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房价下跌
icon
搜索文档
央企降价甩卖,房价或迎来新一轮下跌
搜狐财经· 2025-05-26 15:12
【头部玩家异动】李嘉诚北京御翠园二次七折促销 继去年10月7.6折甩卖后,2024年5月李嘉诚再度对北京御翠园降价至七折,并向老业主发放百万级补 偿。项目楼面价仅千元/平,23年捂盘策略使其即使腰斩仍暴利。此举被舆论解读为套现离场,但因民 营资本属性,市场将其视为个案。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现在主流媒体对前亚洲首富的态度是偏向负面的。老李的这次打折也被解读为套 现跑路。跑不跑路先放一边,至少这几次打折销售对楼市的影响被媒体降到了最低,很多人以为这是个 人行为,不能代表未来房价的趋势。 【行业地震】中海南京六折砸盘:亏本也要跑 央企中海地产在南京三项目集体跳楼价抛售: 近日央企中海地产在南京的项目打折抛售,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市场的强烈关注。中海这次打折的 是三个主力项目,而且中海的项目比老李的打折更狠,直接打到六折。各位,这可是房子,不是大白 菜。降价四成意味着什么?要知道首付才一成半,这不是促销,是砸盘啊。 对比2021年拿地成本(观江樾地价2.1万/平),当前售价已跌破成本线。经测算,观江樾项目每售出110 平户型至少亏损22万,200套房源预计血亏超5000万。作为央企,此操作实属罕见,折射行业危机。 ...
房价大局已定!未来近50%中国家庭,可能要经历这4大难关
搜狐财经· 2025-05-26 05:41
未来中国家庭将面临的四大挑战 资产持续缩水 - 人口结构变化导致住房需求下降:2024年新生儿数量持续下降至0.68%,总人口同比减少139万,60岁以上人口突破3亿 [3] - 三四线城市住房空置率上升,部分小区点灯率不足30%,房价下行压力显著 [3] - 房地产市场饱和度提高: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42㎡,住房拥有率高达96%,供过于求局面形成 [4] 断供和失业风险加大 - 高负债家庭面临断供风险:部分家庭月收入70%以上用于房贷,收入波动易引发断供 [6] - 断供影响个人征信,近年法拍案例增加,疫情期间企业资金链断裂加剧此现象 [7] - 产业结构调整与科技替代导致失业风险上升,传统行业岗位缩减,失业后还贷压力骤增 [7] 房产流动性危机 - 租赁市场供大于求:闲置房涌入致租金下降,部分房产难以出租 [9] - 二手房挂牌量激增:广州、北京超10万套,武汉、西安等二线城市突破20万套,变现难度加大 [9] 房地产支柱地位弱化 - 行业进入成熟期:20年高速发展后市场饱和,政策转向“好房子”品质导向 [12] - 经济转型加速:科技创新、高端制造业等新兴产业贡献率提升,逐步替代房地产拉动作用 [14] - 政策调控趋严:“房住不炒”定位明确,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成为长期方向 [15] 应对策略建议 - 投资多元化:配置黄金、长期国债等分散风险,需充分了解相关领域 [17] - 优化负债结构:减少债务杠杆,预留18-24个月房贷作为应急现金流 [18]
房价不断下跌,历史却惊人相似,中国房地产可能要走日本“老路”
搜狐财经· 2025-05-23 08:03
楼市现状 - 5月19日统计显示住房价格基本持平或下降,新房售价进一步降低,行业持续低迷[1] - 大批城市房价停止上涨并开始下跌,仅少数城市维持涨势,当前变动呈现分水岭特征而非周期性波动[7] - 郊区普通小区房价曾轻松突破百万的现象消失,闭眼买房躺赢时代终结[5] 历史对比与潜在路径 - 市场担忧中国楼市可能重蹈日本覆辙:90年代日本房价连续下跌十余年,高债务比例、人口结构恶化等相似风险显现[13][15] - 美国模式提供另一种参照:金融危机后调整周期较短,中国凭借更大体量和集中调控能力或可避免最剧烈下跌[16] - 中国缺乏完整历史周期样本,需借鉴国际经验但无法直接套用[10] 结构性变化与核心问题 - 当前调整源于内生机制问题:居民购买力下降、生育率走低、高负债隐患等内部因素削弱市场,外部刺激难以扭转[11] - 土地财政体系赋予政府强控能力,部分城市已通过暂停宅地交易调节库存[23] - 保障房"双轨制"推进(如深圳保障房低价策略)分流商品房需求,避免硬着陆[20] 区域分化与未来展望 - 一线及强二线城市因资源集聚和人口流入具备更强抗跌性,可能率先复苏[29] - 产业结构单一、人口流出的非核心城市面临长期下行压力,或出现鹤岗式超低价现象[30] - 调整时长存在两极可能:美国模式需2-3年触底,日本模式或持续15年以上[30] 政策工具与差异化调控 - 房产税采取渐进式改革,差异化税率设计避免日本式市场速冻风险[22] - 土地供给国有化抑制投机,区别于日本土地私有导致的失控局面[18] - 全国统一调控失效,地域差异将加剧,需针对性施策[25][27]
中国楼市要凉?专家点名这五个城市房价要跌,买房党嗨了!
搜狐财经· 2025-05-14 02:07
中国楼市2025年趋势分析 - 2025年中国楼市呈现分化趋势 五个城市(鹤岗 营口 锦州 安顺 玉林)房价预计将大幅下跌 [1] - 全国新房库存达7 38亿平米 部分城市库存消化周期长达28个月 供需严重失衡 [4] - 金曼Sachs预测2025年全国房价跌幅4%-6% 中小城市跌幅可能超10% [4] 重点城市楼市现状 - 鹤岗2020-2023年常住人口减少超10% 楼市库存高企 房价持续低迷 [3] - 营口和锦州新房库存分别高达28个月 传统产业衰退导致人口外流严重 [3] - 安顺2024年新房成交量同比下跌30% 玉林经济增速垫底 人口外流至珠三角地区 [3] 房价下跌驱动因素 - 人口持续负增长 鹤岗 营口 锦州等城市常住人口减少明显 [4] - 2020年"三红线"政策导致开发商资金链紧张 2024年房贷利率降至4 5%但仍难提振市场信心 [4] - 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 过去十年开发商激进扩张导致供应过剩 [4] 市场参与方策略建议 - 买家可关注鹤岗 玉林等城市的尾盘项目 存在较大议价空间 [6] - 卖家若需短期套现应尽快挂牌 长期持有者可考虑转为租赁获取稳定收益 [8] - 中小城市房产投资需谨慎 可能存在持续下跌风险 需评估自身资金承受能力 [6] 区域市场分化特征 - 北京 上海等一线城市房价预计保持稳定 全国整体跌幅可控在4%-6% [6] - 东北地区(鹤岗 营口 锦州)受产业衰退影响最大 西南地区(安顺 玉林)受人口外流冲击显著 [3][4] - 开发商在库存高压下面临清仓压力 部分项目可能提供额外优惠如赠送车位等 [6]
房子断供的有多少?
集思录· 2025-05-13 22:14
最近关注了下广州的房价。 发现附近小区,从 23 年到现在跌了 40%,也就是 22、23 年买卖最活跃的时间买房的,首 付基本亏完了,算一算大多数房子贷款都会比房产价值高。 再跌是不可避免的,没工作的可 能房子不要了也不还了。 断供不断供不太容易看出来 我提一个指标。 放学的时候到小学 幼儿园门口 可能我的样本取样有偏差 我注意到爷爷奶奶接的比例在下降 父母这一辈中年人接的比例在提高 这个数据可以反映出中年人的就业状况。 YEHUA20 @potti 5000点跌到3000点我们也没说什么啊,房子早买十几年翻几倍的不是大把的,股 民才有多少翻几倍的 其实股票跟房子之间的差异还是可以聊聊的。股票跌30%影响不大,但是房价跌30%,人们 却受不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感觉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房子自带杠杆。大部分人买房子都是首付30%。也就是三倍杠杆。你如果买股票也 三倍杠杆,跌30%就是爆仓。账户清零。你也受不了。 第二点,房子的流动性没有股票好。股票基本上能够随时卖掉。最多也就爆仓了。但是房子 卖不掉。比如燕郊的房子跌了50~70%。不光首付跌没了。还欠银行一屁股债。你想卖还卖不 掉。翻译成股票的就相当于你的股 ...
马云预言成真?如果不出意外,2套以上房的家庭,将难逃3大难题
搜狐财经· 2025-05-05 06:48
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分析 - 2024年招商银行年报显示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占比达20.5%,同比增加17.18亿,断供现象持续 [2] - 房价大幅下跌案例:160万房产降至60多万仍无人问津,反映市场流动性枯竭 [4] - 居民杠杆率从10%飙升至超60%,家庭资产过度集中于房产,购买力严重透支 [6] 住房供需结构变化 - 棚改政策导致库存压力上升,部分新区空置率高形成"鬼城"现象 [4] - 保障房供给增加(如人才公寓价格仅为商品房50%)分流商品房需求 [4] - 城镇化率达65%接近尾声,出生率连续7年下降,需求端持续萎缩 [8] 多套房家庭面临的挑战 资产贬值压力 - 山东案例显示部分房产贬值率达40%,挂牌两年降价十几次仍难成交 [11] - 房价持续下跌导致资产流动性丧失,财富被"冻结"风险加剧 [11] 持有成本上升 - 湖南业主案例:6套房年维护费用超5000元,预计房产税实施后年支出将达3万+ [13] - 物业费、维修费、税费等固定支出随年限增加持续攀升 [13] 租赁市场恶化 - 三四线城市租房市场供大于求,人口流出加剧出租难度 [15] - 北京经开区"人才十条"政策提供7天免费住+3年租金优惠,虹吸效应加剧小城市出租困境 [16] 行业趋势预判 - 房产税预期落地将显著增加多套房持有成本,资产可能从财富转变为负担 [19] - 保障房政策推进和人口流动变化将持续冲击商品房市场定价体系 [4][16]
一季度京沪消费均下滑,北京3月大降近10%!最有钱的人买不动了?
搜狐财经· 2025-04-27 17:57
全国消费市场概况 - 2025年一季度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5万亿元,同比增长4.6% [1] - 3月消费增速显著提升至5.9%,显示居民消费回暖趋势 [1] 京沪消费市场异常表现 - 上海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57亿元(全国城市最高),但同比下滑1.1% [4] - 上海3月消费额1280亿元同比降1.5%,跌幅大于季度平均水平 [4] - 北京一季度消费总额3459亿元,3月单月1049亿元同比骤降9.9% [5] - 两地3月消费降幅扩大,北京3月降幅较1-2月加深至3.3% [5] 消费结构细分 - 上海商品零售额3559亿元(占总量87.7%)同比降0.8%,餐饮收入498亿元同比降3.4% [4] - 北京商品零售额31299亿元同比降3.2%,餐饮收入329亿元同比降3.8% [5] - 两地限额以上网上零售额分化:上海下降13.8%,北京微增0.5% [5] 核心影响因素 - 高基数效应:京沪消费规模庞大,经济波动对绝对值影响显著 [7] - 汽车消费拖累:北京/上海3月汽车消费分别降20.2%/18.5%,远低于全国5.5%增速 [9] - 房产贬值冲击:京沪高总价房产20%跌幅导致居民财富缩水,抑制消费信心 [9] - 收入增速落后:北京/上海居民收入增速5%/4.6%,低于全国5.5%水平 [10] - 商务活动减弱:两地餐饮收入降幅(上海-3.4%/北京-3.8%)与全国+4.7%形成反差 [12] 市场地位与信号意义 - 京沪作为全国消费引擎,其复苏被视为内需信心恢复的关键指标 [14] - 两地消费疲软反映非必需品(高弹性商品)和高端服务领域承压明显 [7][12]
2025年,楼市传来5个“坏消息”,房价或将继续下跌?
搜狐财经· 2025-04-21 10:49
2025年,楼市依然面临困境,房价可能持续下跌。内行人分析指出,2025年或许并非楼市复苏的时机。让我们深入探讨导致这一局面的五大"坏消息"。 四、消费保守:储蓄倾向削弱购房意愿。 根据人行2025年一季度的调查,58.3%的城镇储户倾向于更多储蓄,创下2003年以来的新高。多数居民出于对未来医疗、教育等风险的担忧,选择将资金储 蓄,而非购房。加上限购和房产税的预期,这种趋向保守的消费心态使得储蓄被视为比购房更安全的投资方式。 二、空置率警报:住房过剩已成定局。 中国房地产协会的《2025年全国住房空置率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城镇住宅的空置率已经达到15%,较2022年上升了3个百分点,尤其是在东北三省和西北 一些资源型城市,空置率已突破25%。在个别城市,空置率甚至高达30%。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指出,按照国际标准,空置率超过10%便表示 市场供大于求。三四线城市中,部分房屋因无力偿还贷款而长期闲置,导致大量毛坯房空置无人问津。 三、人口结构:购房刚需持续萎缩。 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楼市的需求端正面临严峻挑战。我国的年轻购房群体,尤其是25至39岁的主力人群,逐年减少。2024年,我国出生人口降至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