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红色旅游
icon
搜索文档
山河壮歌丨百团烽火淬炼 太行逐梦新篇
央广网· 2025-07-09 09:52
红色旅游发展 - 八路军总部砖壁旧址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吸引大量游客 [2] - 革命老区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带动当地经济,人民"吃上了旅游饭、端上了致富碗" [2] - 高标准的旅游公路贯通县城到东部所有景点,促进旅游业发展 [2] 农产品销售 - 砖壁村梅杏采摘园借助八路军总部旧址的客流量拓宽销路 [3] - 梅杏因保质期短、不易储存,过去难以远销,现通过旅游业改善销售情况 [3] - 旅游业带动当地老百姓经济,客流量增加为农产品销售创造机会 [3] 历史背景 - 八路军总部曾四次进驻砖壁村,并在此指挥百团大战等重大战役 [1][2] - 百团大战涉及105个团近20万人,作战范围达5600余里 [2] - 八路军总部砖壁旧址于1961年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对外开放 [1]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辽宁桓仁:革命老区绘就多彩乡村振兴画卷
新华社· 2025-07-04 19:38
红色旅游产业 - 桓仁县系统挖掘保护抗战遗址 包括中共南满省委机关旧址 老秃顶子抗联一军根据地遗址等 并逐步对外开放 [1] - 枫林谷景区开发50余个景点 日承载量达3.5万人 通过整合抗联遗址资源发展森林旅游 [1] - 农家院经营者王广超在旅游旺季收入达30万元 反映红色旅游带动当地民宿餐饮业发展 [2] 林下参种植与加工 - 桓仁县林下山参保护地面积达65万亩 2002年起出台多项政策扶持产业发展 [2] - 摇钱树自然屯50%以上村民种植林下山参 成立专业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 并引进龙头企业进行深加工 [2] - 山参产业示范园区生产山参粉 山参晶 山参膏等系列产品 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2] 生态农业与特色产业 - 桓仁县森林覆盖率78.94% 山参 辽五味子等中药材种植规模超万亩 [2] - 冰酒产业形成规模 秋季葡萄丰收使桓仁成为中国冰酒主产区 [2]
天津航空暑运执飞38条红色航线 助力红色之旅高效启程
中国民航网· 2025-07-02 11:26
航线网络布局 - 公司计划在暑运期间执行38条红色旅游航线,重点覆盖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大别山革命老区、陕甘宁革命老区和川陕革命老区共4个革命老区 [1] - 航线网络通达西安、天津、沈阳、珠海、昆明、厦门、乌鲁木齐等45个主要城市,并可便捷连接赣州、上饶、梅州、榆林、庆阳、南充、安庆等革命历史厚重地区 [2] - 班次安排灵活,例如西安—赣州—珠海、天津—庆阳—兰州等航线班期涵盖每天一班或每周多班 [2] 市场战略与服务 - 公司通过优化红色旅游航线网络布局,促进航空运输与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度融合,并与革命老区所在机场建立合作关系 [2] - 公司充分利用各机型优势,灵活调配运力,提升红色航线网络的通达性和便捷性 [2] - 公司致力于提供优质航空出行服务,未来将持续分析市场需求,优化航班运营,并适时打造高品质红色旅游产品 [3] 经济与社会效益 - 红色航线不仅方便旅客开展红色研学、缅怀先烈等活动,还为革命老区引入更多游客流量,带动当地旅游消费和经济增长 [2] - 公司通过架设连接历史与当下的空中桥梁,加强红色革命老区与国内大中城市的互联互通,助力红色精神的赓续传承 [1] 销售渠道 - 旅客可通过公司官方网站、客服热线95350、海南航空App及各大授权销售渠道查询购票 [3]
红色旅游 新意迭出(文旅新象)
人民日报· 2025-07-02 05:44
红色旅游市场趋势 - 红色旅游新产品、新场景、新体验层出不穷,通过沉浸式演出、特色列车等形式让红色记忆更生动[1] - 游客对红色文化认同感提升,追求更具深度、体验感和个性化的旅游体验[3] - 沉浸式体验、场景化消费成为年轻人走近历史的重要方式,需持续创新玩法以保持吸引力[6] 特色产品创新 - "南湖·1921"红色旅游列车自2021年6月开行以来,成为"重走一大路"的移动课堂,车厢内设有党史学习角、革命歌曲演唱等活动[2] - 新疆排依克边境派出所将警史馆打造成红色旅游教育基地,吸引游客留言8000多个便签[2] - 山东沂蒙红嫂家乡旅游区推出《跟着团长打县城》等沉浸式演艺节目,重庆1949大剧院通过技术创新演绎《红岩》故事[3] - 特色文创产品如《共产党宣言》手账本、南湖红船船模受到游客欢迎[3] 沉浸式场景应用 - 四川泸定县推出"飞夺泸定桥·渡河纪"全感互动空间,运用VR、数字孪生等技术让游客体验战争场景[4] - 北京李大钊故居上演沉浸式导览剧《守常先生》,通过互动表演串联历史讲解[4][5] -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泸定段建设带动飞夺泸定桥核心展示园等点位开发[4] 青少年研学教育 - 宁夏同心县红军西征纪念园开展"小小讲解员"活动,两期累计服务游客近万人次,丁萱等青少年用童声讲解红色历史[7] - 武汉革命博物馆推出"武汉1927"沉浸式思政课,学生可穿制服体验1927年课堂,与学校合作拓展第二课堂[8] - 红色旅游与研学融合帮助青少年直观感受历史,需持续开发创意产品促进双向互动[8]
“一片绿叶”绘共富新景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30 10:38
茶叶产业现代化转型 - 三州乡茶产业实现手工制茶与机械化生产结合 老茶师梁钢枢掌握10台炒茶机操作技术 实现"人机合一"生产模式 [3] - 2022年完成茶叶工坊现代化改造 建成集收储 生产 包装 交易 展示于一体的综合体 配备百余台自动炒茶机 [3] - 现代化工坊实现24小时不间断生产 单日最高交易额达130万元 人流量突破4500人次 [3] 电商与新零售创新 - 返乡创客裘武涛通过电商直播推广茶叶产品 开发龙井冷泡茶 茶叶麻糍等10余款衍生产品 [4] - 从朋友圈推广发展到淘宝平台批量出货 成功拓展茶叶销售渠道 [4] - 2023年开办"红色村播"培训班 培养90后主播团队 12名青年返乡从事电商运营 文创设计等领域 [4] 茶旅融合与红色经济 - 三州乡整合6处红色遗址 打造"梅枝岭国防教育公园—红军茶体验区—研学基地"精品线路 [5] - 开发"重走红军路 学炒红军茶 品鉴茶乡宴"等沉浸式体验项目 年均吸引游客3.2万人次 [5] - 带动9户农户开办特色民宿 2024年户均增收1.2万余元 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 [5] 产业文化价值挖掘 - 茶叶作为千年文化符号 结合科技创新实现"流量变现"与"体验场景"转型 [6] - 红色基因融入绿色发展 形成"红乡绿地山水成金"的共富模式 [6] - 原三州中学旧址改建现代化研学基地 还原游击战场场景 提升接待能力 [5]
产业发展有基础、群众增收有渠道 老区焕新颜“一红一绿”奏响发展华彩乐章
央视网· 2025-06-29 16:41
历史贡献与红色文化传承 - 宁夏盐池在抗战时期作为陕甘宁边区经济中心之一,为保卫边区、支援经济建设及抗日统一战线作出巨大贡献[1] - 麻黄山乡是抗战时期通往延安的物质保障基地和交通要道,保留了大量革命旧址和实物展示[3][5] - 1942年盐池县开展大生产运动,包括开荒种地、办合作社、打盐运盐、发展纺织业等,缓解边区经济困难[7] 红色旅游与文旅融合 - 麻黄山乡通过游击步道、初心路等红色景点吸引游客,年接待量达12万人次[9][12][22] - 民俗展示馆陈列抗战时期生产工具和农特产品,展现军民团结历史[5][19] - 红色文化阵地建设带动红旅融合发展,擦亮"红色"名片[22] 乡村振兴与产业转型 - 麻黄山乡探索"企业+支部+农户"机制,推动滩羊、小杂粮、大接杏等特色农产品销售及民宿经济[17] - 从植被覆盖率13%的扬沙地区转型为"红绿结合"旅游乡镇,形成特色产业驱动模式[14][17] - 2024年盐池GDP达208亿元,麻黄山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76元[22]
左权:太行浩气传千古(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日英雄)
人民日报· 2025-06-25 06:01
红色旅游发展 - 左权县建成十字岭突围战纪念园并成为红色旅游新地标,2024年夏季开园后迎来参观旺季,讲解员日均接待3场讲解[1][4] - 当地打造麻田八路军总部片区、桐峪1941小镇、十字岭纪念园三大核心景区,配套建设10余个红色主题场馆,形成山西红色旅游重要目的地[4] - 红色文旅产业带动就业,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郝利宏通过歌舞剧《烽火家书》演绎左权事迹,该剧以13封家书为脉络融合全息影像技术[4] 国防教育基地建设 - 左权县已建成1个国家级和4个省级国防教育基地,强化国防教育阵地建设[4] - 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等场馆通过历史实物展示和战斗场景还原,系统呈现左权将军参与的百团大战、黄崖洞保卫战等经典战役[2][3] 历史人物影响力 - 左权将军作为八路军牺牲的最高指挥员,其军事著作达40余篇包括《论坚持华北抗战》《袭击战术》等,被中央军委誉为"'反扫荡'的模范战斗"指挥者[3] - 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将辽县更名为左权县,2025年其牺牲83周年之际,14万当地民众通过文旅项目传承革命精神[3][4]
红色故事激励奋进步伐(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人民日报· 2025-06-20 05:51
历史传承与红色教育 - 新四军第五师在大悟山驻扎期间,与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情谊,战士们帮乡亲干农活并共同生活[2] - 抗战期间新四军第五师进行了1260多次战斗,歼灭日伪军4.3万余人,自身伤亡1.32万人[1][2] - 大悟县通过培养600余名"红色小导游"、创排红色剧目、举办主题活动等方式传承红色文化[4] - 当地开设"红秀大别山"短视频账号发布红色影像资料,已收集2000余份历史资料[2][5] 红色旅游与经济发展 - 白果树湾村依托红色资源发展旅游,村民李玲开设农家饭庄年收入超10万元[7] - 大悟山村村民何燕组建4人直播团队,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和茶叶[7] - 大悟县大力发展茶产业,大悟山村年产5万斤鲜叶,建设多个茶产业项目[8] - 当地计划结合红色旅游发展民宿产业,正在研究相关政策与市场[8] 基础设施改善 - 白果树湾村交通显著改善,从高铁站到村仅需半小时车程[7] - 村内道路从"搓板路"升级为柏油路,极大便利了村民出行[7] - 交通改善带动了电商发展,村民可通过直播销售农产品[7][8]
镜观·回响|津门文化万象新
新华社· 2025-06-10 21:06
城市文化特色 - 天津文化具有南北交融、中西合璧的独特气质,体现在三岔河口的地理特征和建筑风格上 [4][6] - 城市文化资源包含红色旅游景点(平津战役纪念馆)、非遗老字号聚集地(古文化街)、近代建筑群(五大道)三大核心板块 [8][9][12] 文化资源活化利用 - 平津战役纪念馆2024年接待观众141万人次,同比增长50%,成为核心红色旅游景点 [8] - 五大道街区采用"一楼一策"模式,已完成200余幢历史建筑修复再利用,典型案例包括庆王府、先农大院等 [14] - 工业遗存改造项目成效显著,天津第一机床总厂老厂房转型为工业博物馆和产业公园,保留工业元素并注入现代功能 [16][17] 文化产业发展 - 演艺市场呈现多元化,涵盖相声(名流茶馆)、戏曲(人民公园)、交响乐(津湾广场)、街头话剧(《钗头凤》《日出》)等多种形式 [18][19][21][22] - 商业与文化融合创新案例涌现,如解放北路T台走秀等新型文化消费场景 [24] 历史建筑保护 - 北安桥融合巴黎桥梁设计与中国传统雕塑元素,成为文化交融的实体象征 [13] - 梁启超纪念馆"饮冰室"经修缮后于2025年重新开放,完整保留1924年原始建筑格局 [14]
“八路军故乡”抢抓红色旅游机遇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09 11:48
红色旅游发展现状 - 山西省武乡县通过连续举办八路军文化旅游节等活动,以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打开红色文化,助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 [1] - 武乡县拥有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八路军文化园、太行干部学院等以"太行""八路军"为关键词的地标,1190个八路军红色旧址被标注在地图上 [5] - 全国红色旅游接待人数已突破20亿人次,市场规模接近万亿元 [14] 红色文化创新表达 - 数字化、情景化和互动化是红色旅游的新趋势,武乡县通过数字化手段如AI修复抗战老照片、"数字人"讲述历史故事等方式吸引游客 [8][9] - 与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合作推出大型红色舞台剧《漳水回澜》,讲述青年革命者在文艺、金融、情报等多条战线的故事 [11][13] - 推出重走太行英雄路沉浸式研学体验活动,全程5186米串起多个红色旧址,设置真人NPC互动演艺 [16][18] 文旅服务与经济效益 - 武乡县在"五一"期间推出免费公共交通、免费停车场、免费实景演出等服务,累计接待游客8万余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684.5万元 [14] - 微信小程序"武乡行"为游客提供行程、购物、住宿等服务,武乡小米2024年总产值达到5.5亿元 [14][16] - 研学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周末两天有150名小朋友参与体验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