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商业秘密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解开芯片高管“背叛”疑云
人民网· 2025-08-04 08:48
"王总,你看看小芯公司的宣传册,上面这个人是不是你们公司郭总?他啥时候跳槽的?" "老郭?他没有跳槽,你是不是看错了?"面对客户的疑问,上海某智能科技公司的负责人王总接过 宣传册,的确看到了郭某的照片,旁边还赫然标注着"首席运营官"头衔。 访问记录显示,这并非郭某第一次私自传输公司数据,在此之前的一个多月里,郭某有过多次登录 记录,而这段时间,正好在郭某任小芯公司首席运营官头衔之后。难道郭某早已找好下家,并准备拿公 司的核心数据纳投名状?王总赶紧报了警。 郭某接到警方电话后,主动配合调查,承认他确实从公司的服务器中传输了大量数据到个人网盘 中,但声称:"只是出于工作需要,为了给公司数据备份。" 当调查逐渐深入,公安机关发现,公司服务器具备自动备份功能,结合郭某与竞争对手的紧密联 系,种种迹象表明,郭某的辩解站不住脚。再次来到审讯室,郭某终于承认,私自下载、复制公司核心 数据是因为与其他股东矛盾激化,担心自己被边缘化,遂试图以技术资料作为"筹码",另谋他途。 某公司作为一家专业从事芯片研发的高科技公司,已获得数千万元的PreA轮融资,郭某不仅是公 司的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还持有公司的股份和表决权,何以悄然现 ...
窃取华为芯片技术!14人被判刑,罚款超千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2 21:39
案件判决与侵权事实 - 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对尊湃侵犯华为商业秘密案件做出一审判决,14名前华为海思员工被判处有期徒刑(5人实刑,首犯6年),总计罚款1350万元 [1] - 2021年2月,华为海思原高管张某、刘某等人设立科技公司,通过高薪、股权利诱诱导研发人员跳槽,并在离职前非法获取芯片技术信息 [1] - 侵权芯片技术有40个技术点与原商业秘密密点具有90%以上同一性,构成实质性相同 [1] 尊湃科技背景与发展 - 尊湃通讯科技(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为张琨,原华为海思员工,曾在Wi-Fi芯片领域深耕多年,2019年离职后于2021年创立尊湃通讯 [1] - 公司迅速集结多名华为旧部,声称打造"国产Wi-Fi 6/7芯片",但产品开发速度与技术路径与华为内部项目高度相似 [1] - 成立一年完成超3亿人民币融资,2022年5月宣布超募完成数亿人民币Pre-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小米集团、湖杉资本等 [2] 小米集团的投资与声明 - 小米集团旗下瀚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于2022年参与某芯片公司融资,强调此为正常财务投资行为 [2] - 小米表示既不是最早、最大或主导投资者,也不参与该公司直接管理和运营,与其无知识产权或技术合作 [2][3] - 小米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坚决反对通过不法手段窃取商业秘密的行为 [3] 融资与投资方 - 尊湃通讯2021年5月完成近亿人民币天使轮融资,由高榕资本领投,江北佳康科技跟投 [2] - Pre-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小米集团、湖杉资本、天际资本、嘉御资本、上海科创旗下海望资本、平治信息等 [2] - 参与多轮融资的包括多支国家与地方政府产业发展基金及20多家财务投资机构 [2]
14名前海思员工剽窃华为芯片技术获刑!
证券时报· 2025-08-02 16:04
案件判决与处罚 - 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于2025年7月28日对尊湃通讯科技(南京)有限公司侵犯华为商业秘密案作出一审判决 14名前海思员工被判处有期徒刑 其中5人实刑 总计罚金1350万元 [1] - 主犯张某因侵犯商业秘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 并处罚金300万元 其余13名员工分别被判处2至5年不等刑期 并处罚金20万元至150万元不等 [1] 公司背景与违法行为 - 尊湃通讯科技(南京)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 注册资本约330万元 曾用名"上海尊湃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主营专业设计服务、集成电路销售、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零售 [1] - 2021年2月 权利公司原高管张某、刘某等人为牟取非法利益 在离职后设立科技公司 以高薪和股权利诱方式诱导原权利公司研发人员跳槽 指使人员在离职前通过摘抄、截屏等方式非法获取芯片技术信息 [2] - 侵权芯片技术与权利公司相关技术构成实质性相同 导致权利公司商业秘密灭失 损失根据研发成本、收益等商业价值认定 [2] 案件侦破过程 - 2023年12月21日 上海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总队通报成功侦破侵犯芯片技术商业秘密案 抓获犯罪嫌疑人14名 在公安部指挥和江苏警方配合下完成 [1][2] - 张某、刘某等4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因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罪被依法执行逮捕 其余10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取保候审 [2] 企业知识产权立场 - 华为注重自有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保护 尊重他人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 禁止员工不当获取、披露、使用及处置他人商业秘密 [2]
重罚!窃取华为芯片技术!14人被判刑,罚款超千万
券商中国· 2025-08-02 15:42
案件判决结果 - 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对尊湃侵犯华为商业秘密案件做出一审判决,14名被告人被判处有期徒刑,其中5人实刑,首犯张某被判处6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00万元 [2][4] - 其他被告人刑期从1年至5年不等,罚金总计1350万元,其中周某被判5年罚金120万元,刘某被判4年6个月罚金150万元 [4][5] - 部分被告人适用缓刑,如张某某被判2年6个月缓刑2年6个月并处罚金100万元,王某某被判1年9个月缓刑1年9个月并处罚金70万元 [4][5] 侵权行为细节 - 2021年2月前华为海思高管张某、刘某设立科技公司,通过高薪和股权诱导华为研发人员跳槽,指使员工离职前以摘抄、截屏方式窃取芯片技术 [2][9] - 侵权芯片技术经鉴定有40个技术点与华为商业秘密90%以上同一性,构成实质性相同,导致华为商业秘密灭失 [2][9] - 尊湃科技创始人张琨原为华为海思Wi-Fi芯片领域专家,2019年离职后于2021年创立公司,产品开发路径与华为内部项目高度相似 [5] 案件影响与处置 - 上海警方查扣存储侵权技术的服务器7台,法院裁定冻结尊湃科技银行存款9500万元或等值财产 [6] - 该案被定性为破坏公平竞争营商环境的重大商业秘密侵权案件,涉及芯片产业核心技术的非法转移 [6][9] - 尊湃科技曾宣称要打造国产Wi-Fi 6/7芯片,但技术来源存在争议,案件曝光后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5][9]
尊湃剽窃华为芯片技术 前海思14名员工获刑 被罚1350万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2 14:34
案件判决结果 - 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尊湃侵犯华为商业秘密案,14名前海思员工被判处有期徒刑(其中5人实刑),总计罚金1350万元 [1] - 主犯张某被判有期徒刑6年并处罚金300万元,其余13人刑期2至5年不等,罚金20万至150万元不等 [1][6] 财产保全措施 - 2023年8月上海海思申请冻结尊湃通讯及关联公司银行存款9500万元或等值财产,法院裁定执行 [3] 尊湃通讯融资情况 - 成立一年内完成超3亿人民币融资,包括2022年5月数亿人民币Pre-A轮融资(小米集团、湖杉资本等参与)及2021年5月近亿人民币天使轮融资(高榕资本领投) [4] 商业秘密侵权细节 - 侵权芯片40个技术点与华为商业秘密密点90%以上同一性,构成实质性相同 [8] - 张某团伙通过高薪利诱原华为研发人员非法获取芯片技术信息,导致华为商业秘密灭失 [5] 警方行动与小米声明 - 2023年4月上海警方抓获14名涉案人员,在侵权芯片量产前查处 [10] - 小米声明其投资尊湃通讯仅为财务投资,未参与管理或技术合作,否认涉商业秘密窃取 [10][11]
尊湃剽窃华为芯片技术,前海思14名员工获刑,被罚1350万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2 14:31
案件判决与处罚 - 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对尊湃侵犯华为商业秘密案件做出一审判决,14名前海思员工被判处有期徒刑,总计罚金1350万元 [1] - 主犯张某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并处罚金300万元,其余13人刑期2-5年不等,罚金20-150万元不等 [1][6] - 法院裁定冻结尊湃通讯及其关联公司银行存款9500万元或等值财产 [3] 侵权行为细节 - 侵权芯片技术有40个技术点与华为商业秘密具有90%以上同一性,构成实质性相同 [8] - 前华为高管张某等人设立科技公司,通过高薪股权诱导研发人员跳槽并窃取芯片技术信息 [5] - 窃密行为导致华为商业秘密灭失,损失按研发成本和商业收益计算 [8] 公司融资情况 - 尊湃通讯成立一年完成超3亿人民币融资,包括Pre-A轮数亿元融资 [4] - 投资方包括小米集团、湖杉资本、天际资本等20多家机构 [4][10] - 2021年完成近亿人民币天使轮融资,由高榕资本领投 [4] 执法行动与影响 - 上海警方2023年4月在沪苏两地抓获14名涉案核心成员,在侵权芯片量产前及时查处 [10] - 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灭失,对芯片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具有警示意义 [8][10] 小米集团声明 - 小米澄清其投资尊湃通讯仅为财务投资行为,不参与公司管理运营 [10][11] - 强调与尊湃通讯无任何知识产权或技术合作,反对窃取商业秘密行为 [10][11] - 指出参与尊湃融资的还有多支政府产业基金和20多家财务投资机构 [10][11]
尊湃侵犯华为商业秘密案一审判决:首犯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 总计罚金1350万
搜狐财经· 2025-08-02 00:17
案件判决结果 - 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对尊湃侵犯华为商业秘密案件做出一审判决,14名被告被判处有期徒刑,总计罚金1350万元 [1] - 主犯张某被判有期徒刑6年并处罚金300万元,其他被告刑期从1年至5年不等,罚金从20万元至150万元不等 [4] 案件背景与细节 - 2021年2月,前海思高管张某、刘某等人离职后设立科技公司,通过高薪和股权诱导多名原公司研发人员跳槽 [3] - 涉案人员在离职前通过摘抄、截屏等方式非法获取华为芯片技术信息,并用于同类芯片设计 [3] - 侵权芯片技术有40个技术点与华为商业秘密的密点具有90%以上同一性,构成实质性相同 [3] - 窃密行为导致华为商业秘密灭失,损失根据研发成本和商业收益认定 [3] 案件调查与抓捕 - 上海警方在公安部和江苏警方配合下侦破案件,抓获14名犯罪嫌疑人,查扣7台存储侵权技术的服务器 [3] - 张某、刘某等4名主犯被逮捕,其余10人被取保候审 [3] 涉事公司信息 - 媒体指出涉事公司为尊湃通讯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5]
尊湃剽窃华为芯片技术遭重罚 前海思14名员工获刑
证券时报网· 2025-08-01 21:25
案件判决结果 - 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对尊湃侵犯华为商业秘密案件做出一审判决,前海思员工共14人被判处有期徒刑,其中5人实刑,总计罚金1350万元 [1] - 被告人张某侵犯商业秘密罪,判处有期徒刑6年,并处罚金300万元 [1] - 其余13名涉案员工分别被判处2至5年不等刑期,并处罚金20万元至150万不等 [1]
最高法:竞业协议对非涉密员工无效
第一财经· 2025-08-01 11:07
劳动争议司法解释新规 核心观点 - 最高法发布司法解释规范竞业限制协议滥用问题 明确不属于竞业限制范围的劳动者即使签订协议也无约束力 [1] - 新规平衡商业秘密保护与人才流动 要求竞业限制条款需与劳动者实际接触的保密事项相匹配 [1] 条款效力界定 - 用人单位与真正接触商业秘密的劳动者签订的竞业限制条款仍具法律效力 违约需承担相应责任 [1] - 劳动者未接触保密事项则竞业限制条款自动不生效 即使已签署协议也不受约束 [1] 条款内容限制 - 竞业限制范围/地域/期限必须与劳动者实际知悉的商业秘密程度相适应 超出合理范围的部分无效 [1] - 新规明确禁止企业通过高额违约金等条款无差别限制普通劳动者择业权 [1] 实施时间 - 司法解释将于9月1日正式施行 将影响企业现有竞业限制协议的法律效力评估 [1]
重磅!华为商业秘密案宣判!尊湃创始人获刑6年,9000万被冻结
搜狐财经· 2025-08-01 09:48
案件判决结果 - 上海市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尊湃通讯创始人张琨有期徒刑6年并处罚金300万元,公司9965万元资金被冻结[1] - 13名前华为员工分别获刑2-4年并处罚金[5] - 法院强调此案彰显中国法律对商业秘密保护的零容忍态度[5] 窃密手段与技术影响 - 员工通过截屏、拍照、手抄等方式系统性窃取华为Wi-Fi 6芯片技术文档,涉及40个关键技术点,与华为技术重合度超90%[1] - 采用"分段加密传输"将文件拆分为<10MB压缩包通过私人邮箱发送[3] - 伪装窃取的技术文件为开源项目存入私有GitLab仓库[3] - 直接套用华为内部测试用例验证芯片,射频指标误差<0.5dB[3] 经济损失与行业影响 - 华为Wi-Fi 6/7技术研发投入超9亿元,若尊湃芯片量产年专利费损失或达1-2亿美元[5] - 华为被迫提前公开关键专利,削弱其在Wi-Fi 7标准谈判中的议价能力[5] - 此案促使VC更严格审查创业团队技术来源,避免"带血融资"[7] 公司背景与行业意义 - 尊湃通讯成立于2021年3月,创始人张琨曾为华为海思技术总监[1] - 张琨离职后从华为挖走20余名核心研发人员[1] - 此案标志着中国半导体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合规创新"的转折点[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