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子皮肤
icon
搜索文档
聚焦人形机器人“电子皮肤”:年出货千只灵巧手已算“大量”,下游应用场景仍需加强开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7 17:01
行业热度与市场表现 - 人形机器人热度飙升带动电子皮肤成为资本市场焦点 电子皮肤即柔性触觉传感器并非新技术 早年已应用于汽车 家电 消费电子等领域[1] - A股代表性企业股价大幅上涨 福莱新材(SH605488)自2024年12月2日至2025年4月25日上涨188.10% 汉威科技(SZ300007)同期上涨111.02%[1] - 多家电子皮肤厂商已与机器人公司展开合作 行业已具备量产能力 但当前出货量较低 1年出货1000只灵巧手已属行业较大规模[1] 技术路线与产品特点 - 压阻式技术路线是目前市场主流 汉威科技 福莱新材 墨现科技均采用该路线 具有稳定性好 易于批量生产等优势[8][9] - 他山科技采用电容式技术路线 可实现高分辨率非接触触觉感知 支持材质识别(超30种) 位置判断等功能[10] - 汉威科技已构建纳米敏感材料体系 掌握柔性压阻 压电 电容 汗液四大核心技术 具备多品种传感器设计能力[8] - 福莱新材基于涂布工艺优势选择压阻式路线 与特斯拉技术方向一致 在成本方面更具性价比[8][9] 企业布局与产能情况 - 汉威科技2013年通过苏州能斯达布局柔性传感器 现有8大系列产品 在医疗健康 可穿戴设备领域已有批量出货[5][6] - 汉威科技已建成4条成熟产线 产能利用率较高 计划2025年上半年新增产线 具备批量生产能力[13] - 福莱新材2023年7月开始产业立项 在不同技术路线布局多项专利 中试线主体已安装完毕正在调试[7][13] - 他山科技2024年已实现电子皮肤量产出货 具备大规模量产能力 包括自主研发的AI触感芯片[11][13] 应用场景与市场前景 - 当前电子皮肤下游应用处于早期阶段 机器人行业以试样 小批为主 汉威科技柔性材料年营收约四五千万元[14] - 灵巧手是电子皮肤应用最难部分 技术要求高 福莱新材已与灵巧手公司合作开发 但客户需求持续变化[14] - 他山科技预测未来3年触觉传感技术可能在酒店服务 物流配送 工业柔性工位等领域率先商用落地[17] - 行业预期电子皮肤将集成温度 湿度等更多传感数据 衍生机器人市场(如机械臂扫地机器人)可能短期爆发[16] 成本与量产挑战 - 当前电子皮肤成本较高 福莱新材表示量产前难以将单只灵巧手触觉方案成本降至2000元以内[12] - 墨现科技当前单只灵巧手解决方案价格约1000元 预计量产后可降至500元甚至300元以内[12] - 特斯拉等人形机器人厂商尚未大规模量产 整体市场需求量较小 制约电子皮肤成本下降[16]
唯科科技(301196):现金流增速亮眼 海外产能可期
新浪财经· 2025-04-24 14:42
业绩表现 - 2024年总营收18.19亿元(同比+35.64%),归母净利润2.20亿元(同比+31.05%),扣非净利润1.62亿元(同比+39.58%)[2] - 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86%/10.32%/4.74%/-0.83%,同比+0.03pct/-1.46pct/-0.42pct/-0.40pct[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20亿元(同比+103.99%),创历史新高[2] 产品结构 - 注塑产品收入9.09亿元(同比+38.13%),毛利率31.57%(同比+0.73pct)[3] - 保健产品收入5.38亿元(同比+42.83%),毛利率20.96%(同比-5.32pct)[3] - 精密模具收入2.96亿元(同比+1.93%),毛利率39.49%(同比-0.12pct)[3] 海外布局与产业链 - 加速释放德国、马来西亚、墨西哥、越南等海外产能,初步形成全球化生产基地[3] - 与丹麦ASETEK合作开发赛车AI模拟驾驶座舱系统核心注塑零部件,并批量供应电脑水冷系统注塑件[3] 技术研发方向 - 与安保AMBU合作开发塑胶人皮,应用于实验室及教学场景[4] - 子公司宇科拥有IML模内镶件技术,开发IME模内电子技术,可应用于电子皮肤、智能皮肤[4] - 已开发含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模内电子产品样品,轻量化效果显著[4] 机器人领域应用 - 重点研发仿生机器人电子皮肤项目[4] - 现有产品包括幼教伴读机器人、自动投食机器人等[4]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21.85、26.91、31.92亿元[5] - 对应EPS分别为2.12、2.54、3.01元,当前PE为27.6、23.0、19.5倍[5]
从小众产品到机器人刚需 “电子皮肤”应用增长快速 生产研发提速
央视网· 2025-04-21 12:23
人形机器人电子皮肤技术发展 - 电子皮肤通过密集柔性传感器实现触觉感知 单指尖可集成数百个传感器[4] - 传感器厚度仅0.2毫米 与人类皮肤表层相当 具备柔软可弯曲特性[6] - 技术可还原物体形状为电信号 使机器人精准控制抓取力度[11] 电子皮肤应用场景扩展 - 使机器人能完成捏豆腐、拿鸡蛋、扶病人等精细动作[9] - 除触觉外还可感知温度和距离 应用部位从手指扩展到全身关节[13] - 未来将在医疗、工业等领域发挥更大价值[16] 行业供需与产能变化 - 电子皮肤需求进入指数级增长阶段 预计未来5年年增长率超50%[13] - 2025年订单量爆发式增长 部分企业实行24小时轮班生产[14] - 价格下降刺激需求 某企业出货量同比上涨10倍[14] 技术迭代与产业优势 - 研发方案加速至每周一迭代 推动人形机器人快速发展[16] - 中国在电子皮肤领域具备相对优势 产能有望持续突破[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