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猎鹰火箭
icon
搜索文档
迭代试错模式遇瓶颈 “星舰”第十次试飞取消意味着什么?
央视新闻· 2025-08-25 21:24
核心事件 -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取消原定于美国中部时间24日18时30分进行的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星舰"第十次试飞 以解决地面系统问题 [1][8] - "星舰"火箭总长约120米 直径约9米 由第一级"超级重型"助推器和第二级"星舰"飞船组成 两级均可重复使用 设计目标是将人和货物送至地球轨道、月球和火星 [2] 试飞历史记录 - 2023年4月首次试飞在第一、二级分离前爆炸 [2] - 2023年11月第二次试飞第一、二级成功分离 但飞船在到达目标高度前爆炸 [3] - 2024年3月第三次试飞发生第一级助推器意外解体和飞船失联事故 [3] - 2024年6月第四次试飞成功在海面实现软着陆 但丢失很多瓷片且襟翼受损 [4] - 2024年10月第五次试飞首次实现助推器在半空中被机械臂"夹住"回收 [5] - 2024年11月第六次试飞助推器改在墨西哥湾溅落 未按计划返回发射场回收 [6] - 2025年1月第七次试飞第一级助推器实现回收 但第二级飞船快速解体 [7] - 2025年3月第八次试飞第一级助推器实现回收 但第二级飞船快速解体 [7] - 2025年5月第九次试飞首次重复使用的助推器与飞船成功分离 但助推器随后爆炸 飞船进入太空但未能部署模拟卫星且出现燃料泄漏 最终失去控制 [7] 技术开发方式评估 - 公司采用的不断试错、快速迭代开发方式在"猎鹰"火箭开发中取得巨大成功 但在"星舰"开发中面临新挑战 [9] - "星舰"作为史无前例的大型火箭系统更复杂、体积更庞大 面临的技术挑战和风险比"猎鹰"火箭更艰巨 [9] - 该开发方式导致发射失败次数急剧增加 损耗成本急剧攀升 这些问题未来可能难以承受 [13] - 需要结合地面分系统测试和前期工程排查 与迭代试错方式结合形成有效解决方案 [10][13] 项目时间压力 - "星舰"计划在2027年作为"阿尔忒弥斯"计划的一部分承担将航天员送上月球并返回的任务 [13] - 目前尚未实现全流程工程任务演示 后续还需进行全状态载人系统飞行和向月球轨道飞行等更具挑战性任务 [13] - 时间被压缩的情况下 继续采用不断迭代试错方式恐难以完成繁重任务 [13]
SpaceX股权要约首现政治风险警示:马斯克或再涉政,4000亿估值引关注
贝塔投资智库· 2025-07-23 12:15
SpaceX股权收购要约 - 股权收购要约中首次出现高管政治参与风险提示,特别标注马斯克可能再次担任政府顾问职务并投入大量时间精力 [1] - 此次股权交易对SpaceX估值达4000亿美元,若落地将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私营企业 [1] - 部分股东将获得出售股份机会,回购规模最高达12.5亿美元,涉及员工及早期投资者 [3] 马斯克政治动向影响 - 马斯克近期政治轨迹多变,曾公开抨击共和党税收法案并筹建新政治团体,但后又表示将恢复高强度工作 [2] - 6月初马斯克批评特朗普政策后,白宫紧急审查SpaceX合同,但多数因战略价值无法取消 [2] - 若马斯克再度涉足政治引发政府对立,可能威胁SpaceX每年超百亿美元的政府订单 [2] SpaceX业务现状 - 公司承担NASA及美军方核心任务,包括猎鹰火箭发射、火星飞船研发及运营约8000颗卫星的星链网络 [2] - 采用"部分股权流通+长期私有化"模式平衡资金需求与控制权 [3] 行业与市场影响 - 文件风险提示折射科技巨头与政治权力交织的复杂生态 [3] - SpaceX未来发展与马斯克个人政治抉择高度关联 [3]
SpaceX股权要约首现政治风险警示:马斯克或再涉政,4000亿估值引关注
智通财经网· 2025-07-23 10:59
SpaceX股权收购要约 - 股权收购要约中对SpaceX的估值达到约4000亿美元 若交易完成 SpaceX将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私营企业 [1] - 部分股东将获得出售股份的机会 回购规模最高可达12.5亿美元 涉及员工及其他早期投资者 [2] - 采用"部分股权流通+长期私有化"模式 平衡资金需求与控制权 [2] 马斯克政治动向的影响 - 文件中首次提示高管政治参与风险 特别标注马斯克可能再次担任政府职务并投入大量时间 [1] - 马斯克近期政治轨迹多变 从结束特朗普政府顾问职务到筹建新政治团体 再到宣布恢复高强度工作 [1][2] - 6月初马斯克批评特朗普政策后 白宫紧急审查SpaceX合同 但多数合同因战略价值无法取消 [2] SpaceX业务现状 - 承担NASA与美国军方核心任务 包括猎鹰火箭发射、火星登陆飞船研发等 [2] - 运营由约8000颗卫星组成的星链网络 [2] - 政府订单规模超百亿美元 对政府存在高度依赖 [2] 潜在风险 - 若马斯克再度涉足政治引发政府对立 可能触发新一轮合同审查 威胁政府订单 [2] - 企业家行事不确定性被文件特别提示 折射科技巨头与政治权力交织的复杂生态 [3]
想和马斯克“分手”太难!特朗普政府难舍与SpaceX的合同
金十数据· 2025-07-21 09:16
特朗普政府审查SpaceX合同 - 特朗普政府启动对SpaceX与联邦政府数十亿美元合同的审查,旨在排查潜在浪费问题 [2] - 审查发现多数合同无法终止,因对国防部和NASA至关重要 [2] - 审查涵盖多家拥有丰厚政府合同的企业,由GSA联邦采购服务局局长牵头收集数据 [3] - 审查表格包含合同价值及竞争对手效率评估,被称为"记分卡" [3] SpaceX的政府合同依赖性与主导地位 - SpaceX合同对国防部和NASA任务至关重要,审查后多数协议未被终止 [4] - 政府难以减少对SpaceX依赖,因在火箭发射和卫星服务领域缺乏替代选择 [5] - SpaceX技术优势和价格优势推动各机构扩大合作,同时政府试图通过合同设计激发竞争 [5] - SpaceX近期赢得28次国家安全飞行任务,新协议价值59亿美元 [6] SpaceX的技术与市场优势 - "猎鹰"火箭成为政府太空任务主力,依赖可重复使用助推器 [6] - 载人"龙"飞船是目前唯一经认证可往返国际空间站的美国航天器 [6] - 通过"星链"卫星群为政府机构提供高速互联网,"星盾"部门获情报机构机密协议 [7] - SpaceX高管强调通过最优价格和高效执行赢得政府合同 [6] 行业竞争格局 - 竞争对手在研发自有航天器和卫星时面临延迟和技术挑战 [5] - SpaceX为竞争对手卫星提供发射服务,但行业对其主导地位不满 [5][6] - NASA长期希望拥有两种不同的宇航员空间站往返方案,以降低对SpaceX依赖 [6]
刚刚!马斯克,突爆大消息!
券商中国· 2025-07-20 11:34
特朗普政府对SpaceX的依赖 - 美国政府认定无法取消SpaceX大部分政府合同,因这些合同对国防部和NASA至关重要 [2] - 特朗普政府在火箭发射和近地轨道卫星服务上替代方案有限,SpaceX技术不可替代 [2] - SpaceX主导商业发射行业,猎鹰火箭是政府有效载荷发射的中流砥柱,载人龙飞船是唯一获认证的美国载人航天器 [8] SpaceX的市场地位与合同审查 - SpaceX作为全球领先火箭发射器和卫星互联网提供商,占据行业主导地位 [4] - 公司负责超过90%的美国卫星发射,基本形成行业垄断 [11] - 审查发现终止合作将导致NASA依赖俄罗斯往返空间站,严重影响美国航天计划 [10] 公司与政府关系动态 - 特朗普政府启动对SpaceX数十亿美元政府合同的审查,但未终止关键合同 [3][5] - SpaceX总裁近期与白宫会面,审查过程严肃性凸显 [6] - 公司独立部门Starshield已获美国情报机构机密合同,星链网络服务多政府机构 [12] 安全隐忧与运营风险 - SpaceX星舰基地工伤率是同类航天制造机构的6倍,全行业平均的3倍 [14] - NASA合同包含安全条款,重大违规(如死亡事故)可触发合同取消 [15] - 前OSHA主任指出高事故率是严重安全问题的危险信号 [16] 行业技术壁垒与战略影响 - 更换SpaceX服务将推迟重要任务,包括"金色穹顶"等战略计划 [12] - 星际飞船项目是公司最雄心勃勃的重复使用火箭计划,基地安全记录受关注 [15]
如果马斯克被驱逐,北京凉水河会飘来火箭图纸吗?
观察者网· 2025-07-03 08:38
SpaceX技术保护与人才流动 - SpaceX未主动披露产品详细设计 仅因法律和营销需求允许公开摄录讨论[7] - 公司倾向以商业秘密而非专利保护核心技术 避免设计上网被抄袭[7] - 美国出口管制条例严格限制火箭发动机等航天技术出口[7] - SpaceX若解散 员工可流向蓝色起源、火箭实验室等美国竞争对手[10] - 美国90年代航空航天业裁员60%但技术保留 孕育出SpaceX等新势力[12] - 美国体系内技术人才有充足去处 不太可能大规模跨境输出[12] 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现状 - 蓝箭航天完成朱雀三号一子级动力系统试车 距首飞仅差实际验证[15] - 朱雀三号采用一子级9机并联构型 目标3次试飞内实现回收[17] - 航天科技、天兵科技等6家企业新型火箭均进入动力系统试车阶段[18] - 中国与全球最先进火箭技术差距仅剩数月到一年的完善时间[18] - 行业已突破关键技术障碍 无需依赖外部技术引进[18] 中美商业航天对比 - SpaceX总部位于洛杉矶 中国商业航天企业聚集北京亦庄新区[1][3] - 中国上世纪90年代引进前苏联技术 现技术差距已大幅缩小[14] - 美国政局动荡可能引发人才流动 但中国当前需求度较低[19] - 中国民营火箭公司研发进度密集 多型号采用可复用构型[18]
2.5 万亿美元估值!方舟投资揭秘 SpaceX 的星际商业帝国如何炼成?
搜狐财经· 2025-06-13 19:47
估值预测 - 方舟投资预测SpaceX到2030年企业价值将达到2.5万亿美元,较2024年末3500亿美元估值增长超7倍 [1] - 估值模型突破传统航天产业按发射次数计算的框架,纳入火星殖民、轨道资源等星际变量 [1] 商业飞轮模式 - SpaceX通过猎鹰火箭重复使用技术降低发射成本,单次发射成本从6200万美元降至2000万美元以下 [2] - 星链卫星网络获取用户现金流,2024年收入120亿美元,支撑全球52%商业发射订单 [2] - 2030年星链用户从500万增长至1.2亿,ARPU从120美元提升至240美元,年收入288亿美元中60%将再投入火箭研发与火星计划 [2] 星链市场潜力 - 2035年星链完成4.2万颗卫星部署后,年收入预计达3000亿美元,占全球通信支出15% [3] - 消费端:2030年发达国家5%家庭和发展中国家8%人口成为用户,贡献240亿美元收入 [3] - 企业端:50%远洋商船、30%智能电网、20%自动驾驶车队依赖星链通信 [3] - 政府端:美国国防部已签署150亿美元长期合同,全球10%国防通信支出和30%深空探测任务可能成为收入源 [3] 火星开发计划 - 2028年星链收入30%(约86亿美元)专项投入火星计划 [4] - 星舰年产100艘时,2030年100次火星任务可运送5万吨物资,单位运输成本降至1万美元/公斤 [4] - Optimus机器人2028年首批100台抵达火星,每日建设1000平方米基地,2035年成本降至5000美元/台时建设效率提升至1万平方米/日 [4] 火星资产价值 - 火星资源(金属、甲烷燃料、探测数据)2035年可覆盖60%开发成本 [5] - 每运送1吨物资到火星产生2万美元账面价值,2030年累计形成100亿美元资产 [5] 轨道资产战略 - 4.2万颗星链卫星占据近地轨道30%频谱资源,构建太空制造前哨、轨道数据集市和天地一体化网络 [7] - 轨道资产服务于自动驾驶、物联网、卫星遥感数据商业化及航天器维修补给,拓展太空经济价值链 [7]
SpaceX“星链”卫星大批坠落
北京商报· 2025-06-10 00:36
卫星坠落趋势 - 2020至2024年间有583颗"星链"卫星坠落地球 [1] - 2021年坠落78颗 2024年增至316颗 [1] - 坠落频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1] 卫星发射与运营 - 计划由4.2万颗卫星组成 已发射2091颗(占总计划5%) [3] - 卫星使用寿命5-7年 需每年发射6000颗维持规模 [3] - 当前发射频率为每两周1次 年发射千余颗 [3] - 单颗卫星成本100万美元 近期地磁暴造成4000-5000万美元损失 [2] 商业运营模式 - 用户月费99美元 终端接收器售价499美元(成本2500美元) [3] - 目标用户为偏远地区/远洋/航空器用户(占全球人口3%) [3] - 传输速率超100Mbps 精度1米以内 信号强度为GPS10倍 [4] 军事应用潜力 - 可替代GPS成为美军下一代导航系统 [4] - 延迟仅25毫秒(美军现用卫星延迟250毫秒) [4] - 可搭载军用载荷执行侦察/反导/高超音速武器拦截任务 [4] - 配备氪离子推进器 具备机动变轨能力 [5] 太空安全隐患 - 2021年引发天宫空间站两次紧急避碰 [2] - 曾险些与One Web卫星发生碰撞 [2] - 天文学家批评其增加太空碎片风险 [2] - 公司称卫星设计为大气层自动销毁 不产生轨道碎片 [2]
马斯克的“星链” 卫星突然大批坠落!
半导体芯闻· 2025-06-09 18:34
星链卫星坠落现象 - 研究小组发现卫星坠落与太阳活动存在明确关联,太阳活跃度增强显著影响卫星坠入大气层[2][3] - 2020年仅坠落2颗卫星,2021年飙升至78颗,2022年99颗,2023年88颗,2024年316颗,累计损失583颗卫星[3] - 70%卫星在中等和弱磁暴期间坠落,因持续时间更长缓慢"侵蚀"轨道[4] 太阳活动对卫星影响机制 - 太阳活动周期约11年,黑子增多引发爆炸和耀斑,太阳风喷发物质引发磁暴[4] - 磁暴加热上层大气导致膨胀,卫星飞行阻力增加50%,无法维持轨道高度[4] - 2022年2月地磁暴导致SpaceX一次性损失40颗新发射卫星[4] 星链项目发展现状 - 计划由4.2万颗卫星组成,总投资约300亿美元(不含维护费用)[5][6] - 截至2025年全球用户突破500万,覆盖航空/海运/偏远地区互联网[6] - 2023年10月推出直连手机业务,计划2024-2025年实现短信/通话/上网功能[6] SpaceX经营数据 - 2024年营收预计达155亿美元(约1114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46亿美元增长237%[8] - 2024年商业航天收入预计超过NASA预算11亿美元[8] - 2024年完成134次火箭发射创纪录(猎鹰9号132次/重型猎鹰2次),计划年内增至170次[9] 技术进展与产能规划 - 猎鹰火箭实现第13次回收复用,单次发射24颗极地轨道卫星[9] - 计划年产1000艘星际飞船(日均3艘),建造世界最大组装厂房[8] - 极地轨道部署将覆盖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等原未覆盖区域[9]
太突然!马斯克的“星链”卫星大批坠落,发生了什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9 15:19
星链卫星坠落现象 - 星链卫星坠落数量从2020年的2颗飙升至2021年的78颗,2022年和2023年分别坠落99颗和88颗,2024年大幅增至316颗,累计损失583颗卫星,约每15颗中有一颗坠落 [2] - 研究小组发现卫星坠落与太阳活动存在明确关联,太阳活跃度增强导致上层大气膨胀,增加卫星轨道阻力并引发坠落 [1][2][3] - 当前太阳活动高峰期恰逢地球低轨卫星数量达历史最高水平,为研究轨道阻力提供了绝佳时机 [1][2] SpaceX商业航天发展 - SpaceX预计2024年营收达155亿美元(约1114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46亿美元增长两倍多 [6] - 公司预计2025年商业航天收入将超过NASA整体预算11亿美元,NASA 2026财年预算被削减至188亿美元 [6] - 猎鹰火箭2024年已完成134次发射(132次猎鹰9号+2次重型猎鹰),创全球纪录,计划年底前增至170次,平均每两天一次轨道发射 [7] 星链发射与覆盖扩展 - 5月27日猎鹰9号火箭成功发射24颗星链卫星至极地轨道(倾角97度),首次覆盖高纬度地区如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 [7] - 火箭助推器实现第13次回收,发射8分钟后精准降落太平洋无人平台 [7] 星际飞船生产目标 - SpaceX计划每年生产1000艘星际飞船,平均每天3艘,相关组装厂房或成全球最大建筑之一 [6] - 马斯克提出"让人类成为多星球物种"愿景,强调公司长期星际探索目标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