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热发电
搜索文档
风口上的光热发电:可胜技术百倍增长背后的喜与忧
搜狐财经· 2025-09-28 18:55
公司上市进展 - 可胜技术于2024年9月24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计划主板挂牌上市,中信建投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1] - 公司曾于2024年2月签订A股上市辅导协议,但后续进展未见公开披露,后转赴港股 [2] 公司业务与技术定位 - 公司是塔式光热发电和熔盐储能解决方案提供商,提供从项目开发、建设咨询到运营支持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2] - 业务模式包括直接向光热电站业主或EPC承包商供应核子系统(如集热系统、储换热系统),或在大型风光大基地项目中作为供应商或参与EPC联合体 [4] - 公司凭借全供应链整合能力及自主核心专利,成为极少数能为光热项目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 [4] 市场地位与项目业绩 - 2021年至2024年,公司为中国11座光热电站提供聚光集热系统,总设计容量达1250MW [4] - 以2021年至2024年设计装机容量计算,公司在国内光热发电聚光集热系统供应领域市场份额达47.2%,远超第二名(15.1%) [4] 行业发展趋势与成本变化 - 光热发电兼具新能源发电与储能功能,具备输出稳定、可靠、调节灵活等优势 [5] - 光热发电平准化度电成本从2016年1.15元/kWh降至2024年0.55元/kWh,预计2035年进一步降至0.38元/kWh [5] - 中国光热发电市场累计装机容量预计到2030年达1.77万MW(2025-2030年CAGR为52.6%),2035年达10.47万MW(2031-2035年CAGR为43.3%) [7] 公司财务表现 - 收入从2022年2085万元增至2024年21.89亿元,两年增长约104倍;2023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2.48亿元,2024年净利润进一步增至5.4亿元 [8] - 2025年上半年收入9.81亿元,净利润2.33亿元,增速较前期有所放缓 [8][9] - 毛利率从2022年503万元增至2024年6.95亿元,2025年上半年为3.12亿元 [8] 客户结构与风险 - 客户高度集中,2025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户均为国有企业,贡献收入占比达99.9%;2024年全年该比例为88.5% [11] - 主要客户收入波动较大,例如客户E在2024年贡献近5亿元收入,但2025年上半年仅贡献1.06亿元 [11] 未来增长驱动因素 - 新项目审批节奏(如后续风光大基地批次或国家级新能源规划项目的落地速度) [13] - 成本控制能力(通过技术优化和供应链管理应对市场竞争及原材料价格波动) [14] - 新业务拓展(以熔盐储能为核心的综合能源应用领域) [15] IPO前分红行为 - 公司于2024年12月派息1.549亿元,2025年9月再次宣布派息1.441亿元,不到一年内累计分红近3亿元 [16] - 该行为可能引发公众投资者对IPO融资必要性的疑虑 [17]
两年营收增百倍,光热发电龙头可胜技术能否保持高增长?
智通财经· 2025-09-28 17:47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光热发电行业的最早开拓者之一,已成长为产业内的领先企业 [2] - 在2021至2024年间,中国共有26个光热发电项目已实质性开工,公司以1250MW的合计设计装机容量位居榜首,市场份额高达47.2% [2] - 公司是全球唯一服务业绩累计超过1GW的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的聚光集热系统供应商 [2] - 在2021至2024年中国已实质性开工的20个塔式光热项目中,公司为其中的11座电站提供了聚光集热系统 [6] - 公司服务的青海中控德令哈50MW项目是全球首个且唯一的实际发电量超越设计值的塔式光热电站 [5] 技术路线与项目成就 - 塔式光热电站凭借更强的储热能力、更高的聚光比和更低发电成本,成为自2016年以来的主流技术路线,在2022至2024年中国光热发电项目中占比高达83.7% [3] - 公司于2013年开发、建设且并网运营了中国首座商业化塔式光热电站——青海中控德令哈10MW项目 [5] - 2024年11月,公司的青海亿储格尔木350MW光热项目成功入围示范项目,该项目是目前全球单台机组装机容量最大的光热电站,采用了行业首创的"三塔一机"方案 [5] - 青海中控德令哈50MW塔式熔盐储能光热发电项目占地2.47平方千米,由27135台定日镜组成,年度发电量达1.46亿kWh,可满足8万多户家庭用电,年节约标准煤4.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2.1万吨 [1]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2085万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的21.89亿人民币,净利润从2022年亏损9125.9万人民币转为2024年盈利5.4亿人民币 [6]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9.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1.54%,期内净利润为2.3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3.11% [6] - 熔盐塔式光热电站解决方案是公司核心收入来源,2024年该业务收入占95.0%,2025年上半年占比为99.9% [7] 行业发展与政策环境 - 2023年4月政策明确提出结合新能源基地建设尽快落地光热发电项目,力争"十四五"期间全国光热发电每年新增开工规模达到300万千瓦左右 [5] - 中国光热发电市场累计装机容量从2020年的538MW增长至2024年的838MW,年复合增长率达11.7% [9] - 预计至2030年中国光热发电市场累计装机规模将上涨至17,713MW,2025年至2030年年复合增长率达52.6% [9] - 中国光热发电市场规模(按收入计)从2022年的19亿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的160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速102.7%,预计至2030年收入规模将达到775亿人民币 [12] 成本竞争优势 - 若储能时长达到6小时,光热发电(含熔盐储热)的度电成本为0.6512人民币/千瓦时,已低于光伏+电化学储能+调相机的0.761人民币/千瓦时 [8] - 若储能时长达到14小时,光热发电(含熔盐储热)的度电成本将降至0.537人民币/千瓦时,相较其他模式有明显优势 [8] - 随着技术持续进步和规模效应显现,单位千瓦投资成本有望稳步下降,使其在大规模储能应用中展现出显著经济优势 [8]
新股前瞻|两年营收增百倍,光热发电龙头可胜技术能否保持高增长?
智通财经网· 2025-09-28 17:40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可胜技术是我国光热发电行业的最早开拓者之一,已成长为产业内的领先企业 [2] - 在2021至2024年间,中国共有26个光热发电项目已实质性开工,可胜技术以1250MW的合计设计装机容量位居榜首,市场份额高达47.2% [2][15] - 可胜技术是全球唯一服务业绩累计超过1GW的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的聚光集热系统供应商 [2] - 公司具备从项目开发、建设到运营的全过程核心能力,其服务的青海中控德令哈50MW项目是全球首个且唯一的实际发电量超越设计值的塔式光热电站 [5] - 2024年11月,公司的青海亿储格尔木350MW光热项目成功入围示范项目,该项目是目前全球单台机组装机容量最大的光热电站 [5]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2085万元人民币爆发式增长至2024年的21.89亿元人民币 [6] - 公司净利润从2022年的亏损9125.9万元人民币,转为2023年盈利2.48亿元人民币,并在2024年进一步增长至5.4亿元人民币 [6]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54%,期内净利润为2.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11% [6] - 熔盐塔式光热电站解决方案是公司绝对主力业务,在2024年贡献了95%的收入(约20.79亿元人民币) [7] 行业与技术背景 - 光热发电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再转化为电能的技术,其独特优势是自带储能系统,能实现电力输出的平稳可控 [2] - 塔式光热电站凭借更强的储热能力、更高的聚光比和更低的发电成本,成为主流技术路线,在2022至2024年中国光热发电项目中占比高达83.7% [3] - 青海中控德令哈50MW塔式熔盐储能光热发电项目占地2.47平方千米,由27135台定日镜组成,年度发电量达1.46亿kWh,可满足8万多户家庭用电,年节约标准煤4.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2.1万吨 [1] 行业增长与成本优势 - 中国光热发电市场累计装机容量从2020年的538MW增长至2024年的838MW,年复合增长率达11.7% [9] - 预计到2030年中国光热发电市场累计装机规模将达17,713MW,2025-2030年年复合增长率达52.6% [9] - 中国光热发电市场规模(按收入计)从2022年的19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的160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速高达102.7% [12] - 当储能时长达到6小时,光热发电的度电成本为0.6512元/千瓦时,已低于光伏+电化学储能+调相机的0.761元/千瓦时,储能时长达到14小时时,成本优势更明显,降至0.537元/千瓦时 [8] 潜在经营挑战 - 公司业绩增长与国家“风光大基地”项目的集中审批紧密相关,收入可能随项目审批节奏出现较大波动 [16] - 核心原材料如熔盐和反射玻璃的价格波动会直接影响生产成本,在固定价格合同普遍的情况下,成本转嫁难度较大 [16] - 若竞争对手在技术层面迎来突破,公司当前领先的市场份额可能面临挑战 [17]
【IPO前哨】风口上的光热发电:可胜技术百倍增长背后的喜与忧
搜狐财经· 2025-09-26 18:21
上市计划与背景 - 公司于2024年9月24日向港交所主板递交招股说明书,中信建投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2] - 公司此前曾于2024年2月签订A股上市辅导协议,但后续进展未公开披露,此次为转赴港股上市 [2] 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塔式光热发电和熔盐储能解决方案提供商,提供技术研究、装备销售、工程应用及全生命周期服务 [3] - 业务模式包括直接向电站业主或EPC承包商供应核子系统(如集热系统、储换热系统),或参与EPC联合体 [5] - 2021年至2024年,公司为中国11座光热电站提供聚光集热系统,总设计容量达1250兆瓦 [5] - 以2021年至2024年设计装机容量计算,公司在国内聚光集热系统供应领域的市场份额为47.2%,远超第二名的15.1%,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5] 财务表现 - 收入从2022年的2085万元人民币激增至2024年的21.89亿元人民币,两年增长约104倍 [10][11] - 公司于2023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2.48亿元人民币,2024年净利润进一步增长至5.4亿元人民币 [10][11]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9.81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2.33亿元人民币,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 [10][11] - 毛利率从2022年的约2.4%(毛利503万元人民币)显著提升至2024年的约31.7%(毛利6.95亿元人民币) [10] 行业前景与驱动力 - 光热发电兼具新能源发电与储能功能,其平准化度电成本已从2016年的1.15元/千瓦时降至2024年的0.55元/千瓦时,预计2035年将降至0.38元/千瓦时 [7] - 中国光热发电市场累计装机容量预计到2030年将达1.77万兆瓦,2025-2030年复合增长率达52.6%,到2035年预计达10.47万兆瓦,2031-2035年复合增长率达43.3% [9] - 行业早期发展受益于国家"风光大基地"项目的集中审批,公司增长动力未来取决于新项目审批节奏、成本控制能力及新业务拓展 [11][15] 客户集中度 - 客户高度集中,以国有综合能源企业为主,2025年上半年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高达99.9%,2024年全年该比例为88.5% [12][13] - 主要客户结构存在波动,例如2024年前两大客户为客户E和客户F,而2025年上半年变为客户A和客户B,来自单一客户的收入波动较大 [13] IPO前分红 - 公司在IPO前实施分红,于2024年12月派息1.549亿元人民币,2025年9月再次宣布派息1.441亿元人民币,不到一年内累计分红近3亿元人民币 [16][17] - 此举虽显示公司盈利能力和现金充裕度,但也可能引发对其IPO融资必要性的关注 [18]
振江股份涨2.01%,成交额1.15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06.70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6 10:54
股价表现 - 9月26日盘中上涨2.01%至27.90元/股 成交1.15亿元 换手率2.29% 总市值51.42亿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17.50% 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0.61%/0.72%/14.30% [2] - 年内4次登上龙虎榜 最近一次5月6日龙虎榜净卖出1399.75万元 买入总额1.54亿元(占比10.95%) 卖出总额1.68亿元(占比11.95%) [2] 资金流向 - 主力资金净流出106.70万元 特大单买入568.83万元(占比4.94%) 卖出225.43万元(占比1.96%) [1] - 大单买入2109.09万元(占比18.33%) 卖出2559.20万元(占比22.24%) [1] 股东结构 - 股东户数2.84万户 较上期大幅增加56.11% [3] - 人均流通股6487股 较上期减少35.94% [3] - 建信新能源行业股票A(009147)位列第十大流通股东 持股122.63万股 较上期减少168.27万股 [4] - 国泰聚信价值优势灵活配置混合A(000362)和国泰金牛创新成长混合(020010)退出十大流通股东 [4]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8.34亿元 同比下降6.27% [3] - 归母净利润1569.35万元 同比大幅下降87.29% [3] 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为风电设备、光伏设备零部件及紧固件的设计加工与销售 海上风电安装及运维服务 [2] - 收入构成:新能源产品分部86.86% 紧固件产品分部11.68% 船舶租赁分部0.46% 其他12.48% [2] 分红记录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40亿元 [4] - 近三年累计派现1.38亿元 [4] 行业属性 - 所属申万行业:电力设备-风电设备-风电零部件 [2] - 概念板块涵盖:光热发电、小盘、参股新三板、专精特新、机器人概念等 [2]
上海电气涨2.03%,成交额11.47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4377.59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5 09:52
股价表现 - 9月25日盘中股价上涨2.03%至9.05元/股 成交额达11.47亿元 换手率1.01% 总市值1406.38亿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11.59% 近5个交易日上涨11.18% 近60日涨幅达23.30%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4377.59万元 特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12.20%和19.80% 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22.68%和18.89% [1] 股东结构 - 股东户数70.44万户 较上期减少6.70% [2] - 中国证券金融持股2.12亿股(第五大股东) 较上期减少2039.46万股 [3] - 香港中央结算持股1.38亿股(第六大股东) 较上期增加699.12万股 中证上海国企ETF新进持股4204.43万股(第十大股东) [3]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43.03亿元 同比增长8.89% [2] - 归母净利润8.21亿元 同比增长36.40%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99.73亿元 但近三年未进行分红 [3] 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销售商品77.23% 提供劳务10.01% 工程建造7.55% 其他业务5.21% [1] - 业务范围涵盖新能源与环保设备 高效清洁能源设备 工业装备和现代服务业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综合电力设备商 概念板块包括大飞机 上海国资 光热发电等 [1]
可胜技术递表港交所 中信建投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证券时报网· 2025-09-25 08:42
公司上市与市场地位 - 可胜技术已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 中信建投国际为其独家保荐人 [1] - 公司是全球唯一拥有超过1GW熔盐塔式光热发电项目经验的企业 [1] - 在中国塔式光热项目市场 2021-2024年聚光集热系统装机容量市场份额达57.9% 项目数量市场份额达55.0% [1] 业务范围与技术优势 - 公司提供从项目开发 建设咨询到后期运营支持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1] - 专注于技术研究 装备销售和工程化应用 [1] - 自主开发青海亿储格尔木350MW光热项目 为全球单台机组设计容量最大的光热电站 [1]
西子洁能20250923
2025-09-24 17:35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光热发电 熔盐储能 火电灵活性改造 核电 以及新兴能源技术如SO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和反液流蓄能[2][4][9][11][12] * 公司为西子洁能 主营业务为余热锅炉 应用于燃气发电 煤电和工业领域 同时是光热发电主要设备供应商 并布局熔盐储能 核电及其他前沿能源技术[2][3][4][11][12] 核心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公司过去两年净利润3-4亿元 加上非经常性收益可达4-5亿元 预计2025年及以后维持这一水平[3] * 光热发电领域预计带来约3亿元利润增长 火电灵活性改造预计带来3~4亿元利润增长[2][10] * 核电业务规划到2030年实现2~30亿订单 产生3~4亿利润[4][11] * 公司规划到2030年业绩对应6亿利润 估值可能达20多倍 计划未来五年内释放部分业绩[4][12] 光热发电发展 * 青海地区光热发电度电成本降至五毛钱左右 获得标杆电价五毛五 2026年每千瓦容量补贴将增加到330元 熔盐储能收益率超过7%[2][5] * 发改委鼓励每年建设3GW光热发电 每吉瓦价值量约30亿 公司市占率保守估计20% 即20亿订单 可转化约3亿净利润[2][6] * 公司2021年募集11亿元可转债用于光热设备生产线升级[5] 熔盐储能技术应用与优势 * 主要用途包括光热发电 火电深度调峰和工业供热[4][10] * 在火电深度调峰中可降低负荷至10%左右 实现价差收入和容量补贴收入 一吉瓦时造价约3.4亿元 远低于化学储能成本6-8亿元 设计寿命长达30年[2][7][8] * 工业供热方面 绍兴某项目投资3.2亿元 年利润约1000万元 若变压器容量充足年利润可达6000万元 五年回本[4][10] * 熔盐储能在释放热量方面性能较高 但存储热量后再转换为电力时损耗约60%[9] 火电灵活性改造市场潜力 * 国家发改委要求到2027年改造2~4亿千瓦火电容量 已完成初步改造的6亿千瓦火电容量也可进一步改造成熔盐储能系统以实现深度调峰[2][9] 核电业务进展 * 公司已获得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许可证 可参与每台造价约200亿元的核电站设备供应 规划市占率达到10%[4][11] * 每年核准石材大概2000亿元 公司可参与50亿元市场份额[11] * 积极布局四代堆和核聚变领域 与中科院西南物理研究所合作开发环流器3号相关设备[4][11] 其他能源技术布局 * 公司投资SO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及反液流蓄能技术 在多个前沿能源技术领域积极探索[4][12]
双良节能涨2.09%,成交额1.18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76.97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4 11:39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24日盘中股价上涨2.09%至5.86元/股 成交额1.18亿元 换手率1.09% 总市值109.80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176.97万元 特大单买入443.48万元(占比3.77%)/卖出266.67万元(占比2.26%) 大单买入2413.90万元(占比20.50%)/卖出2413.73万元(占比20.50%) [1] - 年内股价涨6.55% 近5日跌8.29% 近20日跌3.78% 近60日涨11.62% 年内3次登龙虎榜 最近8月1日净买入1.54亿元(买入总额2.41亿元/占比17.13% 卖出总额8675.11万元/占比6.17%) [1] 主营业务与行业分类 - 主营业务分为节能节水系统(溴化锂冷热机组/换热器/空冷系统)和光伏新能源系统(多晶硅还原炉/单晶硅棒/硅片) [2] - 收入构成:光伏产品67.05% 节能节水装备31.01% 新能源装备1.94% [2] - 所属申万行业:电力设备-光伏设备-硅料硅片 概念板块包括余热发电/低价/光热发电/污水处理/超超临界发电等 [2] 财务数据与股东结构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3.88亿元(同比减少37.13%) 归母净利润-5.97亿元(同比增长52.54%) [2] - 股东户数11.28万(较上期增加4.93%) 人均流通股16611股(较上期减少4.70%)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40.89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11.60亿元 [3] 机构持仓变动 - 光伏ETF(515790)持股1310.51万股(第六大股东 较上期减少3.61万股) [3] - 香港中央结算持股1098.92万股(第七大股东 较上期增加43.38万股) [3] - 天弘中证光伏A持股845.73万股(新进第十大股东) 万家新兴蓝筹A退出十大股东 [3]
Exera首席技术官:Gemasolar熔盐塔式光热电站24小时运营策略分享
搜狐财经· 2025-09-23 14:22
近日,在由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主办,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 限公司、浙江可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25中国太阳能热发电大会上,西班牙EXERA ENERGÍA S.L.(简称:Exera)首席技术官Juan Manuel Medel(胡安马·梅德尔)作了《GEMA SOLAR: the worldwide first 24 hours the rmosolar plan》的报告。 报告介绍,EXERA是一家深度专注于光热发电领域、以实现发电为目标的企业。作为西班牙乃至全球光热运维市场领导者,独立于业主方运营和维护六座 光热电站,同时还为全球范围内非EXERA运维的电站业主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在其运营和维护的光热电站中,包括了全球首座、于2011年开始商业运行 Gemasolar光热电站。 胡安马:梅德尔分享EXERA经过实践考虑的电站运营与维护的数字化工具,这些工具的使用,不但能够提升电站的可用率、监控电站状态,还可以查询电站 历史运行数据。通过使用这些工具,近年来,特别Gemasolar光热电站实现了超过98%的可用率,年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