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

搜索文档
湖北襄阳 统筹高颜值生态高质量发展
经济日报· 2025-07-04 06:08
生态环境治理 - 汉江在襄阳境内全长195公里 流域面积1.73万平方公里 覆盖158.37万人口 沿线已建立28个污水处理厂 基本实现污水收集处理全覆盖 [2] - 襄南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5万吨 是重点民生项目 可改善水体环境 保护流域水质和生态平衡 [2] - 2024年汉江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务完成率达99.6% 实现全过程监督管理 汉江干流水质稳定保持Ⅱ类 [4] - 2024年襄阳优良天数达284天 PM_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4.5%至44.8微克/立方米 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为100% [4] 产业转型升级 - 重点建设汽车 纺织服装 现代化工 电子信息 医药等13条先进制造业产业链 [5] - 东风纳米新能源乘用车成功量产 实现新能源乘用车制造历史性突破 [5] - 玄武岩转化为高性能纤维材料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加速崛起 [5] - 精细磷化工产业大力发展高端磷化学品 对磷石膏综合利用企业给予最高500万元补贴 [6] - 对7个重点行业300家企业开展驻厂帮扶 消除1720个环境痛点 [6] 绿色能源发展 - 中国能建葛洲坝宜城水泥公司厂房屋顶安装9000多块光伏板 年均提供464.42万千瓦时绿色电能 节约标准煤1310吨 绿色能源消费占比超40% [6] - 华电襄阳发电公司生物质发电机组每小时处理8吨农林废弃物 年发电5900万千瓦时 替代1.8万吨标煤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万吨 带动农民增收2000万元 [7] -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610.86万千瓦 同比增长31.4% 绿色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达55% [7] 生态旅游与茶产业 - 鱼梁洲中央生态公园投资近20亿元 建成环岛景观带和中央生态公园 [8] - 堰河村从贫困山区转型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 旅游综合收入过亿元 [8] - 襄阳高香茶已授权54家茶企 拥有42家省市级龙头企业和30多条国际领先生产线 产品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 [9] - 茶园种植面积近50万亩 年产茶叶3万吨 茶产业综合产值近百亿元 带动近50万人增收 [9]
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物种新记录
中国新闻网· 2025-07-03 08:40
科考成果 - 科考团队在贡嘎山区域发现大量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及珍稀濒危植物,并收获多项物种新记录 [1] - 发现软叶筒距兰和三裂碱毛茛等多个贡嘎山区域新记录种,其中软叶筒距兰此前仅在我国台湾和印度锡金被观测到 [3] - 发现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独叶草的超大野生居群,初步估计逾万株 [3][5] 科考活动 - 科考历时10余天,覆盖贡嘎山区域的多种典型生态系统 [3] - 累计拍摄高清生态影像超1万张,同步采集部分物种凭证材料 [3] 科研价值 - 软叶筒距兰的发现刷新了该物种在大陆的分布版图,打破了学界对其地理扩散路径的固有认知 [3] - 独叶草超大野生居群的发现为制定针对性保护策略和探究生态适应机制提供了珍贵线索 [3][5] 保护区管理 - 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严格管控人类活动、推进生态修复工程,有效守护了生物多样性 [5] - 未来将以此次科考数据为依据,优化生态监测网络,推动建立更科学的保护体系 [5]
7月3日起,济南白泉生态保护项目对市民免费开放
齐鲁晚报· 2025-07-02 10:42
项目概况 - 白泉生态保护项目由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建设,于2024年9月开工,2024年7月3日起免费开放[1][4] - 项目位于济南东站片区,复活了濒临消失的千年名泉泉群,填补东部城区高品质生态休闲空间空白[1][3] 历史与文化价值 - 白泉泉群为济南十大名泉泉群之一,曾以"泉涌白沙"奇观闻名,承载1600年历史记忆[3] - 项目精准定位白泉、灰泉、漂泉等十处历史名泉,系统性修复泉群水系脉络[3][4] - 复原了南北朝檀道济"唱筹量沙"军事遗址及明代李攀龙"白泉精舍"诗意场景[3][9] 生态修复技术 - 采用"保水源、保路径、保古韵"三保策略,运用杉木桩勾勒泉池轮廓,景石垒砌生态驳岸[4] - 清运渣土、回填种植土,构建浅塘湿地及疏密林地,成功复原"泉涌白沙"地质奇观[4] - 保留全部原生树木,打造"十泉十景"沉浸式泉水体验区[4][6] 功能与特色 - 引入"稻田养泥鳅"生态循环农业,泥鳅除虫肥田,产出鳅田稻米形成自然课堂[6] - 配备儿童无动力乐园、滨水步道、亲水平台、康体广场等便民设施[6] - 每日7:00至21:00开放,提升东部市民生活品质与生态获得感[6] 城市战略意义 - 项目是济南践行"绿水青山"理念、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典型案例[9] - 为水鸟及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地,同时复活历史场景融合市民活动[9] - 作为济南东站片区生态文化标杆,将成为彰显泉城特色的城市名片[9]
从南到北、从西到东 镜头里的大美中国色彩斑斓、生机勃勃
央视网· 2025-07-01 17:00
央视网消息:眼下,在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沙漠腹地,达格图红海子迎来最佳观赏期。粉色湖水与金色沙地相映成趣,勾勒出震撼 人心的视觉盛宴。 俯瞰达格图红海子,宛如镶嵌在沙漠褶皱间的瑰丽宝石。从浅粉到深红的湖水层层晕染,在阳光下折射出梦幻光泽,与广袤无垠的金色沙 丘、澄澈如洗的湛蓝天空,共同编织出超越想象的视觉奇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此展露无遗。 这片神秘色彩源于盐湖生态的精妙平衡。随着气温升高,湖水加速蒸发使盐分浓缩,为卤虫创造了绝佳的繁衍环境。这些微小生命体内的 虾青素随种群壮大不断累积,最终将整片湖水浸染成迷人的粉色,成就了沙漠中独树一帜的生态奇迹。 近年来,阿拉善右旗不断加强生态保护力度,通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常态化推进辖区巡护巡查、多渠道普及保护知识等措施,切实提升 公众环保意识与参与热情,让这片沙漠秘境得以永葆粉波荡漾的动人风姿。 安徽临泉:鹭影翩跹栖碧树 洲头叠翠鸟乐园 眼下,在安徽省临泉县的鹭鸟洲湿地公园,成千上万只的鹭鸟在此筑巢安家、繁衍生息,一派生机勃勃。 走进鹭鸟洲湿地公园,放眼望去,高大的树木上密密麻麻布满了鹭鸟的巢穴。白鹭、夜鹭、牛背鹭等不同种类的鹭鸟或展翅高飞,或低头 觅食,鸟鸣声此 ...
从“疍家渔乡”到“蓝色样板”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01 10:54
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 - 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拥有1900平方千米海域和118千米海岸线,2018年被列为全国唯一少数民族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3] - 陵水以探索海洋旅游业国际化高端化发展为核心任务,推动海洋渔业现代化升级,打造可复制的"陵水方案" [3] - 分界洲岛获评全国首批"和美海岛",2024年科技艺术嘉年华吸引八方游客,塑造"文化出海第一城"形象 [6] 海洋旅游产业升级 - 2023年建成海南省首家海上共享渔庄和国内首个疍家文化博物馆,疍家渔排民宿成为网红打卡地 [5] - 推出疍家文化体验、生态垂钓、深海观光三大休闲渔船线路,2024年非遗特色旅游线路入选全国名录 [5] - 环岛旅游公路通车串联资源,新增3家"三椰级"乡村旅游点,7个点位入选海南百大网红景点 [5] 深远海养殖转型 - 2020年划定1.2万亩深水网箱养殖区,实施转产渔民每户减免50亩海域使用金政策 [9] - 2024年布局3.4万亩"沿海深蓝渔业产业发展带",推进深水网箱、桁架养殖装备等项目建设 [9] - 黄鳍金枪鱼养殖技术获海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人工产卵重大突破 [9] 海洋生态保护 - 开展潟湖环境整治、"蓝色海湾"行动等系列生态修复工程 [11] - 新增红树林6300亩,培育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榄李2000余株,修复海草床和珊瑚礁生态系统 [12] - 建立"湾长+河长+林长"联动机制,布设海上监测浮标实现常态化管理 [12]
资源大省的蜕变重生之路 金融积极助力山西转型发展
金融时报· 2025-06-30 10:05
山西经济转型 - 山西经济长期依赖煤炭产业,煤炭产业增加值曾占全省工业增加值60%以上,导致产业结构单一,经济脆弱性高[1] - 2012-2016年全球煤炭市场低迷期间,山西经济增速一度接近全国末位[1] - 2017-2023年山西推动转型,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和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金融系统支持绿色低碳转型[1] 运城生态与文旅发展 - 运城盐湖具有250万年地理年龄和4600多年采盐史,2020年实施"退盐还湖"停止工业生产,转型生态保护[2] - 金融机构支持盐湖生态治理,农发行运城分行贷款支持环湖西路和东路建设[3] - 芮城县对4万亩黄河滩地确权后集中耕种,银行提供贷款支持提升粮食种植效率[3][4] - 2024年运城重点监测9家景区游客量同比增长43.8%,门票收入增长62.1%,"五一"假期盐湖周边单日入园及客房入住创历史新高[6] - 2024年一季度运城市第三产业占比超50%,金融业增加值占GDP5%[7] 能源企业绿色转型 - 阳光焦化集团形成煤矿-煤焦油加工-煤化工-氢气的全产业链,建行运城分行合作20多年[5] - 建行向安仑化工提供2亿元支持绿色改造,使其焦炉及延伸产业链环保达标,该企业炭黑国内市场占有率7%[6] - 2024年一季度运城辖内使用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再贷款4.3亿元[6] 平遥古城文旅产业 - 平遥古城199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金融机构支持307家民宿获得2.4亿元资金[9][10] - 农行晋中分行向平遥古城景区管理公司投放2亿元固定资产贷款用于基础设施建设[10] - 2024年游客体验升级实现"窗外古色古香,窗内酒店大床"[11] 非遗产业传承发展 - 平遥推光漆器2006年入选国家非遗,平遥煤化集团投资1.23亿元建设推光漆器创意园[12][13] - 平遥农商行提供4000万元"兴业贷"支持产业园建设,山西银行平遥支行投放95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13] - 平遥牛肉采用传统15天加工工艺,平遥晋融村镇银行支持喜味斋公司技术改造实现年加工3500吨[15][16] - 农行山西省分行创新"文化遗产贷"支持山西老陈醋、剪纸、织造等非遗技艺[17]
万物竞发绘新景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30 10:03
农业与粮食生产 - 中央储备粮滁州直属库有限公司天长库区6月23日起收购托市小麦,两天时间已收超360吨 [3] - 安徽麦收较往年提前3天完成,山东德州新型收割机将粮食损耗控制在1%以内,河南8500多万亩小麦22天内完成收割 [3] - 全国夏粮收获过九成,冬小麦大面积收获基本结束 [3] 生态环境治理 - 重庆丰都县名山坝长江消落带通过人工干预与自然修复形成1200多亩湿地生态系统 [4] - 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采用麦草方格、灌木种植等经典治沙模式在腾格里沙漠边缘筑生态屏障 [4] - 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4个调查期实现"双缩减" [4] 就业与劳动力市场 - 贵州六枝特区与广东中山建立劳务协作站,提供从招聘到维权的一站式服务网络 [5] - 湖北举办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能考核暨就业联动招聘对接会,广西高校举办就业双选会满足多样化需求 [5]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针对脱贫人口召开专题会议并印发通知兜牢重点群体就业底线 [5] 高温应对与生产保障 - 成渝中线高铁成都站改建工程施工现场配备防暑降温物资如遮阳棚、冰饮站 [6] - 天津宁河区中国民航大学新校区二期工地为塔吊司机室安装空调,南宁市总工会为建筑工人送防暑慰问品 [6] - 气象部门拉响高温预警,城市保障部门确保电、气、水供应稳定 [6]
多彩温宿的日子真红火(边城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30 06:47
戈壁新村林果产业发展 - 戈壁新村通过"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实现荒漠变绿洲,累计造林120.26万亩,栽植树木超1亿株 [5][6] - 经济林占柯柯牙绿化工程的86%,形成"以林养林"模式,林果品类包括西梅、苹果、核桃等,果农娄耀华100亩西梅园去年纯收入达30万元 [4][6] - 温宿县森林面积达232.25万亩,林果业面积128.1万亩,成为"林果大县" [6] 塔格拉克村旅游业发展 - 塔村通过基础设施改造和景点开发,2024年接待游客约60万人次,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7][9][10] - 全村42家农家乐和民宿中30家由村民经营,80%村民通过旅游业直接受益,村民努尔曼古丽农家院去年收入154万元 [8][10] - 阿克苏文旅集团计划进一步升级旅游产业,推动民宿改造和村民参与 [10] 博孜墩村非遗文化传承 - 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和刺绣分别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文艺表演团节目成为景区热门项目 [11][12][13] - 宝美特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农户+订单"模式,将柯尔克孜族刺绣转化为经济收入,产品创新包括旅游纪念品开发 [12][13] - 非遗保护带动本地妇女就业增收,村民阿达来提表示销售渠道拓宽后收入显著提升 [13]
东北虎豹数量增长、沙漠变绿洲……科技助力 生态蜕变尽显“智慧”底色
央视网· 2025-06-29 16:48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成效 - 2017年整合19个自然保护地设立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规划面积1 4万平方公里 成为我国东北虎豹历史天然分布区和唯一具有野生定居种群及繁殖家族的区域[1] - 园区内东北虎数量从2017年27只增至70只 东北豹从42只增至80只 发现8个东北虎繁殖家族和10个东北豹繁殖家族 幼崽繁殖成功率显著提升[3] - 主要猎物梅花鹿 野猪 狍子等有蹄类动物种群数量较试点之初增长超一倍 栖息地面积覆盖公园80%以上[3] 生态保护措施与监测体系 - 实施清山清套 打击偷猎盗猎 关停矿业权 修复栖息地 生态补偿 跨境保护等举措[3] - 建成覆盖近万平方公里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 部署3万台红外相机 采集6500万条数据 监测东北豹3 4万次 发布动物预警1 2万条[5] - 未来将强化科技保护 完善监测体系 防控疫病 优化产业布局 推进跨国保护合作[7] 青土湖生态治理成果 - 通过沙化土地治理108万亩 固定流沙14 3万亩 人工造林17 1万亩 生态输水4 56亿立方米等措施 实现从干涸荒漠到碧波绿洲的转变[8][15] - 采用无人机飞播技术 5 29万亩飞播任务一周完成 自主研发第四代草沙障铺设机效率提升300% 网格精度达5厘米[18][20] - 建立智慧监测平台实时监控病虫害 林地面积及火灾预警 形成"草方格+科技治沙"新模式[20][22]
文旅消费掀热潮,北川大熊猫文旅消费季正式开幕
央视网· 2025-06-28 18:07
文旅活动概况 - 北川大熊猫文旅消费季活动于6月28日启动,持续至8月31日,主会场北川大熊猫动植物园同日开园迎客 [1][3] - 活动以"熊猫家园 云境北川 安逸消费"为主题,融合熊猫IP、禹羌文化和低空经济,推出8项主体活动及4条精品旅游线路 [6][8] - 活动集结县内企业和景区联动,包括九皇山、药王谷等,打造"低空观光+熊猫IP+禹羌文化"特色消费场景 [13] 消费促进措施 - 推出惠民政策:A级景区门票五折、大熊猫动植物园五折、九皇山首入门票全免、非遗文创购物8折优惠 [11] - 发放"北川安逸消费一卡通",游客可凭卡享受餐饮、住宿等消费折扣,部分游客单次行程节省近百元 [11][13][15] - 通过低空经济消费节、非遗展演、万人萨朗篝火等项目提升游客消费体验,人均消费较预算降低50% [15] 生态与文旅融合 - 北川地处大熊猫国家公园核心区,依托生态本底发展文旅产业,园区内大熊猫"网网""升谊"成为核心吸引力 [3][8][16] - 注重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监管,推广绿色出行和低碳旅游,强化游客生态保护意识 [16][17][19] - 活动通过沉浸式场景激活文化资源,推动"生态观光+研学体验"产品矩阵建设,促进文旅产业链延伸 [10][19] 县域经济影响 - 活动以文旅消费为支点,探索"文旅融合驱动县域经济"路径,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 [15][19] - 联动通用机场资源,开通"云端漫步·空中画廊"航线,提供城景俯瞰、辛夷花海观赏等差异化体验 [13][15] - 通过非遗展示、美食周、购物月等活动提升全域旅游立体度,强化"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特色节点"定位 [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