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投资中国
icon
搜索文档
逐步提升中国资产配置比例——全球投资者对中国市场信心增强
经济日报· 2025-05-29 02:39
全球投资者大会概况 - 深圳证券交易所主办2025全球投资者大会,吸引19个国家和地区近400名金融监管机构、交易所、主权财富基金等代表参会 [1] - 会议主题聚焦全球投资者挖掘中国资产及资本市场新机遇 [1] 中国市场确定性提升 -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明指出新"国九条"和"1+N"政策体系落地,监管执法与投资者保护加强,中长期资金入市等改革深化 [2] - 中央汇金公司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中国人民银行协同稳市,增强资本市场应对风险能力 [2] - 外资机构如未来资产环球投资和摩根士丹利表示正提升中国资产配置比例,企业盈利下行风险有限,政策稳定市场信心 [2] 外资参与度与经济环境 - 瑞银指出海外量化基金和做市商希望更深入参与中国市场,政策协同发力稳就业、稳预期,经济恢复向好 [3] - 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完善,政策落地持续提振市场信心 [3] 上市公司创新与回报 - A股上市公司75%实现盈利,50%利润增长,实体公司研发费用达1.6万亿元(同比+3.1%),超800家公司研发强度超10% [4] - 上市公司分红2.4万亿元、回购1476亿元创历史新高 [4] - 沪深300市盈率12.6低于境外主要指数,证监会将深化科创板改革,支持现金分红、并购重组提升投资价值 [4] 中国产业创新脉络 - 外资机构认为中国在高端制造、智能驾驶、新能源转型等领域具先发优势 [5] - AI产业实现全产业链闭环,传统制造业技术含量提升,摩根士丹利指出海外资金因AI弯道超车重估中国创新能力 [5] 资本市场开放举措 - 证监会全面取消行业机构外资股比限制,扩大外资可交易期货期权品种范围 [6] - 外资持有深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股票市值增40%,交易金额增90%(2023年9月26日后) [7] - 深交所将优化深港通机制,推动REITs纳入深港通,拓展跨境ETF互联互通 [7] - 新交所希望加强与深交所合作,摩根士丹利认为制度型开放提升中国市场吸引力 [7]
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 10月在武汉举办
长江日报· 2025-05-27 16:28
5月27日,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说:今年10月,商务部将在武汉举办中国北欧经贸合 作论坛,在此期间,组织"开发区对话500强"活动,将邀请长三角和成渝等地区的多家国家级经开区参与。 全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232个,遍布全部31个省区市,创造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9万亿元人民币,拥有8.5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全 国高新技术企业18.3%,实现外贸进出口10.7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外贸总额24.5%,实际利用外资272亿美元,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 23.4%。 凌激说,国家级经开区是外贸外资的"第一梯队",是"投资中国"的优先选择。商务部在"投资中国"品牌下,正积极打造"选择经开"子 品牌,即"投资中国—选择经开"。商务部近期积极组团,赴欧美、日韩、新加坡、海湾等一些传统和新兴引资来源地开展工作,每次都邀请 有关国家级经开区的代表参加,选择产业匹配度高、合作潜力大的有关国家级经开区。 他举例:我们组织了天津、武汉、西安、太原等经开区和苏州工业园代表,赴德国、英国、瑞典等国家,对接了绿色能源、汽车、生 物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项目。在这些国家,既和跨国公司进行洽谈,又对接了一 ...
在开放创新中擦亮“投资中国”品牌(开放谈)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0 05:22
国家级经开区发展历程 - 1984年在沿海12个城市设立首批14家国家级经开区,40多年来由东向西扩展,成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1] - 国家级经开区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外资企业投资兴业、设立研发中心,促进国际产能合作 [1] - 国家级经开区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与自贸试验区、综保区等功能型园区联动发展,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创新探索 [1] 国家级经开区的角色与成效 - 国家级经开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示范区,从技术引进到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始终走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前列 [1] - 国家级经开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截至2023年末东部与中西部经开区合作共建项目比上年增加182项,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2] - 国家级经开区在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产业有序转移承接中发挥"以东带西"作用 [2] 国家级经开区面临的挑战 - 全球经济低迷和地缘政治紧张影响出口导向型产业和招商引资 [2] - 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部分经开区产业配套不完善,技术设施不适应新兴产业发展需求 [2] - 产业布局存在同质化问题,部分经开区空间布局不合理、产业关联性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2] 国家级经开区未来发展方向 - 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数据跨境流动、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先行先试 [3] - 推动政务服务、监管体系与国际接轨,探索"小管委会+大运营公司"模式,增强全球要素吸引力 [3] - 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打造"投资中国"品牌 [3] - 推动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数字产业和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 [3] - 科学规划布局避免同质化竞争,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统筹开发区功能定位 [3]
专访|“选择中国,就是选择未来”——访中国丹麦商会全国创始会长李曦萌
新华社· 2025-05-16 11:12
中国丹麦商会创始会长李曦萌专访核心观点 - 中国丹麦商会创始会长李曦萌强调"选择中国,就是选择未来",认为中国市场的潜力和中国政府的真诚值得欧洲商业领袖关注 [1] - 李曦萌1987年扎根中国,见证中国崛起,认为中国政府深受人民信任且乐于倾听外企建议 [2] - 习近平主席复信肯定李曦萌及丹麦企业对华信心,鼓励其继续发挥中欧桥梁作用 [1][2] 中国市场与中欧合作 - 中国治理体系开放,重视境外投资者声音,中国发展成果惠及世界 [2] - 中国与丹麦及欧洲无根本利益冲突,欧洲加强对华合作对欧洲未来至关重要 [2] - 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以负责任大国姿态推动全球化贸易与合作 [3] 李曦萌对华投资观点 - 中国市场长期规划充分,应对局势反应成熟,外资信心与日俱增 [3] - 呼吁欧洲领导人及商业领袖访华以消除误解,推动务实合作 [3] - 中国在国际形势多变下发挥稳定锚作用,鼓励多边合作 [3]
商务观察丨“中国机遇”迭代 外企加码布局
搜狐财经· 2025-05-06 15:25
中国外资政策与市场表现 - 中国坚持扩大自主开放并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搭建"合作之桥"维护多边贸易体系,传递"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的信号 [1] - 外资企业代表肯定中国政策的稳定性与可预期性,表示愿深化对华投资以应对挑战 [1] 外资数据与行业动态 - 前3月全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2603家(同比+4.3%),实际使用外资2692.3亿元(同比-10.8%),但3月单月外资达980.2亿元(同比+13.2%,环比+33.1%) [3] - 法巴证券等4家外资金融机构在上海开业,瑞银证券有望成为第五家外商独资证券公司 [3] - 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715.1亿元,服务业1933.3亿元;电子商务(+100.5%)、生物药品制造(+63.8%)等新兴产业增速显著 [4] 外资企业本地化与再投资 - 博纳环境设备在华产能将扩大一倍,本地化生产推动年增长率达20%-30%,集团每年将中国工厂30%净利润用于再投资 [4] - 商务部开展"服务保障进外企"行动,已召开8场外资圆桌会解决50余件诉求,覆盖近400家企业 [5] 政策导向与未来展望 - 中国引资政策聚焦扩大外商投资空间(如降低运营成本)和优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6] - 外企在华投资收益率转向"中高"水平,但风险调整后回报仍具吸引力 [6]
新成立两大投资基金,欧莱雅继续投资中国
搜狐财经· 2025-04-03 14:20
战略投资布局 - 公司宣布成立两大全新投资基金:"凯辉创美未来基金"重点投资成长阶段的美妆品牌和相关企业,"美丽领航基金"旨在投资同领域的早期公司 [2] - 公司提出"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的核心战略,希望通过投资支持中国美妆品牌在中国市场扩张及出海全球 [2] - 近年来通过上海美次方投资有限公司投资了深圳杉海创新技术有限公司、电吹风品牌"zuvi原里"、高端香氛品牌"闻献DOCUMENTS"和"观夏"等本土企业 [2] - 通过成为凯辉创新基金LP、与高榕资本携手成立投资企业等形式间接覆盖从消费到科创领域多个品牌 [2] 中国市场表现 - 2024年公司全球销售额434.8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273亿元),同比增长5.1% [3] - 大众化妆品、高档化妆品、专业美发、皮肤科学美容四大业务部门均实现增长 [3] - 中国市场销售额首次出现下滑,但巴黎欧莱雅、兰蔻和卡诗分别在各自品类中斩获榜首 [3] - 面临国产美妆品牌崛起和消费需求多元化的挑战 [4] 中国市场战略 - 构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系统性框架,从"性价比"到"质价比"再到"心价比"应对需求升级 [5] - 计划到2030年在中国触达1.5亿消费者,挖掘Z世代、熟龄人群和男性等核心消费群体 [5] - 强化品牌矩阵,引入Miu Miu、Dr.G等新品牌,为32个品牌打造差异化"人设" [5] - 通过创新护好核心支柱品,打造爆品并启发全球市场创新 [5] - 布局O+O全渠道,挖掘下沉市场,探索赫莲娜头等舱、修丽可SKINLAB等新零售模式 [5][7][8] - 完善人才梯队建设,夯实企业声誉与合作生态圈 [5] 渠道拓展 - 32个品牌已渗透中国2200个城市,通过B2C电商、社交电商及线下渠道覆盖 [7] - 2024年高档化妆品部新增165家门店,其中72家分布于39个城市 [7] - 线下渠道价值从"销售网点"向"体验网点"转变,开拓赫莲娜头等舱、修丽可SKINLAB等体验门店 [8] 研发与就业 - 中国研发成果反哺全球,如第二代巴黎欧莱雅小蜜罐面霜引入重组胶原蛋白后推广至全球 [8] - 3CE拥抱系列唇釉根据中国消费者需求首创并推广至北亚和南亚市场 [8] - 在中国直接或间接提供就业岗位超33万,每个岗位带动其他领域新增20个岗位 [8] 创新计划 - 启动"欧莱雅BIG BANG美妆科技共创计划"北亚区赛事,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潜能 [9]
每个字都是信号,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有何不同?
吴晓波频道· 2025-03-06 01:34
总量目标 - GDP目标维持在5%左右,但内涵已发生变化,需更多依靠内需应对恶化的外部环境和房地产投资下行[10] - 财政赤字率提升至4%,一般预算支出增长4.2%,反映更积极的财政政策,但增量空间仍受财政收入下滑和政府债务风险约束[12] - 通胀目标从3%调降至2%,体现对需求端疲弱的务实判断[12] 消费提振 - 政策重心转向"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通过就业、增收、减负等措施促消费扩内需,"消费"和"内需"成为报告高频词[5] - 提振消费需多管齐下:财政补贴推动"以旧换新"、特定群体补助、优化收入分配、户籍制度改革、供给端升级及放宽服务消费准入[14][15][16][17][18] 对外贸易 - 高层预判贸易战冲击,通过贸易多元化和资本走出去应对关税损失[19] - 人民币汇率保持双向波动,弹性管理避免单边市,走势与中美贸易谈判进展相关[21][22][24] - 扩大单边开放,优化金融服务和跨境物流,以市场换市场应对贸易壁垒[23] 房地产政策 - 2025年聚焦行业去风险,通过融资协调机制和"保交房"化解项目风险[34][35] - "好房子"写入报告,推动安全、绿色、智慧住宅的地方性标准建设[37][38] - 政策前置出台,取消限购、增加补贴支持改善型需求,专项债4.4万亿元用于土地收储和存量房收购[40][42][43] 民营经济 - 解决拖欠款问题需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激发活力[45][48] - 温州、义乌、杭州模式显示民营经济繁荣需产权明晰、政府适度干预和尊重创新[49] - 《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强调平等准入,但隐性歧视仍需司法审查和投诉机制解决[50] 股市投资 - 生物制造、量子科技、6G等政策扶持行业或成投资主线[53] - "战略性力量储备"暗示潜在平准基金,但资金规模可能不足[53] - "人工智能+"将重塑产业和生活方式,国产替代与国货品牌为两大投资方向[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