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老鼠仓
icon
搜索文档
业绩亏损近四成又现“老鼠仓”,海富通基金三度陷违规泥潭
搜狐财经· 2025-10-27 19:26
公司事件与处罚 - 海富通基金原基金经理杨宁嘉因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老鼠仓)被证监会处以50万元罚款 [1] - 杨宁嘉在担任基金经理期间多次向特定关系人透露基金投资组合的股票交易信息 [3][4] - 50万元罚款是在未能查实其具体获利金额情况下的顶格处罚 [4] 基金经理表现与影响 - 杨宁嘉曾管理规模达17.35亿元的资金,但其管理的核心产品任职回报亏损最高接近40% [2][3] - 其投资业绩远低于同期市场基准和同类产品平均水平,反映出投资能力不足和风险控制意识薄弱 [3] 公司历史与合规问题 - 海富通基金在近十年内第三次曝出老鼠仓丑闻,此前在2014年和2018年均有发生 [2][5] - 连续三次违规事件跨度十年,涉及不同基金经理,暴露出公司在制度建设、文化培养和监督执行方面存在深层次缺陷 [5] 公司经营与品牌状况 - 海富通基金管理规模已突破2000亿元,但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已连续三年下滑 [2][6] - 频繁的合规问题对公司品牌形象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并与投资业绩不佳、客户信任度降低相关 [6] - 新任董事长谢乐斌面临提升投资业绩与修复品牌形象的双重压力 [2][6] 行业背景与监管环境 - 老鼠仓是资产管理行业长期存在的顽疾,南方基金(2013年)、博时基金(2016年)等公司均有类似案例 [6] - 监管部门近年加大打击力度,新《证券法》和《刑法修正案(十一)》对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行为最高可处违法所得五倍罚款,情节严重最高可判十年有期徒刑 [7]
基金经理“老鼠仓”被罚50万元,整合漩涡中海富通急需补齐合规短板
YOUNG财经 漾财经· 2025-10-27 19:15
公司事件:海富通基金“老鼠仓”处罚案 - 原海富通基金经理杨宁嘉因利用职务便利获取未公开信息,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活动,构成“老鼠仓”行为,被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处以50万元罚款[1] - 杨宁嘉于2024年10月因个人原因离任,其离任时旗下3只产品在管总规模为6.17亿元,其任职期间管理的三只产品中仅海富通数字经济业绩为正,海富通新内需A/C和海富通电子传媒产业A/C业绩分别为-19.69%/-19.84%和-37.79%/-39.31%[3] - 海富通数字经济基金在杨宁嘉离任前因资产净值仅36万元而退市,其接任该基金至离任仅123天,任职期间业绩为4.33%[3] 行业监管与合规环境 - 当前监管进入大数据时代,监管部门及公司稽查部门每日对公募产品交易及基金经理投资行为进行监控,投研人员需及时上报个人及亲属股票账户,异常交易将触发预警系统[4] - 通过大数据对比,抬轿子、老鼠仓等行为获利已基本不可能,即使相关人员离任,被查出后同样会面临行政处罚[4] 公司股权变更与整合背景 - 海富通基金主要股东因国泰君安证券吸收合并海通证券而发生变更,合并后的国泰君安成为公司主要股东,持有51%股权[5] - 合并后的新国泰海通证券控股华安基金(51%)和海富通基金(51%),并参股富国基金(27.775%),不满足证监会“一控一参一牌”要求,使得华安基金与海富通基金的合并整合被业内视为势在必行[5] - 公司高管队伍发生变更,原董事长路颖因工作调整离任,由国泰海通证券副总裁谢乐斌接任董事长,此人事变动被业界解读为两家公募基金合并的信号[5][6] 公司业务规模与牌照价值 -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海富通基金公募管理规模为2433.93亿元,非货币基金管理规模为1965.02亿元,相较于华安基金超7400亿元的公募管理规模存在差距[6] - 海富通基金拥有企业年金、社保基金、养老基金管理三张重要牌照,是国家人社部首批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人、首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人以及首批保险资金投资管理人之一[6] - 按规定,社保年金管理人牌照不得随意变更,因此若两家公司合并,合并后主体需保留“海富通”品牌,这强化了华安基金更名并入海富通方案的可能性[7] 公司年金业务表现 -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海富通基金管理99个企业年金组合,总金额为750.88亿元[8] - 在集合计划中,公司管理的固定收益类组合近三年累积收益率为8.26%,含权益类组合近三年累积收益率为-1.66%,两者在11家管理人中均位列最后一位[8]
基金经理任内亏损近40%,还指挥好友“抄作业”
中国经济网· 2025-10-27 10:52
处罚事件概述 - 海富通基金前基金经理杨宁嘉因利用未公开信息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活动(即“老鼠仓”)被上海证监局责令改正并处以50万元罚款 [1][3] - 国寿安保基金前基金经理李丹同样因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被天津证监局处以60万元罚款,其操纵账户趋同买入金额近3312万元但交易以亏损告终 [5][6] - 另一起案例中,基金经理王宇恒的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行为被天津证监局处以100万元罚款,尽管其提出申辩意见称主观上无目的且客观上无收益,但均被驳回 [7] 涉事基金经理职业轨迹 - 杨宁嘉职业生涯历经海通国际首席分析师助理、光大证券行业研究员,于2017年5月加入海富通基金,历任股票分析师、高级股票分析师、基金经理助理,自2019年9月起开始参管产品,并于2023年10月因个人原因清仓式卸任 [2] - 李丹于2013年12月入职国寿安保基金,参与管理的首只产品为国寿安保核心产业基金,于2024年2月不再担任该产品基金经理,并于同年10月卸任全部产品 [6] 涉事基金经理业绩表现 - 杨宁嘉在管期间业绩表现不佳,其管理的海富通电子信息传媒产业A在其任期内亏损39.52%,海富通新内需A亏损20.39%,两者在同类产品中排名位于后30%,仅海富通数字经济A录得1.62%的正收益率但在同类产品中排名位于后50% [4][5] - 杨宁嘉参管的海富通电子信息传媒产业产品在2023年全年亏损13.51%,尽管当年人工智能技术突破推动TMT板块走强,但该产品因在行情启动阶段重仓新能源板块而导致业绩不佳 [4] - 李丹在任职国寿安保核心产业基金经理期间,该产品亏损7.77%,在同类产品中排名处于后10%,其历任管理的其他产品任职回报在同类产品中也多排在中后段 [6] 基金管理规模变动 - 杨宁嘉在海富通基金的在管总规模于2023年二季度末达到17.35亿元的历史峰值,但在其离任前的2024年三季度末,旗下3只产品在管总规模降至6.17亿元 [4]
产品亏近40%却搞“老鼠仓”,90后基金经理领50万罚单
第一财经· 2025-10-26 20:34
事件概述 - 上海证监局对一名“90后”男性基金经理杨某嘉开出罚单,其利用职务便利获取未公开信息,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活动,构成“老鼠仓”行为,被责令改正并处以50万元罚款 [4][6] - 尽管罚单隐去具体信息,但通过比对公开资料,涉事人员与上海某基金公司前基金经理杨宁嘉的履历高度吻合,其于2023年10月因“个人原因”清仓式离职 [4][8] 涉事基金经理详情 - 杨宁嘉证券从业日期为2014年,2017年加入某基金公司,历任股票分析师、高级股票分析师、基金经理助理,于2021年9月起担任基金经理 [9] - 离职前其管理3只主动权益类产品,在管总规模超过6亿元,但其管理业绩整体表现平平,管理时间最长的基金任期内亏损近40%(-39.52%),另一只管理近两年的基金区间回报为-20.39%,均跑输同期业绩基准23个百分点以上 [9] 行业现象与监管挑战 - “业绩低迷与违法违规并存”的现象在行业中并非个例,例如国寿安保基金前基金经理李丹、浙商基金前基金经理刘炜等均曾在管理业绩低迷期间涉入违规交易 [11] - “老鼠仓”操作手法日趋隐蔽,违规者试图通过借用配偶同学、家政人员等非直接关联账户来规避系统监测,但监管部门通过大数据筛查、历史交易数据跟踪拟合等技术手段仍能锁定异常 [11] - 部分从业人员存在法律意识与合规认知缺失,对“未公开信息”的法律边界存在认知偏差,误以为私下讨论或推测性观点不构成违规 [12]
产品亏近40%却搞“老鼠仓”,90后基金经理领50万罚单
第一财经· 2025-10-26 17:00
事件概述 - 上海证监局对一名“90后”男性基金经理杨某嘉(信息高度指向杨宁嘉)开出罚单,其利用职务便利获取的未公开信息,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活动,被责令改正并处以50万元罚款 [1][2][5] 涉事基金经理详情 - 杨某嘉职业轨迹为:股票分析师、高级股票分析师、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知悉所管理基金的持仓、交易明细等未公开信息 [3][6] - 杨某嘉暗示其关联方陈某东进行交易,陈某东控制的证券账户与杨某嘉管理的基金发生趋同交易,构成“老鼠仓”行为 [5] - 在离任前,杨宁嘉管理3只主动权益类产品,总规模超过6亿元,其管理时间最长的基金任期亏损近40%(-39.52%),另一只基金区间回报为-20.39%,均跑输业绩基准23个百分点以上 [6][7] 行业现象与操作手法 - “业绩低迷与违法违规并存”现象在行业中并非个例,例如国寿安保基金前基金经理李丹、浙商基金前基金经理刘炜、浦银安盛基金前基金经理许文峰等均曾在管理业绩低迷期间涉入违规交易 [8] - “老鼠仓”操作手法日趋隐蔽,违规者可能借助配偶同学、家政人员或关系密切友人的账户进行交易,企图规避监测,但大数据筛查仍能通过资金流向和交易时点的同步性锁定违规行为 [9] 监管与行业认知 - 监管部门持续强化对“老鼠仓”、“趋同交易”等损害投资者利益行为的打击力度,运用历史交易数据跟踪拟合、回溯重演等技术进行监控和趋同分析 [9] - 部分从业人员存在法律意识与合规认知缺失,对信息滥用的法律边界缺乏基本认知,例如将私下讨论股票信息视为非违规行为 [9][10]
90后基金经理因“老鼠仓”被罚50万元!管理产品任职回报亏损近40%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4 22:28
事件概述 - 证监会上海监管局对基金经理杨某嘉(信息高度指向海富通基金原基金经理杨宁嘉)利用未公开信息进行“老鼠仓”交易的行为作出行政处罚,责令改正并处以50万元罚款 [1][3] - 杨某嘉在担任基金经理期间,利用职务便利获取基金持仓、交易明细等未公开信息,明示、暗示陈某东从事相关交易活动,陈某东的证券账户与相关基金发生趋同交易 [1][3] - 杨宁嘉于2024年10月14日因“个人原因”卸任其管理的全部3只基金,此次“老鼠仓”事件的曝光或为其离任的真实原因 [4][5] 涉事人员职业轨迹 - 杨宁嘉于2017年5月加入海富通基金,历任股票分析师、高级股票分析师、基金经理助理,并于2021年9月开始担任基金经理 [3] - 其先后管理过海富通电子传媒产业股票、海富通新内需混合、海富通数字经济混合共3只基金,其中管理海富通数字经济混合的时间仅100多天 [3][4] - 杨宁嘉在管理海富通电子传媒产业股票C类份额的3年多时间里,任职回报接近-40%,在管理海富通新内需混合的1年多时间里,任职回报接近-20% [5] 违规交易细节 - “陈某东”所使用的证券账户于2014年开立,账户由其本人控制使用,资金来源及去向主要为其本人和亲友 [3] - 处罚决定书确认杨某嘉的行为违反了《基金法》相关规定,但未披露具体的趋同交易金额 [3]
基金经理任内亏损近40%,还指挥好友“抄作业”
财联社· 2025-10-24 20:09
基金经理违规交易处罚 - 海富通基金前基金经理杨宁嘉因利用未公开信息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活动被上海证监局责令改正并处以50万元罚款 [2][5] - 杨宁嘉在担任基金经理期间,其关联方陈某东控制的证券账户与杨宁嘉管理的基金发生趋同交易 [5] - 国寿安保基金前基金经理李丹因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被天津证监局处以60万元罚款,其操纵账户趋同买入金额近3312万元但交易以亏损告终 [9][10] - 基金经理王宇恒因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行为被天津证监局处以100万元罚款,尽管其申辩主观无恶意且客观上无收益,但处罚决定未被采纳 [12] 涉事基金经理业绩表现 - 杨宁嘉在管期间,其管理的海富通电子信息传媒产业A产品全年亏损13.51%,其任期内该产品出现近40%的亏损 [6][7] - 杨宁嘉管理的另外两只产品海富通新内需A和海富通数字经济A在其任期内分别亏损20.39%和仅录得1.62%的正收益但同类排名后50% [7][8] - 杨宁嘉在管总规模在2023年二季度末达到历史峰值17.35亿元,至2024年三季度末离任前降至6.17亿元 [7] - 李丹在任职国寿安保核心产业基金经理期间,该产品亏损7.77%,在同类产品中排名处于后10% [10] 行业监管动态与案例特征 - 近期披露的多起基金经理违规交易案件中,即便相关交易未产生盈利,涉事人员仍受到监管机构的严厉处罚 [9][12] - 涉事基金经理在出现违规行为后,多因个人原因完成清仓式卸任,不再担任相关产品基金经理 [4][11]
一看就懂!主动权益基金的8大缺点!
搜狐财经· 2025-10-07 00:46
核心观点 - 主动权益基金在长期内仍能提供超额收益,但存在多重固有缺点,需全面认识以建立理性投资框架 [2] 业绩持续性风险 - 基金业绩高度依赖基金经理投资风格与市场风格的匹配,绝大多数基金无法持续跑赢市场 [4] - 市场风格切换导致“冠军魔咒”,追逐短期冠军是普通投资者的主要陷阱之一 [4] 基金经理个体风险 - 基金业绩直接受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能力圈、情绪及健康状况影响 [6] - 存在基金经理离职风险,优秀基金经理可能被挖角或“公奔私” [6] - 部分基金经理因短期排名压力出现风格漂移,追逐市场热点 [6] 基金公司利益冲突 - 基金公司收入源于规模驱动的管理费,与投资者追求的净值增长目标不完全一致 [6] - 公司可能更注重扩大规模而非全力提高投资者的绝对回报 [6] - 极少数情况下存在抬轿子(用其他基金为旗下明星基金拉升股价)和老鼠仓问题 [6] 投资者行为影响 - 市场大涨时,基金经理可能被迫在规定内迅速建仓,即便不看好后市 [9] - 市场大跌时,为应对基民赎回,基金经理可能被迫在低位抛售股票,加剧亏损 [9] 规模对收益的影响 - 业绩优秀的“爆款”基金规模迅速膨胀至数百亿后,其超额收益往往随之消失 [11] 基金发行周期问题 - 新基金发行最火爆的时期往往对应市场高位和估值偏高阶段,投资者面临长期套牢风险 [13] 运营成本问题 - 费用是唯一确定的损失,主动权益基金管理费高于指数基金,长期复利下会侵蚀最终收益 [15] 信息透明度问题 - 营销材料突出历史业绩但很少揭示收益的实现逻辑和可持续性 [16] - 普通投资者难以穿透了解基金经理的实际投资能力、策略稳定性及潜在风险暴露 [16] 投资建议 - 不追逐短期冠军,考察其3-5年以上的长期业绩和风格稳定性 [18] - 将基金经理作为核心分析对象,考察其从业年限、投资理念的深度与一致性 [18] - 警惕规模过大的“巨无霸”基金 [18] - 将费率作为硬性筛选标准,在同等条件下选择费率更低的基金 [18]
“老鼠仓”大曝光!基金经理趋同交易3300多万元还亏损
上海证券报· 2025-08-20 08:49
基金经理违规操作 - 国寿安保基金前基金经理李丹在2022年3月至2024年2月期间利用职务便利控制他人证券账户进行趋同交易 趋同买入金额达3311 97万元 趋同买入股票41只 趋同买入股票占比74 55% 趋同买入金额占比72 77% 交易亏损 [1][3] - 李丹管理的国寿安保核心产业灵活配置混合基金在8年多时间里任职回报为-7 77% 同类排名716/789 管理的其他基金如国寿安保稳嘉 国寿安保稳信 国寿安保消费新蓝海任职回报分别为39 86% 23 87% 8 05% [5] - 天津证监局对李丹处以60万元罚款 国寿安保基金强调该行为系李丹个人行为 [1][3] 行业监管态势 - 监管部门对"老鼠仓"保持零容忍打击态势 今年5月某券商信息技术中心高级经理因趋同交易2900 38万元被罚没426 28万元 今年1月某资管公司高级投资经理被罚没逾6400万元并实施10年市场禁入 [7][8] - "老鼠仓"案件处罚规则明确 根据司法解释案件违法所得计算包含盈利和亏损部分 即便交易亏损违规者仍难逃法律制裁 [8] 基金经理背景 - 李丹2013年12月加入国寿安保基金 历任研究员 基金经理助理 2016年2月开始担任基金经理 管理时间最长的产品为国寿安保核心产业灵活配置混合基金 [5] - 李丹管理过的基金类型涵盖灵活配置混合 偏债混合型基金 包括国寿安保稳吉 国寿安保稳寿等多只产品 [5]
基金经理“老鼠仓”亏损仍被罚60万,国寿安保基金:个人行为
搜狐财经· 2025-08-19 20:25
基金经理违规交易 - 基金经理李丹因利用未公开信息进行趋同交易被天津证监局处以60万元罚款 [1] - 在2022年3月22日至2024年2月8日期间通过控制"王某"证券账户与所管理基金进行趋同交易 涉及股票41只 趋同买入金额达3311.97万元但最终亏损 [1] - 调查证据包括公司情况说明、基金交易资料、询问笔录、微信记录、证券账户资料、银行流水及交易所数据 [1] 涉及基金公司情况 - 李丹案发时供职于国寿安保基金公司 但数月前已离职 曾管理国寿安保核心产业等基金产品 [3] - 国寿安保核心基金的任职期限与"老鼠仓"涉案时间吻合 且任职回报率为负 [3] - 公司声明称该事项系个人行为 与公司无关 将继续加强合规文化建设和维护持有人利益 [3] 行业监管态势 - "老鼠仓"行为破坏市场公平原则 损害投资者利益 监管部门持续加大打击力度 [3] - 近期同类案例包括某券商信息技术高级经理因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被罚没420万元 [3] - 某资管公司高级投资经理因类似行为被罚没6400万元并采取10年市场禁入措施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