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技术
搜索文档
2025年中国微型计算机行业政策、发展历程、产业链、产能产量及区域结构、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研判:行业朝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市场潜力巨大[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29 09:48
行业定义及特点 - 微型计算机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 集成运算 存储 输入输出等基本功能的小型计算机系统 由大规模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构成[1][4] - 具有体积小 功耗低 价格低廉 高集成度 高性能等特点[1][4] - 广泛应用于个人计算 办公 工业控制 嵌入式系统 智能家居 物联网设备等领域[1][4] - 电子计算机可划分为巨型机 大型机 中型机 小型机和微型计算机[2] 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微型计算机设备产能约51250万台 较2023年增长382.93万台[1][6] - 2024年微型计算机产量33912.9万台 较2023年增长1057.8万台[1][6] - 华东地区产量占全国40.8% 西部地区占37.2% 中部地区占22%[1][6] - 广东省产量7681.8万台居全国首位 占比22.64% 重庆占比19.88% 四川占14.32% 江西占10.13%[1][6] 行业产业链 - 上游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类 硬件含微处理器 存储器 信息设备 外围设备等 软件含系统软件 应用软件等[6] - 中游为微型计算机生产制造[6] - 下游应用于工业控制 嵌入式系统 智能家居 可穿戴设备 数据中心 物联网等领域[6] 行业竞争格局 - 市场竞争呈现多元化 差异化特点 国际品牌如惠普 戴尔在高端市场占主导地位[8] - 国内主要企业包括联想 华为 浪潮 华硕 小米等[8] - 上市企业涉及戴尔科技 小米集团 联想集团等[2]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向智能化 绿色化 高效化方向发展 与更多行业进行跨界融合[9] - 纳米技术可能进一步推动计算机硬件微型化[9] - 云计算 大数据 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推动行业多样化发展[9]
中国——中亚合作开启新篇章
经济日报· 2025-08-28 06:27
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与区域合作 - 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将开启中国与中亚国家多层面大规模合作新篇章 [1] - 2025年上合组织峰会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赋予特殊意义并聚焦可持续发展议题 [2] - 中方提议将2025年确定为"上海合作组织可持续发展年" 强调发展动能推陈出新 [2] 经贸合作与投资数据 - 2024年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额达948亿美元 较2023年增加54亿美元 [4] - 中国在中亚各国贸易总额占比分别为:哈萨克斯坦21.3% 吉尔吉斯斯坦34.8% 塔吉克斯坦30.3% 土库曼斯坦60.3% 乌兹别克斯坦18.9% [4] - 2024年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和贷款总额超240亿美元 其中哈萨克斯坦获155亿美元 乌兹别克斯坦获72亿美元 [5] - 中亚地区有近万家中国资本参与的企业运营 [5]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 上合组织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强大推动力 合作涵盖经济科技文化教育领域 [4] - 乌兹别克斯坦提出建立区域贸易投资理事会、"丝绸之路"电子平台及工业标准化中心等倡议 [7] - 重点关注基础设施能源交通领域 包括高压输电和统一运输走廊建设 [7] - 提议加快通过2030年前"绿色发展"计划 创建生态联盟和发展数字网络 [7]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合作 - 可持续发展年倡议反映上合组织从安全议题向经济发展与创新战略转变 [3] - 强调增长需建立在加强对话、加快技术发展和扩大投资基础上 [2] - 中国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纳米技术和量子计算等领域发展引起中亚国家特别兴趣 [7] - 能源交通数字化领域实际合作项目将提升上合组织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 [2]
2025年中国光触媒灭蚊器行业发展历程、产业链、市场规模、重点品牌及发展趋势研判:蚊媒疾病防控需求加速普及,光触媒灭蚊器市场规模增至8.95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26 09:28
行业概述 - 光触媒灭蚊器通过紫外光与光触媒材料协同作用实现高效诱捕和物理灭蚊 利用特定波长紫外光吸引蚊虫 二氧化钛等材料在光照下催化反应模拟人体二氧化碳和温度以提升诱蚊效果 [1][3] - 作为环保灭蚊设备适用于家庭 医院 公园等场所 尤其适合孕妇及婴幼儿环境 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是家庭必备健康防护电器 [3][5] - 与传统电击式灭蚊器相比 灭蚊效率更高 避免蚊虫躯体碎片及病原微生物扩散导致的食物污染和健康危害 可降低蚊虫密度并减少登革热等蚊媒疾病传播 [5] 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中国光触媒灭蚊器行业规模从2015年1.97亿元增长至2024年8.95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8.32% [1][15] - 中国驱蚊用品整体市场规模从2015年94.72亿元增长至2024年168.44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6.6% 光触媒灭蚊器是其中重要细分品类 [13] - 行业增长动力来自健康生活理念普及 消费升级趋势 以及全球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高发态势 [1][15] 技术原理与产业链 - 核心材料二氧化钛在紫外光照射下产生强氧化性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 分解有机物并模拟人体二氧化碳气味以增强诱蚊效果 [11] - 产业链上游包括二氧化钛 紫外线灯管 电路板等原材料 中游为生产制造 下游应用涵盖家庭 商业 工业及户外等多种场所 [9] - 中国二氧化钛2024年产量476.6万吨(同比增长15.5%) 表观需求量295.6万吨(同比增长15%) 为行业提供坚实原料保障 [11] 竞争格局与企业分析 - 主要品牌包括久量 超威 格林盈璐 雅格 蚊博士 小禾 榄菊 俏蜻蜓 静享等 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 企业通过技术研发 品牌建设和渠道资源展开差异化竞争 [17] - 久量股份(300808)产品涵盖LED移动照明 家居照明及电子灭蚊系列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0.66亿元(同比下降36.68%) [19] - 格林盈璐拥有160余项专利 产品进入沃尔玛 Costco等大型连锁商超 客户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21] 发展趋势 - 智能化与自动化方向:融合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 通过传感器监测环境并自动调节运行模式 支持手机APP远程操控 生产环节自动化程度提升 [23] - 环保化发展:注重材料可回收性和能耗控制 优化纳米二氧化钛制备工艺 采用生物降解材料和太阳能供电系统 实现零污染物理灭蚊 [24] - 多元化场景拓展:开发户外防水防尘型 迷你便携式 与景观照明结合的装饰型等专用产品 针对不同气候区域和蚊种习性提供定制化方案 [25]
香港科研机构携手知名药企,以纳米技术助力阿尔茨海默病治疗
南方都市报· 2025-08-20 15:15
全球阿尔茨海默病市场现状 - 全球患者数量超过5000万且随人口老龄化持续增长 对医疗系统构成重大挑战 [1] 合作项目概述 - 华润医药与NAMI于8月19日签署协议 共同推进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纳米传递优化"项目 [1][3] - 合作结合NAMI药物纳米传递技术与华润医药制药专长 旨在优化药物吸收并提升治疗效率 [1] 技术细节与创新方向 - 采用FDA已批准的CDK4/6抗肿瘤药物抑制Pax6通路 该基因是连接β-淀粉样蛋白斑块和神经纤维缠结的关键靶点 [4] - 通过纳米技术改构药物 解决原研药物中枢渗透性差问题 探索降低单次剂量以减少不良反应 [4] - 重点攻关纳米微球载体和小分子药物包载技术 强化源头创新并建立知识产权护城河 [5] 战略意义与产业影响 - 建立覆盖小分子药物、纳米技术及先进材料的全链条成果转化平台 推动全球高端产学研对接 [3] - 加速纳米传递技术临床应用 促进香港新型工业化及科技自立自强 [3] - 合作体现实验室研发与产业化优势结合 推动创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临床 [3] 现有治疗格局与需求 - 当前靶向疗法覆盖单克隆抗体药物、小分子抑制剂、tau蛋白疫苗等多条技术路线 [4] - 现有药物存在成本高、疗效有限、副作用大等局限 临床需求仍有巨大改善空间 [4]
2025年中国纳米碳酸钙行业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趋势预测
搜狐财经· 2025-08-13 14:28
行业概况 - 纳米碳酸钙是一种新型无机功能材料,在塑料、橡胶、涂料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 [1] - 全球纳米碳酸钙行业市场规模从2018年22.54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33.61亿美元,2018-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为6.9% [1] - 中国纳米碳酸钙产业得益于国家政策扶持和市场消费拉动快速发展 [1] 应用分布 - 中国纳米碳酸钙下游应用前三领域为塑料占比31.51%、橡胶占比16.49%、造纸占比11.62% [1][12] - 其他应用领域包括油墨、密封胶等 [9][12] 生产工艺 - 化学法为主流生产工艺,包括碳化法、复分解法、凝胶法和乳液法 [6][8] - 碳化法为工业制备主流工艺,具有操作方便、产品可控、通用性强等优点 [8] - 复分解法可制备高纯度、高白度优质产品 [8] 产业链结构 - 上游为石灰石开采与加工及生产设备制造 [9][10] - 中游为纳米碳酸钙生产 [9][10] - 下游应用包括塑料、橡胶、涂料、油墨、造纸等 [9][10] 供需状况 - 2024年中国纳米碳酸钙行业产量146.5万吨,需求量142.5万吨 [1][14] - 2018-2024年供需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14][15] 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纳米碳酸钙行业市场规模45.61亿元 [1][17] - 市场均价约为3201元/吨 [1][17] - 市场规模增长主要受高端需求放量及产品价格上涨驱动 [17] 竞争格局 - 行业企业集中度较低,大部分为中小型私营企业 [19] - 资金充裕的大中型企业可生产中高端产品,小型企业以初级产品为主 [19] - 主要企业包括广西华纳新材料股份(年产销量超50万吨)、浙江天石纳米科技(年产能18万吨)、山西兰花华明纳米材料等 [21] 技术发展 - 碳化法分为间歇鼓泡碳化、间歇搅拌碳化、连续喷雾碳化和超重力碳化四种工艺类型 [8] - 通过对反应条件精确调控和添加晶形调节剂,可制备不同品型和形貌的产品 [8] 行业特征 - 纳米碳酸钙具有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活性高和难分散的特点 [9] - 除增量填充作用外,还具有补强、触变调节或美化制品外观的作用 [9]
全球与中国纳米流体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QYResearch· 2025-07-25 15:54
纳米流体行业概述 - 纳米流体是由1-100纳米颗粒分散在基液(水/油/乙二醇等)中形成的胶体悬浮液,添加低于5%体积分数的纳米颗粒可显著提升导热系数、比热容等热物理性质 [1] - 核心优势在于传热性能优化,应用领域涵盖热管理、能源、医疗、环保等 [1][3] 行业发展历程 - 1990年代:概念兴起,聚焦纳米颗粒分散性与热传导基础研究 [2] - 2000年代:技术向工程应用转化,重点开发制备工艺与性能优化 [2] - 2010年代至今:进入高速发展期,应用场景扩展至医疗成像、药物输送等新兴领域 [2][3] 行业现状分析 - **市场规模**:2024年全球销售额24.72百万美元,预计2031年达43.37百万美元(CAGR 8.51%)[7] - **区域格局**:北美占45.10%消费份额(2024年),中国增速最快(2025-2031年CAGR 12.55%)[8][9] - **竞争动态**:头部厂商包括Hydromx、ECM Technologies、武汉济能纳米流体技术等,两步法制备工艺占96.97%市场份额 [13][17] - **技术驱动**:纳米颗粒表面改性与分散工艺改进推动性能提升,满足电子冷却、太阳能等场景需求 [10] 未来发展趋势 - **制备技术**:向连续化、自动化发展以降低成本,中国产量份额预计2031年提升至18.54% [4][9] - **性能优化**:通过纳米颗粒材料/形状/浓度调控提升导热系数,强化电子设备散热等应用 [5] - **应用拓展**: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需求推动亚洲/南美市场增长,暖通空调领域占91.79%当前应用份额 [10][14] 产品与市场细分 - **制备方法**:两步法主导市场(2024年占96.97%),因工艺简单、成本低且兼容多种基液 [13] - **应用领域**:暖通空调为最大应用场景(2024年占91.79%),汽车等其他领域CAGR预计8.46% [14]
研判2025!中国真空镀膜机行业经营模式、产业链图谱、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高端市场国产化率较低[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25 09:38
行业概述 - 真空镀膜技术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在真空环境下将材料沉积于基材表面形成薄膜,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半导体、光伏等领域 [2] - 真空镀膜机按原理可分为真空离子镀膜机、蒸发镀膜机、溅射镀膜机和化学气相沉积CVD镀膜机 [3] - 行业经营模式以"以销定产"为主,企业需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设备及工艺解决方案,销售模式以直销为主 [5] 市场规模与需求 - 2024年中国真空镀膜机需求量达11.10万台,市场规模522.4亿元,其中大型设备占比22.50%,中小型设备占比77.50% [9] - 智能手机轻薄化、半导体制程微缩、光伏效率提升三大需求驱动行业增长 [1][9] - 环保法规趋严推动真空镀膜技术替代传统高污染工艺,市场需求持续扩大 [1][9] 产业链结构 - 上游包括镀膜材料、溅射靶材及真空泵等配件供应商,下游覆盖消费电子、半导体、光伏、医疗器械等十多个领域 [7] - 产业链协同性强,上游提供定制化原材料,设备商完成研发生产后直接交付终端客户 [5][7] 竞争格局 - 国际高端市场被应用材料、爱发科、德国莱宝等跨国企业垄断,国内企业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 [11] - 代表国产企业: - 汇成真空2024年营收5.20亿元,消费电子领域收入占比26.02%,业务覆盖智能手机、光学镜头等 [13] - 凯旋真空2024年营收2.29亿元,真空设备业务占比96.09%,产品线涵盖磁控溅射、CVD系统等 [15] - 钙钛矿设备成为新增长点,捷佳伟创、奥来德等企业已获相关订单 [12] 技术发展趋势 - 工艺优化方向:提升膜层质量/附着力/均匀性,适应半导体/新能源领域苛刻需求 [18] - 技术融合趋势:纳米技术、激光技术推动多层膜镀膜、磁控溅射等技术升级 [18] - 绿色转型:设备节能降耗,开发环保镀膜材料与工艺 [18]
我国首个纳米金刚石国际标准发布
快讯· 2025-07-21 10:06
行业技术突破 - 中国牵头制定并发布首个纳米金刚石国际标准《特殊用途功能性填料聚合物用纳米金刚石》[1] - 标准界定了纳米金刚石材料的定义、性能指标和测试方法[1] - 中国提出的"1+N+X"表征方法论获得国际认可[1] 产业影响 - 纳米级金刚石材料产业实现从"深耕积淀"到"引领国际"的历史性跨越[1] - 标准为航空航天、精密电子等领域提供规范[1] - 全球专家参与制定过程[1]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纳米金属材料行业生产方式、相关政策、产业链、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展望:纳米金属材料应用前景广阔,行业规模超700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21 09:21
纳米金属材料行业概述 - 纳米金属材料晶粒尺寸介于1-100纳米,具有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量子效应,展现出超高强度、优异热稳定性和特殊电磁特性等卓越性能 [1] - 纳米金属材料种类包括纳米金、纳米银、纳米铜、纳米铁、纳米钴、纳米镍等,其中纳米金应用最广,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光电特性好等优势 [3] - 纳米银具有量子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在导电填料、纺织、工程塑料等领域应用较多 [3]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纳米金属材料市场规模达744.51亿元,较2018年的289.8亿元增长,年复合增长率为17.03% [1][14] - 2024年中国纳米材料整体市场规模达2490亿元,较2018年的1159.2亿元增长,年复合增长率为13.59% [13] - 航空航天领域2024年市场规模约为1.47亿元,纳米金属材料主要用于固体火箭推进剂以提高燃烧性能 [11] 政策支持 - 国家将纳米材料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方向,2024年河南省出台政策推动金属、陶瓷等领域纳米材料发展,支持电子级球形纳米材料、稀土纳米材料等产品 [7] - 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单/双壁碳纳米管、量子点材料等列为前沿材料产业化重点发展方向 [8] - 2024年政策聚焦新材料中试平台建设,前沿关键材料包括纳米材料等 [8] 产业链与应用 - 产业链上游包括金、银、铜等金属原料及粉碎机、混合机等设备,中游为纳米金属材料生产,下游应用于生物医学、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 [9] - 生物医学领域用于生物传感器、病原体检测等,航空航天领域用于耐高温涂层、轻量化构件等 [9][11] - 汽车制造领域用于轻量化车身部件、耐磨刹车片等,电子电气领域用于高精度电路连接器、微型传感器等 [9] 生产工艺 - 生产方法分为物理法(蒸发冷凝法、高能机械球磨法等)和化学法(沉淀法、化学还原法等) [5] - 辐射还原法适用于工业化生产,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通过电离辐射制得纳米金属材料 [5] 行业竞争格局 - 主要企业包括博迁新材、江西宝弘纳米、唐山先隆纳米、山东长鑫纳米等,产品涵盖纳米银粉、纳米铜粉等 [17][18] - 博迁新材2024年金属粉体材料营业收入为8.58亿元,同比增长41.35%,产品应用于MLCC、光伏电池等领域 [19] - 山东长鑫纳米采用丝材电爆法制备超细球形金属粉末,产品应用于消费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 [21] 发展趋势 - 技术创新驱动性能突破,通过原子级结构设计和表面改性技术提升材料强度、导电性等 [25] - 绿色低碳转型成为核心方向,逐步淘汰高能耗工艺,转向生物还原法等绿色合成路线 [26][27] - 跨学科融合拓展应用边界,如纳米金属材料与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领域结合催生新场景 [28]
开启“科技副本”,沉浸式体验“一路通关”
南京日报· 2025-07-20 10:19
科技夏令营活动 - 南京市第十届城区中小学生科技夏令营开营,包含科技讲座和实践活动,充实学生假期生活 [2]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林开杰进行《3D打印飞向太空》主题讲座,展示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如制造轻量化复杂结构零部件 [2] - 学生参与"四驱小车"科技制作活动,组装车架、电机等部件,理解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原理 [2][3] - 夏令营由市关工委、教育局、科技局等多部门联合主办,覆盖鼓楼、秦淮等多个区,活动包括高校和博物馆实地探访 [3] 校园科技游园会 - 南京东南实验学校组织科技游园会,设置12个项目,如"铁丝水上漂"、"气球人生长"等,激发学生对科学原理的兴趣 [4] - 学生体验无人机操控、钢针穿气球等项目,活动兼具趣味性和教育意义 [4] - 金陵中学河西分校高中部为高一新生组织科创营,参观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科研机构,学习纳米技术修复土壤等前沿科技 [4][5] 科普教育基地研学 - 机御未来机器人科普教育基地推出机器人、无人机等主题研学课程,暑期日均接待学生超100人,学生偏好沉浸式学习 [5] - 基地活动包括机器人发展史讲解、无人机编队表演、仿生蜘蛛机器人制作等,覆盖幼儿园至高中生群体 [5] - 南京低空科普研学教育基地提供飞行原理展示、模拟驾驶、飞机模型制作等体验,学生可操作无人机完成穿拱门等任务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