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搜索文档
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2025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8-18 00:03
经济形势分析 - 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主要经济体经济表现有所分化,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减弱,贸易壁垒增多 [3][8][24] - 央行强调保持战略定力,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任务取得重大突破 [3][8][24] - 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但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风险挑战 [3][8][24] 政策基调 - 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4][9][24] - 强化央行政策利率引导,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传导机制,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4][9][25] -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范资金空转,把握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保持银行体系自身健康性的平衡 [4][9][25] 热点议题 - 信贷结构发生深刻演变,新增贷款结构由2016年房地产、基建贷款占比超过60%转变为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贷款占比约70% [5][26] - 金融支持促消费要关注改善高品质服务供给,解决供给总量不足、质量待提升、企业盈利能力不足等问题 [6][27] - 普惠小微金融服务十年成就显著,小微企业融资状况明显改善,未来将加大对重点领域小微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10][26] 货币政策框架 -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金融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和金融强国建设 [8][11] - 平衡好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关系,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8][11] - 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领域 [9][12]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成效初显 信贷结构不断优化
金融时报· 2025-08-15 20:54
货币政策执行成效 -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3% 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 [2] - 央行推出三大类十项举措包括降准降息 下调结构性工具利率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增加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 [2] - 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 广义货币供应量 人民币贷款增长平稳 企业及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处于低位 [3] 信贷结构优化 - 新增贷款结构由2016年房地产和基建贷款占比六七成转变为目前科技 绿色 普惠 养老等领域占比六七成 [5] - 近十年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占比上升11个百分点 贷款期限结构持续优化 [6] - 直接融资(企业债券 政府债券 股票融资)在社会融资规模中占比相较2018年末提升4.4个百分点 [6] 重点支持领域 - 金融资源聚焦普惠小微 科技创新 信贷结构优化和促消费四大领域 [4] - 央行联合证监会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 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机制 [6] - 当前居民服务消费支出占比低于50% 金融部门将支持改善高品质服务消费供给 [7] 政策导向与实施 - 货币政策保持适度宽松 强调落实落细 保持流动性充裕 使社会融资规模与经济增长目标相匹配 [3] - 政策注重总量保障与结构优化相结合 传统工具拓展与新工具创新并重 [2] - 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加强部门协调与市场沟通 持续释放政策效应 [2][3]
聚焦信贷结构优化 央行详解金融如何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京报· 2025-08-15 20:49
信贷结构优化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 央行二季度货政报告聚焦信贷结构优化和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设置4篇专栏内容 [1] - 央行从微观维度优化信贷结构,宏观维度支持提高直接融资占比,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是未来主线 [1] - 金融供给侧转型中,新增贷款结构从2016年房地产、基建占比六七成转变为科技、绿色、普惠、养老等领域占比六七成 [2] - 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占比近十年上升11个百分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持续快于全部贷款增速 [2] 融资结构与贷款主体变化 - 企业贷款占比持续上升,居民房贷需求减弱,反映经济增长动能和模式转换 [3] - 直接融资占比提升,企业债券、政府债券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占比相较2018年末提升4.4个百分点 [3] 普惠小微金融与科技创新支持 - 央行将提升普惠小微金融可获得性、可持续性,实现高质量发展 [4] - 大量信贷资源投向科技领域,央行联合证监会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 [4] - 科技贷款服务呈现量增、价降、面扩特点,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渠道和机制不断完善 [4] 消费与服务供给优化 - 居民服务消费占比低于50%,增长空间大,金融需支持改善高品质服务供给 [4][5] - 服务消费有望成为经济增长重要引擎,服务业估值在自有住房、公共医疗等方面有改进空间 [6] 整治内卷与供应链优化 - 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有助于经济供需平衡和物价回升 [7] - 整治内卷式竞争后,焦煤焦炭、热轧卷板、玻璃等大宗商品价格明显上涨 [7] - 人民银行推动供应链票据平台和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建设,缓解企业现金流压力 [7] - 《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修订后,大型企业付款期限缩短至60天内,汽车行业供应商账期统一为60天 [8] - 汽车行业在业企业超150万家,消费额占社零总额近15%,产业链稳定对经济金融影响重大 [8]
8月14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集锦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14 21:58
生态文明建设 - 践行"两山"理念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全方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1][6] - 生态文明主题纪录片《绿水青山中国答卷》将于8月15日在央视播出[21] 金融数据 - 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29.94万亿元 同比增长8.8%[9] -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31.26万亿元 同比增长9.0%[9] - 前7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87万亿元[9] 财政支持 - 中央财政下达42.5亿元支持特殊教育发展 同比增长16.8%[16] - 超长期特别国债1880亿元投资补助资金下达完毕 支持设备更新领域约8400个项目[15] - 特殊教育生均经费标准由6000元提高至7000元 惠及91万残疾学生[16] 能源基础设施 - 中西部最大战略调峰储气库榆37库正式投运 总库容97.2亿立方米[19] - 该储气库可满足京津冀和陕西6000万户家庭用气需求[19] 交通运输 - 京雄快线签署委托运营协议 将与北京地铁大兴机场线贯通运营[19] - 项目建成后实现半小时直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19] 航空运输 - 中国航协发布航空客运自律公约 要求杜绝恶意竞争和违规销售行为[19] - 公约明确禁止低价倾销、虚假宣传及违规捆绑销售[19] 外贸表现 - 前7个月我国区域外贸持续向好[2][10] 数字经济建设 - "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有力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8] 文旅产业 - 哈尔滨大力发展特色文旅产业 提升城市吸引力[11] - 暑期红色文旅热度持续攀升 多地革命纪念馆接待量增长[12]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不断提升
央视网· 2025-08-14 20:08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29.94万亿元,同比增长8.8%,增速加快;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31.26万亿元,同比增长9.0%,增速保持较高水平;前七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87万亿元。 7月,贷款利率保持历史低位水平,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约3.2%,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3.1%。 金融总量平稳增长,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其中,普惠小微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分别同比增长11.8%、8.5%,均高于同期各类 贷款增速,金融对小微、科技、绿色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
金融“活水”如何浇出企业好“钱景”?
新华网· 2025-08-12 14:31
信贷投放规模 - 2022年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98万亿元 创单月历史新高 [1] - 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3.36万亿元 占全部新增贷款八成以上 [2] 区域金融支持成效 - 江苏银行向江苏盖亚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放1000万元信用贷款 利率3.85% [2] - 重庆银行业1月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387.29亿元 同比增长32.64% 惠及7.65万户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 [4] - 江苏银行1月末普惠小微贷款投放超200亿元 余额净增超60亿元 [6] 政策工具与实施 - 人民银行通过降准、增加支小再贷款额度、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实施两项直达工具接续转换等措施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3] - 两项直达工具转换为支持小微企业的市场化政策工具 [6] - 浙江推进小微企业信贷"增氧计划"和金融服务"滴灌工程" 重庆优化科技金融服务 安徽计划新型政银担业务新增放款1000亿元以上 [4] 企业融资现状与需求 - 科技企业反映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在额度、期限等方面不够灵活 需更符合行业特点的金融产品 [6] - 小微企业存在缺抵押担保、发债不易、综合融资成本高等痛点 [6] 金融机构行动方向 - 银行抓住年初信贷需求旺盛时机主动服务项目 银企携手共谋发展 [6] - 政策要求"早投放、早收益" 信贷投放力度持续加大 [2]
金融将更有针对性地支持扩大消费和投资
新华网· 2025-08-12 14:30
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回应地产泡沫化、影子银行等热点话题 3月2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介绍了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和 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郭树清介绍,2021年人民币贷款新增近20万亿元,银行保险机构新增债券投资7.7万亿元。制造业 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近30%,科研技术贷款增长28.9%,绿色信贷增长21%。加强受疫情影响较大 领域金融服务,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延长期限后顺利转换。有力支持煤电行业正常生产。全年保险业赔付 增长14.1%。为河南、山西暴雨灾后重建提供赔付资金约116亿元,新冠疫苗保险为超28亿剂次接种提 供了风险保障。 "当前,由于国际国内疫情还不稳定,加之一些其他方面环境的变化,经济需求表现不是太强,无 论是消费还是投资,增长都比较缓慢。"郭树清表示,需要采取一些有力措施,这不是说简单地采取"大 水漫灌"的办法,从而扩大货币政策的宽松度。财政也应发挥作用,增加结构性调整的具体措施。从银 行业和保险业的角度来说,希望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支持扩大消费、扩大投资。 中小微企业融资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但是这个难题在中国解决得还是比较好的。"郭树清表示,当 前1.2亿企业中 ...
央行、银保监会:用好用足各项金融政策 主动靠前服务实体经济
新华网· 2025-08-12 14:27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4月20日消息,4月19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座谈 会,抓好近期各项金融政策的落地工作,加大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支持,保障物流畅通和促进 产业链供应链循环。 会议指出,要用好用足各项金融政策,主动靠前服务实体经济。各金融机构要重点围绕接触型服务 业、小微受困主体、货运物流、投资消费等重点支持领域,强化对重点消费、新市民和有效投资的金融 服务,及时在信贷资源配置、内部考核、转移定价等方面出台配套措施。要充分发挥多项结构性货币政 策工具的效能,做好政银企对接,及早释放政策红利。要平衡好支持疫情防控、支持实体经济与防范风 险的关系,提升政策可持续性和宣传落地效果。 会议强调,金融机构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落实好差别化住房信贷 政策,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要执行好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区分项目风险与企业集 团风险,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做好重点 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项目并购的金融服务。要及时优化信贷政策,灵活调整受疫情影响人群个人住房贷 款还款计划。 【纠错】 【责任编辑:刘睿祎】 会 ...
金融政策适时加力 重点领域迎纾困“及时雨”
新华网· 2025-08-12 14:27
从降准资金落地到加大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支持力度,从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行业、企 业、人群等支持再到支持货运物流畅通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循环……近半月,央行、银保监会等部门加 快政策研判,出台针对性举措,多箭齐发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尤其是对物流、中小微等重点领域加大纾 困力度。 分析人士指出,当前相关政策正在逐步显效,有助于稳住经济大盘、稳定微观主体、改善市场预 期。但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帮扶实体经济仍需持续发力,预计后续针对重点领域仍将有更多举措出台, 二季度降息可能性仍然存在。 集中施策助推贷款量升价降 央行、外汇局联合出台《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人民银行和银保监 会联合召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座谈会……近期金融监管部门集中施策、适时加力,旨在稳住经济大盘、 稳定微观主体、改善市场预期。 金融支持实体,一手抓投放总量"加法"。央行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 在此基础上,对没有跨省经营的城商行和存款准备金率高于5%的农商行,再额外多降0.25个百分点。 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与此同时,加大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支持力度,用 好支农支小再贷 ...
过去十年 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逐步形成
新华网· 2025-08-12 14:25
记者从23日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2年以来,广义货币供应量 (M2)年均增速10.8%,与名义GDP年均增速基本匹配;过去十年,银行贷款和债券投资年均增速分别 为13.1%和14.7%;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适配性大幅增强,股债融资累计达到55万亿元。多项数据表 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这十年,人民银行稳健实施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综合研判复杂 多变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发挥好货币政策总量调节和结构调节的双重功能,前瞻性地加强跨周期的 调节,有效应对世纪疫情等内外部的冲击。在这个过程中,有力地促进稳增长、稳物价、稳就业和国际 收支平衡。坚持管住货币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守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 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介绍,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逐步形成。过去十年,银行贷款和债券投资 年均增速分别为13.1%和14.7%,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同业理财、信托通道较历史峰值大幅缩 减,金融脱实向虚得到扭转。保险深度从2.98%上升到3.93%,保险密度从1144元每人上升到3179元每 人,大病保险制度从2012年建立以来已覆盖12.2亿城乡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