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ESG评级
icon
搜索文档
传音控股核心市场频遭专利诉讼围堵;环境管理议题拖累MSCI ESG评级表现
搜狐财经· 2025-08-18 18:27
专利诉讼风险 - 公司面临多起专利侵权诉讼 包括华为在慕尼黑起诉图像滤波技术侵权 NEC和JVC在巴西起诉视频编解码专利侵权 以及飞利浦和高通在印度起诉音频标准必要专利侵权[1][2] - 诉讼集中在公司核心海外市场 欧洲市场面临潜在禁售风险 印度和巴西等关键区域存在司法纠纷 公司99%收入来自海外新兴市场 2024年全球手机出货量2.01亿部市占率14% 非洲智能机市占率超40% 南亚和拉美市场出货量位居前列[2] - 公司通过和解协议化解部分风险 2024年第四季度与诺基亚达成和解 2025年1月与高通和解 2024年7月与飞利浦和解 但未披露和解金额细节[3] 知识产权管理 - 公司在采购 研发 销售环节嵌入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注重与产业方商业合作[2] - 实际诉讼情况表明知识产权风险排查和应对机制仍存在欠缺[2] ESG环境表现 - MSCI ESG评级从CCC级提升至BB级 但仍低于小米和苹果的BBB级 环境表现是主要差距项[4] - 环境议题在公司ESG矩阵中被列为"不重要"梯队 碳排放管理和电子废弃物处理存在短板[4][5] - 2024年范围1和2碳排放总量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较2023年1.8万吨上升43.56% 每百万元营收碳排放从0.29吨增至0.38吨 上升31.03%[5] - 碳排放数据仅覆盖中国境内实体 海外制造工厂和销售网点未纳入核算 电子废弃物回收未披露处理量和转移去向等量化数据[5] 港交所上市合规 - 公司有意向在香港第二上市 需符合港交所气候披露新规要求[6] - 需构建全球生产基地排放追踪体系 完善供应链上下游排放数据收集机制 为分阶段披露价值链排放做准备[6] 财务表现 - 2024年一季度营收130亿元同比下降25.45% 归母净利润4.90亿元同比减少70%[6]
Wind ESG评级响应率连续三年蝉联市场第一
Wind万得· 2025-08-18 06:34
Wind ESG评级市场表现 - Wind ESG评级以41.59%的响应率连续三年蝉联全市场第一 较2024年26.59%的响应率大幅提升15个百分点 覆盖1,635家上市公司 [2] - 市场响应率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 巩固了Wind ESG在行业内的权威地位 体现市场各方对评级体系的高度认可与持续信任 [2] Wind ESG评级体系覆盖与沟通 - 评级体系覆盖大中华地区超过12,000家公司主体 包括A股、港股上市公司及公募信用债发债主体 [3][7] - 搭建统一公开的评级沟通渠道 已有超1,000家头部上市公司建立常态化评级沟通机制 可通过发行人平台进行高效互动 [3] Wind ESG评级方法论 - 评级体系以ESG内涵为基础 数据驱动为核心 接轨国际标准并结合中国公司信息披露政策 [7] - 模型由管理实践与争议事件两大支柱组成 管理实践区分环境、社会、治理三大维度 细分28个议题及500多个具体指标 [9] - 争议事件基于新闻舆情、法律诉讼、监管处罚评估 具有动态追踪及环境风险穿透等特色方法 实现行业中性评估 [9][11] Wind ESG数据库能力 - 数据库包含12,000+家公司主体及10,000+公募基金的评分与评级 覆盖2017年至今的全量深度底层ESG数据 [12] - 数据来自20,000+数据源 结构化、全透明、可追溯、多维度 支持政策制定、基本面分析、量化投资等深度整合 [12] Wind ESG应用场景 - 服务机构ESG投资 通过专业模型和数据驱动投研决策及风险管理 [15] - 助力企业ESG实践 提供信息可视化展示、同业对比及路演平台 [16] - 支持机构ESG研究 底层数据全透明且覆盖500+指标 碳排放数据库支持气候变化分析 [17]
从“合规答卷”到“价值引擎” ESG评级冲A竞速赛升温
中国证券报· 2025-08-18 06:06
政策支持与激励措施 - 北京市朝阳区对在国内外主流ESG评级中获得A级及以上级别的企业给予资金奖励 [1] - 上海、深圳、苏州、厦门、邯郸、天津等地近两年也发布了ESG相关部署和激励政策 [4] - 除资金奖励外,地方政府可在企业培育、评优推荐、税收优惠、招投标等方面实施差异化管理激励措施 [10] ESG评级标准与分布 - 国内外主流ESG评级包括MSCI、标普CSA、CDP、晨星Sustainalytics、EcoVadis等国际机构,以及中证指数、国证指数、商道融绿、中诚信绿金等本土机构 [1] - 商道融绿将评级划分为A+到D共十级,A+和A级代表优秀的ESG综合管理水平,过去三年未出现或仅出现个别轻微风险事件 [2] - 截至2024年底,沪市共有342家上市公司被纳入MSCI ESG评级,其中100家公司获得等级提升,10家公司评级跃升2-3个等级,8家公司获得AAA级 [2] - 截至5月底,22%的沪市上市公司中证ESG评级较上年同期实现上升,超七成获得AAA-BB级,两成获得AAA-A级 [2] A级企业特征与行业分布 - A级企业呈现高增长、高附加值、低污染特征 [1][3] - MSCI数据显示AA级与AAA级企业占比从2020年1.4%大幅提升至2024年8.9% [3] - 高评级企业主要集中在金融、新能源与高端制造、生物医药以及消费与科技行业 [3] - 新质生产力领域的公司ESG评级提升动能强劲,计算机、电子领域企业表现突出 [3] - 按照申万行业分类,ESG平均得分高的行业主要包括银行、公用事业、非银金融等 [3] 企业挑战与改进方向 - 企业在信息披露质量、治理架构、数据治理方面存在短板 [5] - 部分企业未开展气候情景分析、缺乏量化目标、未盘查温室气体范围3排放情况 [5] - 披露技巧需提升,部分企业仅提及政策制度而无具体执行情况描述 [5] - 企业现有制度流程多未针对ESG议题单独设计,员工缺乏碳核算相关经验与技能 [5] - 2025年A股和港股上市公司中开展ESG鉴证、审验的比例不足5% [5] - 碳排放数据未经第三方验证或核查,CDP评级无法达到A级 [5] 评级体系差异与问题 - 不同评级机构对A级的定义存在差异,达到该级别的难度也不同 [2] - 国内外评级机构在评级理念与指标体系设计上存在分歧,评级结果相互"打架" [6] - 国际机构的ESG评级方法和逻辑在评估中国企业时适用性有限 [6] - A股上市公司关注的乡村振兴等议题在国际ESG评级体系中权重占比较低 [6] - 市场缺乏统一、清晰的ESG信息披露标准,导致数据口径不一、质量参差 [7] 提升路径与建议 - 企业应采用"以管理提升为核心、信息披露为手段、ESG评级结果为目标"的策略 [8] - 关注国际前沿的可持续发展趋势,在碳排放、绿色技术方面领先市场 [8] - 境内外评级机构应提升ESG评级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优化评级生态 [8] - 国际ESG评级机构应重点提升对中国市场的覆盖率,国内机构应重点增强独立性 [8] - 监管部门应持续完善出台切合中国实际的ESG信披指引,加强对评级机构的监督和规范 [9] - 政策除对表现良好的企业进行鼓励外,还应关注企业在ESG改进、低碳发展等层面的投入 [10]
从“合规答卷”到“价值引擎”ESG评级冲A竞速赛升温
中国证券报· 2025-08-18 04:07
政策支持与激励 - 北京市朝阳区对在国内外主流ESG评级中获得A级及以上或同等水平级别的企业给予资金奖励 [1] - 除朝阳区外,上海、深圳、苏州、厦门、邯郸、天津等地近两年也发布了ESG相关部署和激励政策 [4] - 证监会修订《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明确要求上市公司应按照证券交易所的规定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 [4] ESG评级现状与趋势 - 截至2024年底,沪市共有342家上市公司被纳入MSCI ESG评级,其中100家公司评级提升,10家跃升2-3个等级,8家获得AAA级,AAA-A等级公司数量增至52家 [3] - 截至5月底,22%的沪市上市公司中证ESG评级较上年同期上升,超七成获AAA-BB级,两成获AAA-A级 [3] - AA级与AAA级企业占比从2020年的1.4%提升至8.9%,主要集中在金融、新能源与高端制造、生物医药以及消费与科技行业 [3] - 新质生产力领域的公司ESG评级提升动能强劲,计算机、电子领域企业表现突出 [3] - 按照申万行业分类,ESG平均得分高的行业主要包括银行、公用事业、非银金融等 [3] A级企业特征与挑战 - A级企业呈现"高增长、高附加值、低污染"特征 [2][3] - 不同评级机构对A级的定义存在差异,商道融绿将A+、A级企业定义为具备优秀ESG综合管理水平,过去三年未出现或仅出现个别轻微风险事件 [2] - 企业在信息披露质量、治理架构、数据治理方面仍存短板,部分企业未开展气候情景分析、缺乏量化目标、未盘查温室气体范围3排放情况 [4] - 企业ESG报告第三方鉴证比例不高,2025年A股和港股上市公司中开展ESG鉴证、审验的比例不足5% [5] 评级体系差异与问题 - 不同国别、不同背景的ESG评级机构在评级理念与构建评级体系时指标侧重各异,导致评级结果相互"打架" [6] - 国内外治理体系差异导致部分国际机构的ESG评级方法和逻辑在评估中国企业时适用性有限 [6] - A股上市公司关注的乡村振兴等议题在国际ESG评级体系中权重占比较低,而供应链劳工准则、生物多样性等高权重议题在A股上市公司中受重视程度不足 [6] - 市场缺乏统一、清晰的ESG信息披露标准,导致数据口径不一、质量参差 [6] 提升路径与建议 - 企业应通过"以管理提升为核心、信息披露为手段、ESG评级结果为目标"的策略提升ESG评级表现 [7] - 采用第三方鉴证,提升数据治理水平是保障ESG信息披露有效和可靠的基本要求 [7] - 企业可关注国际前沿的可持续发展趋势,力争在碳排放、绿色技术方面领先市场 [7] - 国际ESG评级机构应重点提升对中国市场的覆盖率,国内ESG评级机构应重点增强独立性,提升方法透明度 [8] - 监管部门应持续完善出台切合中国实际、符合资本市场需求、兼顾不同行业特点的ESG信披指引 [8] - 地方政府可在企业培育、评优推荐、税收优惠、招投标、监管审核、招商引资、企业融资等方面实施差异化管理激励措施 [8]
陆金所控股董事会再添强援,李蕙萍履新独董强化治理核心
格隆汇· 2025-08-15 14:15
核心观点 - 陆金所控股董事会任命李蕙萍女士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委员会成员 旨在强化治理架构专业性与多元化 提升公司长期竞争力 [1][3][6] 董事变更背景 - 李伟东先生因个人工作安排变动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职务 [1] - 董事会根据提名与薪酬委员会建议接纳新任任命 [1] 新任董事专业背景 - 李蕙萍女士拥有逾四十年金融与法律行业经验 曾任职于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多个高级法律职位 [3] - 专业领域涵盖零售银行 私人银行 财资业务法律顾问及亚太区商业银行法律主管 [3] - 早期曾在多家知名银行香港办事处从事客户关系管理 信贷及贷款管理业务 [3] 治理架构升级意义 - 任命承接公司2023年4月启动的治理架构升级计划 [1][3] - "金融+法律"双重背景可增强战略审视 风险评估及关联交易审查能力 [3] - 与其他董事形成专业互补 强化审计委员会与提名与薪酬委员会职能 [3] 多元化与政策合规 - 直接响应2023年7月1日生效的上市规则修订要求 提升董事会性别多元化比例 [3] - 女性董事加入有助于优化ESG评级中公司治理维度的表现 [3][4] 长期发展影响 - 治理体系完善被视为核心竞争力投入 非被动合规行为 [6] - 通过强化治理根基提升内在价值与国际资本市场认可度 [4][6]
新浪财经ESG:XMTR MSCI(明晟)ESG评级调降至B
新浪财经· 2025-08-15 07:04
ESG评级变动 - MSCI ESG评级由BB级调降至B级 [1] - 评级调整发生于2025年08月14日 [1] - 评级机构为明晟(MSCI) [1]
A股上市首日盘中破发,第一年就转亏,天岳先进又在香港招股了
搜狐财经· 2025-08-14 17:16
港股发行概况 - 公司拟全球发售4774.57万股H股 募资约20亿港元 最高发售价42.8港元/股 较A股61.02元/股(约67.08港元/股)折价约36% [1][3] - 发行由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 引入国能环保、未来资产证券等六家基石投资者 [3] - 假设发售价42.8港元/股 募资总额20.4亿港元 净额约19.38亿港元 70%用于扩产 20%用于研发 10%用于营运资金 [8] 市场表现与股东减持 - A股发行价82.79元/股 上市首日盘中破发 截至2025年8月12日收盘价61.55元/股 破发程度25.66% [3] - 股东辽宁中德、海通新能源及海通创新在2024年10月至2025年1月减持787.02万股套现约4.34亿元 2023年6月减持425.74万股套现约3.27亿元 合计套现约7.6亿元 [4][5] - 投资者多次在互动平台质疑股价破发及公司行为 [4] 财务业绩表现 - A股IPO报告期(2019-2021年)营业收入从2.69亿元增至4.94亿元 2021年净利润扭亏至0.9亿元 [6] - 上市首年(2022年)营业收入同比下跌15.56%至4.17亿元 净利润由盈转亏至-1.75亿元 同比下跌295% [6] - 2023年及2024年营业收入恢复高增长 分别达12.51亿元和17.68亿元 同比增速约199.9%和41.37% 2024年净利润扭亏至1.79亿元(含政府补助6005.06万元 占比约34%) [6]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减少4.25%至4.08亿元 净利润同比减少81.52%至851.82万元 [6] 业务与行业地位 - 公司是全球少数能量产8英寸碳化硅衬底的企业 率先实现2英寸至8英寸商业化并推出12英寸产品 [3] - 按2024年碳化硅衬底销售收入计 公司全球市场份额16.7% 排名前三 [3] - 2022-2024年碳化硅衬底总产能从7.5万片增至42万片 2025年一季度产能10.56万片 [8] 客户与研发投入 - 2022年至2025年一季度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65%、51.3%、57.2%和52.9% [7] - 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从2022年30.59%降至2023年10.97%和2024年8.02% 低于可比公司Wolfspeed(2023-2024财年24.45%-25.01%) [7] 行业动态与价格趋势 - 2024年碳化硅晶圆市场降价幅度近30% 6英寸衬底价格从500美元降至450美元 接近中国厂商成本线 [9] - 公司碳化硅衬底平均售价从2022年5110.4元/片持续降至2025年一季度3369.4元/片 [9] - 全球碳化硅衬底产能2024年激增 Wolfspeed因扩产陷入现金流危机 [8] 公司治理与ESG - 2024年以来财务负责人、董事、独立董事及监事等多位高管集中离职 [7] - 2024年WIND ESG评级BB 中诚信绿金ESG评级BBB+ 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7] 产能扩张计划 - 公司计划2027年底前在上海新增年产能50万片大尺寸碳化硅衬底 并在海外新建生产基地 [8]
新浪财经ESG:威瑞信 MSCI(明晟)ESG评级调升至AA
新浪财经· 2025-08-14 07:08
ESG评级变动 - 威瑞信MSCI ESG评级由A级调升至AA级 [1]
新浪财经ESG:力拓 MSCI(明晟)ESG评级调降至BBB
新浪财经· 2025-08-12 07:05
ESG评级变动 - 力拓(RIO US)MSCI ESG评级由A下调至BBB [1]
新浪财经ESG:巴瑞特 MSCI(明晟)ESG评级调降至B
新浪财经· 2025-08-12 07:05
ESG评级调整 - 巴瑞特(BBSI US)MSCI ESG评级由BB下调至B [1] - 评级调整时间为2025年08月11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