用肥料开发 [2] - 智慧栽培技术(如遮光调控)可能成为提升春茶品质的有效手段 [2] 学术价值与产业意义 - 研究论文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植物细胞》,突破茶树代谢研究领域 [1] - 发现解释了茶业界长期存在的明前茶鲜味消失现象 [1]
销量认证:帮助木糖醇领域企业吸引投资与合作
搜狐财经· 2025-04-30 13:50
木糖醇行业分析 - 木糖醇是一种天然甜味剂 主要从玉米芯和甘蔗渣中提取 热量仅为其他碳水化合物的40% 且代谢不需要胰岛素参与 具有防龋齿功能 [2] - 2022年全球木糖醇市场规模达12亿美元 预计2025年突破18亿美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10.2% [2] - 亚太地区(尤其中国和印度)是增长最快市场 占全球份额50%以上 [2] - 食品工业仍是最大应用领域 未来技术将向高效环保低成本方向发展 基因编辑技术可能提升产量和纯度 [2] - 行业将迎来整合并购 龙头企业通过技术合作和资源整合提升竞争力 [2] 市场地位认证价值 - 认证可提升品牌价值 增强消费者信任度 成为对外宣传重要依据 [3] - 帮助企业明确市场定位 制定针对性策略 增强市场竞争力 [4] - 反映企业竞争实力 市场占有率越高表明行业地位越强 [4] - 是企业发展水平重要指标 高市占率可促进规模扩张和效率提升 [4] - 认证过程能激发企业在产品服务方面的创新动力 [5] - 认证结果有助于吸引投资者和合作伙伴 增加市场吸引力 [6] - 市占率数据可支持企业制定产品价格促销等战略规划 [6] - 通过市占率趋势可预测企业发展前景 指导经营策略调整 [6] 咨询服务提供商 -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拥有13年行业经验 累计完成10万+项目案例 [7] -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多元化咨询服务提供商之一 [7]
隆平高科(000998) - 000998隆平高科业绩说明会、路演活动信息20250428
2025-04-29 20:10
公司经营情况 - 2024 年公司在种业市场整体承压下,国内各板块稳健发展,巴西销量基本持平,市场份额稳定在 20%左右 [3] - 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85.66 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14 亿元,国内业务逆势稳健增长,实现营收 54 亿元,归母净利润 5.4 亿元 [3] - 2024 年国内水稻营收在 2023 年增长 36%基础上又增长 13%,突破 20 亿元;国内玉米营收超 21 亿元,联创种业营业收入超 16 亿元;国外巴西玉米营业收入超 31 亿元 [3] 隆平巴西相关情况 发展情况 - 自 2017 年底并购后,7 年实现销量规模跨越式增长,但利润业绩波动大 [3] - 在巴西玉米种业市场位居前三,与排名第二的科迪华差距较小,旗下品牌市场与影响力处于行业前列 [3] - 构建完善商业化育种体系,拥有领先实验室,建有 5 个核心育种站,具备可持续品种产出能力,组建合理育种家团队,全基因组预测育种技术准确率超 90%,预计 1 - 2 年有一批新品种推向市场 [3][4] - 在高粱市场潜力大,过去五年巴西高粱种植面积增长 80%,未来 10 年预计有 30%以上增长空间,大豆、水稻等作物也有发展潜能,已投资建设南美规模领先种子生产线 [4] 盈利能力提升举措与进度 - 利用国内运营管理能力优势,明确聚焦“2 + 2”作物战略,以玉米和高粱为主业,兼顾大豆和水稻拓展 [5] - 市场布局上,重点聚焦巴西、中国及非洲部分市场,其他区域通过出口合作补充盈利 [5] - 开展“种子 + 增值”业务模式,与国内企业合作开展农化产品销售、粮食易货贸易等增值服务 [5] - 优化科研与产品策略,聚焦主要增长市场,投入资源开发全球领先产品并优化流程 [5] - 持续降本增效,抓好控费降本 [6] 形势预期 - 巴西《未来燃料法案》将使乙醇产量从每年 350 亿升扩大至 500 亿升,玉米成为主要原料,全国 26 个酒精加工厂,在建 24 个,玉米消耗量大幅攀升,畜牧业发展也刺激玉米需求,预计年底玉米价格小幅上涨 [7] - 隆平巴西将把握机遇,深化“玉米 + 高粱”核心作物战略,运营状况预计显著优于去年 [7] 公司管理举措 汇兑管理 - 2025 年 3 月初巴西央行上调基准利率,公司借贷成本增加,实际贷款利率超 16% [8] - 公司通过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获取 16 亿元人民币贷款,跨境置贷给巴西子公司,综合贷款利率年化 2.9% [9] - 2025 年将采用套保工具对人民币跨境直贷进行锁汇,消除汇率波动对利润表的影响 [9] 降本增效 - 国内实行精细化预算管理制度,遵循“自下而上、三上三下”审核流程,优化组织结构与工作流程,减少管理层级,降低人力成本,严格执行差旅等费用政策,2024 年国内公司管理费用同比减少 2290 万元 [9] - 财务费用方面,通过统筹优化贷款结构、加强资金归集管理、引进贷款利率招投标模式,2024 年度利息费用降低超 2000 万元,实现管理费用率和财务成本逐年下降 [10] 水稻业务情况 变革举措 - 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实现量价齐升 [10] - 构建系统化能力,涵盖科研、品种开发、营销体系及团队管理等环节 [11] - 打造适应现代种业市场的营销模式,紧跟新媒体和渠道多样化趋势 [11] - 抓住低镉等绿色品种的科研和运作,打造战略市场成长点 [11] 未来规划 - 内研外引加快品种研发,抓住绿色高产、优质高产品种推广机遇 [11] - 通过并购整合扩大利润和营收增长,水稻产业将持续增长 [11] 中巴合作 - 促进国内与巴西团队深度合作,推进“两隆融合”,统一经营理念 [11] 国内玉米业务情况 研发和销售团队架构 - 研发团队以隆平高科玉米种业研究院为核心,整合联创种业、安徽隆平、甘肃隆平,河北巡天、湖北惠民、云南宣晟作为补充,甘肃隆平承接巴西资源材料 [11] - 销售体系采取分品种、分渠道精细化运营策略,联创种业以五大主品牌为核心,实施“5 + 10”战略,拓展品牌矩阵 [11] 联创种业规划 - 制定三年发展战略,目标是稳定基本盘、实现小幅增长,培育五大新增长点 [12] - 生物育种技术产品创新突破,全国审定转基因玉米品种 161 个,联创种业拥有 10 个,近三年转基因品种示范推广市场占有率保持前列,基因编辑技术获 T1、T2、T3 载体,预计明年商业化应用,分子设计育种项目缩短育种周期至 5 - 6 年 [13] - 市场区域拓展与产品优化,开拓北方早熟及极早熟玉米市场,推广联创第三代大单品 [14] - 战略并购与产业链延伸,并购生态区互补企业,整合资源,拓宽产品线,纳入小麦、花生、大豆等作物 [14] 玉米品种研发方向 - 综合考虑抗逆性与耐密性,抗逆性是关键,合理增加种植密度可增产,我国玉米平均种植密度约 4000 株/亩,部分区域增加 1000 - 2000 株/亩可提高产量 [16] - 提升品种耐密性,推广耐密品种可在灾害年份实现丰收 [16] - 适配机械化,品种需具备脱水快、含水量低、抗倒伏特性 [16] - 推进转基因技术应用,转基因品种在抗虫、耐除草剂方面优势显著,推广面积有望快速增长 [16]
齐禾生科完成超2亿元A轮融资,助力植物基因编辑技术的市场转化
IPO早知道· 2024-12-03 11:57
公司融资与资金用途 - 齐禾生科完成超2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 由知名基金和老股东共同投资 凯乘资本将继续助力后续A+轮融资 [2] - 所筹资金主要用于基因编辑技术深度研发、产品管线优化与拓展、商业化平台落地 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与市场影响力 [2] 公司技术与研发进展 - 公司专注于开发自主可控新型基因编辑技术 构建了以SEEDIT™平台为核心的全链条技术平台 商业化进程位居行业前沿 [2] - 在核酸酶、碱基编辑和引导编辑基础上 全球率先实现大片段DNA精准插入技术 为基因堆叠生物育种和植物合成生物制造提供技术支撑 [2][3] - 已获2张安全证书 并成为首个获美国USDA豁免的中国企业 [2] 公司战略与行业定位 - 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 建立全球领先的独立自主可控基因编辑技术体系 [2] - 技术体系未来将应用于生物制造、生物医药等更广阔领域 [3] - 公司定位为弥补中外种业差距的"补天石" 致力于推动中国生物育种大跨步发展 [3] 管理层观点 - 首席商务官杨海泉表示融资后将加强研发能力 提速产业化落地 重点挖掘生物育种和生物制造潜力 为国家粮食安全构建防线 [3] - 首席技术官Kevin Zhao博士强调将持续迭代自主知识产权基因编辑工具和递送系统 升级技术竞争力 [3] - 首席执行官张蓓博士指出融资是对公司技术实力和团队能力的认可 将加速生物技术市场转化进程 [3] 投资方评价 - 领投方认可公司在基因编辑技术领域的突破 认为其成功融资将加速技术迭代和产品创制 推动原创技术在北京转化落地 [3] - 其他投资方认为公司是全球植物基因编辑领域佼佼者 看重其在农业育种和合成生物领域的潜力 [3] - 凯乘资本评价公司拥有全球领先生物育种技术体系 汇聚顶尖专家 对行业具有战略性意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