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搜索文档
“预”字当头方能更好履职尽责(思想纵横)
人民日报· 2025-10-13 06:10
核心观点 - 文章强调领导干部需具备见微知著的前瞻性思维 以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 服务群众和防范化解风险的本领 [1] - 核心能力体现在预见机遇之势 需求之变和风险之微三个方面 从而更加主动和自觉地履职尽责 [1]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机遇把握 -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把握发展机遇 机遇常悄然闪现 如新想法的萌芽或新模式的尝试 需及时捕捉和主动承接 [2] - 预见机遇的关键在于做机遇的转化者 要敢于从零散信息中识别发展趋势并善为机遇落地搭平台 变被动为主动 [2] - 应从网络热点 消费习惯 生活场景的微变化和小切口中看到机遇 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抓住机遇转化的黄金窗口 [2] 对民生与企业需求的预见与服务 - 民生关切和企业需求并非静态清单 今天的小事可能成为明天的大事 被动回应易陷入解决一个冒出一批的循环 [3] - 预见需求之变要求将工作做在群众开口之前 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例如通过推动农村建筑工人意外伤害保险试点和推出码上联应用场景等服务企业 [3] - 应增强提前半拍的自觉 通过大数据分析 一线蹲点调研等方式敏锐抓住需求 善于从个别诉求中梳理共性趋势 推动解决一件事向解决一类事转变 [3] 风险与挑战的防范化解 - 对突发任务和潜在挑战 等问题出现后再应对会陷入被动 需将偶然遇见的难题转化为主动预见的工作重点以把握主动权 [4] - 预见问题是对风险传导规律的精准把握 需增强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 对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做到心中有数和精准拆弹 [4] - 应坚持关口前移和防范在先 把补牢之功用在亡羊之前 下好先手棋并打好主动仗 [4]
探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京华实践教研中心——“带着问题来,揣着方法走,坚定信念干”
人民日报· 2025-10-11 10:38
最近一段时间,中共北京市委党校一间特别的教室"火"了:7月1日正式启用以来,70余个开课日累计培 训学员超1万人次。来自各地的党员干部、高校师生等从天南海北汇聚而来,最新的课程预约,已排到 了一个月以后。 这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京华实践主题教室,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京华实践教研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不懈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目的全 在于运用,在于把这一思想变成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首都发展实现的新跨越,最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科学指引。"教研中心启用后,中共北京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率先开课。北京市委书记尹力表示,要 将首都发展改革的鲜活现场转化为学思践悟的理论课堂,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奋力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北京篇章。 "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 老城焕发新生、"APEC蓝"成为常态、京津冀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走进位于北京市委党校礼堂的主 题教室,仿佛步入一幅新时代首都发展的全景长卷。 "有事和居民商量着办,社区居民逐渐成为共建美好 ...
“带着问题来,揣着方法走,坚定信念干”
人民日报· 2025-10-11 08:46
教研中心概况与运营数据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京华实践教研中心于7月1日正式启用,其主题教室在70余个开课日累计培训学员超1万人次 [1] - 课程预约已排到一个月以后,显示其需求旺盛 [1] - 教研中心由主题教室、理论研究成果学习应用平台、现场教学实践基地矩阵、"五位一体"课程体系4部分组成 [6] 教学理念与课程设计 - 教学目标是实现"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教学闭环,让学员"带着问题来,揣着方法走,坚定信念干" [1][6][9] - 课程设置3个篇章:呈现思想背景与体系、展示北京实践、展现前行信念 [5] - 教研中心整合北京市100多个现场教学点,优选出60个点位、14条线路打造实践基地矩阵 [7] - 针对北京市党员干部、在京中央单位干部、外省市干部、高校师生等设计不同课程,未来将面向留学生设置专门课程 [7] 首都发展实践成果 - 北京地区生产总值预计今年将跨越5万亿元台阶,5年经济增量约1.4万亿元 [4] - 北京PM2.5年均浓度由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降至2024年的30.5微克/立方米,降幅近七成 [4] - 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在6%左右,入选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的成果数量占全国半数以上 [4] 教研中心的功能与产出 - 教研中心不仅是课堂,也是发展的智库,其打造的"智汇京华"讲坛已举办7期 [8] - 自成立以来已报送决策咨询报告68篇,其中20多篇获得省部级及以上领导批示或采纳实施 [9] - 教研中心的工作专班历时8个月,走访34个实践点、修改15稿,凝练出5万字的教学大纲 [7]
时代专论丨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10-10 10:56
政策导向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 [3] - 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 - 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做到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7] 发展目标 - 党的二十大明确了到2035年人的全面发展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 [10] - 新征程上要着眼更好满足人民多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6] - 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 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 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11] 民生保障措施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发展素质教育 促进教育公平 [13] -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 [14] - 健全覆盖全民 统筹城乡 公平统一 安全规范 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15] - 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16] 改革重点领域 - 要从就业 增收 入学 就医 住房 办事 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 [12] - 深化教育卫生事业改革创新 全面提高人口综合素质 [16] - 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16]
用“带头过紧日子”滋养民生沃土(思想纵横)
人民日报· 2025-10-09 06:11
政策导向与核心理念 - 党政机关坚持带头过紧日子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 [1] - 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强调坚持从严从简,降低公务活动成本,腾出更多资金用于发展所需、民生所盼 [1] -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是党发展壮大的成功密码和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 [2][4] 历史传承与制度自觉 - 党在百余年奋斗历程中始终将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与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相结合,形成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 [1] - 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节省每一个铜板到新时代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是基于对人民利益的深刻体认形成的制度自觉 [1] - 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从来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基于对人民利益的深刻体认 [1] 现实意义与资源配置 - 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是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2] - 带头过紧日子并非简单的节衣缩食,而是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以主动作为开辟改革发展新境界 [2] - 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既是政治责任也是民生担当 [3] 具体实践与民生影响 - 各级党政机关通过降低公务活动成本,将腾出的资金用于脱贫攻坚、乡村全面振兴等民生工程 [2] - 中央部门带头压减支出,地方政府严控三公经费,主动调减非必要开支,以党和政府的紧赋能民生领域的宽 [3] - 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开支增加的是民生福祉的厚度,压缩非必要支出拓展的是群众的幸福空间 [3]
“10分钟就能到暖心驿站”(从一线看高质量发展这五年)
人民日报· 2025-10-08 05:51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通过快递员刘阔的亲身经历,展示了中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作条件和权益保障的显著改善,体现了政策层面对该群体的支持与关怀 [1][2] - 新就业群体正从被服务对象转变为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实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发展的“双向奔赴” [2] 新就业群体服务设施建设 - 北京市西城区为新就业群体建设的服务设施数量显著增长,驿站数量从2021年的80个增加至355个,目前全区服务区数量超过1500个 [1] - 服务设施功能齐全,包含“暖心驿站”、“小哥议事厅”、技能培训空间等,并提供充电宝、饮水机、微波炉、医药箱等基本服务 [1] - 通过有效整合党群服务中心、银行、超市、保安岗亭等现有空间资源,以解决老城区人口密集、空间不足的问题 [2] 国家政策支持 -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 [2]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将新就业群体的保障纳入国家顶层设计 [2] 新就业群体参与社会治理 - 以西城区为例,有5.1万名“西城小哥”化身穿街走巷的“城市响应人”,积极参与平安建设、为老服务等基层治理工作 [2] - 各地涌现出新就业群体参与治理的案例,如重庆江北区引导其成为发现消防隐患的哨兵和社区网格管家,杭州有美团小哥成立公益服务中心开展义务服务 [2] - 快递员刘阔作为党员,将送货路线视为“责任区”,为居民提供跑腿服务并与空巢老人结对帮扶 [2]
体系化学理化研究 | 构建21世纪政治经济学的几点思考
搜狐财经· 2025-10-06 17:18
构建21世纪政治经济学的必要性 -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刻重塑生产方式和交换关系,经济发展失衡、贫富鸿沟加剧、生态危机频发等矛盾日益尖锐复杂[1] - 西方主流经济学聚焦于抽象的市场均衡和个体最优,在解释和应对当今系统性、结构性的全球挑战时显得捉襟见肘[1] - 当代资本主义形态发生巨大变化,金融资本全球化、数字经济、平台资本等新现象使得价值创造、剥削形式、阶级结构都趋于复杂化和隐蔽化,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范式中的某些具体结论需要与时俱进地发展[1] - 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宏大历程,其规模之巨、变革之深、影响之远、特色之鲜明,具备了催生新理论的历史分量[4]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地位 -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经济发展伟大实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理论总结[1][3] - 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刻反映了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认识、把握和运用,不仅是立足当代中国的经济理论,而且是面向21世纪的经济理论,不仅是指导中国发展的理论,而且是具有世界意义的理论[1] - 新时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实践表明,习近平经济思想不仅能为中国发展提供科学指引,还具有回应时代之问、破解全球发展难题的世界性意义[3] - 当前亟须将蕴含在习近平经济思想中的原理性、规律性成果,进行系统性提炼、学理化论证和体系化构建,使之上升为严密的学术体系和知识体系,形成21世纪政治经济学[4] 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意义 - 构建21世纪政治经济学是打破西方话语垄断、形成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关键举措,长期以国际经济学界为西方范式所主导,限制了中国学术话语权的提升[5] - 构建基于中国实践、彰显中国特色、又能进行国际对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是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5] - 这种理论建构不仅是对现实经济过程的反映,更是一种具有主体性和创造性的知识生产,能够重塑全球经济学的认知图景和价值取向[5] 21世纪政治经济学的关键研究议题 - 发展的根本目的问题:需要重新审视发展的价值导向和伦理基础,将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统一于经济发展过程,将经济发展成果转化为人民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5] - 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经济新形态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如何理解劳动、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的相对地位和组合方式,如何塑造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环境[6] - 经济与政治的关系问题:需要厘清政党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市场与政府的边界和互补关系,探索国家在引导资本、规制垄断、防范风险、推动创新等方面的角色[7][8] - 国家与资本的关系问题:亟须从历史与制度比较的视角,分析不同类型国家处理资本问题的实践,提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与资本的良性互动经验[10] - 发展与环境的关系问题:有必要进一步深刻总结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经验,深入分析生态约束下的经济增长路径、绿色转型的经济社会影响等问题[11] - 经济全球化与全球经济治理问题:必须突破传统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西方中心论框架,深入分析中国倡导的多边主义、发展型国家角色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所蕴含的新型合作逻辑[12][13] 方法论与话语体系建设 - 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和基本方法,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原理,分析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和演变趋势[14] - 应具有深远的历史眼光和宽广的国际视野,打破西方中心论的历史观,强调多元现代性和文明互鉴,在人类知识谱系中定位中国道路的价值[15] - 应强化问题导向和实践意识,坚持从实际出发,聚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深入研究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15] - 应着力构建标识性概念和易于传播的话语体系,提炼打造诸如"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新质生产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既准确反映中国经验、又便于国际交流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16]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以人民为中心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06 08:38
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曾来到民主村社区,察看小区改造和便民服务情况。面对围拢过来的社区居民,总书记对大家说:"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中国 共产党要做的事情,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总书记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能为解决民生问题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每年办一些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我国计划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5万个。在重庆,当地今年计划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227个,对老旧住宅更新改造和加装电梯4000部,完成 电动车充电端口设施建设20000个以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牢记总书记嘱托,各地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这个国庆中秋假期,重庆九龙坡区民主村社区装扮一新、节日气氛浓厚。今年,惠及3800多户居民的民主村社区城市更新二期项目改造全部完工,人们多了 诗歌长廊、迎宾花园、活动中心等新去处,卫生中心、便民书屋、家电维修点也得到了全新升级。 河南信阳市民 简大涛:能够亲近大自然,能够赏赏花,欣赏欣赏这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以人民为中心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央视网· 2025-10-05 19:42
民生发展核心理念 - 发展目标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1] -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民生为大”原则,各级党委和政府需投入更多财力物力解决民生问题,每年办民生实事[1] -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多办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扎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 城市更新与老旧小区改造 - 2024年全国计划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5万个[1] - 重庆市2024年计划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227个,更新改造老旧住宅并加装电梯4000部,完成电动车充电端口设施建设2万个以上[1] - 重庆九龙坡区民主村社区城市更新二期项目惠及3800多户居民,新增诗歌长廊、迎宾花园、活动中心等设施,升级卫生中心、便民书屋、家电维修点[1] 城乡人居环境改善 - 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建设口袋公园超4.8万个、绿道超12.8万公里[3] - 河南省2024年计划新建提升绿地1000公顷、口袋公园180个、绿道150公里,通过扩围升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和“拆栏透绿”盘活闲置空间[3] - 内蒙古2024年计划开工建设农村公路5000公里,重点加快产业路、旅游路建设,推进建制村通双车道和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4] 托育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 2024年国家财政安排1000亿元发放育儿补贴、200亿元推进免费学前教育,计划全年新增普惠性托位66万个[3] - 安徽省对新建城区、居住区按每千人口不少于10个托位标准建设托育设施,2024年以来全省新增托位2.49万个[3] - 江苏省推动“一县一中心”适老化生活体验中心建设,提供从设计安装到售后的一站式适老化改造及助洁、助浴、助医等上门服务[3] 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 宁夏5G基站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2%,通过“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建设为农村居民提供远程医疗和互联网问诊服务[4]
中国是全球包容性发展的典范(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下的中国经济专论)
人民日报· 2025-10-05 05:50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 全国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彻底摆脱贫困,实现不落一户、不落一人 [1] - 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1] 区域协调发展 - 通过优化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强化发达地区对口帮扶等措施缩小区域差距 [2] - 资源枯竭型城市、老工业基地、老少边穷地区等弱势区域实现更好发展 [2] 教育发展与人力资源 -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连续13年保持在4%以上,2024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60% [3] - 拥有包括2亿多大学毕业生在内的较高素质劳动力队伍,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3] - 全国超过1.9亿户经营主体(含6300多万家企业)成为经济发展主力军 [3] 社会保障与医疗卫生 - 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3.28亿人按月领取养老金 [4] - 建成全球最大的医疗卫生体系,超过90%的家庭15分钟内可到达最近医疗点 [4] - 人均预期寿命从2012年的74.8岁增加到2024年的79岁,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5.7岁 [4] 绿色发展与可再生能源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均稳居世界第一 [5] - 全国每3度电中有1度是绿电,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689万辆,充电基础设施近1670万个,均居世界第一 [5] - 取得空气质量改善全球最快、地表水质量提升幅度全球最大、森林资源增长全球最多最快等重大成就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