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习近平文化思想
icon
搜索文档
巩固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系列述评之三
新华社· 2025-10-10 20:51
思想基础建设 - 民族复兴与国家发展需要精神引领和价值导航,需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1] - 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的新形势,需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1] -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1] 意识形态指导 - 2024年9月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是历史上第一部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统领性、综合性基础主干法规 [2] - 条例强调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并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 - 新时代以来,党中央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3] 理论武装与阵地巩固 - 通过坚持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来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运用能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 [4] - 从加强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到强化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一系列举措有力巩固意识形态主阵地 [4] -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不断增强主导权和话语权 [5] 核心价值观培育 - 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是意识形态中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 [6] - 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新部署,使其成为当代中国的重要稳定器 [7]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精神,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需用共同理想信念凝聚民族意志 [7] 文化产品与活动 - 电影《南京照相馆》等文化产品激发爱国情,发挥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重要作用 [7] - 《志愿军:浴血和平》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红色场馆游人如织 [8] -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等品牌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深入人心,例如2025年8月在南京举行第161场活动 [8] 网络空间治理 - 必须落实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等原则,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文化领域治理能力 [9] - 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推出融合报道,在网上网下唱响主旋律 [9] - 我国网民规模超11亿人,需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开展“清朗”等专项行动整治网络乱象 [10] 数字化与文化融合 - 《国家信息化发展报告(2024年)》显示我国数字文化动能更强劲,信息技术与文化融合发展亮点纷呈 [10] - 从文化数字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到智慧图书馆等数字化服务全民共享,文化事业在传承创新中高质量发展 [10] - 需进一步提升文化治理效能,加快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抢占文化创新发展制高点 [10]
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座谈会举行
央视网· 2025-10-10 20:25
与会嘉宾表示,故宫是历史中国的独特象征,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故宫博物院在近代中国社会变 革的大潮中应运而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与时偕行,走过了诚敬典守、匠心传承的一百年。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是我们这一代人应担负起的历史责任。站在新的起点上,要深入学习实践习近平 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厚植文化情怀,真正让故宫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座谈会10月10日在京举行。 ...
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座谈会举行 李书磊出席并讲话
新华网· 2025-10-10 17:56
核心观点 - 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强调其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标识地位以及百年来的文化功业 [1] - 会议提出未来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重点方向,包括保护、价值挖掘、管理改革、国际合作和人才培养 [1] 会议概况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李书磊出席会议并讲话 [1] - 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等有关部门及专家学者、文博工作者代表等100余人参加座谈会 [2] 行业定位与意义 - 故宫是历史中国的独特象征,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1] - 故宫博物院的百年历程是中国文化史、人类文化史上的一项不朽功业 [1] 未来发展方向 - 坚持保护第一,完整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1] - 挖掘价值内涵,不断提升展示传播水平 [1] - 加强运行管理,不断增强改革发展活力 [1] - 深化国际合作,助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1] - 培养学术人才,夯实事业发展的根基 [1]
加快建设文化强国——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系列述评之二
新华社· 2025-10-09 23:04
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 题:加快建设文化强国—— 习近平 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系列述评之二 新华社记者徐壮、白瀛 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是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方面。 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文化强国建设作出部署。2024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文化 强国进行第十七次集体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 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建设文化强国,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 设全局,事关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事关提升国际竞争力。 立足新阶段,阔步新征程,我们要 深入学习实践 习近平 文化思想 ,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建设的内在规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建设 文化强国,为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赋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更高要求 国家强盛、民族复兴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 202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30万亿元,经济总量规模稳居全球第二位。东方大国创造着 强大的物质文明,同样也创造着引领时代的精神文明。 "要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2025年全国 ...
10月8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集锦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08 21:01
今日摘要 系列报道【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今天播出:《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国庆中秋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24亿人次,创历史新高。 这个假期,各地活动丰富多彩,消费市场人气旺、活力足。 今年以来,新疆、西藏深挖特色资源,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旅游市场持续火热。 "十四五"期间,青海着力培育具有当地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加沙地带停火谈判继续。哈马斯称,以色列必须彻底结束对加沙地带的侵占。 国庆中秋假期消费市场人气旺活力足 内容速览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 出位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鲜明提出一 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 篇,习近平文化思想所蕴含的科学真理价值、博大文化胸怀和鲜明实践品格,在新时代波澜壮阔的文化 实践中不断彰显,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 "流动的中国"焕发勃勃生机 交通 ...
10月8日《新闻联播》主要内容
新浪财经· 2025-10-08 20:00
今天《新闻联播》主要内容有:1.【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 辉煌; 2."流动的中国"焕发勃勃生机; 3.国庆中秋假期消费市场人气旺活力足; 4.各地活动丰富多彩 乐享假日时光; 5.文旅融合 新疆西藏旅游市场持续火热; 6.海采:说说"十四五"这五年; 7.青海因地 制宜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8.秋雨连绵影响全国多地 北方局地出现降雪; 9.国内联播快讯: (1) 前8个月全国农业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4.1万亿元; (2)我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已覆盖近1.9亿人; (3)"十四五"以来国开行超万亿元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 (4)渝昆高铁川滇段完成全 部架梁任务; (5)中欧班列中通道今年通行量突破3000列; 10.加沙地带停火谈判继续 哈马斯称以色 列必须彻底结束对加沙地带的侵占 巴方称以军持续袭击加沙地带多地; 11.俄称新控制两个定居点 乌称 在多个方向击退俄军进攻 俄表示若乌装备"战斧"导弹将引发局势严重升级; 12.国际联播快讯: (1) 美政府停摆持续 多地航班出现延误; (2)德国工业新订单连续第四个月下降; 13.二十四节气·寒露。 ...
在赓续传承中推动文化进步——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系列述评之一
新华社· 2025-10-08 19:24
在赓续传承中推动文化进步——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系列述评之一 新华社记者周玮、杨湛菲 五千年弦歌不辍,文明长河浩浩汤汤;百余载风云激荡,民族复兴势不可挡。 新时代新征程,如何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基础上推动文明更新、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如何在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大潮中实现文明复兴、文化进步? 202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南洛阳龙门石窟考察。伊水之畔,总书记凝望历史,远眺未 来:"要把这些中华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 从六尺巷到白马寺,从肇兴侗寨到丽江古城,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镇院之宝何尊前驻足凝思,在 孝感云梦县博物馆参观出土秦汉简牍展……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用脚步丈量 文明,用思想贯通古今,厚植从"何以中国"到"何以复兴"的文化根基。 "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传承中一路走来,'中国'二字镌刻在'何尊'底部,更铭刻在每个华夏儿女 心中。"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深情回望。 文化自信从久远历史中来。中华文明以其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屹立 于世,任凭世事变迁,这条文明的长河始终奔腾不息。 2023年10月,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正式 ...
激发文化持久生命力
河南日报· 2025-10-08 08:06
"双节"期间,阴雨连绵,洛阳城南,龙门石窟依旧人声鼎沸,来自各地的游客漫步伊河河畔,一睹卢舍 那大佛的神秘微笑,领略镌刻在崖壁上的文明瑰宝。 今年5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龙门石窟,强调"要把这些中华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 在我省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河南"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华文明永续传承的战 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习 近平文化思想,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提供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时间坐标中的河南,就像一叠时光读本,把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浓缩进一 座座博物馆、纪念馆。在河南,你能直观感受到文明的印记就在身边。殷墟、隋唐洛阳城、汉魏洛阳故 城、郑韩故城、郑州商城……远古的大遗址,如明珠般镶嵌在古老的土地上,给出"何以中国"的河南答 案,也创造古今对话的机会,让人们感受生生不息的传承,激起思接千载的心绪,生发日用不觉的文化 自信。 活起来是必答题。走进殷墟博物馆新馆,迎面而立的高墙刻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9个 ...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人民日报· 2025-10-07 10:07
"文化是灵魂。" 一个多月前盛大阅兵仪式所激发的爱国情感仍然炽热。10月的北京,秋意正浓,天安门广场红旗猎猎, 人们在这里感悟历史与文化,满怀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和自豪。 "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 业而团结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坚定的话语,激荡起亿万人民的爱国情、报国志。 民族复兴需要精神引领,思想光辉照亮奋斗征程。 2023年10月,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 习近平文化思想所蕴含的科学真理价值、博大文化胸怀和鲜明实践品格,在新时代波澜壮阔的文化实践 中不断彰显,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 文化强国建设迈出新步伐 9月3日的天安门广场,气壮山河—— 《松花江上》《在太行山上》《保卫黄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诞生于抗战烽火中的经典歌 曲连唱,串联起从苦难觉醒到浴血抗争、再到走向胜利的壮阔历程。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感人至深—— "莫欺我中华无肝胆!母亲膝下百万兵!" "如今,中国人的天、中国人的地、中国人的海,都是咱中国人自己说了算!" 歌曲中,有14年抗 ...
人民日报: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07 07:13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与引领 - 习近平文化思想于2023年10月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其蕴含的科学真理价值、博大文化胸怀和鲜明实践品格不断彰显 [3] - 该思想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在新时代波澜壮阔的文化实践中指引方向 [3][5] 文化强国建设的具体举措与成果 - 通过出版《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等著作,并利用“明理胡同”、“小院讲堂”等接地气的方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6][7] - 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和91%以上的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10万余家实体书店、58万余家农家书屋、17.7万家职工书屋遍布城乡,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 [10] - 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收达141,510亿元,同比增长6% [21]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 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拥有76.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 [14] -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等,长城、大运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稳步推进,“考古热”、“非遗热”、“古籍热”蔚然成风 [17] - 2024年“西夏陵”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六十项世界遗产 [17] 文化创新与产业发展 - 科技赋能文化创新,如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通过自主研发的“动态水墨渲染引擎”将传统水墨效果融入3D动画 [21] - 文旅融合发展,例如陕西西安大唐不夜城活动累计观众破百万人次,国潮文创产品如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受到年轻人追捧 [21] - 文化“新三样”(网文、网剧、网游)出海,《黑神话:悟空》走红全球,《斗罗大陆》等网文作品被国外图书馆收录,开拓讲好中国故事的新路径 [23] 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 中国文联实施全国中青年文艺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等,文化和旅游部会同相关部门实施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10年共举办1400余期研培班,直接培训5.1万人次 [25] - 在浙江,1500余名文化特派员深入基层,组建了近4000支文化队伍,例如浙江美术馆馆员在基层培养出30余名渔民画家 [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