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智能

搜索文档
挖角野心曝光?Meta新增11位AI“高手” 扎克伯格正式内部介绍“超级智能”团队
华尔街见闻· 2025-07-01 04:48
Meta AI团队重组与人才引进 - Meta宣布AI团队重大重组,成立名为"Meta超级智能实验室"的新团队,致力于开发能够像人类一样甚至超越人类能力的AI系统 [2] - 新团队由Scale AI前CEO Alexandr Wang领导,Wang被任命为Meta首席人工智能官,Github前CEO Nat Friedman将共同领导团队 [2] - 11名AI领域顶尖人才加入Meta,包括来自谷歌、OpenAI和Anthropic的研究人员 [2][3] 超级智能实验室核心成员 - 加盟Meta的AI人才包括前DeepMind研究员Jack Rae和Pei Sun,多名OpenAI研究员以及曾负责Anthropic基础设施项目的Joel Pobar [3] - Meta近期成功挖走OpenAI三名负责建立苏黎世办公室的研究员Lucas Beyer、Alexander Kolesnikov和Xiaohua Zhai [5] - 过去一周有八名顶尖研究人员离职OpenAI加盟Meta,包括四名华人核心研究员,他们曾主导o3、GPT-4等关键模型 [5] Meta在AI领域的战略布局 - Meta决定斥资150亿美元收购ScaleAI 49%股份,成为公司史上最大外部投资 [4] - 扎克伯格承诺将引领公司开发超级智能,称这将是人类新时代的开始 [3] - 因对Llama 4模型表现不满,扎克伯格亲自组建约50名AI专家的"超级智能"秘密团队 [3] 行业人才竞争态势 - OpenAI CEO Sam Altman爆料Meta向OpenAI团队提供巨额报价,如一亿美元签约奖金和高额年薪 [4] - OpenAI首席研究官表示公司正在"重新校准薪酬",承诺采取创造性方式奖励顶尖人才 [5] - Meta通过高薪挖角策略加速AI人才储备,反映出行业对顶尖AI人才的激烈争夺 [4][5]
Meta重组AI部门开发“超级智能” 股价创下历史新高
快讯· 2025-07-01 03:30
公司战略重组 - Meta Platforms宣布对人工智能部门进行重大重组 成立名为"超级智能实验室"的新部门 致力于开发"超级智能"系统 [1] - 新部门由Scale AI前CEO Alexandr Wang领导 其将担任公司首席人工智能官 [1] - Github前CEO Nat Friedman将合作领导该小组 负责人工智能产品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工作 [1] 市场反应 - 受重组消息影响 Meta股价盘中一度创下747 9美元的历史新高 [1] 技术发展方向 - "超级智能"系统被定义为能够像人类一样甚至比人类更好地完成任务的系统 [1]
1亿美元“血拼”AI人才!扎克伯格被曝花数月整理“顶尖名单”,查论文寻觅目标
搜狐财经· 2025-06-29 19:27
Meta的AI人才招募战略 - Meta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亲自整理全球AI顶尖人才名单 目标组建专注于"超级智能"的新实验室 [2] - 公司向部分候选人开出高达1亿美元的薪酬 实验室领头人为Scale AI的28岁华裔创始人亚历山大·王 [2][6] - 招聘背景与Llama 4 AI模型表现未达预期相关 引发OpenAI首席执行官奥尔特曼的不满 [3] 目标人才特征与来源 - 目标人才主要来自OpenAI和谷歌DeepMind 具有精英大学博士学位 年龄集中在20-30多岁 [3] - 典型案例包括前OpenAI研究员卢卡斯·拜尔 亚历山大·科列斯尼科夫和翟晓华(本科南京大学 北大博士) [3] - 扎克伯格通过WhatsApp群聊"招聘派对"和研究论文筛选等方式直接参与招募 [4] 行业竞争与资源投入 - 公司以140亿美元收购Scale AI股份 亚历山大·王成为"史上身价最高的员工之一" [6] - AI头部企业采取物理隔离措施保护科研成果 如OpenAI研究人员在独立楼层工作 [8] - 顶尖科研人员转向企业实验室的主因是资源支持(资金/芯片)而非高薪 [8] 薪酬争议与市场影响 - 报道提及1亿美元签约奖金传闻 但新入职员工拜尔否认该数字真实性 [5] - 即便提供8-9位数薪酬 部分候选人仍因Meta在生成式AI领域相对落后而犹豫 [2]
从麻省理工辍学的他,何以让Meta豪掷140亿美元?
财富FORTUNE· 2025-06-28 21:26
汪滔的职业发展 - 2016年19岁时从麻省理工学院辍学与郭如意共同创立Scale AI 最初专注于自动驾驶汽车数据标注 [2] - 2021年24岁时成为全球最年轻白手起家亿万富翁 公司估值超70亿美元 [2] - 2023年主持AI与国家安全闭门会议 展示其在政商界的影响力 [1] - 2024年公司估值达130亿美元 个人持股价值约50亿美元 [3] - 2024年加入Meta 交易对Scale估值290亿美元 成为Meta史上最大外部投资 [3][8] Scale AI的业务发展 - 最初服务于自动驾驶汽车行业 后扩展为生成式AI巨头 [2] - 雇佣数万名员工进行人工数据标注 客户包括OpenAI SAP和丰田 [2] - 采用强化学习技术为客户提供模型评估和系统微调服务 [2] - 2024年F轮融资10亿美元 Meta参与投资50万股 [5] - 全球合同工数量估计达60,000人 面临劳工诉讼 [17] Meta的战略布局 - 2019年开始使用Scale的数据服务 2024年成为其投资者 [5] - 2024年投资143亿美元收购Scale 49%股份 含未来可转换条款 [8] - 计划每年至少花费5亿美元购买Scale数据 持续五年 [18] - 考虑让汪滔担任整个AI部门负责人 整合多个AI团队 [20] - 同时洽谈收购Perplexity和Safe Superintelligence等AI公司 [8] 行业竞争格局 - Meta面临OpenAI Anthropic和Google DeepMind的竞争压力 [6] - Llama 4发布后遭遇性能质疑 被指落后于中国DeepSeek等对手 [6] - 交易宣布后谷歌和OpenAI计划终止与Scale合作 [18] - Meta可能通过此交易获取关键数据资源 限制竞争对手 [18] - 行业专家认为数据多样性更重要 不看好垄断策略 [19] 汪滔的个人特质 - 擅长建立高端人脉网络 在政商界游刃有余 [1][24] - 技术背景扎实 能深入理解AI技术细节 [22][23] - 商业嗅觉敏锐 被评价为"真正独一无二"的人才 [23] - 成长于科学家家庭 深受国家安全技术文化熏陶 [12] - 高中参加数学竞赛 大学就读麻省理工学院一年后辍学 [14]
Meta“钞能力”有效果了?挖走OpenAI三名研究员
36氪· 2025-06-27 08:44
人才争夺 - Meta从OpenAI挖走三名研究员卢卡斯·贝耶、亚历山大·科列斯尼科夫和谢晓华以强化超级智能领域布局 [2] - 三位研究员曾共同创立OpenAI苏黎世办公室此前在谷歌DeepMind共事 [2] - 扎克伯格开出高达1亿美元薪酬条件吸引顶尖人才组建超级智能研发团队 [2] - Meta曾试图邀请OpenAI联合创始人伊利亚·苏茨克维和约翰·舒尔曼加盟但遭婉拒 [3] - 部分AI研究员拒绝Meta邀请OpenAI通过加薪和提供更大发展空间留住人才 [3] 战略布局 - Meta斥资140亿美元收购AI初创公司Scale并任命其CEO汪韬领导新团队 [3] - 公司计划今年投入650亿美元资本支出重点推动AI技术发展 [4] - 扎克伯格描绘AI愿景包括与AI朋友交流、AI制作广告及通过AI智能体与品牌互动 [4] 行业竞争 - Meta、谷歌等科技巨头与OpenAI、Anthropic等AI初创公司展开尖端AI技术主导权争夺 [4] - OpenAI CEO山姆·奥特曼表示不担心Meta挖角行为强调核心研究员未跳槽 [3] 研发进展 - Meta最新AI模型市场反响平平扎克伯格亲自参与人才招募 [2][3] - 公司推迟发布迄今规模最大的下一版AI模型 [3]
李志飞:1 个人、2 天做出 AI 时代的「飞书」,真正的 Founder Mode
Founder Park· 2025-06-26 19:03
产品发布与CEO实践 - 出门问问发布了一款Agentic AI软硬件结合产品「TicNote」,CEO李志飞通过「一人公司」实验展示AI开发能力[1] - 李志飞在2天内独立开发出AI协作平台原型,具备登录、私聊、群聊、文件上传等核心功能,包含4万多行代码[17][18][22] - 使用AI工具5分钟内完成官网搭建和营销位配置,传统方式需多人团队一周工作量[19][20] AI开发新范式 - 提出「用AI的AI做AI」开发口诀:大模型→Coding Agent→目标应用,形成新型软件开发范式[7][8] - AI编程效率显著提升,3小时产出相当于传统10个工作日的工作量,代码质量更高[22][23] - 验证了CEO通过AI工具可将个人产出放大100倍的可能性[27] AI Agent技术架构 - AI Agent由规划器(Planner)和执行器(Executor)组成,规划器依托大模型制定计划,执行器负责实施[35][38] - 智能的本质是进化和递归:通过环境反馈持续优化,并能将复杂任务分解为可执行的原子任务[40][41] - 递归架构关键是实现自我修改源代码能力,最终可能反向修改大模型本身[43][44][45] 行业竞争与公司战略 - 出门问问自2012年起持续探索AI前沿,从语音助手、智能硬件到AIGC软件,经历多次战略调整[52][53] - 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公司像不断自我修正的Agent持续进化,源代码已与初创时完全不同[53] - 发现即使非行业巨头,通过创新智慧也能参与AGI进程,所需资金不一定庞大[52] AI开发实践挑战 - AI编程存在偷工减料问题,常跳过必要步骤如数据库操作,需人工监督纠正[31] - 当前AGI难以处理超长任务(超过半小时),但展示出处理复杂算法的潜力[32] - 个性化环境和上下文对AI发展至关重要,不同反馈会塑造完全不同的发展路径[47][49][50]
据华尔街日报:Meta Platforms(META.O)已聘请Lucas Beyer、Alexander Kolesnikov和翟晓华加入其超级智能项目。
快讯· 2025-06-26 10:31
据华尔街日报:Meta Platforms(META.O)已聘请Lucas Beyer、Alexander Kolesnikov和翟晓华加入其超级 智能项目。 ...
苹果Meta狂抓AI,抢人并购
虎嗅· 2025-06-24 07:27
行业竞争格局 - AI领域三巨头微软、亚马逊和谷歌以及OpenAI、Anthropic、xAI等公司已形成领先优势,苹果与Meta面临边缘化风险 [2] - 谷歌基于Gemini模型巩固AI搜索业务地位,并进军AI短视频领域挑战TikTok,可能蚕食Meta的Reels广告市场 [7] - OpenAI正在开发AI硬件,可能成为继MacBook与iPhone后的"第三核心设备",直接威胁苹果生态 [11] 公司战略与困境 - 苹果在WWDC未展示实质性AI创新,端侧设备AI体验进展缓慢,30亿参数模型落后于华为、小米的70亿参数模型 [6][8] - Meta的Llama4开源模型未达预期,旗舰模型发布推迟且未成为行业基准测试首选 [7] - 两家公司均面临缺人、缺方向的困局,战略执行混乱导致人才流失 [12] 并购与人才争夺 - Meta以143亿美元收购Scale AI近半数股份,并试图整合SSI、Perplexity等估值超百亿美元的AI公司 [2][16] - 扎克伯格亲自参与顶尖人才招募,挖角DeepMind、OpenAI等团队核心成员 [15][18] - 苹果考虑收购Perplexity(140亿美元估值)或Mistral(60亿美元估值),但面临欧盟和微软的竞争阻碍 [19][21] 技术发展瓶颈 - 苹果纠结于AI技术是否符合其"完美"用户体验标准,担忧隐私与幻觉问题 [13] - Meta首席科学家Lecun质疑大型语言模型的发展方向,导致内部技术路线分歧 [14] - 两家公司在智能眼镜领域布局均受限于大模型能力不足,Meta暂聚焦拍照/语音交互 [10] 市场动态与财务动作 - 华为推出鸿蒙6操作系统及50+智能体框架,小米开源70亿参数多模态模型MiMo-VL [8] - 苹果去年股票回购达1100亿美元,今年计划回购1000亿美元,可能调整资金用于并购 [22] - 硅谷进入大模型时代第二波并购潮,继谷歌/亚马逊收编AI公司后,苹果与Meta加速布局 [23]
印裔1号位删 Karpathy 团队90%代码、算力暴涨 50 倍!马斯克 Robotaxi 10年终上线,30 元乘车体验刷屏
AI前线· 2025-06-23 15:09
特斯拉Robotaxi试点启动 - 特斯拉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正式启动Robotaxi试点服务,首批乘客支付固定费用4.20美元(约合人民币30元)[1] - 服务基于Model Y车型改造,搭载自研视觉感知系统和FSD软件,运营时间为每天6点至午夜,服务区域集中在奥斯汀市中南部[2] - 每辆车配备安全员和健康监测传感器,车内摄像头和麦克风默认关闭以保护隐私[2] - 目前仅限受邀用户参与,包括部分员工、车主和Powerwall用户[2] - 内部数据显示当前运营数据为112次乘车、499英里[3] 技术路线与团队 - 特斯拉采用以摄像头为核心的计算机视觉解决方案,而非Waymo依赖的雷达传感器阵列[6] - AI团队核心成员包括印度裔工程师阿肖克·埃卢斯瓦米和德国工程师米兰·科瓦奇[12] - 阿肖克是特斯拉AI/Autopilot团队首位成员,现任Robotaxi项目AI团队负责人[13][16] - 马斯克高度评价阿肖克对特斯拉自动驾驶技术的贡献[17] 自动驾驶技术进展 - 当前测试版本基于FSD 13.2.9深度微调,针对奥斯汀本地路况优化[18] - FSD 14.0版本预计参数将达45亿(现有版本4.5倍),计划2025年底推出[19] - 技术突破包括记忆窗口从10秒扩展至30秒,提升动态环境决策能力[19] - 代码精简近90%,用神经网络替代传统条件判断逻辑[22][23] - 采用"低秩适配器"技术实现地域规则动态适配,避免开发独立模型[22] 运营与竞争情况 - 当前运营车辆数量在10-20辆之间[28] - 用户体验反馈行驶过程顺畅,车内提供视频游戏等娱乐功能[30][31] - 服务暂不支持小费功能[32] - Waymo已在多个城市商业化运营,累计完成1000万次付费乘车[5] - 国内百度萝卜快跑、小马智行等企业已在多个城市开展无人驾驶出行服务[35] 算力与未来发展 - 特斯拉超级算力中心支持技术发展,算力规模年增长4-7倍[24] - 预测全自动化将使全球GDP每10年增长100-1000倍[25] - 马斯克预测2026年可能出现"在任何任务上都比人类聪明"的数字超级智能[26]
OpenAI路线遭质疑,Meta研究员:根本无法构建超级智能
36氪· 2025-06-20 20:00
超级智能发展路径 - 超级智能是超越AGI和人类通用能力的更高维度AI发展方向,Meta等头部公司正投入巨资追求这一目标 [1][3] - OpenAI CEO认为构建超级智能是工程问题而非科学问题,暗示已有可行路径 [1][3] - Meta研究员质疑当前主流LLM+RL路径的有效性,认为无法实现超级智能 [1][2] 技术实现争议 - 构建超级智能的三种可能路径:纯监督学习(SL)、人类验证的强化学习(RL)、自动验证器的RL [2] - 当前LLM在训练分布内任务表现持续提升,但难以发展为单一超级智能模型 [2][34] - 文本数据具有特殊价值,非文本数据(图像/视频等)尚未证明能提升模型整体性能 [6][7] 数据与规模挑战 - 互联网文本数据面临枯竭风险,行业正全力挖掘剩余数据(如转录YouTube视频) [8][19] - 模型规模扩展遭遇硬件和电力瓶颈,部分公司尝试分布式训练甚至收购核电站 [18][19] - 参数规模突破10^19的假设难以实现,当前最大模型约千亿参数级别 [17][18][19] 学习方法比较 - 监督学习(SL)面临规模扩展极限,未来3-4年可能仅能扩展10倍 [19][20] - 强化学习(RL)存在冷启动问题,需结合SL解决 [22][23] - RLVR(可验证奖励强化学习)成为新方向,OpenAI已展示在数学题上的成功案例 [32][33] 行业竞争格局 - Meta建立秘密"超级智能"实验室,投入数十亿美元资金 [3] - OpenAI、Anthropic和Google DeepMind均公开超级智能研发目标 [3] - 行业可能进入RL任务集军备竞赛,争夺最优训练环境设计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