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

搜索文档
在首都北京,赴一场与月季的“倾城之约”
环球网· 2025-05-25 20:48
生态建设 - 北京2024年启动花园城市建设专项规划 通过月季种植等生态工程提升城市景观 [1] - 全市月季栽植面积达2 5万亩 品种超2500个 城市应用品种比30年前增长10倍至上百种 总种植量5000余万株 [2] - 四环路将新增60公里"月季花环" 与现有环路景观形成连贯的"月季项链"体系 [2] 产业创新 - 北京月季产业形成研发 生产 景观应用全链条 年产切花1300万支 盆栽300万盆 年产值超2700万元 [4] - 拥有国家级种质资源圃 国际测试中心等4大科研平台 培育50余个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 [4] - 国际月季大会首次在华举办 凸显中国在种质资源 育种研发领域的全球影响力 [4] 文旅融合 - "花开北京·2025月季文化节"设立14大展区 覆盖3500亩花海 展示3000余个品种 [6] - 推出VR云花展和月季赏花地图 实现线上线下联动 扫码集章可享购花优惠 [6] - 月季主题内容在社交媒体形成打卡热潮 成为城市文旅新IP [6]
“中国第一滩”崛起南海岛黄金旅游带,茂名打造广东乡村振兴新标杆
新浪财经· 2025-05-25 17:40
茂名滨海文旅发展概况 - 茂名市依托182公里海岸线和"中国第一滩"国际A级旅游资源,推进"农交文旅商"融合发展,打造南海岛黄金旅游带[1] - 2024年南海岛黄金旅游带接待游客482.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3亿元[3] - 采用"生态修复+文化活化+产业联动"发展路径,成为粤西乡村振兴标杆[1] "中国第一滩"核心资源 - 拥有中国最长的沿海防护林带(80公里)和12公里银滩,可同时容纳10万人[6] - 海水能见度达8米,放鸡岛是全国首个潜水旅游基地[6] - 编制《南海旅游岛概念规划》,构建"春赏花、夏赶海、秋登山、冬康养"的全季旅游格局[6] 疍家墟文旅项目 - 2022年5月开业的塘霞俚街融合疍家文化、渔商文化,2024年接待游客41.4万人次,高峰期日客流1.5万人次[12] - 形成摄影、民宿、皮鞋三大主导产业,年营业额突破750万元,直接创造就业岗位200个[15] - 通过皮鞋街复兴当地传统产业,高峰期曾有435家皮鞋厂年产1740万双[12] 产业发展模式 - 实施"百墟千村振兴计划",形成"策划-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的乡村振兴工作法[16] - 打造油城墟(工业遗产)、窦州墟(三华李)、高凉墟(冼夫人文化)等差异化项目[18] - 智慧交通系统和停车场建设提升游客体验,未来计划引入低空文旅、剧本游等新业态[9][18]
文旅消费展首次亮相第九届丝博会
搜狐财经· 2025-05-24 11:15
展会概况 - 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首次设立文旅消费展 展览面积达10000平方米 汇聚70余家文旅企事业单位参展 [2] - 采用"场景化展示 互动式体验 全链化对接"策展理念 规划文旅主题 文娱演艺 非遗国潮 赛事四大板块 [2] - 重点引进文旅科技 夜间经济 数字创意 特色IP 沉浸式体验等消费驱动型企业 [2] 区域展示亮点 - 西安展厅以"唐诗里的长安"为主题 运用数字科技展现诗人诗作与城市风貌 [3] - 渭南展厅展示"黄河华山·家在渭南"文旅消费新场景 汉中展厅融合两汉三国文化与秦巴生态 [3] - 延安展厅通过数字技术复刻红色历史场景 商洛展厅推出"22℃康养之都"展示秦岭生态与非遗融合 [3] 配套活动 - 展会期间举办23场主题推介与14场文化展演 包括陕北说书 壶口斗鼓等20余场民俗演艺 [3] - 文化和旅游项目专场推介会通过路演 签约等形式搭建资源对接平台 [3] - 设置华服展演 电子竞技 非遗手作体验等互动项目增强参与感 [3] 行业数据 - 1至4月陕西省接待国内游客量同比增长5 49% 游客总花费增长7 85% [4] - 一季度重点文旅产业链群实现营收2095 88亿元 同比增长16 44% 超预期指标6 4个百分点 [4] 战略意义 - 展会推动"文旅流量"向"消费增量"转化 促进产业链全要素整合 [2][5] - 通过"文旅+科技""文旅+体育""文旅+健康"等跨行业融合展现创新活力 [2][5] - 打造产业升级 政企协同 全民共享的实践平台 强化品牌效应与内需促进 [5]
丝路古城谱新韵
人民日报· 2025-05-24 05:56
文旅融合与城市更新 - 库车市以文旅融合为抓手推进文化润疆工程,通过龟兹乐舞数字体验中心、库车大馕城等特色项目焕发龟兹文化新活力 [2] - 2012年库车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23年启动"拯救老屋行动",由北京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主导古民居普查与修缮,保留历史风貌 [3] - 面粉厂旧址改造为"龟兹数字创忆园",包含数字展示馆、龟兹书屋等业态,成为盘活存量资源的范例 [4] - 2023年发布《库车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3—2035)》,规划涵盖名城保护、民生改善及特色产业培育 [5] 非遗保护与传承 - 库车市现有11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中国家级2项、自治区级5项,通过专项资金、展演及传帮带机制提升传承人积极性 [6] - 龟兹非遗工坊成为文旅融合亮点,艾德莱斯绸、铜器等传统技艺吸引游客 [5] - 萨玛瓦尔舞入选自治区非遗名录,相关作品《爷爷的萨玛瓦尔》获中国舞蹈"荷花奖"金奖 [6] - 推动非遗进校园,中小学开设特色课程增强青少年文化自信 [6] 文旅品牌打造与援疆项目 - 浙江文旅援疆"双珠"计划(2023-2026年)聚焦托木尔自然遗产和龟兹文化遗产,实施六大行动打造"丝路古龟兹·神奇阿克苏"品牌 [7] - 宁波援疆指挥部微改造1.2公里龟兹小巷,保留古城风貌并融入龟兹文化元素,成为网红打卡地 [7] - 独库(康村)游客服务中心计划2025年5月底运营,提供旅游咨询、文化展示等复合功能,预计带动就业与经济收益 [8] - 浙江援疆通过包机、专列"引客入阿",2023年以来累计引客370万人次,助力当地接待游客1794万人次 [8]
端午假期周边游预订火热 文旅融合激发消费活力
中国证券报· 2025-05-24 05:14
旅游消费趋势 - 2025年端午假期旅游消费呈现"周边深度游+文旅新体验"双重特征,国内周边游预订量同比增长23% [1] - "2小时高铁圈"成为重要出行范围,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及川渝等区域中短途线路热门 [1][2] - 端午假期与六一儿童节相遇,亲子景区热度攀升,莫干山亲子游热度同比增长266%,"莫干山民宿"热度同比增长100% [2] 价格与性价比 - 相较五一假期,端午假期武汉、济南、西安等热门目的地酒店均价可节省20%-30% [1] - 中心城市下沉周边趋势明显,游客既避开人潮又能深入体验地方特色 [2] 民俗活动与文旅融合 - 赛龙舟等民俗活动成为核心亮点,"端午""龙舟""粽子"关键词搜索量较上月同期增长220% [1][3] - 湖南岳阳、福建龙岩、广东佛山等民俗目的地旅游预订量同比增长超20%,佛山整体旅游预订量同比增长167% [1][3] - 成都、杭州、佛山、苏州等地入围国内十大热门民俗旅游目的地 [3] 音乐节与演艺经济 - 端午假期音乐节、演唱会带动旅游市场热度,陶喆福州演唱会、张学友重庆演唱会门票售罄 [3] - 长沙草莓音乐节、2025百度黄山青松音乐节等热门演出热度环比上涨40% [3] 自驾游与目的地 - 上海、成都、南京、重庆、深圳为端午假期热门自驾游目的地和出发地前5名 [2] - 苏州、杭州、佛山凭借丰富民俗活动入围自驾游目的地前10名 [2]
端午文旅新图鉴:民俗游点燃消费热 周边游领跑假日经济
证券日报· 2025-05-23 23:50
端午假期旅游市场概况 - 端午假期恰逢儿童节 亲子游和家庭游成为出行主力军 旅游市场以短途游为主 本地民俗游等特色主题产品预订热度高涨 [1] - 端午假期以本地游和周边游为主 高铁或自驾成为主流出行方式 携程数据显示本地游及周边游占比达50% 周边游预订量同比增长23% [3] - 马蜂窝大数据显示截至5月21日一周内 各地"周边游"热度平均涨幅超50% "自驾"相关热度平均涨幅超65% [3] 民俗文化体验驱动消费 - 龙舟文化作为核心IP带动多层次消费场景 同程旅行数据显示"龙舟"相关关键词搜索量环比增长270% 美团旅行数据显示"龙舟基地"搜索量同比增长216% [2] - 端午特色美食搜索量显著提升 美团旅行数据显示"龙船饭"搜索量同比增长183% 观看龙舟赛后品尝传统美食成为独特旅游方式 [2] - 湖南汨罗 乌镇 安徽宏村等地推出包粽子 香囊DIY等民俗体验活动 文旅融合有效激发消费新活力 [3] 区域市场表现与热门目的地 - 端午假期十大热门铁路线路集中在京津冀 川渝 珠三角 湘赣鄂等城市群 热门目的地包括北京 上海 南京 成都等十大城市 [4] - 长三角 珠三角 京津冀 川渝地区游客周边出行需求旺盛 客源地与目的地呈现显著区域集聚特征 [4] - 潜江 荆州等美食目的地火车票预约量同比显著增长 去哪儿数据显示相关城市酒店预订量增长超30%且持续攀升 [5] 时令美食主题旅游兴起 - 湖北潜江油焖大虾 广东荔枝采摘 浙江杨梅酒制作等时令美食活动成为出行新动力 美食探索与文化体验深度结合 [5] - 福建霞浦蛏子宴搭配滩涂赶海活动形成特色海洋文化体验 美食主题旅游有效延长消费链条 [5] - 传统节日通过多样化方式满足文旅消费深层次需求 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并为暑期旺季释放积极信号 [3][5]
当“打卡”变成“入戏”:解码文旅融合时代的消费新密码
搜狐财经· 2025-05-23 13:44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中国消费市场交出了一份耐人寻味的成绩单:文旅部数据显示,全国国内旅 游出游人次同比增长7.6%,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游客人均消费支出较2019年同期增长14.2%。这 组看似矛盾的数据背后,正悄然孕育着消费升级的深层变革——当传统观光游逐渐退潮,以文化体验为 内核、以生态价值为底色的新型消费模式,正在重塑区域经济的增长逻辑。 传统旅游模式过度依赖资源消耗的发展路径已难以为继。某知名山水景区曾创下单日10万游客的纪录, 但留下的却是日均30吨垃圾和满山遍野的塑料瓶。反观茶陵的生态实践,通过建立"游客碳账户"体系, 将交通出行、住宿选择、消费行为转化为可量化的碳积分,积分可兑换农产品或文旅项目优惠券。这种 游戏化机制不仅降低了环境负荷,更创造了新的消费场景——为了获取稀有文创产品,游客主动选择低 碳出行方式,形成正向循环。 在苏州工业园区,这种绿色转型正在催生新质生产力。狮山市集的建筑群采用装配式木结构,活动结束 后可整体迁移至其他景区循环利用;夜游使用的灯光系统全部接入城市智慧能源管理平台,根据人流密 度自动调节亮度。这些创新举措使单场活动的碳排放量较传统展会降低67%,却创造了更 ...
文旅嘉年华激活消费新热潮
杭州日报· 2025-05-23 10:41
文旅活动启幕 - 2025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旅游日暨余杭区第二十个非遗保护月活动在余杭区百丈镇正式启幕 [1] - 活动围绕"余杭好地方"文旅IP推出亲子寻宝赛,串联4条主题文旅游线 [1] - 联动非遗市集、精品民宿形成特色体验集群,构成"非遗展示-文化解码-场景消费"闭环 [1] 荣誉授牌与联盟成立 - 活动现场为新入选省级非遗工坊、省级非遗茶空间及余杭区非遗传承实践优秀案例颁发荣誉 [1] - 余杭区12家新入选市级乡村(社区)博物馆的单位被授牌 [1] - "余杭区乡村博物馆联盟"正式成立 [1] 百丈镇文化运营成果 - 百丈镇提出打造"中国乡村博物馆第一村"振兴计划,形成"一村十馆"文化格局 [1] - 创新打造"文化资源-文创产品-市场价值"转化链条,培育13个特色共富工坊 [1] - 2024年百丈乡村博物馆集群实现经营性收入5000万元,带动旅游收入增长60%,解决300余人就业 [1] 非遗保护月系列活动 - 余杭区第二十个非遗保护月期间将推出30余项文旅促消费系列活动 [2] - 活动包括"余杭之夜·潮端午"、五常龙舟胜会、水乡婚礼、青山端午游龙会等 [2] - 全方位展现余杭"山水人文共美"独特风采,书写文旅融合篇章 [2]
西湖区升级全域文旅版图
杭州日报· 2025-05-23 10:41
文旅活动推广 - 西湖区以"北纬30°派对 解锁西湖B面"为主题举办2025年文旅系列推广活动,通过艺术、科技、市集、演艺等多元形式展现创新活力与文化魅力 [1] - 活动发布现象级文旅新业态、十大线路及年度重大文旅活动,以全新消费场景升级全域文旅版图 [1] - 从全年时间维度挖掘四季特色,针对亲子、青年、养宠群体打造涵盖艺术疗愈、传统文化、户外运动等主题的旅游线路 [1] 政策与产业支持 - 同步发布"5·19惠民政策",包含景区优惠、文旅和体育产业政策、文旅权益卡等举措,支持文旅企业并提供游客门票优惠 [1] - 西湖区持续以政策创新释放产业动能,以惠民举措传递城市温度,以多元产品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1] 年轻化营销与消费升级 - 创新推出"高校文旅星推官"计划,吸引高校学子通过新媒体创作、活动策划为文旅注入青春活力 [2] - 组建"文旅宣推官"队伍,涵盖科技、文化领域及主持人、运动员等多职业青年代表 [2] - 深化"文旅+百业"跨界联动,以7大领域30个新消费培育监测点推动文旅与新消费深度共振 [2] 业绩与业态创新 - 今年"五一"假期接待336万游客,酒店入住率同比上升11.45% [2] - 科技赋能、沉浸式体验、新消费驱动、融合创新四大现象级文旅新业态全面爆发 [2] - 以"两镇六街区"为抓手打造文旅新消费场景,融合市井烟火与数字科技、文创IP [2]
三亚大东海旅游区挂牌国家4A级景区
海南日报· 2025-05-23 09:27
海南日报三亚5月22日电(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艳玫)5月22日,三亚大东海旅游区国家4A级旅 游景区揭牌仪式举行。历经3年高标准提质升级,三亚大东海旅游区以全新面貌跻身国家级优质旅游景 区行列,标志着三亚旅游品质提升迈上新台阶。 大东海旅游区位于三亚市中心城区南部,坐拥2.9公里海岸线,陆域面积19.49公顷,海域面积26.08 公顷,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是集旅游、观光、度假、休闲于一体的开放式景区。 此次获评国家4A级景区,是大东海旅游区迈向世界级文旅目的地的重要一步。未来,景区将依托 海洋资源和文化优势,强化智慧管理,推动"文旅+"业态融合,打造海洋文化与时尚潮流相结合的夜经 济生态圈。 三亚旅发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大东海旅游区将以更高标准提升服务品质,为游客提供多元化的滨 海旅游体验,展现三亚热带滨海旅游的魅力。 自2023年起,三亚旅发集团对大东海旅游区实施全方位改造,涵盖游客中心、游步道、下海通道、 智慧化建设等领域。景区新建及修缮1.5公里游步道和15条下海通道,实现中英俄三语标识全覆盖,并 推动商户支持国际信用卡与移动支付,全面提升游客体验。此外,景区优化功能分区,设立生态保育 区、文化体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