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跨境贸易便利化
icon
搜索文档
关通全球、物达八方 “十四五”期间海关年均监管进出口货物体量全球最大
经济日报· 2025-08-26 07:37
核心观点 - 海关现代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通过提升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 为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提供有力支撑 展现强大韧性与活力 [1] - 出口含新量更足 进口来源更广 区域结构更优 外贸新动能加速集聚 [1][7] 通关便利化 - 粤港澳大湾区一港通监管模式使货物转运时间由5-7天缩短至2-3天 农产品绿色通道使泰国越南水果7小时达广州30小时达北京 [2] - 联合20余个国家部委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 覆盖17个省份25个城市 累计出台108项改革创新举措 [2] - 实施7×24小时预约通关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与30个部门系统对接 964项服务上线运行 [2] - 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应用 形成网络化互联数字化感知智能化分析自动化作业的海关监管服务新形态 [2][3] 开放通道平台 - 水运口岸125个承担全国口岸货运量90%以上 空运口岸85个 陆路口岸101个 [4] - 2024年全国水运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超43亿吨 较十三五末增长10% 航空陆路口岸货运量分别增长17%和19% [4] - 综合保税区以不到全国两万分之一的国土面积贡献五分之一的进出口总值 十四五期间新增19个总数达174个 实现全国各省区市全覆盖 [4] - 进口入区享受保税免税 出口入区享受退税 可开展保税加工物流检测维修等多元业态 [5] 外贸新动能 - 2024年新三样出口较2020年增长2.6倍 十四五期间新增准入81个国家地区的271种农食产品 [7] - 中西部地区进出口年均增长7.9% 东部地区稳量提质 [7] - 新增权利人注册近2万个 知识产权备案接近10万个 [7] - 文创产品加速出海成为新亮点 游戏电影周边及国潮产品成为全球消费新宠 [7]
建设现代化海关,支撑高水平开放(权威发布·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人民日报· 2025-08-26 06:27
海关监管效能提升 - 年均监管进出口货物52亿吨、货值41.5万亿元,体量全球最大 [3] - 累计查获违禁物品515万件,检出传染病18万例,处置不合格商品20多万批次 [3] - 累计征税9.7万亿元,侦办走私犯罪案件2.3万起,案值4800亿元,涉税600多亿元 [3] 国门安全防线建设 - 建立全天候疫情监测网络覆盖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精准防控制度 [3] - 检出进境动物疫病1.1万种次,查获走私冻品110多万吨,截获违法入境生物制品5000批次 [4] - 检验进出口商品900多万批,退运不合格矿产品及再生金属1万多批,退运固体废物4000多批 [4] 智慧海关与便利化突破 -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25大类964项"一网通办",覆盖跨境贸易全链条 [5] - 智能风险布控模型查获率比随机布控提高16个百分点,远程查检压缩通关时间80%以上 [5] - 智慧口岸试点达63个,水运口岸2024年货运量超43亿吨(较"十三五"末增10%) [7] 贸易高质量发展 - 2024年"新三样"出口较2020年增长2.6倍,新增准入81国271种农食产品 [6] - 中西部地区进出口年均增长7.9%,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达22万亿元(占总额超50%) [6][8] - 累计查扣侵权货物26万批近4亿件,拦截侵权拉布布产品183万件 [6] 开放平台与通道建设 - 新增开放口岸40个(总数311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达174个(新增19个) [7] - 特殊监管区域以0.005%国土面积贡献全国1/5进出口总值,2024年进出口值较2020年增超30% [7] - 航空口岸货运量增超17%,陆路口岸增超19%,与新兴市场进出口年均增10%以上 [7][8] 国际合作深化 - 对外签署合作文件519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新建海关合作机制85个(总数138个) [8] - 全球"智慧海关"合作平台注册142个国家和地区 [5]
关通全球 物达八方 “十四五”期间海关年均监管进出口货物体量全球最大
经济日报· 2025-08-26 05:56
海关监管规模与效能 - 年均监管进出口货物52亿吨 货值41.5万亿元 体量全球最大 [1] - 新增和扩大开放口岸40个 总数达311个 [1] - "一网通办"事项达25大类964项 基本覆盖跨境贸易全链条 [1] 通关便利化创新 - 粤港澳大湾区"一港通"模式缩短货物转运时间至2-3天(原5-7天)[2] - 农产品进口绿色通道实现泰国越南水果7小时抵广州 30小时抵北京 [2] - 联合20余部委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 覆盖17省25市 推出108项创新举措 [2] -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与30个部门系统对接 964项服务上线运行 [2] 智慧海关建设 - 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形成网络化互联数字化感知智能化分析自动化作业新形态 [2] - 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为智慧海关提供科技支撑 海关场景为智能技术提供应用空间 [3] 口岸基础设施发展 - 水运口岸125个 承担全国口岸货运量90%以上 [4] - 空运口岸85个 陆路口岸101个 形成东中西协同海陆空联动格局 [4] - 2024年全国水运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超43亿吨 较"十三五"末增长10% [4] - 航空口岸货运量增长17% 陆路口岸货运量增长19% [4]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 综合保税区等区域以全国两万分之一面积贡献五分之一进出口总值 [4] - "十四五"期间新增19个特殊监管区域 总数达174个 实现全国省区市全覆盖 [4] - 享受进口保税免税 出口退税政策 可开展保税加工物流检测维修等多元业态 [5] 外贸新动能发展 - 2024年"新三样"出口较2020年增长2.6倍 [7] - "十四五"期间新增准入81个国家(地区)271种农食产品 [7] - 中西部地区进出口年均增长7.9% [7] - 新增权利人注册近2万个 知识产权备案近10万个 [7] 文创产品出海 - 《黑神话:悟空》《哪吒2》等游戏电影周边及LABUBU国潮产品成为全球消费新宠 [7] - 知识产权保护既阻止境外侵权产品流入国内 也打击国内侵权产品流向境外 [7]
更优监管、更高安全、更大便利 建设现代化海关,支撑高水平开放(权威发布·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人民日报· 2025-08-26 05:51
海关监管效能提升 - 年均监管进出口货物52亿吨 货值41.5万亿元 体量全球最大 [2] - 累计查获违禁物品515万件 检出传染病18万例 处置不合格商品20多万批次 [2] - 侦办走私犯罪案件2.3万起 案值4800亿元 涉税600亿元 [2] 国门安全防线建设 - 建立全天候疫情监测网络覆盖22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 检出进境动物疫病1.1万种次 查获走私冻品110万吨 截获违法生物制品5000批次 [2] - 配备1万余台先进设施设备 投入147个一线快检实验室 [2] 商品质量安全监管 - 检验进出口商品900多万批 退运不合格矿产品及再生金属1万多批 [3] - 退运固体废物4000多批 检出不合格危险品13万批 [3] - 检出不合格商品1.2万批 不合格汽车6.8万辆 [3] 智慧海关与通关便利化 -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25大类964项"一网通办" 覆盖跨境贸易全链条 [4] - 智能风险布控模型查获率比随机布控提高16个百分点 远程查检压缩通关时间80%以上 [4] - 智慧旅检覆盖80%航空口岸 智慧口岸试点达63个 [4][7] 贸易高质量发展成果 - 2024年"新三样"出口比2020年增长2.6倍 [5] - 新增准入81个国家271种农食产品 中西部地区进出口年均增长7.9% [5] - 今年以来拦截涉嫌侵权产品183万件 [5] 开放平台建设进展 - 新增和扩大开放口岸40个 总数达311个 [7] -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达174个 以万分之一国土贡献全国1/5进出口总值 [7] - 2024年水运口岸货运量超43亿吨 较"十三五"末增长10% [7] 国际合作深化 - 对外签署合作文件519份 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新建海关合作机制85个 [8] - 2024年与共建伙伴进出口22万亿元 占进出口总值超一半 [8] - 与东盟/拉美/非洲/中亚等市场进出口年均增长10%以上 [8]
年均货值41.5万亿元 “十四五”期间海关监管进出口货物体量全球最大
中国证券报· 2025-08-26 04:25
核心观点 - 海关总署在"十四五"期间通过制度创新和设施建设显著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1][2][3] 贸易便利化措施 - 实施7×24小时预约通关制度 对拼箱出口货物采用"先查验后装运"模式减少重复装卸 [2] - 创新粤港澳大湾区"一港通"监管模式 将港口转运时间从5-7天缩短至2-3天 [2] - 开设农产品进口绿色通道 周边国家新鲜水果7小时可达广州 30小时可达北京 [2] - 与57个国家(地区)实现AEO互认 3000多家AEO企业享受银行融资担保 授信和出口信保等优惠 [2] 口岸建设成果 - 新增和扩大开放口岸40个 总数达311个 形成水陆空立体化 东中西全方位开放布局 [3] - 水运口岸125个承担全国90%以上货运量 空运口岸85个构建全国联通世界航空网 陆路口岸101个成为周边国家重要通道 [3] - 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向"枢纽对枢纽"模式升级 综合保税区以不到两万分之一的国土面积贡献全国1/5进出口总值 [3] - 海南自贸港完成"二线口岸"验收并上线智慧监管平台 即将发布3份制度文件 [3] 总体运营规模 - 年均监管进出口货物52亿吨 货值41.5万亿元 体量全球最大 [1] - 联合20多个部委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 覆盖17个省份25个城市 累计推出108项改革创新举措 [1]
海关总署:“十四五”期间海关年均监管进出口货物体量全球最大
上海证券报· 2025-08-26 04:09
海关现代化建设进展 - 海关年均监管进出口货物52亿吨 货值41.5万亿元 体量全球最大[1] - 累计征税9.7万亿元 综合治税依法征管[1] - 新增和扩大开放口岸40个 总数达311个 形成水陆空立体化口岸布局[2] 外贸新动能发展 - 创新跨境电商 海外仓 保税+等新业态监管模式[1] - 2024年新三样出口比2020年增长2.6倍[1] - 新增准入81个国家(地区)的271种农食产品[1] 跨境贸易便利化 - 累计出台108项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创新举措[2] - 参与城市扩大到17个省份25个城市[2] - 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22万亿元 占进出口比重超50%[2] 国际合作与市场拓展 - 对外签署合作文件519份[2] - 与东盟 拉美 非洲 中亚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年均增长10%以上[2] - 成为全球157个国家和地区前三大贸易伙伴[1][2] 特殊监管区域贡献 - 综合保税区以不到两万分之一的国土面积贡献全国1/5进出口总值[2] 海南自贸港建设 - 全岛封关将于12月18日正式启动[3] - 完成二线口岸验收 上线智慧监管平台[3] - 即将发布二线口岸报关规范等3份制度文件[3]
全国海关“十四五”成绩单出炉 年均监管进出口货物52亿吨、货值41.5万亿元 体量全球最大 安全稳定可控
证券日报· 2025-08-26 00:48
海关监管效能与规模 - 年均监管进出口货物52亿吨 货值41.5万亿元 体量全球最大[2] - 累计征税9.7万亿元[2] - 进口铁矿石通关时间平均压缩15小时以上[4] 口岸建设与布局 - 新增和扩大开放口岸40个 总数达311个 形成水陆空立体化开放布局[2] - 在63个口岸开展智慧口岸试点建设[3] - 智慧旅检覆盖80%航空口岸 实现无感通关[2] 贸易便利化措施 - 累计出台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创新举措108项[3] - 与57个国家(地区)实现AEO互认 3000多家AEO企业享受融资及通关便利[3] - 2024年1-7月全国保税维修业务进出口增长8.7%[3] 进出口结构优化 - 2024年"新三样"出口较2020年增长2.6倍[2] - 2024年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伙伴进出口达22万亿元[2] - 我国成为全球157个国家(地区)前三大贸易伙伴[2] 智慧海关建设 - 通过近红外光谱仪 高速图像识别系统 自动采样机器人实现智能化监管[4] - 形成网络化互联 数字化感知 智能化分析 自动化作业的新形态[4] - 口岸风险联合防控更加精准有效[3]
全国海关“十四五”成绩单出炉
证券日报· 2025-08-26 00:17
海关监管规模与成效 - 年均监管进出口货物52亿吨、货值41.5万亿元 体量全球最大且安全稳定可控 [1][2] - 累计征税9.7万亿元 体现综合治税和依法征管成效 [2] - 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达22万亿元 大幅提升贸易安全与便利化水平 [2] 口岸建设与开放布局 - 新增和扩大开放口岸40个 总数达311个 形成水陆空立体化全方位开放布局 [2] - 在63个口岸开展智慧口岸试点建设 实现智能化自动化作业与多系统有机融合 [3] - 智慧旅检覆盖80%航空口岸 支持旅客无感通关和快速通关 [2] 贸易便利化创新举措 - 联合20多个部委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 覆盖17省25市并推出108项改革创新举措 [3] - 与57个国家(地区)实现AEO互认 3000多家AEO企业享受融资授信和出口信保等优惠 [3] - 扩大综合保税区保税维修产品目录 1-7月全国保税维修业务进出口增长8.7% [3] 智慧海关建设进展 - 通过装备智能化和数字赋能形成网络化互联、数字化感知的监管服务新形态 [4] - 进口铁矿石采用近红外光谱仪和自动采样机器人 通关时间平均压缩15小时以上 [4] - 风险防控更加精准 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走在世界前列 [4] 进出口结构优化 - 出口"含新量"提升 2024年"新三样"出口较2020年增长2.6倍 [2] - 我国成为全球157个国家(地区)前三大贸易伙伴 国际合作空间持续拓展 [2]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关通全球、物达八方——“十四五”海关交出守国门、促发展亮眼答卷
新华社· 2025-08-25 22:01
海关监管效能 - 年均监管进出口货物52亿吨 货值41.5万亿元 体量全球最大[2] - 累计查获涉政涉枪涉爆等违禁物品515万件 检出传染病70余种18万例 处置不合格商品20多万批次[2] - 对6亿多进境人员进行检疫 3亿进境交通运输器具实施卫生检疫 截获病媒生物525万只[3] - 累计侦办走私犯罪案件2.3万起 重点领域走私犯罪得到有效遏制[2] 贸易质量安全管控 - 累计检出不合格商品1.2万批 不合格汽车6.8万辆 阻拦不达标问题商品进入市场[3] - 拦截涉嫌侵权LABUBU产品183万件 保护知识产权成果显著[4] - 累计查扣侵权嫌疑货物26万批 接近4亿件 有效遏制进出口环节侵权势头[4] 外贸结构优化 - 2024年"新三样"出口比2020年增长2.6倍 出口含新量持续提升[4] - 新增准入81个国家(地区)的271种农食产品 进口来源多元化[4] - 中西部地区进出口年均增长7.9% 区域结构持续优化[4] 口岸开放建设 - 新增对外开放及扩大对外开放口岸40个 全国对外开放口岸达311个[6] - 新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19个 总数达到174个 实现全国各省区市全覆盖[6] - 综合保税区以不到两万分之一的国土面积贡献全国五分之一的进出口总值[6] 跨境贸易便利化 - 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 参与城市扩大到17个省份25个城市 累计出台创新举措108项[7] - 海关和贸易法规感受度指标在53个经济体中评价最优[7] -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将于12月18日正式启动 智慧监管平台已上线[6]
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 持续打造一流口岸营商环境
央视网· 2025-08-25 21:20
"帮助企业快进快出,赢得市场先机!"8月25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 发布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海关守护国门安全、促进高质量发展成就。海关总署署长孙梅君 在回答总台央视记者提问时表示,"十四五"期间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参与城市已经扩大到全国17 个省份25个城市,累计出台改革创新举措108项。 二是优化监管模式,跨境物流更加快捷。比如,创新粤港澳大湾区"一港通"监管模式,使货物在港 口转运的时间由过去的5-7天缩短到现在的2-3天。在口岸开设农产品进口"绿色通道",泰国、越南这些 周边国家的新鲜水果最快7个小时可以抵达广州、30个小时可以抵达北京市场。 三是强化互联互通,经贸往来更加便利。在硬联通方面,加强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重要枢纽节点 口岸扩能提质。在软联通方面,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与30个部门和单位的业务系统对接,964项服务上 线运行,实现跨境贸易业务全链条全环节的"一网通办"。 孙梅君认为,跨境贸易便利化,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是优化营商环境、应对外部冲击的 有效手段,也是履行WTO协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客观需要。"十四五"期间,海关总署联合20多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