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搜索文档
江西赣州深化文明城市建设——城里赶大集 新风入万家
人民日报· 2025-11-18 08:01
"走,赶集去!" 周六上午,江西赣州章贡区营角上社区,居民曾来香热情招呼着刚从农村搬来的邻居钟玉莲。 一会儿工夫,曾来香、钟玉莲就到了集市现场。 "还真不一样!"不见米面粮油,没有沿街叫卖,钟玉莲看到的是甩动的水袖、敲击的锣鼓,居民有说有 笑,穿梭在问诊、理发、修鞋的摊位间…… "比农村老家那边赶集还热闹!"钟玉莲看得兴起。 每逢周末、节假日,赣州各街道社区在广场、公园等地举办文艺演出,提供便民服务,倡导文明新风 尚。 "娶妻莫把债来背,真情实意最珍贵……"广场舞台上,一出赣南采茶戏《高额彩礼要不得》鸣锣开唱。 台上,演员声情并茂;台下,观众津津有味。 "节目演得好,好就好在说的都是生活中的事。"曾来香说。 通过采茶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文明故事,赣州"文明集市"今年以来举办文化惠民活动1300余 场。 "玉莲,咱们来这边看看。"曾来香拉着钟玉莲走到广场一侧。社保年审、反诈防骗……12个摊位上,30 余名工作人员耐心解答着居民的疑问。 "在城里也赶集?"钟玉莲颇感意外。 这个"集",正是赣州推出的"文明集市"。曾来香笑说:"保准让你爽气!" 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提高社会文明 ...
李书磊在人民日报撰文
中国基金报· 2025-11-07 10:44
文章核心观点 -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战略任务,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和国际竞争力提升[2][3] 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必要性 - 创新创造是文化的生命力,是推动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历史证明只有充分激发活力才能汇聚文化发展的强大动能[4] -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精神文化需求是必然要求,需使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促进人民文化创造相统一[5] - 在国际文化竞争中赢得主动是必然要求,需通过激发活力形成文化竞争力与影响力以应对复杂的国际竞争[6] 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基本要求 -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保证[8] - 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9] - 立足新时代伟大实践,从实践中汲取鲜活素材,推进实践基础上的文化创新[10] - 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推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创新应用,为文化创新创造插上科技翅膀[11] - 秉持开放包容,积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在交流互鉴中激发创新创造活力[12]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具体举措 - 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融入法治建设、社会发展、日常生活,并抓好青少年重点人群的教育[13][14] - 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鼓励推出无愧于时代的文化杰作,培养高水平文化人才[15] -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抓住“十五五”时期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机遇期,将其培育成为支柱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17] - 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完善国际传播体制机制,创新传播载体和方式,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18]
推动文化创新创造源泉充分涌流
经济日报· 2025-10-31 06:21
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 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建立健全跨部门协调机制[2] - 完善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健全文化产业体系,推动国有文化企业转型升级,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3] - 建设高标准文化市场体系,加快构建统一开放、高效规范、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流动[3] 文化原创能力提升 - 挖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全面挖掘,使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4] - 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机制,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引导文艺工作者聚焦社会现实,推出兼具艺术价值与社会影响力的原创佳作[5] - 提高工业化水平,制定实施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创作重点选题规划,建立滚动式可持续的创作生产机制[5] 文化生态营造 - 坚持守正创新培育创新文化,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在提升作品思想深度艺术质量精神内涵上下功夫[6] -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发扬学术民主和文艺民主,促进观念内容风格流派等方面的文化创新创造[7] - 重视加强文艺评论工作,发挥文艺批评褒优贬劣激浊扬清的作用,营造敢于实事求是的文艺批评氛围[7] 数智技术赋能 - 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有效机制,构建全国文化资源数据库和文化创意素材数据库,加强算力语料库等基础设施建设[8] - 加快发展数字出版数字演播数字艺术等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促进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9] - 借助人工智能全息投影等技术构建互动空间,打造智能化场景和沉浸式空间,丰富文物文化遗产的呈现形式[9]
挺膺担当拓新局 ——中管企业、中管金融企业和中管高校干部职工以实干笃行贯彻落实全会精神
经济日报· 2025-10-27 06:20
航天与高端制造行业 -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为我国现役推力最大的火箭,成功执行空间站三舱发射和嫦娥六号等任务 [2]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将聚焦重型运载火箭、可重复使用技术等前沿领域进行研发 [2] - 川藏铁路作为标志性工程正在建设中,旨在带动地区高质量发展 [11] 能源行业 - 中国华电装机容量突破2.5亿千瓦,较"十三五"末增长50.6%,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亿千瓦 [3] - 国家电投集团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投产,是全球最大单体绿氨项目 [6] - 国家电投集团将加大能源结构清洁低碳转型力度,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7] 金融行业 - 中国建设银行"十四五"期间制造业贷款新增超2万亿元,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占比持续超过50% [5] - 中国建设银行未来三年制造业融资规模力争突破5万亿元 [6] - 中国银行在海南自贸港推出多个"首笔""首单"业务,助力金融开放 [8] - 中国农业银行将发挥普惠金融服务主力军作用 [8] - 中国人寿积极服务国家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8] 通信与科技行业 - 中国移动建成6G开放试验装置,发射全球首颗6G架构验证星,打造"九天"系列大模型 [6] - 中国移动将持续加大研究投入,聚焦6G关键核心技术、人工智能核心算法、算力网络等关键领域 [6] 农业与政策金融行业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十四五"时期聚焦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长江大保护等 [3]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将努力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力量 [3]
挺膺担当拓新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人民日报· 2025-10-27 06:19
航天与高端制造行业 - 长征五号系列火箭将空间站三舱精准送入太空并成功发射嫦娥六号,成为航天领域新成就的生动注脚 [2]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制团队将聚焦重型运载火箭、可重复使用技术等前沿领域 [2] - 川藏铁路作为标志性工程,其多个路段建设正酣,将打造带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10] 能源行业 - 中国华电装机容量突破2.5亿千瓦,较"十三五"末增长50.6%,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亿千瓦 [3] - 国家电投集团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投产,标志着我国在绿色氢基能源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6] - 国家电投集团将加大能源结构清洁低碳转型力度,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7] 金融行业 - 中国建设银行"十四五"时期制造业贷款新增超2万亿元,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占比持续超过50% [5] - 中国建设银行未来3年制造业融资规模力争突破5万亿元 [6] - 中国银行推出多个"首笔""首单"业务助力海南自贸港加快金融开放步伐,将继续在跨境资金池、外汇管理改革试点等业务上实现创新突破 [8] - 中国农业银行将发挥普惠金融服务主力军作用,积极投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8] 信息通信与技术行业 - 中国移动建成行业领先的6G开放试验装置、发射全球首颗6G架构验证星、打造"九天"系列大模型 [6] - 中国移动将持续加大研究投入,聚焦6G关键核心技术、人工智能核心算法、算力网络等关键领域突破 [6] 农业与政策性金融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十四五"时期聚焦主责主业,以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统揽工作全局 [3]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将努力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金融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3] 保险行业 - 中国人寿集团旗下寿险公司积极服务国家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8]
挺膺担当拓新局
上海证券报· 2025-10-27 01:36
绿色能源项目 - 国家电投集团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于7月26日投产,是全球最大单体绿氨项目,标志着公司在绿色氢基能源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1] - 公司将加大能源结构清洁低碳转型力度,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作出贡献 [1] 金融开放与创新 - 中国银行在海南自贸港推出多个“首笔”“首单”业务,助力加快金融开放步伐 [2] - 公司计划充分发挥全球化优势,继续在跨境资金池、外汇管理改革试点等业务上实现创新突破,以支持自贸港建设 [2] - 中国人寿集团旗下寿险公司坚持金融为民,积极服务国家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2] - 农业银行将继续坚持人民至上,发挥普惠金融服务主力军作用,积极投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2] 基础设施建设 - 国铁集团正积极推进川藏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将其打造为带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4] - 公司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不避艰难、主动担当,为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贡献更多力量 [4]
领航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新华社· 2025-10-20 21:56
政策方向 - "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被置于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全局的重要位置[2] - 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并健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2] -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正在谱写文化强国建设新篇章[3] 产业发展 - 推动文化繁荣和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是改革目标之一[2] - 需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2] - 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2]
人民日报: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07 07:13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与引领 - 习近平文化思想于2023年10月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其蕴含的科学真理价值、博大文化胸怀和鲜明实践品格不断彰显 [3] - 该思想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在新时代波澜壮阔的文化实践中指引方向 [3][5] 文化强国建设的具体举措与成果 - 通过出版《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等著作,并利用“明理胡同”、“小院讲堂”等接地气的方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6][7] - 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和91%以上的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10万余家实体书店、58万余家农家书屋、17.7万家职工书屋遍布城乡,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 [10] - 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收达141,510亿元,同比增长6% [21]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 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拥有76.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 [14] -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等,长城、大运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稳步推进,“考古热”、“非遗热”、“古籍热”蔚然成风 [17] - 2024年“西夏陵”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六十项世界遗产 [17] 文化创新与产业发展 - 科技赋能文化创新,如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通过自主研发的“动态水墨渲染引擎”将传统水墨效果融入3D动画 [21] - 文旅融合发展,例如陕西西安大唐不夜城活动累计观众破百万人次,国潮文创产品如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受到年轻人追捧 [21] - 文化“新三样”(网文、网剧、网游)出海,《黑神话:悟空》走红全球,《斗罗大陆》等网文作品被国外图书馆收录,开拓讲好中国故事的新路径 [23] 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 中国文联实施全国中青年文艺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等,文化和旅游部会同相关部门实施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10年共举办1400余期研培班,直接培训5.1万人次 [25] - 在浙江,1500余名文化特派员深入基层,组建了近4000支文化队伍,例如浙江美术馆馆员在基层培养出30余名渔民画家 [24][25]
前沿访谈丨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5-08 08:03
建设文化强国的指导思想 -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指导地位 [2][3]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 -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作为根本制度提出,是重大制度创新 [4] 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性 -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政权稳定的风向标,主导权是治国理政的利器 [3] - 苏联解体等历史事件证明政权瓦解往往从思想领域开始 [3] - 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6]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的先进性 -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首先体现为思想理论的先进性 [7][8]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现了新的飞跃 [8] - 新时代伟大成就的关键在于党中央坚强领导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 [9] 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的措施 -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是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的重要体现 [10] - 高校是意识形态前沿阵地,需强化阵地责任,管好互联网主战场 [11] - 坚持立破并举,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破除错误思潮影响 [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