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养老

搜索文档
陪你养老的机器人来了
苏州日报· 2025-06-12 18:11
行业动态 - 2025年上海国际养老、辅具及康复医疗博览会(上海老博会)开幕,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约500家参展企业展示全球领先的老年用品和养老服务 [1] - 我国60岁以上人口突破3亿,银发经济规模迈向30万亿,"智慧养老"成为迫在眉睫的社会需求 [6] 公司产品 - 麦迪科技推出康养机器人"小麦",身高1.63米,体重43公斤,具备视觉识别、语音交互、安全监测等功能 [3][5] - "小麦"可胜任迎宾引导、健康知识讲解、情感交流、行为监测、个性化康养教练、自动化生活记录、生命体征哨兵等任务 [5] - "小麦"已在浙江、上海的部分养老机构进行应用测试 [8] 技术优势 - 麦迪科技以智慧康养信息管理平台为枢纽,以专注于康养领域的垂类AI模型为驱动,形成"垂类模型+平台+生态整合"的综合解决方案 [6] - 平台依托麦迪科技20年深耕医疗信息化的技术积淀,具备跨系统、跨场景数据整合与服务联动能力 [6] - 平台全面打通医院、养老机构、康养设备与护理人员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数据闭环"和"精准服务" [6] 战略布局 - 2024年麦迪科技与优必选科技共同出资成立苏州优麦机器人有限责任公司,专注于服务型机器人在医疗康养场景的研发、落地与产业化推广 [6] - 未来将形成以平台驱动、模型赋能、本体协同为特征的智慧康养解决方案,助力养老产业升级 [8]
全国首支!养老科创产业基金来了
FOFWEEKLY· 2025-06-12 17:58
养老科创产业基金设立 - 建行集团子公司建信投资与大零号湾集团共同设立全国首支养老科创产业基金 [1] - 基金采用"长期耐心资本"理念和"政银企联动"模式 整合建行集团金融服务优势与大零号湾策源区科创生态资源 [1] - 重点投资方向为养老硬科技研发和智慧医疗场景应用 覆盖企业初创至成熟全周期 [1] 基金运作机制 - 发挥国有资本引领作用 通过"耐心资本"陪伴科技成长 结合"温度"理念服务银发需求 [1] - 采用"投贷联动"和"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机制 推动养老产业智慧化、数字化、产业化转型 [1] 战略目标 - 助力上海"五个中心"建设 支持养老科技产业升级 [1] - 目标抢占全球养老科技制高点 为应对老龄化提供中国方案 [1] 市场动态 - 2025投资机构软实力排行榜评选启动 [3] - 2025母基金年度论坛即将举办 聚焦中国资本力量 [3]
推进智能养老机器人试点“上岗”
广州日报· 2025-06-10 03:06
政策要点 - 工信部、民政部联合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结对攻关与场景应用试点工作,试点期为2025~2027年,重点围绕失能失智照护、情感陪护、健康促进、智慧环境、日常生活辅助等应用场景 [1] - 居家养老服务机器人产品需完成不少于200户家庭应用验证,部署不少于200台套;社区和机构类养老服务机器人产品需完成不少于20个社区或20家养老机构应用验证,部署不少于20台套 [1] - 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加速在养老领域布局,探索具身智能技术在生活辅助、健康监测、情感陪伴等养老场景的创新应用 [1]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79亿元,未来五年将以15%左右的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 [2] - 全国养老机器人行业暂处于发展早期,尚未形成巨头企业,各公司业务规模相对较小 [3] - 预计在5~10年内有望实现大规模商用和普及 [3] 企业布局 - 星尘智能与深圳市养老护理院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共同探索具身智能技术在养老场景的创新应用 [2] - 广汽集团旗下祺美颐养服务机构引入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为老年人提供送药、情感陪伴、互动游戏等全场景服务 [2] - 广州视鹏科技研发智能助行外骨骼机器人,已用于老年人步行助力与恢复训练 [2] 技术发展 - 开展场景应用验证有助于检验机器人性能和效果,为产品迭代升级提供实际数据和反馈 [2] - 通过小规模试点、技术优化、实际场景应用,逐步提升市场认知度和接受度 [3] - 多数企业以服务机器人为基础,结合养老需求推出康复机器人、陪伴机器人、护理机器人等产品 [3]
为期三年,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即将试点
证券时报网· 2025-06-09 23:23
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试点工作 - 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民政部联合开展为期三年的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试点工作 试点周期为2025年至2027年 [1] - 试点工作目标包括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 缓解家庭养老照护压力 弥补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人力缺口 促进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1] - 将分阶段实施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攻关和应用试点项目 推动产品在家庭 社区和养老机构等场景中应用验证和迭代升级 [1] 试点工作具体内容 - 开展结对攻关 面向居家 社区 机构三类养老服务形态 围绕失能失智照护 情感陪护 健康促进等应用场景 提升产品安全性 可靠性 易用性和服务能力 [2] - 开展场景应用验证 在家庭 社区和养老机构等场景中试点应用 应用验证周期不少于6个月 [2] - 居家养老服务机器人需完成不少于200户家庭应用验证 部署不少于200台套 社区和机构类产品需完成不少于20个社区或20家养老机构应用验证 部署不少于20台套 [2] 标准及评价体系建设 - 鼓励研制单位和应用试点单位联合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标准研究 研制产品和服务标准规范 [3] - 聚焦安全性 可靠性 适老化 经济性等研制产品评价标准 引导行业紧扣老年人需求进行产品设计开发 [3]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公布的《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2024年版)》已包含家庭康养机器人等产品 [3]
两部门: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结对攻关与场景应用试点工作
快讯· 2025-06-09 11:43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结对攻关与场景应用试点工作 的通知,坚持"政府引导、需求牵引、分步实施、持续迭代"的原则,重点聚焦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缓 解家庭养老照护压力、弥补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人力缺口、促进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分阶段实施一批智 能养老服务机器人攻关和应用试点项目,促进研用双方结对开展攻关,推动产品在家庭、社区和养老机 构等场景中应用验证和迭代升级,形成一批能够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的机器人产品,持续 建立和完善标准规范及评价体系,加快推动机器人赋能智慧养老服务和银发经济发展。 ...
国脉科技(002093) - 002093国脉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605
2025-06-05 16:54
国脉币相关 - 国脉币是连接国脉AI智能体和实体服务的激励机制与服务兑换中介,具备稳定币部分功能,核心是引导用户参与有益身心活动,完成活动可获国脉币用于社区消费和服务兑换,已打通与教育服务连接,未来将与更多创新服务场景结合形成良性循环 [2][3] AI智能体相关 - AI智能体根据长者健康状况、兴趣爱好和社区动态数据推荐活动,长者参与获国脉币,可兑换实体权益和参与社区治理 [3] - 公司基于居家养老场景的AI智能体采取多智能体模式,本次将发布前期接触与适应支持、日常生活与社交娱乐、健康与安全保障三种智能体 [3] - 公司AI智能体核心竞争优势是深耕居家养老和健康管理领域,做“专业型”智能体,能感知用户需求、打通线下服务,实现“感知 - 决策 - 执行”一体化,“国脉大学养老”提供应用场景和数据反馈,加速技术迭代 [4] - 公司AI智能体与主流大模型合作,采用TDMS机制动态调用合适大模型,具体合作信息以公告为准 [4] - 公司AI智能体先用于“国脉大学养老”社区检验性能,再面向大众推广,同时积极寻求与政府部门、第三方机构合作探索标准化和规模化应用 [4] 市场空间相关 - 截至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达3.1亿(占比22%),以年均约1000万速度增长,居家养老占比约90%,市场有刚性需求和增长机遇 [5] 国脉大学养老项目相关 - “国脉大学养老”是模拟居家养老的“身联网”实验社区,融合身联网感知技术与人工智能算法构建精准健康管理方案,注重长者精神需求,强调终身学习和代际交流 [6] - 推广注重线上线下渠道,微信视频号、公众号及官网已上线,自推广以来市场反响热烈,获媒体关注,平台曝光量突破百万级 [6] 福州理工学院相关 - 公司全资举办的福州理工学院是应用型本科大学,坚持产教融合的校企协同发展模式,截至2024年底在校生近1.4万人,预计2025新学年人数持续提升,9月马尾基地将投入使用 [7] 产教融合战略相关 - 公司产教融合战略使福州理工学院与公司发展战略紧密结合,构筑事业发展赋能平台,为公司业务打造产学研一体化产业科技创新平台、人才蓄水池、高效实验与应用场景三大核心壁垒 [7][8] - 公司与厦门大学、马尾区人民政府合作打造“国脉未来科学城”,厦门大学助力公司科研和人才培养,推动公司科技迈向新高度 [8] 公司业绩相关 - 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幅达61%,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长55%,环比增长345%,管理团队对全年经营有信心 [8]
让养老服务更智慧
经济日报· 2025-06-04 06:18
人口老龄化现状 - 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亿人(占比22%),65岁及以上人口达2.2亿人(占比15.6%) [1] - 老年群体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服务需求日益增长,推动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全社会共同责任 [1] 养老服务供给现状 - 全国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达40.4万个,护理型床位占比提升至62.2%,建设家庭养老床位30余万张 [2] - 居家养老承担超90%需求,助餐/助浴/助医等专业服务逐渐普及,适老化改造融入市政建设 [2] - 社区养老设施快速发展:广东超2.1万个(农村覆盖率超70%),重庆建成2800+城市服务站和8000+农村互助点 [3] 智慧养老发展 - 2025年中国智慧养老市场规模预计达7.21万亿元,AI机器人等科技产品受市场欢迎 [4] - 北京打造智慧养老示范区,工信部2024年推广目录含80项AI养老产品及解决方案 [5] - 科技养老需求将随老龄化加深而增长,需提前布局产业生态 [5] 行业发展瓶颈 - 城乡发展不平衡/适老化设施不足/专业护理人才短缺/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为主要难题 [6] - 人才短缺呈全方位特征:缺护理员更缺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 [6] - 民政部等12部门出台政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聚焦技能人才培养 [7] 未来发展方向 - 需构建"养老机构+医疗机构+生活服务+科技企业"协同生态 [6] - 推动服务对象从特殊困难老人向全体老人转变,供给主体从政府主导向多元主体转变 [7] - 服务模式需向居家社区机构协调、医养康养结合的高质量方向转型 [7]
西湖区用科技绘就“银发幸福”图景
杭州日报· 2025-05-30 11:39
智慧养老产品创新 - 杭州智元研究院研发的"踏山"髋部助行外骨骼重量仅2.7公斤,通过AI算法实时调节助力强度,帮助下肢肌力衰退老年人行走和上下楼梯,成为西湖区智慧养老拳头产品 [1] - 智能便携洗浴机实现卧床老人"翻身即洗",中医问诊机器人通过舌诊提供体质分析报告和个性化健康建议,多款智能代步车满足老年群体多样化出行需求 [1] - 机器人"小希"在西湖区社会福利中心投入使用,具备健康监测和情感陪伴功能,重新定义"老有所依"的科技温度 [1] 智慧养老产业生态构建 - 西湖区针对2.8万高龄老人需求,构建智慧养老和AI健康服务平台,打造"15分钟养老圈" [2] - 三大智慧养老场景扩展:居家养老通过补贴普及智能电动轮椅等产品,社区养老试点推广养老机器人和机器狗,园区养老依托紫金港科技城形成48家智能养老企业集聚的产业生态 [2] - 参与起草全国试点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行业标准,并发布老年人康养生活指数研究计划 [2] 智慧养老基础设施建设 - 全国首个老年群体综合体"西溪银发MALL"将于下半年亮相,整合运动、康养、教育和社交功能 [2] - 通过智能设备、智慧平台、社区配套和行业标准构建全链条养老服务体系,深化"科技赋能、体系创新、标准引领"三位一体发展模式 [2]
王永春:老年用品市场突破五万亿,成为银发经济的重要支撑
新京报· 2025-05-29 09:46
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中国老年用品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2.6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5.4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7.3% [2] - 老年用品产品推广目录入选产品数量从2022年的216个增至2024年的354个,三年累计增长63.9% [3] - 照护辅助产品增幅达290%,保健用品增幅175%,助行产品增长125%,成为关键驱动品类 [3] 行业结构与区域分布 - 行业定义涵盖老年服装服饰、日用辅助产品、养老照护产品等六大服务场景 [3] - 区域发展呈现高度集中特征:广东、山东、江苏、浙江四省占全国总项目数的53%,其中广东省占比19.5%连续三年居首 [4] - 第二梯队包括河北、河南、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增速较快,第三梯队如新疆、黑龙江等地存在发展盲区 [4] 细分领域表现 - 照护辅助产品连续三年稳居榜首,保健用品和助行产品增长迅猛 [6] - 新兴潜力产品包括服务机器人和新型照明产品,符合智慧养老政策导向 [6] - 成人纸尿裤2024年工厂销售额156.3亿元(+7.2%),净出口额57.9亿元(+17.2%) [6] - 辅具器具行业2024年销售总收入258.8亿元(+8.46%),工业总产值296.33亿元(+8.56%) [6] 财务指标与转型趋势 - 辅具器具行业2024年资产收益率6.9%,销售利润率12.9%,总负债率27.93%显示较强偿债能力 [6] - 行业正从基础需求型向科技化、专业化转型,康复辅具器具和智能穿戴设备或成下阶段增长主力 [7] - 建议企业聚焦照护辅助、健康科技领域,加大研发投入;政府需加强标准制定和税收优惠政策 [7]
AI赋能让香港养老生活充满“智慧”
新华社· 2025-05-28 19:05
AI赋能智慧养老 - 第16届香港国际医疗及保健展上,76岁香港居民通过脑机AI头环和智能轮椅实现仅用眼球转动、眨眼等轻微动作操控轮椅移动 [1] - 展会汇聚13个国家及地区约300家展商,展示AI康复系统、便携式AI诊断系统等前沿科技成果 [1] - AI技术重新定义"老有所依",包括生成式AI情感陪伴机器人、AI预判褥疮的智能床垫、AI游戏认知障碍评估设备等创新产品 [2] 医疗科技应用案例 - 杭州企业展示基于神经可塑性原理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融合AI算法步态模型,帮助完全失能老人或神经损伤患者恢复步行能力 [2] - 香港科技园展团推出30项智慧医疗方案,包括香港科大毕业生研发的AI应用程序,通过30秒面部扫描检测心率、血氧等15项身体指标 [3] - 香港初创公司开发便携式电阻抗断层成像设备,几分钟内无创生成肝、肺、肾等器官检测报告 [3] 老龄化社会技术需求 - 香港65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达23.9%,进入"超高龄社会",2043年预计超三分之一人口为长者 [1][4] - VR眼动仪可在5分钟内完成认知障碍评估并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助力早期干预 [3] - 英国企业推出智能护理床,通过微传感器自动调节翻身频率和角度,解决卧床老人护理痛点 [4] 适老化设计理念 - 智能轮椅保留手动推行模式,强调"适老化"核心是尊重长者自主选择权 [5] - 展会显示科技与人文融合趋势,如AI情感机器人模拟家人声音外形提供陪伴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