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载人航天
icon
搜索文档
“首次”“第一”“增绿”……成就举世瞩目!多个关键词透视这份发展答卷↓
央视网· 2025-07-10 10:45
经济发展成就 - "十四五"规划纲要设定的主要指标中 经济增长 全员劳动生产率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等指标进展符合预期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粮食 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等8项指标进展超预期 [5] - 规划确定的战略任务全面落地 部署的102项重大工程顺利推进 [7] - 5年经济增量预计将超过35万亿元 经济总量2025年预计达到140万亿元左右 相当于再造一个长三角 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前4年经济增速平均达到5 5% [8][10] 制造业与贸易 - 行业是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 第一货物贸易大国 第一外汇储备大国 第一能源生产大国 第一人力资源大国 [12] - "十四五"以来 每年制造业增加值都超过30万亿元 连续15年稳坐全球制造业"头把交椅" [12] 科技创新 -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 增量达到1 2万亿元 [15] - 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达到26个 占比全球第一 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6万家 [15] - 人工智能 量子科技 载人航天 深空探测等领域创造了多个全球"首次"和"第一" [15] 区域协调发展 - 京津冀 长三角 粤港澳大湾区三地2024年经济体量占全国的40%以上 [19] - 东北地区2024年粮食产量占全国25 3% 原油产量占全国21% 有力维护国家粮食 能源 产业安全 [19] 绿色发展 - 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5%以上 新增森林面积相当于1个陕西省的面积 [20][24] -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87%左右 比"十三五"时期提高了3个百分点 [24] - 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煤电 建成全球最大清洁发电体系 每用3度电就有1度是绿电 [24] - 长江 黄河两条"母亲河"干流全线达到二类水质标准 [25] 农业与基础设施 - 建成超过10亿亩高标准农田 相当于黑龙江 河南这两个排名前2的产粮大省土地面积的总和 [26][29] -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的"6轴7廊8通道"建成率超过90% 覆盖超过80%的县 服务90%左右的经济和人口 [34] - 2024年全社会物流成本节约超过4000亿元 2025年有望再节约3000亿元左右 [30][34]
我国持续推动创新势能向经济动能转化
科技日报· 2025-07-10 09:30
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 - 中国经济前4年平均增速达5.5%,2024年经济总量预计140万亿元,增量超35万亿元 [1] -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增量达1.2万亿元 [1] - 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达26个(占比全球第一),高新技术企业超46万家 [1] - "三新"经济增加值2024年超24万亿元,相当于北京、上海、广东GDP总和 [1] 研发投入与创新主体 -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2.68%,规模增至3.6万亿元(全球第二) [2] - 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77%,深圳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6.46% [2] 关键技术突破 - 集成电路年产量比"十三五"末增长72.6%,增量约1900亿块 [2] - 核电、高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取得新突破 [2] - 人工智能、量子科技、载人航天、深空探测领域创造多个全球"首次"和"第一" [2] 新兴产业发展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十三五"末增长42% [2]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73.8%,占GDP比重10.4%(提高2.6个百分点) [2] - 在研创新药累计达4000余款,占全球30% [2] 人才与创新生态 - 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量全球第一,STEM专业毕业生年超500万 [3] - 中国企业深度融入开源生态,形成独特技术创新路径 [3]
成就举世瞩目,获得感看得见摸得着!透过数据看“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答卷
央视网· 2025-07-10 00:20
经济发展 - 经济总量预计达到140万亿元,5年增量超过35万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长三角 [1] - 前4年经济增速平均达到5.5%,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1] -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体量占全国40%以上 [4] 制造业与贸易 - 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5年全球第一,每年超过30万亿元 [2] - 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第一外汇储备大国、第一能源生产大国 [2] 创新能力 -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增量达1.2万亿元 [2] - 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达26个,占比全球第一,高新技术企业超46万家 [2] - 人工智能、量子科技、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领域创造多个全球"首次"和"第一" [2] 区域发展 - 东北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25.3%,原油产量占全国21% [4] 绿色发展 - 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5%以上,新增森林面积相当于1个陕西省的面积 [6] -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87%,比"十三五"提高3个百分点 [6] - 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煤电,每用3度电有1度是绿电 [6] 粮食安全 - 建成超过10亿亩高标准农田,相当于黑龙江、河南两省土地面积总和 [8] 基础设施 -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成率超90%,覆盖80%以上县,服务90%经济和人口 [10] - 2024年全社会物流成本节约超4000亿元,2025年有望再节约3000亿元 [10] 就业与收入 - 每年城镇新增就业稳定在1200万人以上 [12] - 2024年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分别为22.2%、29%、48.8%,服务业就业作用增强 [14] -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14] 教育 - 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14年 [16] -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5%以上,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97% [16] 医疗 -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4亿多人次,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从2.9人增至3.6人 [18] -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人均预期寿命达79岁 [18] - 402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目录 [18] 养老与托育 - 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提高到64.6%,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员超1.8亿 [20] - 在300多个地级市和人口大县建设托育综合服务中心 [20]
神舟十九号乘组太空归来后首次公开亮相
神舟十九号乘组太空任务成就 - 神舟十九号乘组完成183天太空驻留任务 创造中国航天员单次太空驻留时长纪录 [3] - 指令长蔡旭哲在神舟十九号任务中创造单次出舱9小时的世界纪录 累计完成5次出舱活动成为中国出舱次数最多的航天员 [3] - 乘组参与实施88项空间科学实验 其中约50%为空间站首次开展的新实验 目前这些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4] 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发展 - 神舟十九号任务验证了舱外航天服、空间站机械臂等设备的可靠性 展现中国航天科技的成熟与自信 [3] - 中国首位"90后"航天员执行出舱任务 显示载人航天事业年轻化发展趋势 [3] - 首位女航天飞行工程师进驻空间站 参与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物理等多领域实验 [4] 太空科研应用成果 - 乘组首次尝试在轨种植甘薯并带回样品 为验证长期太空飞行食物来源可行性提供重要数据 [4] - 完成6次载荷进出舱任务 天地协同开展多项科学实验 [4] - 乘组将实验样品和甘薯苗传递给神舟二十号乘组 实现科研延续性 [4] 航天员恢复情况 - 乘组已完成隔离恢复和疗养恢复阶段 全面转入恢复观察阶段 [4] - 目前3名航天员身心状态良好 各项医学检查结果正常 [4] - 肌肉力量、耐力和运动心肺功能基本恢复到飞行前水平 [4]
神舟十九号乘组太空归来后首次公开亮相,蔡旭哲讲述处置意外经过
新京报· 2025-07-09 20:32
航天员见面会核心内容 - 神舟十九号乘组在轨期间完成88个实(试)验项目,覆盖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航天医学等领域,成功制备13余种102个试验样品 [1] - 航天员蔡旭哲在神舟十九号任务中创造单次出舱9小时的世界纪录,两次飞行任务累计完成5次出舱活动,成为当时出舱次数最多的中国航天员 [1] - 乘组完成空间站管道检测机器人在轨试验验证、物体重量感知测试、情绪状态测试能力评估和实验样品更换等工作 [1] 航天员个人表现与贡献 - 蔡旭哲成功处置出舱载荷适配器意外卡滞问题,体现航天员在载人航天中的主导作用 [2] - "90后"航天员宋令东首次执行出舱任务,在轨尝试种植甘薯并带回样品,为验证甘薯作为长期太空飞行食物来源提供数据 [2] - 女航天员王浩泽首次太空之旅,表达为科学探索贡献力量的决心,并分享原创诗歌《星河逐梦》 [2] 航天员恢复情况 - 神舟十九号乘组已完成隔离恢复、疗养恢复阶段,全面转入恢复观察阶段 [3] - 乘组身心状态良好,医学检查结果正常,肌肉力量、耐力和运动心肺功能基本恢复到飞行前水平 [3] - 待完成恢复期工作并进行健康评估后,3名航天员将转入正常训练 [3]
NASA依赖加深,SpaceX载人“龙”飞船难被替代
环球时报· 2025-07-09 06:46
NASA对SpaceX的依赖程度 - SpaceX在2024年为NASA执行了10次轨道级发射任务 占比超过80% [1] - NASA深度依赖SpaceX实现近地轨道与深空探索目标 [1] 载人航天领域的现状 - 自2011年航天飞机退役后 NASA长期依靠俄罗斯载人飞船 直到SpaceX载人"龙"飞船服役 [2] - NASA原计划同步推进SpaceX载人"龙"飞船和波音"星际客机" 但后者研制进度严重推迟且暴露重大缺陷 [2] - 波音"星际客机"首次载人试飞后 NASA决定放弃其载人重返地球任务 [2] - 目前NASA仅能依靠SpaceX载人"龙"飞船实现近地轨道宇航员运送 [2] "阿尔忒弥斯"载人登月计划中的角色 - SpaceX"星舰"超重型火箭将作为月球着陆器的关键改装平台 [3] - 改装的"星舰"飞船将在近地轨道充当"太空加油站" 为月球着陆器提供燃料补给 [3] - "猎户座"载人飞船由SLS重型火箭发射 但月面着陆环节完全依赖SpaceX技术 [3]
太空漫步全靠它!揭秘130公斤重的中国“飞天”航天服有多牛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27 21:10
舱外航天服功能与结构 - 舱外航天服是小型载人航天器,为航天员提供生命保障与作业支持系统 [3] - 内部维持40千帕压力模拟纯氧环境,抵御真空威胁 [4] - 多层隔热结构反射90%太阳辐射,配合水升华器调节服内温度 [4] - 头盔面窗含四层防护:镀金滤光层减少透光率,充氮结构隔热防结雾 [4] 生命保障系统设计 - 后背"大背包"集成主氧瓶、备氧瓶、电池,持续供氧并吸附二氧化碳 [5] - 水升华器系统带走代谢热量,通过水箱温控维持稳定体感温度 [5] - 系统具备应急功能,可调节压力、供电及通信 [5] - 整套装备重130公斤,但在失重环境下不影响操作灵活性 [5] 技术集成与象征意义 - 航天服从精密织物到管线设计体现中国航天科技实力 [5] - "飞天"舱外服作为航天员太空作业核心装备,象征载人航天技术突破 [5]
印度宇航员时隔41年重返太空,莫迪祝贺
观察者网· 2025-06-26 15:58
印度载人航天进展 - 印度宇航员舒班舒·舒克拉成为41年来第二位进入太空的印度人,也是首位访问国际空间站的印度人 [1][3] - 此次任务由美国公理航天公司组织,使用猎鹰9火箭和龙飞船,预计26日与国际空间站对接 [1] -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支付50亿卢比(约5900万美元)用于舒克拉的席位和培训 [3] 国际合作与乘组构成 - 乘组成员来自印度、匈牙利、波兰和美国,由前NASA宇航员佩吉·惠特森担任指令长 [3] - 匈牙利和波兰宇航员也代表各自国家在四十多年后重返太空 [3] - 宇航员们在发射前进行了数周隔离检疫 [3] 印度航天未来规划 - 印度计划2027年实现首次载人航天飞行,2035年前建立自己的空间站,2040年前将宇航员送上月球 [3] - 舒克拉此次任务经验将极大帮助印度载人航天任务 [3] -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正进行多项测试为载人航天做准备 [3] 科学实验与公众互动 - 乘组将进行60项科学实验,其中7项来自印度,涉及微重力环境下动植物和人体肌肉表现 [5] -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安排舒克拉在太空与印度学生互动并回答问题 [5] - 计划安排舒克拉与印度总理莫迪的太空互动 [5] 社会影响与象征意义 - 发射在印度引发庆祝活动,舒克拉佩戴印度国旗象征国家载人航天开端 [4] - 舒克拉邀请14亿印度人民共同参与这段航天旅程 [4] - 任务获得印度总理莫迪公开祝贺,称其肩负全国人民的愿望 [1]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
快讯· 2025-06-25 17:27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动态 -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 [1] - 自2025年5月22日完成第一次出舱活动后,乘组已完成站内环境监测、设备检查维护、物资清点整理与转移等工作 [1] - 乘组承担的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和空间新技术等领域实(试)验任务稳步推进 [1] - 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航天员在轨工作已满两个月,身心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准备 [1]
新一代载人飞船“梦舟”设计亮点抢“鲜”看
齐鲁晚报· 2025-06-18 15:00
载人月球探测工程进展 - 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完成梦舟载人飞船零高度逃逸飞行试验[1] - 梦舟飞船是我国完全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载人飞行器 承担空间站运营和月球探索双重任务[3] - 梦舟飞船去年2月正式命名 体现与神舟天舟飞船的传承关系 寓意载人月球探测的航天梦想[3] 梦舟飞船技术特点 - 采用模块化两舱设计(返回舱+服务舱) 在神舟飞船技术基础上全面升级[3] - 返回舱具备多次重复使用能力 可大幅节省成本提高效率[7] - 采用"群伞减速+气囊缓冲"着陆系统 双层气囊实现快速充气吸能[8] - 返回舱采用防热密封双层结构 通过气动优化降低再入热负荷[7] 梦舟飞船型号规划 - 规划近地版和登月版两个核心型号[5] - 近地版最多可搭载7名航天员 支持空间站运营任务[5] - 登月版(梦舟Y)可搭载3名航天员 执行载人月球探测任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