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对话

搜索文档
陕西兵马俑亮相澳大利亚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01 09:10
展览概况 - 展览名称为"兵马俑—陕西秦汉文明" 在澳大利亚珀斯的西澳大利亚博物馆开幕 [1] - 由陕西省文物局主办 西澳大利亚博物馆与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联合举办 [1] - 是西澳大利亚州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博物馆展览 [1] - 展览将持续至2026年2月22日 [2] 展览内容 - 分7个展区 以2000多年前的中国为历史背景 [1] - 展出饰品 器皿 乐器 武器等上百件文物 [1] - 包括真人大小的兵马俑和华丽战车 [1] - 运用数字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 如数字沙盘 虚拟墓穴等装置 [1] - 设有互动设计 如通过平板电脑为兵马俑复制品绘制颜色 [1] 展览意义 - 西澳大利亚博物馆CEO表示这是澳中文化合作的重要范例 [1] - 将加深澳大利亚民众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1] - 促进西澳大利亚州与中国在经贸和文化等领域的交流 [1] - 中国驻珀斯总领事表示将拉紧中澳人文纽带 深化文明对话 [1] - 为两国人民相知相亲注入新动能 [1]
新华时评丨文明对话,互鉴共生——中欧人权研讨会十年之路的深刻启示
新华社· 2025-06-26 20:47
中欧人权研讨会十年历程 - 中欧人权研讨会自2015年创立以来已举办十年,成为中欧人权领域深层次交流平台 [1] - 研讨会见证了中国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理念转化为现实的过程 [1] - 研讨会促进了中欧学者之间的思想碰撞、求同存异和相互理解 [1] 研讨会主题演变 - 初期议题聚焦儿童权利、少数民族权利和残疾人权利等特殊群体保护 [1] - 后期主题向"文明多样性"与"东西方人权价值观比较"等宏观层面拓展 [1] - 2023年罗马会议探讨"现代化与人权文明多样性",关注科技发展、数字时代等挑战 [2] - 2024年柏林会议聚焦"新兴权利保障",讨论经济平等、数字技术与气候变化等议题 [2] 中国人权事业展示 - 中国通过研讨会平台展示减贫成就,分解为教育、健康、产业扶持等具体案例 [3] - 中国强调"生存权、发展权是首要基本人权"的理念 [3] - 中国分享"蓝天保卫战"、长江"十年禁渔"等环境权保障实践 [3] - 中国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在数字时代人权保障领域与欧洲开展合作 [3] 全球人权治理贡献 - 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的经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推动国际人权议程再平衡 [4] - 中国强调发展权的重要性,回应全球南方国家的普遍关切 [4] - 在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中国与欧洲共同探讨"算法歧视"、"数字遗产"等新命题 [4] 未来展望 - 面对气候变化、人工智能伦理等共同挑战,中欧人权研讨会将承担更重大使命 [5][6] - 研讨会将推动更多对话共识转化为共同行动,保障全人类共同权利 [6]
中印重启朝圣通道的启示
人民日报· 2025-06-24 05:50
中印恢复朝圣通道 - 中印双方经外交沟通达成共识,恢复印度香客赴中国西藏神山圣湖朝圣 [1] - 中方决定体现对地区文化传统与民众信仰的尊重,彰显宗教文化活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框架下有序开展 [1] - 西藏冈仁波齐峰和玛旁雍错湖被印度教、藏传佛教尊为"宇宙中心"和"圣湖",朝圣传统已延续千年 [1] 历史文化传承与文明对话 - 中印通过佛教传播、商旅往来形成深厚文化互联,恢复朝圣是对文明对话历史的延续 [1] - 中方修缮普兰县朝圣通道、设立接待中心,保障朝圣活动有序进行并展现对文明遗产的保护责任 [1] - 朝圣活动纳入"高原丝绸之路"人文交流框架,促进民心相通并为区域经济合作创造氛围 [2] 务实合作与主权管理 - 中印通过外交协商恢复朝圣,中方提供签证便利、交通保障和医疗支持,严格限定朝圣路线与时间 [1] - 中方明确规定朝圣活动的地理范围、人数规模及管理规则,所有流程在中国法律及西藏自治区宗教事务管理框架下运行 [2] - 西藏公安、外事部门联合制定应急预案,确保活动有序进行,展示"开放而不失序"的管理模式 [2] 区域稳定与地缘启示 - 重启朝圣通道有助于区域稳定和人文交流,印度香客可接触当地发展实际,消解西方虚假叙事 [2] - 中印恢复朝圣通道为处理复杂邻国关系提供启示,将领土问题与人文议题分别处理 [2] - 中方既坚守主权底线,又展现文明互鉴胸怀,通过具体成果推动整体关系改善 [2]
倾听尼山2025|王学典:在东西方文化交融中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
经济观察报· 2025-06-23 19:11
论坛背景与主题 -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将于2025年7月9日至10日在山东曲阜举办,主题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3][7] - 论坛创立于2010年,已举办十届,从最初上百人参会发展到第十届有来自63个国家的近400位嘉宾出席,国际学者比例超50%[5] - 本届论坛设置6项分议题,包括"儒家文化的世界意义""人工智能发展与人类文明走向"等,直面地缘政治冲突与经贸壁垒等现实挑战[4][21] 文明对话理论框架 - 论坛主题源自费孝通"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理念,首次将该理论纳入文明互鉴背景讨论[12][17] - 文明相处三阶段论:"各美其美"是基础认知,"成人之美"需承认他者文明优势,"美美与共"是整合文明长项构建新形态[14][15][16] - 现存四大文明(儒家/伊斯兰/恒河/西方文明)均无法互相取代,文明对话是成本最低的相处方式[12][13] 东西方文明比较 - 西方文明植根个人自由导向权利本位,东方文明植根血缘亲情导向集体义务本位,二者均基于人性故不可互相替代[26][29] - 儒家文化对西方最大意义在于消解个人至上主义,理想状态是东西方生活方式互相借鉴形成非极端化平衡[29][30] - 家庭作为最牢固社会组织形式是儒家文化生命力的根基,只要家庭不解体其价值就持续存在[28] 论坛发展轨迹 - 议题演进三阶段:从初期文化价值讨论→中期对接生态/经济等现实挑战→近期聚焦AI伦理等前沿科技治理[21] - 参与主体从哲学学者扩展至政企产学研多元联动,分论坛增设中医药/体育等垂直领域对话[22] - 话语体系完成从"解释中国"到"定义范式"升级,将"天人合一"等传统智慧转化为气候变化等全球治理方案[22] 文明共识与现代化 - 论坛达成四大共识:文明多样性价值、发展需多样性与共同性统一、追求全人类共同价值、创新文明新形态[32] - 儒家思想需进行社会科学化改造,与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理论结合,共同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治理框架[36][38] - 中国式现代化核心是平衡资本活力与约束,设置伦理/法律/政治界限,继承"义在利先"等道义经济传统[39][42] 技术变革挑战 - 人工智能将带来文明形态颠覆性挑战,需建立伦理/道德/政治边界但具体路径尚未形成共识[35] - 第十届论坛首次纳入AI议题,探讨如何以"人本伦理"引导科技发展,推动传统价值融入数字治理规则[22][35]
“光影对话——中韩青年导演短片交流展”在首尔举行
中国新闻网· 2025-06-22 15:45
活动概况 - "光影对话——中韩青年导演短片交流展"于6月20日至21日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举办 [1][3][5][7] - 活动由首尔中国文化中心、中外文化和旅游交流中心、首尔大学文化艺术院主办,86358贾家庄短片周、BSA事务局承办 [1] - 中韩两国青年导演齐聚,展映十部短片作品(中韩各五部) [3][5] 活动内容 - 开幕式在首尔大学美术馆举行,近百名中韩主办机构代表、策展人、青年导演及高校师生出席 [3] - 展映短片题材涵盖成长经历、代际关系、社会关怀、心理探索等多个维度 [5] - 导演通过映后交流分享创作故事,引发观众共鸣 [5] - 21日举办主题座谈,围绕"青年短片创作的现状与未来""跨文化视角下的影像表达"展开讨论 [7] 活动意义 - 活动主题为"光影对话",旨在通过短片促进中韩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 [3] - 电影被视为打破隔阂、直达人心的文化媒介,有助于青年创作者理解彼此 [3][7] - 中韩文化相近,社会议题具有共通性,便于青年创作者找到对话共鸣点 [7] - 活动恰逢全球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为中韩文化交流贡献积极力量 [3]
对话·知音——“悦饰千秋天地间:花丝镶嵌首饰展”在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开幕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15 10:43
展览概况 - 由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与中央美术学院、中外文化交流中心联合主办的"悦饰千秋天地间:花丝镶嵌首饰展"在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开幕 [1] - 展览集中展示约70件优秀中国当代花丝镶嵌艺术作品 [5] - 展览将在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展出至6月29日 [5] 参展机构与合作 - 马耳他工艺基金会与中国文化中心、中央美术学院以及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合作推动马中文化交流 [2] -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吕品晶出席开幕活动 [1] - 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协同创新办公室主任岳洁琼与中央美术学院张凡教授分别通过主题讲座与工作坊分享中国花丝镶嵌艺术 [5] 文化意义 - 展览在联合国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开幕 [2] - 花丝镶嵌技艺2021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 - 花丝镶嵌艺术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文化纽带 [2] 行业影响 - 马耳他工艺基金会希望拓展与中国的合作潜力,建立知识、技能与文化遗产交流平台 [2] - 近年来中外文化交流深化使花丝镶嵌这一传统工艺走向国际舞台 [5] - 著名花丝艺术家马克·博什表示展览为其提供灵感并看到中国艺术家的同行 [3]
当蓉城吹来地中海古典之风:“文明的史诗:来自地中海的古典雕塑艺术”正式启幕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4 00:33
展览概况 - 成都博物馆举办"文明的史诗:来自地中海的古典雕塑艺术"特展 展期为6月13日至10月8日 [1] - 展览包含125件(套)藏品 其中76件为殿堂级古典雕塑 [1] - 这是成都博物馆首个以古希腊古罗马雕塑为主题的特展 [1] 展览内容 - 展览从公元前6世纪古风时期雕塑开始 展示从神到人的艺术演变 [6] - "众神之境"展区呈现宙斯 波塞冬等神祇被赋予人类情感与体态的艺术表现 [6] - "众生之相"展区展示古罗马肖像艺术 通过大理石雕塑记录帝王威严与市井百态 [6] - "长乐之界"展区通过生活器物与石棺浮雕 展现古罗马人复杂的生死观 [10] 文化价值 - 展览同时展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化 具有重要文化意义 [3] - 古希腊艺术探究人体和谐与个体精神 与同时期东方文明形成跨时空对话 [12] - 展览促成东西方文化双向交流 英国修复师对成都博物馆的中国传统展品表现出浓厚兴趣 [16] 展览反响 - 开展首日特展厅观众众多 现场氛围热烈 [1] - 观众通过展品参与跨越亚欧大陆的文明对话 [6] - 展览引发专业人士对东西方艺术比较的思考 [12]
共建美美与共的文明百花园——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全球巡礼
新华社· 2025-06-13 10:54
以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为契机,"跨越山海的文明对话"专场文艺演出9日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 行。作为联合国、中国等举办的"文明交流互鉴"全球对话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演出展现多元文明 的碰撞交融,彰显人类对和谐发展的共同追求。 在9日下午联合国总部举行的"庆祝文明对话国际日"主题对话会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表视 频致辞说,值此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之际,国际社会应弘扬对话是通往和平的途径这一信念,以 及文明的丰富多样性对于促进相互理解和全球团结的力量。 文明交流的回响在全球多地激荡。中国与多国连日来联合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共同庆祝文明对 话国际日: 特稿|共建美美与共的文明百花园——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全球巡礼 6月10日是首个联合国"文明对话国际日"。连日来,世界各地举办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以琴瑟和 鸣连接世界,用文明对话了解彼此,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共同描绘人类美好明天。 "对世界而言,这是一份珍贵的礼物" 鼓点轻响,丝竹悠扬。源自不同文明的旋律在联合国大会厅里交织。 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多国人士认 为,在世界百年变局带来巨大冲击的当下,文明的价值空前凸显,文明的互 ...
“对话·知音——音乐连接世界”文明对话国际日庆祝活动在埃及开罗举行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13 10:22
图为艺术家们在"对话·知音——音乐连接世界"音乐会现场表演。人民网记者 沈小晓摄 活动期间,来自中国新乐府和埃及尼罗民乐团的艺术家联袂献上风格多样、各具特色的民族音乐表演,为现 场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以音乐交融生动诠释中埃文明对话之美。 图为艺术家们在"对话·知音——音乐连接世界"音乐会现场表演。人民网记者 沈小晓摄 人民网开罗6月12日电 (记者沈小晓)6月10日,为庆祝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驻埃及使馆与中国对外文化 交流协会、埃及文明国家博物馆合作举办"对话·知音——音乐连接世界"活动。中国驻埃及大使廖力强、埃及前总 理伊萨姆·沙拉夫、埃及文明国家博物馆馆长塔伊卜·阿巴斯、大埃及博物馆馆长艾哈迈德·古奈姆以及中埃各界嘉 宾300余人出席。 活动现场播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庆祝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主题活动上的视频致辞。 廖力强大使表示,中方愿与包括埃及在内的阿拉伯各国朋友继续携手相伴,以中埃、中阿文明交流互鉴引领不同 文明和平共处、和谐共生,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繁荣进步注入文明力量。 图为艺术家们在"对话·知音——音乐连接世界"音乐会现场表演。人民网记者 沈小晓摄 埃及文明国 ...
艺术纽带联结潇湘山水与东非大地(华音环洋)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13 09:11
文化交流活动 - 中国演员仇韬兀与肯尼亚女孩在联合国内罗毕办事处合唱斯瓦希里语歌曲《Malaika》,中国演员仅用不到两天时间学会演唱 [3] - 湖南省昆剧团演员刘婕在联合国舞台演绎《牡丹亭》片段,展现东方戏曲美学 [5] - 湖南省歌舞剧院副院长张音悦与青年琵琶演奏家卢雨薇联袂演奏《潇湘随想》与《送你一支玫瑰花·赛马》 [6] - 中肯杂技交流40周年专场演出在肯尼亚内罗毕举行,近50名肯尼亚演员呈现8个中国传统杂技节目 [7] 媒体合作与传播 - 芒果TV国际APP支持6种操作语言和17种字幕切换,加纳金芒果卫星频道覆盖西非、中非23国 [9] - 湖南广电与东非3家头部媒体集团签署合作备忘录,深化节目创制、版权交流、人才培育等方面合作 [9] - 电视购物专区带动"中国制造"在非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人民币 [9] - 芒果TV对2025中肯文化和旅游季开幕式进行直播,斯瓦希里语用户占比达38% [9] 文化项目与合作 - 即将启动《唱响非洲》选秀,挖掘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三国音乐新星 [9] - 纪录片《何以为帆(非洲篇)》记录中国工程师用3D打印技术修复百年码头吊车的场景 [9] - 芒果TV"中非少儿"专区上线,包含趣味综艺、动漫乐园等板块 [9] - 芒果超媒、芒果TV出品的剧集在坦桑尼亚音像市场持续畅销 [9] 文化交流成果 - 自1983年迄今,中国"发展中国家杂技学员培训班"项目已为20多国培养600余名杂技人才 [7] - 肯尼亚杂技教练马迪尔斯带出了数千名杂技演员,传承中国老师教授的技艺 [7] - 中肯杂技交流40周年专场演出中,肯尼亚演员表演的舞狮跃过高台,全场400余名嘉宾齐声喝彩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