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大市场
搜索文档
第七届海峡两岸暨港澳物流业创新大会在郑开幕
郑州日报· 2025-09-12 08:46
大会设置"1+4"核心议程,其中,综合论坛直击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四大主题论坛覆盖关键领 域。除此之外,还将组织参会代表赴企业开展学术考察,实地对接产业需求。 9月11日,第七届海峡两岸暨港澳物流业创新大会开幕式及综合论坛在郑州开幕。11日至13日,大 会将汇聚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物流领域专家学者、企业代表,聚焦物流业前沿变革,共话行业发展新机 遇。 本次大会以"立中原 链全球——加快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为主题,由河南省科协主办,河南省城 市科学研究会、河南物流职业学院、中原工学院等单位联合承办。参会嘉宾近500人,覆盖物流教育、 冷链运输、低空经济、港航供应链等多个领域。 在接下来的主题论坛环节,"智链未来河南冷链产业创新论坛""低空经济下的物流发展模式与路 径"等专场将聚焦实际需求,邀请郑州凯雪冷链、福建雪人集团等企业代表,与北京理工大学、香港理 工大学等高校专家共同探讨技术落地案例及转化路径。 据悉,大会还将发布《港航供应链论坛首发河南临港经济规划》《AI大模型赋能智慧物流技 术》,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河南冷链产业升级。 ...
开展郑州等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郑州日报· 2025-09-12 08:39
《批复》明确,有关省级人民政府要切实承担主体责任,加强组织实施,围绕深化要素协同配置、 提升要素配置效率、探索新型要素配置方式、优化新业态新领域要素保障、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等目 标,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改革试点,坚持问题导向、从实际出发,分类施策推进改革,明确工 作要点、任务分工和成果形式,统筹做好支持保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新业态新领域发展需要,因地 制宜大胆创新,开展差别化改革探索,及时跟踪评估试点效果、总结推广经验做法。重大事项及时请示 报告。 据新华社北京9月11日电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 案的批复》,同意自即日起2年内开展北京城市副中心、苏南重点城市、杭甬温、合肥都市圈、福厦 泉、郑州市、长株潭、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重庆市、成都市等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原则同意有关实施方案,并全文印发向社会公布。 《批复》要求,方案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 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综合改革试点为牵引,深入推进要 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着力破除阻碍要素 ...
苏州试点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 国务院批复同意 包括北京城市副中心、苏南重点城市等10个地区
苏州日报· 2025-09-12 08:28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 - 国务院批准北京城市副中心及苏南重点城市等10个地区开展为期2年的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苏州被纳入试点范围[1] - 试点目标为破除要素自由流动障碍 完善市场制度 推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和新质生产力发展[1] - 苏南试点覆盖南京 无锡 常州 苏州 镇江全域 涵盖技术 土地 人力资源 数据 资本 资源环境及要素协同7大领域共24条改革措施[1] 苏州数字化建设重点任务 - 依托人工智能和5G物联技术建设智慧城市大脑集群 实现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2] - 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 推动企业上云和工业App应用[2] - 探索资产证券化数字服务与监管平台 对ABS项目培育及投后管理实施数字化监管[2]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 苏州将重点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 供需精准对接及可持续经营开发等实践探索[2]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迈向纵深
中国新闻网· 2025-09-12 08:03
9月11日,《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公布。国务院批准自即日起2年内在 北京城市副中心、苏南重点城市、杭甬温、合肥都市圈、福厦泉、郑州市、长株潭、粤港澳大湾区内地 九市、重庆市、成都市等10个地区,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为什么要选这10个地区? 若把它们在地图上圈出来,答案其实很直观,这10地2024年经济总量合计超过全国的四分之一,发展基 础较好,影响力大,牵引性强。 在这些地区开展试点,有助于探索各类要素资源更大范围、更广领域高效配置的路径,也为支持经济大 省挑大梁提供重要改革支撑。 在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会长徐善长看来,这背后还有更深的考量:试点地区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 大湾区、成渝等重大战略区域,兼具东、中、西部地区代表性,既有利于破解区域要素流动共性难题, 又有利于疏通要素在城市群内部、跨区域间的流动堵点,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做强国内大循环 提供坚实支撑。 为什么要专门搞这一次试点? 这背后藏着经济发展的深层需求。8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是构建高 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内容。 10个 ...
国务院批复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郑州入选全国十大改革试点
河南日报· 2025-09-12 07:39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政策 - 国务院批复在10个地区开展为期2年的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包括北京城市副中心 苏南重点城市 杭甬温 合肥都市圈 福厦泉 郑州市 长株潭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 重庆市 成都市 [1] - 试点实施方案同步发布 涵盖土地 劳动力 资本等传统要素及技术 数据等创新要素的市场化改革 [1] - 改革旨在打破区域市场壁垒 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 郑州试点战略定位与优势 - 郑州被定位为中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是"东数西算"八大算力枢纽节点地理中心及通信网络交换枢纽 [2] - 公司建设运营数据金库 创新提出"数据元件"概念 打造全国"数仓 数纽 数港"基础设施 [2] - 郑州数据交易中心成立3年累计完成数据交易近1500笔 交易额超38亿元 [2] 技术要素市场创新发展 - 试点方案要求加大金融对原始创新 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支持力度 [3] - 推进政府引导基金联合社会资本参与创新平台建设 重大科技成果转化 高精尖产业孵化和独角兽企业培育 [3] - 推动资本要素服务实体经济 支持中原股权交易中心与全国性证券市场合作衔接 [3] 数据要素市场化机制建设 - 支持探索建立公共数据资产登记与评估制度 完善数据价格形成机制 [3] - 开展数据凭证生成 存储 归集 流转 应用的全流程管理试点 [3] - 强化新业态和服务业要素保障 全面提高要素协同配置效率 [3] 改革预期效益与实施路径 - 要素市场化改革有助于破解"内卷式"竞争 营造公平市场竞争环境 [3] - 改革将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赋能郑州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重要动力源 [3] - 郑州市政府将聚焦要素市场建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通过先行先试服务全国发展大局 [4]
国家重磅试点,为何选中这10个地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2 07:01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背景与目标 - 国务院批准自即日起2年内在北京城市副中心 苏南重点城市 杭甬温 合肥都市圈 福厦泉 郑州市 长株潭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 重庆市 成都市等10个地区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1] - 试点旨在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 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支撑[1] - 要素市场发育相对滞后成为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突出短板 与商品和服务市场相比存在明显差距[1] 改革试点历史沿革与推进方式 -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首次对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进行总体部署[2] - 2021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总体方案 明确优先选择改革需求迫切 工作基础较好 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开展试点[2] - 采用10个地区试点方式推进体现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因不同要素市场化程度差异较大且各地发展基础不同[3] 试点地区选择标准与特色 - 10个试点地区均为发展基础较好 经济增长支撑作用强的城市群 都市圈或中心城市 具有较强代表性[3] - 试点内容涵盖土地 劳动力 资本等传统要素以及技术 数据等创新要素 并强调因地制宜各展所长[3] - 北京城市副中心突出国际化和服务业开放 聚焦高端技术转化和金融资本创新 苏南重点城市推进跨江融合发展和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 合肥都市圈聚焦合芜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3]
奋力抢抓试点机遇
经济日报· 2025-09-12 06:49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核心观点 -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作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支撑并以此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1] - 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公布标志着改革迈出坚实一步将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并为新质生产力提供要素支撑[1] - 改革聚焦新型生产要素包括数据、空天、深海、频谱、新能源等旨在通过市场化配置激活新产业新赛道[1][2] 新型生产要素定义与范围 - 新型生产要素除传统土地、劳动、资本外还包括人力资本、技术、企业家精神以及数据、空天、深海、频谱、新能源等[1] -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已成为普遍共识[1] - 随着新质生产力实践丰富对新型生产要素的认识将更全面深刻[1] 新型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意义 - 创造更多发展机会:新要素崛起开启新时代带来庞大新产业新赛道如数据、空天、深海等一旦高效配置将促进新产业发展并衍生新企业、新就业和新收入[2] - 推动技术应用:激活新要素是推动科技成果商业化的重要驱动力解决关键瓶颈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打破商业化僵局如电动汽车、移动互联网、光伏发电和人工智能应用[2] - 促进绿色便利生活:数据与人工智能提升工作效率优化生产流程试点涉及海洋碳汇与林业碳汇配置改革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2]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亮点 - 试点区域选择新:10个试点地区区域代表性强培育新质生产力基础好畅通国内大循环落实国家重大战略意义大能探索新方向解决新问题[3] - 试点举措内容新:北京城市副中心对研发投入国有资本免增值保值考核苏南探索大科学计划组织管理模式粤港澳推进国有创投机构改革破除技术要素配置体制机制痛点[4] - 数据要素突破:长株潭、重庆推进企业登记监管、卫生健康、气象等高价值数据集开放杭甬温推进政府部门及国企数据协同共享北京探索数据统计核算和资产评估破除数据从资源向资产资本转变难点[4] - 资源要素创新:福厦泉探索建立海洋碳汇标准开展林业碳汇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粤港澳依法合规开展海洋资源交易为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闯新路[4] - 试点推进方式新:强调综合改革通过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结合赋予地方自主权系统推进改革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5][6]
国务院原则同意有关实施方案 10个地区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中国证券报· 2025-09-12 06:23
改革试点范围与目标 - 国务院批复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苏南重点城市、杭甬温、合肥都市圈、福厦泉、郑州市、长株潭、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重庆市、成都市等10个地区开展为期2年的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1] - 试点地区为发展基础较好、经济增长支撑作用强的城市群、都市圈或中心城市,改革基础条件较好且具有较强代表性 [2] - 试点方案自批复起实施2年,预计2027年完成试点任务,旨在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支撑 [2] 资本要素改革举措 - 北京城市副中心方案提出推进技术资本化,支持金融机构采用知识产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方式提供金融产品服务,鼓励保险公司开发科技保险业务,探索知识产权融资并推动其规模合理增长 [3] - 北京城市副中心方案支持完善创业投资监管体制,支持优质科技型企业上市或挂牌融资,并支持建设国际化技术转移平台 [3] -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方案明确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深圳证券交易所完善上市制度,发挥新三板转板功能,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债券平台,并高标准建设广州期货交易所 [3] -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方案支持区域性股权市场建设拟上市企业综合培育平台,稳慎探索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 [3] 技术要素改革举措 -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围绕“建机制、搭平台、优生态、促开放”推进技术市场改革,支持试点地区开展差别化探索,推动构建全国一体化技术市场体系 [5] 土地要素改革举措 - 试点任务包括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赋予试点地区更大土地资源管理自主权,支持依据人口存量和变化趋势匹配新增建设用地,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6] - 在创新产业用地供应方面,将建立健全长期租赁、先租赁后出让、弹性年期供应等市场供应体系 [6] - 在盘活存量土地方面,将细化完善低效用地认定标准,推动城镇低效用地腾退和主动退出 [6] 人力资源要素改革举措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支持试点地区在“增机会”方面坚持就业优先,促进政策协同发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 [5] - 支持试点地区在“强服务”方面加强服务供给以促进顺畅流动,在“优环境”方面优化市场环境以激发流动活力,在“提能力”方面注重能力培养以释放流动潜力 [5] 金融支持措施 - 中国人民银行措施包括持续完善标准制定、金融统计、信息披露等基础建设以促进要素合理流动,并增强资本要素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7] - 中国人民银行将引导各地深化区域金融改革,并围绕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推动更高水平金融开放合作、推动数字赋能金融发展等方面加大对试点地区的金融支持力度 [7]
个体工商户信用评价指标国家标准发布
人民日报· 2025-09-12 06:21
(责编:牛镛、岳弘彬)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本报北京9月11日电 (记者林丽鹂)市场监管总局近日组织制定发布《个体工商户信用评价指标》 (GB/T 46278—2025)国家标准,推动评价信息有序共享和高效利用,助力个体工商户信用融资。标 准规定了个体工商户信用评价指标建立的基本要求、评价指标内容及指标设置,适用于开展个体工商户 信用评价活动。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12日 10 版) 开展个体工商户信用评价,旨在发挥信用价值,助力金融机构开发和提供适合个体工商户发展特点的金 融产品和服务,扩大个体工商户贷款规模和覆盖面,提高贷款精准性和便利度;同时也将为实施分型分 类精准帮扶,加大"个转企"探索力度,鼓励、支持、引导个体工商户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标准化支撑。 该标准的发布和实施,既是落实社会信用体系高质量发展、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政策要求,也是解决 当前个体经济蓬勃发展面临融资贵、融资难困境的现实需求,将为开展柔性监管、包容审慎监管、助企 纾困、实施个体工商户精准帮扶提供标准助力。 ...
助力解决个体经济融资难 个体工商户信用评价指标国家标准发布
人民日报· 2025-09-12 05:58
政策发布 - 市场监管总局近日组织制定发布《个体工商户信用评价指标》国家标准(GB/T 46278—2025)[1] - 标准规定了个体工商户信用评价指标建立的基本要求、评价指标内容及指标设置[1] - 该标准适用于开展个体工商户信用评价活动[1] 政策目标 - 推动评价信息有序共享和高效利用,助力个体工商户信用融资[1] - 发挥信用价值,助力金融机构开发和提供适合个体工商户发展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1] - 扩大个体工商户贷款规模和覆盖面,提高贷款精准性和便利度[1] - 为实施分型分类精准帮扶,加大"个转企"探索力度提供标准化支撑[1] - 鼓励、支持、引导个体工商户持续健康发展[1] 政策背景与意义 - 落实社会信用体系高质量发展、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政策要求[1] - 解决当前个体经济蓬勃发展面临融资贵、融资难困境的现实需求[1] - 为开展柔性监管、包容审慎监管、助企纾困、实施个体工商户精准帮扶提供标准助力[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