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创新

搜索文档
7部门联合发文,事关农业科技创新
券商中国· 2025-05-07 15:56
近日,农业农村部、科技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水利部和中国科学院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 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 5月7日,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实施意见》重点聚焦8个方面,强调将科技创新放在农业现 代化建设的突出重要位置,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落实《实施意见》,要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 效能提升推进落实机制,包括推动各级财政加强农业科技保障,发挥农业产业化基金、农业科技创新投资基金引导 作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金投入。 在《实施意见》重点聚焦的八个方面中,前三方面内容均与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相关。具体来看: 一是强化相关科研院所、高校科技创新核心使命。优化定位布局,中央级涉农科研院所要服务国家重大需求, 地方涉农科研院所要着力支撑区域发展,涉农高校要强化为农服务使命。 二是加快培育壮大农业科技领军企业。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保障企业科 技创新主体地位,着力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企业。 三是优化农业科技创新组织机制。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布局,健全科技任务来源机制,优化科技任务组织实施, 面向用户和市场开展评价 ...
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需做好三篇文章
经济日报· 2025-05-06 06:20
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 农业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主导 具有高技术 高质量 高效能特征 由农业科技颠覆性突破 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 生产方式革命性变革形成 [1]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1] -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需做好科技 企业与人才三方面工作 [1] 农业科技创新 - 种业是农业"芯片" 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达45%以上 但核心种源对外依存度偏高 [2] - 需加大农业重点领域科技创新攻关力度 攻克关键技术难题 打造自主可控的农业共性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平台 [2] - 加大种业基础研究投入 力争在农作物育种 畜禽育种 微生物育种上实现革命性突破 [2] 农业绿色低碳与数字化 -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必须将绿色低碳技术赋能现代农业 包括智能灌溉 精准施肥等智慧农业技术 [3] - 推广节水农业技术 发展旱作农业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运用科技手段加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整治 [3] - 推动农业数字化场景创新 拓展人工智能 数据 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 开展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 [3] 农业科技企业培育 - 截至2024年底 我国智慧农业相关企业总量突破8.3万家 但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龙头型科技创新领军企业数量较少 [4] - 需培育"顶天立地"龙头型科技创新领军企业和"铺天盖地"高成长型企业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4] - 完善"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机制 支持企业牵头或参与国家农业重大科技攻关任务 通过税收减免 专项补贴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4] 农业金融与人才支撑 - 完善农业企业上市培育机制 推动符合条件企业在科创板 创业板上市融资 设立农业创新型企业支持引导基金 重点投资智慧农业 生物制造等前沿领域 [5] - 需打造知农爱农 强农兴农的新型农业劳动者队伍 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农业 引进农业领域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5] - 建立职业农民培训与农业产业发展对接机制 提升农民数字技能和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力 优化农业人才薪酬体系 设立创新创业奖励基金 [6]
脚下沾泥心向农!广东农技人员蹚出不凡路
南方农村报· 2025-05-05 20:36
农业科技工作者贡献 - 四位广东农业科技工作者古幸福、林伟秋、谢文青、仇志杰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他们在超级稻高产、茶树病虫害防控、抗病良种培育、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 [6][7][8][9][10][11] - 累计为农户节本增效超亿元,推动"广东粮""岭南茶"品牌价值提升 [11][12] - 通过技术推广、培训、示范基地建设等方式,带动农户增产增收,例如谢文青推广的技术累计应用500万亩,农药用量减少30%,防治效率提升40% [55][56][57] 古幸福个人成就 - 30余年扎根惠阳区基层,年均田间指导超200天,组织技术培训40余场,累计为农户节本增效超3000万元 [17][18][19][20] - 引进超级稻"超优1000"创惠州单产纪录(亩产725.6公斤),合作研发的"冷浸田改良技术"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24][25] - 推动惠阳区成为全省撂荒耕地复耕标杆,完成400多块撂荒地复耕方案 [18][19] 林伟秋个人成就 - 28年专注茶叶技术推广,引进茶园生态建设、农药减施、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提升茶产品质量安全 [36][37][38] - 近5年举办培训班100多场,培训10000多人次,印发科技资料20000多份 [39][40] - 主持参与10多项科技项目,获省农技推广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45][46][47] 谢文青个人成就 - 培育"金农香占""台农811"等抗病稻种,使台山市白叶枯病发病率下降90%,挽回年损失7200万元 [63][64][65][66][67][68] - 选育"象牙香占""台香812"等优质品种,推动台山大米品牌价值提升30%,农户每亩增收200元 [69][70][71] - 建立6个新品种示范基地,带动优质水稻种植面积突破80万亩 [59][60] 仇志杰个人成就 - 22年负责高明区农产品质量检测,累计检测样品超20万份,建立省内首个通过计量认证的县区级检测实验室 [78][79][80] - 推动合水粉葛、三洲黑鹅等特色农产品提质增收,助力高明农业强区建设 [81][82][83] - 作为全国唯一县区级农产品检测评审员,完成100多次省级技术评审工作 [85][86][87]
良技良法促田管
经济日报· 2025-05-05 09:27
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 - 保红农业专业合作社投资150余万元将1000余亩土地改造成高标准农田并配备半自动伸缩式喷灌设备 [1] - 半自动伸缩式喷灌设备可节省近一半用水量并将灌溉效率从每天3亩提升至3天完成1000亩 [1] - 卷盘式喷灌机使960亩麦田灌溉周期缩短至4天每亩用水量从80立方米降至50多立方米 [1] - 新型灌溉设备可节省数千元人工支出并实现更均匀精准的灌溉效果 [1] 政府政策与行业支持 - 武陟县农业农村局通过发放技术明白卡和线上线下培训指导农户开展麦田管理 [2] - 当地政府重点推动"控旺长防干旱防病虫草害"和"一喷三防"等田间管理技术 [2] - 政府部门加大对农业机械化支持力度鼓励新型经营主体采用新技术新设备 [2] 经营效率提升 - 农业合作社流转土地规模达1000余亩采用规模化经营模式 [1] - 新型灌溉技术使单个工人可完成原本需要多人协作的灌溉作业 [1] - 机械化设备应用使田间作业效率提升4倍以上 [1]
2025山西东大土壤产品上市发布会暨东大农膜经销商峰会圆满举行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4-30 14:19
公司动态 - 2025山西东大土壤产品上市发布会暨东大农膜全球经销商峰会成功举办,标志着公司在土壤健康和高端农膜领域迈向全球化发展新高度 [2] - 公司推出矿源生态智能土壤调理剂系列产品,包括酸性土壤调理剂、碱性土壤调理剂和重金属钝化土壤调理剂三款拳头产品 [11] - 东大塑业发布PO膜、EVA消雾膜、转光膜等"黑科技"系列农膜产品,展示在高端农膜领域的创新实力 [15] - 公司推出经销商管理系统数字化工具,提升市场竞争力 [17] - 截至4月23日上午,公司预收款累计已超一亿元 [23] - 公司与全球战略经销商签约,巩固全球市场领先地位 [24] 行业趋势 - 农业领域正迎来万亿级市场机遇,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9] - 耕地质量与粮食安全密切相关,土壤调理剂市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5] - 农膜行业面临挑战与机遇,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是未来方向 [7] 技术突破 - 公司土壤调理剂产品基于尖端科研技术,针对性解决不同土壤环境健康问题 [11] - 东大塑业农膜产品具有独家技术优势,在高端农膜领域保持行业领先 [15] 市场策略 - 公司发布2025年度经销商政策,包括市场布局、合作策略与奖励机制 [19] - 公司对2024年度核心经销商进行授牌表彰,强化合作伙伴关系 [21] - 通过预收款奖励机制调动经销商积极性,推动市场快速落地 [23]
周乃翔到省农科院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时强调 着力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大众日报· 2025-04-29 08:59
农业科技创新政策导向 - 强调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以更高站位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强省建设提供支撑 [1] - 指出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加快构建优良农业科技创新生态,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2] 农业科技发展现状 - 山东省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持续突破,创新成果转化成效明显,创新人才队伍加快壮大 [2] - 省农科院在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作出积极贡献,特别是在畜禽生物组学和小麦玉米研究领域取得成果 [1] 科技创新重点领域 - 深入推进农业良种工程,开展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抓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 [2] -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用 [2] 成果转化与人才建设 - 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更多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 -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队伍建设,梯次培育农业战略科学家和优秀科技人才,提高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专业化水平 [2] 政策支持与保障 - 要求各级强化政策支持,加强要素保障,创造良好环境以持续激发农业科技创新动力活力 [2] - 建强用好科技创新平台,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1]
农业强首先要科技强
经济日报· 2025-04-22 06:04
文章核心观点 建设农业强国需依靠科技,要提升农业科技原始创新和推广应用能力,发挥协同效应和提升创新整体效能,以重塑“三农”发展新优势 [1][4] 农业强国与科技的关系 - 农业强国的五大共同特征为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全领域推进农业科技装备创新是科技装备强的抓手,是农业强国建设的后劲 [1] -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增加农民收入、培育农业领军企业都需要科技,没有科技装备,农业其他方面将失去依靠 [2] 我国农业科技现状 -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进步显著,整体已迈入世界第一方阵,但还不是农业科技强国,存在成果转化和推广的突出问题 [2] 提升农业科技的措施 - 发挥协同效应,解决创新主体各自为政等问题,开展体系化科研攻关,吸收借鉴世界经验建设新型研发机构 [3] - 提升创新整体效能,解决农业科技和产业经济“两张皮”现象,面向产业实际选准方向和选题,统筹种业、农机、农业信息化等 [4]
从薄弱环节入手 切实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证券日报· 2025-04-14 05:41
农业强国规划目标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提出到2027年农业强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4万亿斤,重要农产品保持合理自给水平 [1] - 202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14130亿斤,首次突破1.4万亿斤大关,连续21年实现丰产 [1] - 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风险增加,自然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粮食需求持续增长,供求紧平衡态势将长期存在 [1] 金融支持粮食生产的关键领域 - 金融支持应从自主育种、农机研发、科技转化等薄弱环节入手,融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人工智能等先进生产要素 [1] - 加快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育种技术,提升智能化农机研发能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成果转化 [1] - 支持仓储物流、农产品加工等领域,推动粮食产业链升级优化,提升整体效益和抗风险能力 [2] 金融工具与政策支持 - 农业保险作为风险管理工具,可提升农民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的能力,降低生产风险 [2] - 期货、"保险+期货"等金融工具的应用保障粮食生产稳定性,未来需加强农业保险体系建设,提高覆盖率和保障水平 [2] - 政府应出台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2] 金融与粮食生产融合前景 - 随着金融与粮食生产的深度融合,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将稳步提升 [3]
集装箱里种生菜:从田间到赛场
晚点LatePost· 2024-12-31 18:30
农业科技进步与贡献率 - 2023年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3.2%,发达经济体通常在80%左右,显示中国仍有提升空间 [3] - 农业科技需从实验室走向田间,以提升贡献率,关键在于科技成果转化 [3] 传统农业面临的挑战 - 传统农民依赖经验种植,但职业选择转向导致劳动力减少,且高湿度、弯腰劳作等对健康损害大 [3] - 老一代菜农逐渐老龄化,生产方式需转型,需激发新解决方案 [3] 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创新 - 第四届比赛在全封闭集装箱种植生菜,首次考察集装箱改造设计与建设成本,追求低能耗、高品质、高产量 [3][4] - 参赛团队包括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各2家,促进产学研交流 [5] - 比赛形式加速种植方案迭代,推动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价值 [5] 技术创新与降本增效案例 - 冠军队中国农业大学赛博农人队通过冷源接入技术降低空调能耗56%,耗电量降至12.25千瓦时/千克,生产效率达0.33千克/平方米/天 [6][8] - 上海农科院团队采用可移动垂直吊挂栽培架和红蓝光LED交替补光,生菜总产量超300千克,生产效率0.28千克/平方米/天 [8][10] - 叶菜侠队通过线性控制系统和生理指标监测(如叶片温度),种出单株460克的“菜王” [10] 植物工厂商业化前景 - 2025年中国农业科技规模预计达1.26万亿元,占农业增加值15% [11] - 赛博农人团队定位“超级轻食中央工厂”,瞄准20-35岁女性消费者,客单价15-35元 [11] - 上海本地绿叶菜仅满足40%需求,集装箱工厂可弥补缺口并减少运输损耗 [12] - 叶菜侠队提出社区口袋农场、家庭园艺销售等场景,技术可反哺传统农业(如育苗、垂直通风) [12] 行业合作与技术推广 - 墨泉队与上海餐饮企业合作试种韭菜,并在中东、泰国推广罗勒、草莓等非热带水果 [12] - 第一届获奖团队“智多莓”成立公司,帮助中小种植者提升草莓、蓝莓效益 [12] - 企业加速布局农业科技,通过研发提升产量、品质,推动系统性长期投入 [12] 拼多多农业科技布局 - 举办“多多农研科技大赛”等赛事,推动数字科技与农学结合 [13] - “农地云拼”模式连接产消两端,积聚分散需求促进农产品销售 [13] - “农云行动”帮助农产带上云,推动标准化、数字化发展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