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信用修复
icon
搜索文档
失信信息实行分类管理 发改委就信用修复管理办法征集意见
证券时报网· 2025-09-02 07:17
政策核心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信用修复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旨在建立健全统一规范、协同共享、科学高效的信用修复制度 [1] 信用修复权利与适用范围 - 信用主体依法享有信用修复的权利,除法律、行政法规等明确规定不可修复的情形外,满足条件的信用主体均可申请信用修复 [1] 失信信息分类管理 - 失信信息按照严重程度划分为轻微、一般、严重三类,并依据过罚相当原则设置不同公示期限 [1] - 轻微失信信息包括以简易程序作出的行政处罚或警告、通报批评等,可不公示或法定责任履行完毕即可申请修复,确有必要的公示期最长为3个月 [1] - 一般失信信息包括暂扣许可证件、没收违法所得等,最短公示期3个月,最长1年 [2] - 严重失信信息包括吊销许可证件、责令停产停业、被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等,最短公示期1年,最长3年 [2] 信用修复申请与执行 - 行业主管部门可制定本领域失信信息具体分类标准,并在“信用中国”网站统一发布 [2] - 信用主体通过“信用中国”网站申请信用修复,方式包括移出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终止公示行政处罚信息等 [2] - 破产重整企业在重整计划执行期间,可持法院裁定书申请信用修复,主管部门应在十个工作日内临时屏蔽违法失信信息 [3] - 若重整计划未执行成功,行业主管部门将恢复企业原有违法失信信息公示状态 [3] 意见征集与后续措施 - 本次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25年9月30日 [3] - 信用修复的协同联动措施也将配套实施 [3]
【早报】造车新势力8月交付量出炉;贵州茅台控股股东增持1亿元
财联社· 2025-09-02 07:14
宏观政策与产业支持 - 中方推动共建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以共享AI发展红利 [1][3] - 两部门提出到2030年全面形成工业母机产业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 [3][4] -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部署推动农村高额彩礼综合整治 [1] 金融与资本市场动态 - 险资私募鸿鹄基金二期新进成为中国石油、中国神华前十大股东 [2] - 贵州茅台控股股东首次增持6.78万股公司股票(金额1亿元) [3][6] - A股上市公司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合计2.99万亿元(同比增长2.45%) 近77%个股实现盈利 [4] 新能源汽车与智能驾驶 - 造车新势力8月交付量创新高:零跑汽车、小鹏汽车和蔚来均创历史新高 [3][4] - 理想汽车因产品转换和销服体系调整致单月交付连续三个月环比下降 [4] - 华为将于年内发布全新车企合作模式 构建车企主导、华为深度嵌入的协同架构 [5] 能源与电池技术突破 - 隆基绿能参股储能企业苏州精控能源科技 并考虑收购另一家储能企业 [3][5] - 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交付首批半固态电池量产正极材料 推动固态电池产业化 [13] - 国际油价走高 布伦特11月原油期货收涨0.99%至68.15美元/桶 [8] 科技创新与AI产业 - 阿里AI+云Capex投资达386亿元 阿里云作为国内公有云头部厂商迎来价值重估 [11][12] - 抖音上线AI内容标识功能和元数据标识读写功能 [11] - 成都华微发布4通道12位40G高速高精度射频直采ADC芯片并获意向订单 [11] 通信与基础设施建设 - 两部门推进"宽带林草"建设 目标2027年底林场所驻地通4G/5G网络比例达90% [4] - 上海房贷利率调整落地 存量客户可通过线上申请加点调整 [4] 生物医药与医疗创新 - 恒瑞医药1类创新药泽美妥司他片获附条件批准上市 [11] - 苑东生物盐酸纳呋拉啡口崩片获药品注册证书(国内首家仿制药获批) [11] 企业合作与战略布局 - 天奇股份与亿纬锂能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11] - 苏大维格拟不超5.1亿元收购光掩模检测设备公司常州维普不超51%股权 [11] 全球市场与产业动向 - 奥迪计划将年度销量提升至200万辆(较2024年增长20%) [9] - 特斯拉约80%价值将取决于Optimus机器人 [11]
失信信息实行分类管理发改委就信用修复管理办法征集意见
证券时报· 2025-09-02 02:47
信用修复制度框架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信用修复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旨在建立健全统一规范、协同共享、科学高效的信用修复制度 [1] - 除法律、行政法规等明确规定不可修复的情形外,满足条件的信用主体均可申请信用修复 [1] - 信用修复方式包括移出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终止公示行政处罚信息、移出异常名录等 [2] 失信信息分类与公示期限 - 失信信息按严重程度划分为轻微、一般、严重三类,并分别设置不同公示期限 [1] - 轻微失信信息包括以简易程序作出的行政处罚或警告、通报批评等,可不公示或法定责任履行完毕即可申请修复,确有必要的公示期最长为3个月 [1] - 一般失信信息包括暂扣许可证件、没收违法所得等,最短公示期为3个月,最长为1年 [2] - 严重失信信息包括吊销许可证件、责令停产停业、被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等,最短公示期为1年,最长为3年 [2] - 最短公示期届满后信用主体可申请信用修复,最长公示期届满且义务履行后信息自动停止公示 [1] 行业主管部门职责与申请流程 - 行业主管部门可制定本领域失信信息具体分类标准,并在“信用中国”网站统一发布 [2] - 信用主体需向“信用中国”网站提供材料以申请信用修复 [2] 破产重整企业特殊规定 - 破产重整企业在重整计划执行期间,管理人或企业可持法院裁定书向“信用中国”申请信用修复 [3] - 行业主管部门应在收到申请后十个工作日内,临时屏蔽违法失信信息并临时解除影响重整的管理措施 [3] - 若重整计划未执行成功,行业主管部门应恢复企业原有违法失信信息公示状态 [3]
轻微失信信息可以不予公示 信用修复管理办法征求意见
北京商报· 2025-09-02 00:31
信用修复制度框架 - 国家发展改革委起草《信用修复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旨在建立统一规范、协同共享、科学高效的信用修复制度 帮助信用主体高效便捷重塑信用 [1] - 信用主体指在"信用中国"网站依法公示失信信息的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信用修复指信用主体纠正失信行为并履行义务后申请终止公示或移除失信信息的活动 [1] 失信信息分类与公示期限 - 失信信息按严重程度分为轻微、一般、严重三类 分别设置不同公示期限 遵循过罚相当原则 [1] - 轻微失信信息可不公示或法定责任履行完毕即可申请修复 确需公示的最长公示期为3个月 [1] - 一般失信信息最短公示期3个月 最长1年 [1] - 严重失信信息最短公示期1年 最长3年 [1] - 最短公示期届满后信用主体可申请修复 最长公示期届满且履行义务后信息自动停止公示 [1] 信用修复申请条件与方式 - 信用修复方式包括移出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终止公示行政处罚信息、移出异常名录和修复其他失信信息 [2] - 申请修复需同时满足四个条件:达到最短公示期限 纠正失信行为并完全履行义务 公开作出信用承诺 符合法律法规其他要求 [2] - 破产重整企业持人民法院批准裁定书可申请信用修复 行业主管部门需在10个工作日内临时屏蔽违法失信信息并解除管理措施 [2]
国泰海通|地产新周期21讲·纵横论道系列电话会
会议安排 - 会议于8月24日16:00开始 主题为地产过去 现在与未来 主讲人涂力磊[2][3] - 会议分四部分:海外研究、公司深度、行业框架、上下游产业链 共21场[3] - 参会需通过白名单 联系国泰海通对口销售 电话全球010-53827720 中国香港85251089680 中国台湾886277083288 密码668139[2][3] 海外研究专题 - 8月25日谢盐主讲美日对比 分析中国地产信用修复能力[3] - 8月26日涂力磊和陈昭颖分析NIHON HOUSING 日本经济寒冬中十倍回报物业龙头[3] - 8月27日黄可意探讨城市更新国际对比[3] - 8月28日谢盐分析新加坡组屋模式 进行中新比较[3] - 8月31日涂力磊从普尔特案例研究房地产如何走出衰退[3] 公司深度研究 - 9月1日白淑媛深度分析招商蛇口 主题为穿越周期 价值跃迁[3] - 9月2日曾佳敏深度分析华润置地 称为全球开发运营龙头 新模式下行业标杆[3] - 9月3日涂力磊和陈昭颖深度分析贝壳-W 探讨数智焕新房产交易 多元启航破界创赢[3] - 9月4日曾佳敏深度分析华润万象生活 主题为争创全球一流企业 品质成就万象非凡[3] - 9月8日黄可意深度分析首程控股 称为让科幻走进现实的领路人[3] 行业框架研究 - 9月9日白淑媛分析保租房REITs研究框架 住房租赁REITs 2025扩募潮起[3] - 9月10日曾佳敏分析商业REITs研究框架[3] - 9月11日黄可意分析工业REITs研究框架[3] - 9月14日涂力磊分析中介行业研究框架[3] - 9月15日曾佳敏分析物业行业研究框架[3] - 9月16日白淑媛分析楼市冷暖 租金先知[3] - 9月17日黄可意分析地产收储与土地购置[3] 上下游产业链研究 - 9月18日谢盐分析房地产为什么是支柱性产业 研究对上下游产业拉动情况[3] - 9月21日陈子仪分析地产与下游消费韧性及投资逻辑[3]
以法治畅通信用修复之门
人民日报· 2025-08-19 16:06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对企业而言,良好的信用是一张重要名片。 这也带来思考,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入推进构建良好信用生态? 两个事例,给人启示。 一个关乎精准惩戒。上海某汽车公司、某科技公司因合同纠纷被申请强制执行后,未按承诺及时履行。 企业是"恶意失信"还是"暂时失能"?上海长宁法院实地调查后认为,企业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发展前景 可期,只是暂时遇到融资困难。法院以执行担保等对企业经营发展影响更小的措施,避免将其纳入失信 名单。今年3月底,企业获得融资后主动履行义务,困境迎刃而解。 一个关乎柔性修复。某塑料科技公司因技术升级导致资金链紧张未能偿还贷款,因违反财产报告令被纳 入失信名单。公司受信用惩戒影响无法再融资扩产,陷入"有订单无资金、有产能无信用"的困境。 怎么破局?江西法院查明,企业非恶意逃废债,仍有发展潜力。经债权人同意,法院出具信用修复证明 书,并暂停信用惩戒。半年内,企业偿还了债务,重焕生机。 打开信用修复之门,是激发市场活力的良方。实践表明,信用惩戒并非目的,通过精准施策,以约束促 诚信、以修复促发展才是更优解。当前,各地各部门积极探索,为"诚实而不幸"的经营主体"纾困",执 法有力度又 ...
以法治畅通信用修复之门(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 2025-08-19 06:09
信用惩戒与修复机制 -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 良好的信用是企业重要名片 近年来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入推进 "一处失信 处处受限"联合惩戒格局日益完善 [1] - 需警惕部分具备良好发展前景企业因技术升级或市场波动等客观因素遭遇暂时性困难 被"一刀切"信用惩戒误伤 影响正常经营甚至造成难以挽回损失 [1]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指导意见 强调严格依法依规开展失信惩戒 合理确定惩戒范围和力度 精准区分"失信"与"失能" 建立失信等级动态调整机制 每半年根据履行义务情况调整信用等级 [1] 典型案例分析 - 上海某汽车公司和科技公司因合同纠纷被强制执行 法院调查认定企业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且发展前景可期 仅暂时融资困难 采取执行担保等影响较小措施避免纳入失信名单 企业3月底获融资后主动履行义务 [3] - 某塑料科技公司因技术升级导致资金链紧张未偿还贷款 被纳入失信名单后无法融资扩产 江西法院查明企业非恶意逃废债 经债权人同意出具信用修复证明书并暂停信用惩戒 半年内企业偿还债务恢复经营 [3] 信用修复成效与制度优化 - 2024年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人数十年来首次下降 282.1万人次通过信用修复回归市场 同比增长35.4% [4]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施方案 构建统一规范协同高效的信用修复新格局 措施包括统一信用信息公示平台 简化修复申请材料 健全异议申诉机制 [4] - 信用惩戒并非目的 通过精准施策以约束促诚信 以修复促发展才是更优解 各地积极探索为"诚实而不幸"经营主体纾困 执法兼具力度与温度 [4]
“81890” 为什么灵 ——宁波海曙区服务热线延伸服务中小微企业调查
经济日报· 2025-08-19 05:19
民生服务平台延伸至企业服务 - 宁波海曙81890求助服务中心从民生服务延伸至中小微企业帮扶,累计处理市民求助事项1860余万件[1] - 2020年9月开始将服务触角扩展至中小微企业,聚焦六大领域需求:人才引培、技术创新、生产运营、财务管理、应急处置、市场拓展[3] - 累计帮助3万家(次)企业破难解困,成为宁波市首批营商环境联络站[3] 企业共性难题解决方案 - 通过"点派评"机制(市民点单—81890派单—市民评价)整合政府、市场、社会资源[1] - 案例:为农创客刘艺君对接农科院技术团队解决种植难题,并联合金融机构提供80万元贷款方案[2] - 台风期间24小时值守,提供防汛物资救援受困企业[3] 人才引培专项服务 - 调研显示45%企业需求集中在人才引培领域[4] - 2024年4月开设81890910人才服务专线,累计提供超2.6万次服务且办结率100%[5] - 联合人社局开展"云招聘"直播带岗,推送电子书并吸引求职者登记[4][5] 信用修复创新机制 - 2024年8月创设"海信服"品牌,建立信用修复服务基地[5] - 案例:5天内完成宁波甬润建设公司信用修复申请[6] - 累计修复行政处罚信息5633条、个体工商户经营异常状态2600余户[6] 数字化政策服务升级 - 打造"e企播"政策直播间,覆盖就业创业、职工权益等主题,累计开播百余场覆盖40余万人次[8] - 案例:帮助浙江云聚智铱公司成功申报2024年高新技术企业[9] - 联合经信局构建"培训+对接+赋能"体系,推动产业集群数智化改造[9]
“81890”,为什么灵
经济日报· 2025-08-19 04:41
民生服务平台转型企业服务 - 宁波海曙81890求助服务中心从民生服务延伸至中小微企业帮扶,整合政府、市场、社会三方资源,累计处理市民求助事项1860余万件 [1] - 2020年9月启动中小微企业帮扶服务,将"点派评"机制应用于企业纾困,覆盖人才引培、技术创新等六大领域 [1][3] - 截至报道时累计帮助3万家(次)企业破难解困,成为宁波市首批营商环境联络站 [3] 企业共性需求解决方案 - 涉农企业案例:联动农科院技术团队提供种植方案,联合金融机构举办"融资相亲会",为农家乐企业解决80万元贷款 [2] - 应急服务:台风期间24小时值守,提供防汛物资救援受困企业 [3] - 健康服务:联合三甲医院开展入企义诊,满足职工身心健康需求 [3] 人才引培创新实践 - 调研显示45%企业需求聚焦人才引培,推出"云招聘"电子书和直播带岗活动,整合1000余家家政服务企业提供生活支持 [4][5] - 2024年4月开设81890910人才专线,9月延伸线上直播服务团,累计提供2.6万次人才服务且办结率100% [5] - 联合人社局在交通枢纽等场所开展政策解读与岗位匹配,吸引求职者登记 [4] 信用修复专项服务 - 创设"海信服"信用修复品牌,建立绿色通道,2024年修复行政处罚及经营异常信息5633条、个体工商户2600余户 [5][6] - 主动推送修复提醒短信,5天内完成申请流程,配套《信用修复指引》和专题培训 [6] - 案例:建设工程公司因环保处罚影响招投标,经提醒快速完成信用修复 [6] 数字化政策服务 - 打造"e企播"政策直播间,4年开播百余场,覆盖40余万人次,解读高新技术申报等百余项政策 [8][9] - 案例:科技公司通过直播优化知识产权布局,2024年成功申报高新技术企业 [9] - 推动数字化转型:工业排产专题直播引发产业集群智能升级需求,联动经信局构建"培训+对接+赋能"体系 [9][10]
黑龙江齐齐哈尔创新信用修复机制助力经营主体“轻装上阵”
信用修复举措创新 - 推出7项信用修复举措,包括承诺容缺、即申即办、核查后置、无感修复、免申即享、两书同达和后续监管机制 [1][2][3] - 实施"承诺容缺"机制,将营业执照信息、变更记录、年报公示信息等纳入材料容缺清单,符合条件的可先行修复 [1] - 推行"即申即办"服务,经营主体可通过线上系统或线下窗口提交申请,未发现明显问题的即时移出经营异常名录 [2] 服务流程优化 - 调整传统流程为"先修复、后核查",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的先行修复,后续开展跟踪核查与合规指导 [2] - 推出"无感修复"功能,对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期满且无在诉在查情形的经营主体,系统自动触发修复程序 [2] - 实施"免申即享"政策,首次因未年报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经营主体可免申即享信用修复 [2] 监管与服务创新 - 创新"两书同达"制度,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同时同步送达信用修复告知书,一次性告知修复条件、流程及渠道 [3] - 完善后续监管机制,对承诺不实等情况视情节撤销修复决定、恢复之前状态并限制再次适用信用修复条件 [3] - 通过线上线下双通道受理信用修复申请,为经营主体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信用修复渠道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