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网络谣言
icon
搜索文档
武功山“天价”泡面西瓜?网警披露真相
央视网· 2025-06-26 09:15
事件概述 - 网民发布江西萍乡武功山景区存在"天价西瓜"的视频引发热议 视频内容为摆拍 实际景区商品价格透明合规 不存在网传高价现象 [1][3] - 公安机关调查证实视频中"卖西瓜"男子为旅行社游客 西瓜系同行人员携带 并非景区购买 240元"天价西瓜"为虚构 [3] - 造谣者因散布虚假信息被行政拘留十日 公安机关依法打击网络谣言 [3][7] 景区经营情况 - 武功山景区内所有食品商品均明码标价 价格公示醒目 接受市场监管部门监管备案 [3] - 山顶物资运输成本较高 但桶装泡面等商品价格在合理范围 切片西瓜价格符合市场规律 不存在"18元泡面""240元西瓜"等情况 [3] 网络信息管理 -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 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可处5-10日拘留及罚款 情节严重者按《刑法》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罪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 [7][8] - 网警提醒公众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 警惕来源不明内容 发现谣言应积极举报 [10][11]
清远地裂、滑县“绝收”、重庆“命案”?连环揭伪来了
央视网· 2025-06-25 03:46
清远地震相关谣言 -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发生4.3级地震,广州花都区有震感,但网传"楼体倾斜"经专家核查确认无异常[1][3] - 网传清城区金海湾豪庭小区地面裂痕实为水渍,非地震所致[5][7] - 网传培英学校路段道路裂痕实为修补沥青,与地震无关[9][11] 河南滑县冰雹灾害夸大事件 - 网传"河南安阳滑县冰雹致小麦颗粒无收"视频经核查存在拼接和夸大,实际影响有限[12][13][15] - 记者实地走访显示滑县小麦收获有序进行,冰雹仅造成局部掉粒,未达绝收程度[19][20][22] - 农业专家指出灌浆期小麦可通过生长调节弥补冰雹损伤,整体产量损失有限[24][26] 重庆短视频造谣案例 - 网民虚构"挖掘机暴力损坏轿车因阻碍高铁建设"文案,实际为施工方正常处置事故车辆[32][33][35] - 网民拍摄警车巡查酒驾画面并造谣"大学城恐怖事件",被依法行政处罚[37][38] - 网民篡改交通事故出警视频为"秀山打死5人"谣言,事故实际无伤亡[40][42] 网络谣言识别建议 - 对来源模糊的"惊人"消息需保持警惕,避免直接转发[43] - 应通过网信部门或公安机关等官方渠道交叉验证信息真实性[43] - 若误传不实信息应及时删除并澄清[44]
网民编造“无锡马拉松野鸳鸯”相关谣言被罚!一人系为泄私愤
南方都市报· 2025-06-23 14:35
公司声誉影响事件 - 网络谣言称无锡马拉松赛事中举止亲密的男性参赛者为远光软件名誉董事长陈利浩 [1][2] - 公司紧急发布声明澄清涉事男子与陈利浩无任何关系 并强调陈利浩近期均在广东履行公务 [2] - 谣言经网络传播后引发舆论热议 对上市公司声誉造成潜在负面影响 [1][2] 事件处理与法律行动 - 无锡警方对两名造谣者占某某和钱某作出行政处罚 二者分别编造了"公司高管"和"居民身份"的不实信息 [1] - 公安机关认定相关谣言扰乱公共秩序并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1] - 事件起源于3月23日马拉松赛事期间拍摄的参赛者视频在网络传播 [1][2]
“‘单王’外卖员累倒下”?美团辟谣:假的,当事人已报警
广州日报· 2025-06-07 15:06
事件澄清 - 网传视频称美团外卖骑手因过度劳累倒下 经核实为谣言 实际情况是骑手因低血糖晕倒[2] - 骑手以低于25公里/小时车速行驶时不慎摔倒 路人救助后送医检查无大碍[2] - 骑手已就造谣事件报警 美团表示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骑手权益[2] 骑手工作数据 - 涉事骑手1月28日入职至6月5日累计完成3055单 日均24单 日均工作时长6小时[4] - 最近两月工作时长增加 4月日均8.23小时 5月日均9.3小时 仅触发过两次疲劳提醒(8小时/9小时)[4] - 该骑手配送量属站点中低水平 多数骑手日均30多单 事发当日完成20单[4] 平台运营情况 - 2024年月均有单骑手数量达336万 2025年Q1高频骑手月收入区间7230-10100元[7] - 平台实施防疲劳机制 超8小时弹窗提醒 超12小时强制下线[4] - 站长可协调订单接力配送 并对意外情况订单免责[4] 行业现象 - 骑手人身安全相关谣言频发 包括被造谣猝死/跳楼等[5] - 平台强调骑手不应成为谣言主角 已多次联合公安部门打击造谣行为[7]
南京“以债换房”政策?官方辟谣!
搜狐财经· 2025-06-02 16:11
谣言内容与传播 - 网络账号声称南京开放"以债换房"政策 允许用网络债务置换房子月供并实现零首付购房 [2] - 谣言发布者多为带有"房产""管家""代理"标签的账号 如"南京二手房零首付李经理""合肥瑶珺房地产代理有限公司"等 [3] - 谣言内容刻意模糊政策边界 将"债务置换"包装成"债务清零" 对背负网贷消费贷群体极具吸引力 [3] 官方回应与政策背景 - 南京市房产部门和人行江苏省分行联合查证 明确表示从未出台"以债换房"相关政策 [4] - "零首付""债务置换"等操作违反现行信贷政策 可能引发金融风险并破坏社会信用体系 [4] - 我国严格规范个人住房贷款管理 要求借款人具备稳定收入来源和还款能力 [4] 谣言背后的利益驱动 - 部分房产中介和自媒体账号为吸引关注获取流量 刻意编造传播不实信息 [5] - 发布账号通过"零首付""债务置换"噱头吸引资金紧张购房群体 进而推销代理房源或贷款产品 [5] - 此类行为扰乱房地产市场秩序 可能使购房者面临无法办理贷款房产无法过户等风险 [5] 信息核实与防范建议 - 官方渠道如南京市房产局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官网及微信公众号为权威信息源 [6] - "南京网络辟谣"等官方平台可及时了解谣言动态和真相核查结果 [6] - "网债不用还"明显违背基本金融常识 任何债务置换都需债权人同意并通过合法金融机构操作 [6]
南京辟谣
券商中国· 2025-06-01 22:52
南京"以债换房"政策谣言事件 - 核心观点:网传南京开放"以债换房"政策为虚假信息,官方确认未出台相关政策[1] - 谣言内容:多个房地产相关账号宣称南京实施"网债置换月供""零首付购房"等政策[1] - 官方回应:南京市房产部门联合人行江苏省分行核查确认政策不存在[1] - 处置措施:公安和网信部门将对造谣传谣行为依法处理[1] 其他热点新闻 - A股公司突发利空:某上市公司实控人遭刑事立案[2] - 国际政治动态:特朗普撤回某项决定[2] - 俄罗斯突发事件:已造成数十人伤亡[2] - 印度军方首次承认战机被击落[2] - 中国资产表现:深夜时段出现全线爆发[2]
拼凑传言 AI洗稿 警方侦破一起涉企网络谣言案
快讯· 2025-05-29 13:27
案件侦破 - 上海警方成功侦破一起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编造、传播网络谣言损害企业权益案 [1] - 抓获姚某、陈某等8名犯罪嫌疑人 [1] 作案手法 - 拼凑网络传言、利用AI"洗稿" [1] - 杜撰涉企不实文章 [1] 作案目的 - 博流量、涨粉丝 [1] - 获取广告收益 [1] 案件影响 - 误导网民言论 [1] - 损害企业权益 [1]
广西深夜辟谣!“在官员家中发现大量金砖”等为不实信息
证券时报· 2025-05-22 09:55
5月21日,广西互联网辟谣平台发布信息称,经核实,以下网传文章为不实消息。 网传"在官员家中发现大量金砖"等文章不实 近日,有网民在社交平台发布文章称"5月15日,南宁海关再次查获一起25吨锑锭走私案""南宁海关查获30吨灰色陶瓷釉料粉末实际为战略物资"。引发网 民关注讨论。 网传南宁海关查获"25吨锑锭""30吨灰色陶瓷釉料粉末"为不实信息 广西日报5月21日23:10连发三条辟谣: 近期,网上有帖文称,南宁海关内部人员李某,由于利用职务便利,帮助走私团伙走私稀土,近日被南宁海关查处。引发网民关注讨论。 经核查,南宁海关近期未查处内部李姓人员利用职务便利进行内外勾结交易的案件。网传消息为不实信息。 经向南宁海关核实,上述网传消息不实,南宁海关近期未查获网传文章中所称的"25吨锑锭""30吨灰色陶瓷釉料粉"。 南宁海关查处勾结走私团队的"内部人员"为不实信息 广西互联网辟谣平台提醒广大网民: 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 警惕不明来源的网传信息 不信谣不传谣 自觉维护风清气正的网络清朗空间 综合自:广西日报 责编:李丹 校对:王朝全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 ...
【西街观察】从明星到企业家,造谣不能“零成本”
北京商报· 2025-05-20 23:18
"造谣很容易,辟谣却很难。" 近日,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辟谣自己去世,如此感慨道。他幽默回应:"以前要努力证明零跑活着, 现在零跑发展好了,我还要证明自己还活着。" 和朱江明有同样遭遇的还有陈奕迅,因感染新冠导致演唱会延期,岂料没几天,其去世的消息传得沸沸 扬扬。于是,陈奕迅不得不站出来给自己"报平安"。 两个典型的造谣事件,一个发生在企业家身上,一个发生在明星身上,不仅给当事人带来了极大的困 扰,也造成了社会注意力资源的浪费。 这些荒诞的谣言,折射的是流量时代扭曲的生存逻辑。为了博取流量,不惜造谣他人死亡,惊悚词条突 降热搜,短时间内引爆全网讨论,类似的案例给网络治理带来了新的难题。 首先是信息来源更加广泛、复杂。随着微博、微信等一系列社交媒体的出现,人们的信息来源异常多 元,任何一条谣言都可能经由互联网被无限放大。 其实是技术手段的进化。尤其是AI的运用,让造谣更加轻而易举。利用公开视频搭配精心设计的文 案,再加AI对口型,造假者借名人形象和语音博眼球收割流量,防不胜防。 而大量虚拟账号的使用,让寻找造谣者变得难上加难。造谣的人一次次逃脱,让他们有恃无恐,因此类 似的谣言屡禁难止,甚至更加离谱。 整治网络 ...
快评丨“董某外公为院士米耀荣”不实,及时辟谣才能更快抵达真相
新浪财经· 2025-05-02 15:22
文章核心观点 追求公义不容肆意造谣,应基于事实和理性,及时辟谣才能更快抵达真相,舆论场需保持理性克制,拒绝恶意揣测和网络暴力 [3][5] 事件背景 - 肖某、董某相关事件引发热议,国家卫生健康委成立调查组开展调查工作 [1] - 互联网平台衍生出无端揣测、恶意关联、利用AI编造故事及攻击无关人士的内容 [1] 辟谣信息 - “董某某是301医院董宝玮教授的孙女”“董某某的外公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米耀荣教授”为不实信息 [1] - “肖某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手术经过”等内容为AI编造 [1] 对辟谣的看法 - 及时辟谣才能更快抵达真相,追求公义不应造谣伤害,应基于事实和理性 [3] - 辟谣不影响对董某事件相关问题的追问及调查进行 [3] 造谣者动机 - 部分人趁机“搞事情”,运用AI编造故事,为获情绪满足和名利收获 [4] 造谣危害 - 伤害无辜,助长网络戾气和对立情绪,对查清事实无益 [4] - 模糊真假界限,让追问底气不足,使真相大打折扣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