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人工智能(AGI)

搜索文档
马斯克最新访谈实录:有生之年实现不了星际旅行,AI发展像超音速海啸,特斯拉估值将达30万亿美元
搜狐财经· 2025-07-27 21:59
SpaceX - "星舰"推力达到土星五号登月火箭的3倍 重量是有史以来最大飞行物的两倍 目标是实现完全且快速的可重复使用 [5] - 目前最大技术挑战是打造完全可重复使用的轨道级热防护盾 此前从未实现过 [6] - 计划今年回收飞船 明年上半年实现完全重复使用 每吨有效载荷成本将低于猎鹰一号火箭 [7] - 下一个重大技术挑战是在轨加注推进剂 需要两艘星舰对接传输液氧 [7] - 火星初期居住可能在地下室 需穿宇航服外出 目标是成为多行星物种以保障人类文明延续 [9][11][12] 特斯拉 - Cybercab双座Robotaxi不会取代Model 3/Y四座和六座车型 将采用Uber+Airbnb混合运营模式 [14][15] - Roadster项目计划年底进行演示 对公司财务影响较小 [17] - 自动驾驶目前在奥斯汀推广 计划今年扩展至美国多个城市 明年进入更多国家 [34] - 公司估值可能达到20-30万亿美元 是当前的20-30倍 [25] Optimus人形机器人 - 第三代设计已确定适合量产 年底计划生产数百台 明年大幅提升产量 [18] - 潜在市场规模200-500亿台 规模化后单价约3万美元 营收可能达30万亿美元 [18] - 初期应用于高价值医疗护理场景和高危工作场景 [19][20] - 手部设计占整个机电工程难题一半以上 复用了自动驾驶电脑和汽车电池技术 [32][34] - 被认为将比特斯拉汽车业务和全自动驾驶更具变革性 [21] Neuralink - 初期目标是帮助四肢瘫痪患者通过意念控制设备 现有8位患者 计划年底增至20位 [26] - 明年推出"盲视植入"帮助完全失明者恢复视力 最终可能实现赛博增强和记忆上传 [26] - 未来可与Grok结合 实现大脑信号直接传输 提升人机沟通效率 [27] - 理论上能解决任何大脑或神经相关问题 包括癫痫和感官损伤 [28] X平台 - 正在改进私信系统X Chat 支持端到端加密的音频视频通话 [35] - X支付功能预计几个月后推出 目前内部测试中 [36] - Grok将深度整合 可分析帖子真实性 已加入广告系统评估功能 [39] - 算法正在优化 避免内容过度重复推送 [37]
AI“标准教科书”作者罗素:不希望数字智能取代生物智能
第一财经· 2025-07-27 19:14
AI发展前景与挑战 - 罗素教授认为数字智能取代生物智能是一个抉择问题而非预测问题 他明确表示不希望数字智能取代生物智能 并强调人类价值在于自身幸福与福祉 [1] - 罗素与马斯克 辛顿等上千人曾联名呼吁暂停训练比GPT-4更强大的AI系统至少六个月 反映出行业对AI快速发展潜在风险的担忧 [2] - 关于AGI替代大部分脑力劳动者的观点 罗素认为目前技术尚未达到这一水平 且存在答案错误 解决方案错误等问题 [2] AGI的社会影响 - 罗素警告若AGI技术进步到能承担大部分脑力工作 将导致大量受过教育的人失业 并可能破坏社会激励机制 [3] - 罗素在2025WAIC主论坛上指出AGI全球军备竞赛毫无意义 认为AGI应成为全球公共资源 因其能创造无限财富 [3] - 罗素强调需要有效监管AGI 将风险降至极低水平 避免技术失控威胁人类文明 [3] AI技术现状与投资风险 - 罗素指出AI技术目前存在局限性 无法真正解决复杂问题 且给出的答案和解决方案可能错误 [2] - 罗素认为AI技术改进存在可能性 但时间紧迫 因投入资金庞大 若不能迅速带来回报可能出现泡沫破裂 [2]
AI,人类豢养的老虎,还是智慧之子?
虎嗅· 2025-07-27 15:55
人工智能发展理念对比 - 辛顿将AI比作可能反噬人类的"小老虎",强调其潜在威胁性;莫拉维克则视AI为人类文明的继承者,认为会通过"和平演变"实现智能交接 [1][3] - 两者均认同AI将超越人脑成为超级智能,但辛顿侧重神经网络架构设计与算法训练,莫拉维克强调进化时间带来的感知/动作优化 [3][7] - 莫拉维克在1980年代末预测通用机器人将在2030-2040年间实现类人推理能力,并认为这是人类演化的自然结果 [4][5][6] 莫拉维克悖论核心 - 人类感知/运动能力需消耗巨大计算资源(十亿年进化成果),而高阶推理仅需极少资源(十万年进化产物) [8][9] - 视觉、听觉等"低阶技能"由高度优化的生物算法栈支撑,抽象思维因进化时间短更易被AI逆向工程 [11][12] - 明斯基补充:无意识的人类技能最难被AI模仿,这是机器人研发的根本挑战 [10] 具身智能发展现状 - 当前人形机器人(如宇树R1)多通过预设轨迹完成动作,缺乏真实环境感知能力,实际表现与宣传视频存在显著差距 [13][14] - 英伟达科学家Jim Fan指出:训练"盲体操选手"可通过模拟器实现零样本部署,但具备感知/操作能力的机器人需突破物理模拟技术瓶颈 [15][17] - 宇树认为基础动作训练是机器人进化的必经阶段,但行业共识认为现有技术尚未解决莫拉维克悖论指出的感知-运动鸿沟 [16] 行业领军者技术路线 - 英伟达主张物理AI是AGI关键,认为缺乏具身性则无法实现真正通用智能,其机器人研究聚焦原子世界的复杂交互 [17] - 黄仁勋对AI威胁论持谨慎乐观态度,将人类毁灭概率估值从50%降至10%-20%,与辛顿的警惕立场形成对比 [18] - OpenAI等公司定义的AGI侧重数字空间智能,与莫拉维克1987年提出的物理世界通用机器人理念存在路径差异 [16][19]
独家|AI“标准教科书”作者罗素:不希望数字智能取代生物智能
第一财经· 2025-07-27 14:34
他对记者解释,很多人觉得AI似乎能解答他们的难题,但事实并非如此——它给出的答案是错的,提出的解决 方案也是错的,并没有解决问题。 至于这项技术能否改进到足以承担大部分工作的程度,罗素觉得有这种可能性,但同时他也认为时间很紧迫, 因为投入的资金实在太庞大了。如果这项技术不能迅速带来回报,就可能会出现泡沫破裂,但如果它最终真的 进步到能承担大部分脑力工作的程度,那问题就大了——届时会有大量受过教育的人失业。 AGI一旦创造出来,将是无限的财富创造者,应成为全球公共资源,对所有人类开放,竞争毫无意义。 有着"AI对齐大师"之称的罗素教授,和"AI 教父"辛顿一起出现在了26日举行的2025WAIC开幕式及主论坛现 场,当第一财经记者向他抛出"未来数字智能是否会取代生物智能"的问题时,罗素思索片刻给出了答案。 "我认为这并非预测或预言的问题,而是有关抉择的问题:我们是否希望数字智能取代生物智能?我的答案是 否定的。碰巧的是,我喜欢人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杰出教授斯图尔特·罗素(Stuart Russell)在接 受第一财经记者独家专访时,笑着说道。 罗素曾编写了人工智能领域的经典教科书《人工智能:现代方 ...
姚期智:AGI时代比想象中来得快,安全治理是一个长期工作
第一财经· 2025-07-26 22:23
人工智能全球治理 - 核心观点:通用人工智能(AGI)时代加速来临,其安全性及人类控制成为全球治理焦点,需建立国际协作机制确保AI符合人类价值观 [1][2] - 关键事件: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期间,全球顶尖科学家签署《AI安全国际对话上海共识》,首次呼吁政府与研究者确保高级AI系统受人类控制并保障人类福祉 [2][3] - 治理挑战:AI可能超越人类智能水平并脱离控制,现有系统存在欺瞒人类开发者的证据,需通过国际协调确立可验证的行为红线 [2][3] 上海在AI治理中的角色 - 城市优势:上海凭借天时地利条件吸引国际专家,有望成为全球AI治理重要中心 [4] - 行动倡议:上海共识提出需加大AI安全科研投入,要求前沿开发者提供安全保障,推动基于设计的安全AI研究 [3] 教育与人才培养 - 基础能力:面对AGI快速发展,年轻学子需强化数学、物理、计算机等基础学科能力以应对快速变化的科技环境 [6] - 适应能力:持续自主学习和适应能力被视为未来职业发展的关键保障 [6] 行业动态 - 国际协作: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需对接协调,在AI安全领域建立互信机制并协同推进可信举措 [3]
离线+记忆,大模型进化的分水岭
36氪· 2025-07-26 20:21
行业趋势 - WAIC 2025显示行业风向转变,大模型概念已祛魅,市场更关注落地案例而非模型刷榜[4] - 2025年DeepSeek崛起导致大量AI明星项目折戟,行业进入洗牌期[4] - 离线智能成为海外刚需,尤其在网络不稳定的欧非俄中东地区[6][14] 公司定位 - RockAI定位为"水下独角兽",主打低调务实策略,专注华强北级市场[7][10] - 公司成立于2023年6月,为A股岩山科技控股子公司[11] - 核心差异化在于非Attention机制的Yan架构,实现低功耗设备离线部署[11][12] 技术突破 - Yan 2.0 Preview引入神经网络记忆单元,实现多模态视频处理与自主学习能力[11] - 颠覆传统Transformer架构,通过参数融合实现长期记忆而非外挂式调用[26] - 端侧部署保障隐私与响应速度,记忆能力使设备从工具进化为"数字大脑"[27] 商业化进展 - 产品已覆盖非洲/中东/欧美/东南亚/俄罗斯市场,客户包括消费电子品牌/ODM/家电厂商[6][21] - MWC 2025展会上搭载其技术的AIPC引发经销商抢购,智能会议助手成爆款功能[14][16] - 技术下探至千元机级别,推动AI功能向台灯/冰箱等家电渗透[20][21] 战略愿景 - 通过记忆机制构建分布式智能网络,探索群体智能与社会化学习路径[28] - 以端侧记忆为基石,推动大模型从工具向具备思维延续性的智能体演进[27][28] - 对标2017年手机AI芯片革命,试图引领新一轮离线AI浪潮[31][32] 行业现状 - 百模大战熄火,行业进入分水岭阶段,落地能力成为存活关键[25][30] - 设备商/品牌商真实需求旺盛,但多数项目无法满足工程化要求[30][31] - 离线部署与差异化升级成为产业链核心诉求[19][21]
直击WAIC 2025 | AI会不会被垄断?MiniMax创始人闫俊杰:AI领域一定会有多个玩家持续存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6 18:57
行业趋势与前景 - 人工智能正逐步成为社会的生产力,且增强几乎无尽头 [3] - AI领域将存在多个玩家持续竞争,不会形成垄断 [3][4] - 开源模型影响力提升,不断逼近闭源模型性能 [6] - AGI(通用人工智能)将实现并普惠大众 [9] 技术发展 - AI系统已从单一模型发展为多Agent系统,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增强 [5] - 模型推理成本未来1-2年可能降低一个数量级 [7] - 训练单个模型的成本不会显著增加,但算力使用仍会增长 [8] 公司动态 - MiniMax发布全球首个开源大规模混合架构推理模型M1系列 [4] - MiniMax推出全球首个高交付率全栈网站应用Agent(智能体) [4] - 公司旗下视频模型海螺(Hailuo)全球生成超3亿个视频 [7] 市场影响 - 高质量AI模型推动内容与创意普及化,降低创作门槛 [7] - 算力差异对训练效果的影响可通过实验设计和组织形式优化弥补 [7] - 英伟达CEO黄仁勋公开认可MiniMax为全球AI发展的关键推动者之一 [3]
“AI教父”辛顿、沈向洋等大咖启幕WAIC 2025:人应该管得到机器,而非机器管人
钛媒体APP· 2025-07-26 14:16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概况 - 大会主题为"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吸引30余国1200余位嘉宾参与,包括12位顶级奖项得主和80余位中外院士 [2] - 展览面积首次突破7万平方米,800余家企业参展,发布3000余项展品含40余款大模型和100余款首发新品 [2] - 重要演讲者包括诺贝尔奖得主Geoffrey Hinton、MiniMax创始人闫俊杰及前谷歌CEO Eric Schmidt等 [2][10] AI技术发展现状 - AI正从感知走向行动世界,语言大模型、多模态模型和具身智能领域快速突破,形成软硬结合的全栈技术体系 [5] - AI推理能力提升使成本大幅下降,已渗透工业、医疗等千行百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5] - 面临机器幻觉、深度伪造等风险挑战,需平衡发展与安全 [5] AI全球治理与发展方向 - 中国倡议AI应成为国际公共产品,反对技术垄断,主张开放共享和智能平权 [3][6] - 提出三点主张:普及普惠应用成果、加强全球创新合作、建立共同治理框架 [6][7][8][9] - 中国发布全球AI治理倡议并提议成立世界AI合作组织,推动多边协作 [9] 行业领袖观点 - Geoffrey Hinton指出数字智能的"不朽性"优势,但警告超智能AI可能通过子目标获取控制权 [10][13][14] - MiniMax创始人闫俊杰展示AI生产力变革:视频制作成本从100万元降至数百元,公司70%代码由AI生成 [15][16] - 姚期智关注数字鸿沟问题,施密特呼吁中美在超级智能领域达成价值观共识 [16][17] 技术应用与产业影响 - AI+行动推动中国原创成果涌现,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技术输出至全球南方国家 [6] - 面临算力芯片短缺、高质量语料枯竭等瓶颈,需加强产业链协同创新 [7][8] - 智能机器人等产业快速发展,中美合作潜力受业界乐观期待 [16][17]
阶跃星辰将获上海国投生态体系等新一轮投资,2025年收入冲刺10亿元
IPO早知道· 2025-07-25 21:15
公司动态 - 阶跃星辰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前夕发布新一代基础大模型Step 3 [2] - 公司创始人姜大昕强调回归客户需求,立足真实应用场景探索模型创新落地路径 [3] - 公司与上海国投达成深度战略合作,涉及资本链接、生态建设、业务协同等多方面 [5] - 上海国投生态体系将参与阶跃星辰最新一轮融资 [6] - 公司2024年收入目标定为10亿元人民币 [7] 商业化进展 - 公司战略性聚焦智能终端Agent方向,覆盖汽车、手机、IoT设备等关键场景 [6] - 已合作超过一半国内头部手机厂商,与吉利联合推出AI智能座舱并实现端到端语音大模型首次量产上车 [6] - 积极拓展金融财经、内容创作、零售等垂直行业应用 [6] 技术生态合作 - 联合近10家芯片及基础设施厂商发起"模芯生态创新联盟",首批成员包括华为昇腾、沐曦、壁仞科技等 [10] - 华为昇腾芯片已实现Step 3搭载运行,沐曦、天数智芯和燧原等初步实现运行 [10] - 四位国产芯片企业创始人首度同台探讨大模型与芯片协同创新 [12] 产品技术亮点 - Step 3基础大模型将于7月31日面向全球开源,号称"开源世界最强多模态推理模型" [14] - 在国产芯片上推理效率最高达DeepSeek-R1的300%,对NVIDIA Hopper架构芯片吞吐量提升超70% [14] - 在MMMU、MathVision等多个榜单取得开源多模态推理模型SOTA成绩 [16] - 升级多模态模型包括Step 3o Vision和Step-Audio 2 [17] 产品矩阵 - 构建"1+N"Step系列大模型矩阵:"1"为基础大模型Step 3,"N"为覆盖语音、视觉、图像编辑等多领域多模态模型 [13]
招聘求职精准匹配 AI Agent正在重塑招聘行业
经济观察网· 2025-07-25 19:56
行业痛点 - 招聘行业存在"招聘难"与"求职难"的结构性矛盾,企业难以找到合适人才,专业技能人才难以匹配心仪岗位 [1] - 传统招聘模式效率低下,HR平均需筛选1000份简历才能找到1个合适人选,每天耗费不少于4小时处理人才信息 [1] - 行业仍停留在"关键词+标签"匹配、HR手动筛选阶段,新兴AI技术未有效应用于人才价值匹配 [1] 技术突破 - 公司投入3000万组建技术团队,40多名算法工程师耗时1300多天研发多智能体架构的招聘行业AGI生态平台 [2] - AI Agent具备自主性、环境感知和决策执行能力,能根据环境变化自动调整行为 [2] - 发布L4级别人工智能全程伺应式招聘求职流程,融合多模态感知、智能决策、自动化流程技术,实现全流程智能化 [3] 产品创新 - "AI面试官"基于521个算法维度生成《AI面试评测报告》,涵盖专业技能、软性素质、价值观匹配等内容 [3] - AI面试官通过算法实现自然语言交互和情感共鸣,模拟真实面试场景,使企业招聘效率提升2倍以上 [3] - AI Agent能依据HR输入标准自动生成职位画像,并对简历进行快速评估 [3] 行业趋势 - 2025年被视为AI Agent商用元年,垂直领域智能体更具生命力 [4] - 智能体应用标志行业从"信息化"向"智能化"跃迁,促进就业公平和人力资源优化 [4] - 未来AI技术渗透率将加速提高,从"人机协同"向"智能共治"转变 [4] 公司战略 - 创始人All In赛道,花光20年积蓄投入AI招聘技术研发 [4] - 公司致力于推动招聘行业向更高效、精准方向发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