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GI
icon
搜索文档
梁文锋和杨植麟再“撞车”
创业家· 2025-05-07 17:57
大模型技术进展 - DeepSeek推出数学定理证明专用模型DeepSeek-Prover-V2,参数规模达6710亿,较前代V1.5的70亿参数提升近百倍,miniF2F测试通过率88.9%,解决普特南测试49道题 [3] - 月之暗面同期发布Kimina-Prover模型,开源1.5B和7B参数版本,miniF2F通过率80.7%,普特南测试解决10道题,性能低于DeepSeek-Prover-V2 [3] - 两家公司技术报告均强调强化学习应用,DeepSeek通过子目标分解优化数学推理,月之暗面聚焦形式推理模型架构 [4] 公司竞争格局 - DeepSeek面临阿里巴巴开源模型追赶,通义千问Qwen3参数量为R1的1/3但性能全面超越,阿里开源模型全球下载量超3亿次,衍生模型超10万个 [15] - 月之暗面Kimi用户增长受字节跳动豆包和腾讯元宝挤压,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5年2月AI应用月活排名为DeepSeek(1.94亿)、豆包(1.16亿)、腾讯元宝(4200万),Kimi跌出前三 [14] - 腾讯元宝通过微信引流和14亿元投流费用实现用户快速扩张,超越Kimi的1.5亿元营销投入 [14] 技术路径与产品迭代 - DeepSeek押注数学/代码、多模态、自然语言三大AGI路径,数学与代码被视为封闭可验证的智能试验场 [7] - Prover-V2基于DeepSeek-V3微调,采用子目标分解和思维链技术强化推理能力,与R2/V4版本无直接关联 [9] - 市场传闻R2模型可能采用华为昇腾芯片,但行业人士指出其生态系统和训练鲁棒性存在短板 [10][11] 行业动态与挑战 - 百度发布文心4.5 Turbo和X1 Turbo,成本更低且性能提升,计划6月开源文心大模型系列 [16] - 李彦宏公开批评DeepSeek存在处理单一文本、幻觉率高、响应速度慢等缺陷,但承认其行业影响力 [16] - 头部公司持续面临创新压力,DeepSeek需推出R2/V4巩固优势,月之暗面通过内测社区功能增强用户粘性 [5][14]
“最近看的AI项目,全是一个模子出来的”
投中网· 2025-05-07 14:26
将投中网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1 个月前,我们在一间咖啡馆里,聊着彼此都是刚学到的知识点。 AI 是当下最大的投资共识,他所 在机构也把 AI 设为主要方向。以朱总为代表,盯着的是现实的商业化,考量的是项目能不能成为即 刻可用的提效工具,或者说,能不能赚钱。这当然是市场的主流。当我把同样的问题抛给 Leo ,他 的回答则让人意外。 Leo 读的是别人嘴里面没用的专业。比起有没有商业模式,他更关心的命题是,当 AI 越来越先进, 除了从纯商业的角度看能带来多少投资收益和效率提升外,是不是还应该同时考虑这种破坏性创新带 来的负面影响,以及这种成本是不是现阶段我们能承受的? 从更广阔的维度,他思考的是新科技和新产品对于生产关系的变革。基于此, Leo 分析了 Agent 大规模落地的挑战——因为人是社会性的动物,这导致 Agent 没有办法去实现更大的想象空间。他 对 AI 应用的投资悲观——因为现有的项目在他眼里都长得差不多,仅仅局限在优化现有流程的层 面。他还在等待一个奇点时刻,"当 AI 从本质上改变了生产关系,能创造出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 间交互的全新模式,在这个模式里真得离开 AI 都玩不 ...
使命与扩张的平衡术:OpenAI平台级AI应用的进化路径
36氪· 2025-05-06 19:44
引言:OpenAI为何在收购与结构调整中双线推进? 2025年5月6日,OpenAI宣布放弃全面营利化重组方案,将营利性子公司转型为公益公司(PBC),由非营利组织继续持有控制权。这一结构调整背后, 实质上是对其快速商业化扩张节奏的制度性回应。过去两年,OpenAI持续通过收购和新业务布局,加速构建平台级AI应用生态,商业化步伐显著加快。 此时宣布结构调整,既是回应监管和社会对其"逐利化"倾向的质疑,也是为下一阶段收购与扩张创造治理前提。 尽管全面盈利化看似更有利于资本进入和商业操作,OpenAI却选择了保留非营利组织控制权的PBC结构。原因在于,PBC制度允许公司在追求利润的同时 将社会使命写入治理框架,而非营利母公司继续控股,则进一步确保公司战略不被短期财务回报所驱动。这一治理安排既回应了外部对其使命偏移的质 疑,也保留了资本融资、员工激励和并购操作所需的灵活性。可以说,OpenAI试图在"制度可信度"与"商业扩张性"之间建立一种长期可持续的平衡机 制。 换句话说,如果说一系列收购是OpenAI打通"从底座到入口"的平台化布局工具,那么组织架构的调整就是对其使命合法性与治理弹性的补强机制。两者 合力,使O ...
腾讯研究院AI速递 20250507
腾讯研究院· 2025-05-06 18:46
生成式AI - OpenAI放弃完全营利性转型,将由非营利组织继续控制,同时营利性机构转为公益公司(PBC)[1] - 公司架构调整后取消利润上限制度,采用常规股权结构,非营利组织将成为PBC主要股东[1] - 承诺继续专注AGI发展造福人类使命,并计划开源部分高性能模型[1] - 英伟达发布Llama-Nemotron开源模型家族,包含8B到253B三种规格,支持动态切换推理模式,遵循开放商业许可[1] - LN-Ultra运用Puzzle框架和FFN融合技术优化部署效率,在推理性能和吞吐量上超越DeepSeek-R1[1] - 通过Qwen和DeepSeek-R1教师模型支持,结合多阶段训练和强化学习,全面提升模型推理与通用对话能力[1] Grok PDF功能 - Grok新增PDF渲染功能,支持一句话指令快速生成格式化PDF文档,免费和付费用户均可使用[2] - 功能基于LaTeX代码实现,支持学术论文、简历、菜单等多种文档类型,可通过对话优化或直接修改代码[2] - 相比ChatGPT依赖第三方库的PDF生成功能,Grok在排版质量和用户体验上有明显优势[2] Suno音乐生成 - V4.5版本支持长达8分钟的音乐生成,并新增punk rock、jazz house等细分风格,支持跨界混搭创作[3] - 人声表现力全面升级,实现从耳语到高音的动态音域,并优化了颤音、呼吸控制等专业级细节[3] - 提升了音乐描述识别能力,可精准理解抽象表达,并支持乐器分层、环境音效等音乐元素的精细解构[3] 英伟达语音识别 - 英伟达开源的Parakeet TDT 0.6B语音识别模型创下纪录,能在1秒内转录60分钟音频,词错误率仅6.05%[3] - 模型采用FastConformer-TDT架构,可一次性处理24分钟音频片段,支持标点符号预测和时间戳[3] - 以CC-BY-4.0许可开源,参数量600M,支持商用,但目前仅支持英语识别[3] ACE-Step音乐生成 - ACE-Step结合深度压缩自编码器、扩散模型和线性Transformer,在A100上20秒可生成4分钟音乐,比基线快15倍[5] - 支持19种语言音乐生成,覆盖流行、摇滚等多种风格,并具备人声克隆、歌词编辑等高级控制功能[5] - 采用Apache License 2.0开源协议,已开放训练代码和LoRA模块,将陆续推出RapMachine、StemGen等专业功能[5] AI考古发现 - 2025年研究人员首次非侵入性读取到赫库兰尼姆古卷PHerc. 172的标题,内容为斐洛德谟的《论恶习》第一卷[5] - 该发现由两个团队同时完成,获奖团队Marcel Roth和Micha Nowak利用AI图像分割和墨迹检测技术,获得6万美元奖金[5] - 这些古卷源自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爆发被掩埋的罗马贵族别墅,AI技术为解读这些碳化的古代智慧开创新途径[5] AI数学工具 - 陶哲轩在ChatGPT协助下,仅用4小时独立开发了一个验证数学估计的开源工具,可自动判断涉及正参数的不等式是否成立[6] - 他与ChatGPT的交互过程从基础类编写开始,逐步完善功能,显示了AI在复杂数学工具开发中的实用价值[6] - 作为早期接受AI的顶级数学家,陶哲轩认为到2026年AI将成为数学研究的可靠合作者,并建议数学家与程序员协作开发此类工具[6] AI版权问题 - 法律主要保护具体的"表达"而非抽象的"风格",单纯模仿吉卜力画风通常不构成侵权,但使用其具体角色和情节可能侵权[6] - AI训练数据未经授权存在法律风险,但传统"先授权后使用"模式已不适用,目前缺乏相关立法和豁免机制[6] - 面对AI挑战,艺术家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思想深度和时代洞察,应关注作品的独特视角而非技术层面的复制能力[6]
使命与扩张的平衡术:OpenAI平台级AI应用的进化路径
腾讯研究院· 2025-05-06 17:55
核心观点 - OpenAI宣布放弃全面营利化重组方案,将营利性子公司转型为公益公司(PBC),保留非营利组织控制权,以平衡商业扩张与社会使命[2][3] - 公司通过收购与结构调整双线推进,构建平台级AI应用生态,同时回应监管和社会对其"逐利化"的质疑[3][4] - 治理结构调整(PBC)为收购与扩张创造制度前提,确保战略不被短期财务回报驱动[3] - 公司战略聚焦从模型能力竞争转向应用生态与数据闭环构建,与Anthropic、Google DeepMind等巨头展开平台化竞争[4] OpenAI布局动态的阶段性特征 - 2023年应用爆发初期:收购Global Illumination(创意体验团队),加强C端产品体验,快速迭代用户界面[6][7] - 2024年ToB需求爆发前夜:收购Rockset(实时数据库公司),建立企业服务能力,补齐检索短板[6][7] - 2024年远程协作需求上升期:收购Multi(小型协作平台),打通ToB协同场景,提升应用黏性[6][7] - 2025年生态整合前夜:筹划以约30亿美元收购Windsurf(AI辅助编程),绑定流量入口,掌控数据闭环[6][7] - ChatGPT周活超5亿,成为全球第一超级原生AI应用,体现"产模一体"战略成效[7] 收购逻辑与时机选择 抢占时间窗口 - 2023年初收购Global Illumination(8人团队),快速补齐C端产品短板,缩短迭代周期[9] - 收购Rockset与Multi同样基于时机敏感,避免错过产业标准形成期[10] 构建长期壁垒 - 收购Rockset(实时数据库公司)强化基础设施,支持毫秒级数据索引与查询,适配企业级AI场景[11][12] - 探索自研AI芯片(如与Rain AI合作),降低对英伟达GPU依赖,模仿苹果硬件自主化路径[12] 绑定流量与数据闭环 - 2024年收购Chat.com顶级域名,抢占自然搜索流量,提升用户留存与转化率[13] - 布局AI社交平台,自建数据生产与分发体系,对抗Facebook等平台的数据垄断[17] 特别观察:收购之外的野心 - 传闻探索收购Chrome浏览器(日活25亿),反映控制信息流量入口的野心[15][16] - 与Jony Ive合作开发AI可穿戴设备,探索硬件入口[18][19] - 投资Harvey AI(法律)、Ambience Healthcare(医疗),扩展细分行业应用[18][19] 未来趋势推演 - 细分行业应用:法律、医疗、教育领域深化ToB/ToC场景[19] - 本地部署解决方案:轻量端推理、边缘计算平台应对云端算力瓶颈[19] - AI硬件设备:可穿戴设备、无屏设备构建多模态入口[19] - 国际化流量布局:新兴市场社交/教育平台扩展数据源[19] 结语 - PBC结构调整为商业化扩张提供"制度引擎",平衡资本需求与社会信任[21] - 收购与治理协同演化,构建技术、产品、数据、治理的超级结构[21]
OpenAI重组计划生变:非营利母公司维持控制权,营利部门转型公益企业推进融资
环球网· 2025-05-06 09:51
股权结构优化:非营利母公司通过持股获取资源,同时允许员工、投资者持有PBC股份,形成全员持股的资本架 构; 决策权分配:PBC将负责日常运营与商业化,非营利部门则聚焦慈善项目,双方通过独立董事会实现协同; 监管强化:非营利委员会将制定AI普惠性标准,确保技术成果在医疗、教育等领域的落地。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5月6日消息,OpenAI宣布调整重组计划,明确其非营利性母公司将继续保持对公司的最 终控制权,同时推进营利性部门向公益企业(Public Benefit Corporation,简称PBC)转型,以平衡融资需求与公 益使命。 重组核心:非营利主导,营利部门独立化 OpenAI在官方声明中表示,经与加州、特拉华州总检察长办公室及公民领袖协商,公司决定保留非营利母公司对 营利性业务的监督权。根据调整后的方案,原属非营利架构的营利性有限责任公司(LLC)将转型为PBC结构, 后者需在决策中同时考虑股东利益与公共利益。非营利母公司不仅将持有PBC多数股权,还将通过独立财务顾问 确定的合理估值,成为其核心股东,从而为非营利部门提供资金支持,用于医疗、教育等领域的普惠AI项目。 OpenAI自2015年成立以来, ...
OpenAI,大变革!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6 09:03
每经编辑 毕陆名 北京时间6日凌晨2点,OpenAI宣布,将继续由非营利组织控制;现有的营利性实体将转变为一家公共利益公司;非营利组织 将控制该公共利益公司,并成为其重要的持股方。 这也就是说OpenAI曾在去年提到的由非营利性转变成营利性公司,现阶段已经暂停,并引入了PBC控制模式。 OpenAI董事会主席布雷特·泰勒(Bret Taylor)周一在官方声明中表示。"我们期待与他们、微软以及新任命的非营利机构委 员持续沟通,推进该计划的具体细节。" 早在2024年12月27日,OpenAI曾表示要转变成营利性公司,并希望通过营利赚的钱来养非营利性部门,为冲击AGI提供充足 的资源。 而将公司转变成营利性公司也是OpenAI几次巨额融资的关键条约之一。如果无法完整转型可能会退还一些资金。 据奥尔特曼称,即便非营利机构仍然掌控公司,新架构依然可以实现同样的目标。 今年3月,OpenAI宣布计划在软银集团牵头的一轮融资中筹集最多400亿美元,而估值达到了3000亿美元。该轮融资的前提是 OpenAI需在年底前完成营利性转型。 OpenAI的转型计划遭到了外界的猛烈批评及法律挑战。埃隆·马斯克对OpenAI提起了诉 ...
梁文锋和杨植麟再“撞车”
华尔街见闻· 2025-05-05 20:26
大模型技术进展 - DeepSeek推出数学定理证明专用模型DeepSeek-Prover-V2,参数规模达6710亿,较前代V1.5的70亿规模增长近百倍,在miniF2F测试通过率达88.9%,解决普特南测试49道题 [3] - 月之暗面同期推出形式化定理证明模型Kimina-Prover,开源1.5B和7B参数版本,miniF2F测试通过率80.7%,普特南测试解决10道题 [3] - 两家公司技术报告均采用强化学习方法,DeepSeek通过子目标分解推进数学推理,月之暗面基于强化学习技术构建形式推理模型 [4] - DeepSeek模型矩阵同步进化,Prover系列从2024年3月发布后历经三次升级,代码系列Coder从2024年4月起完成五次迭代至V3-0324版本 [10] 行业竞争格局 - DeepSeek面临阿里巴巴开源模型追赶,通义千问Qwen3参数量仅为R1的1/3但性能全面超越,阿里已开源200余个模型全球下载超3亿次 [19] - 百度发布文心4.5 Turbo和X1 Turbo,性能更强成本更低,计划6月开源文心大模型4.5系列 [19][21] - 月之暗面Kimi用户增长受挑战,腾讯元宝通过微信引流和14亿元投流费用超越Kimi成为月活第三的AI产品,Kimi月活2000万不及豆包5600万 [16] - 华为昇腾芯片被传用于DeepSeek R2模型研发,但行业人士指出其训练效果一般且生态系统不完善,更适合推理部署 [14] 技术发展路径 - DeepSeek押注数学/代码、多模态和自然语言三大AGI实现路径,认为数学和代码是封闭可验证系统,可能通过自我学习实现高智能 [9] - 推理大模型R1价格低廉且性能强劲,Prover-V2以DeepSeek-V3为基础模型进行微调,利用子目标分解和思维过程链强化推理能力 [12] - 算法专家指出R2可能侧重强化学习能力提升,研发周期较短,而V4将涉及预训练工程和方法变革,研发周期更长 [13] 市场动态 - 中国AI原生APP月活排名变化:DeepSeek以1.94亿居首,豆包1.16亿次之,腾讯元宝0.42亿超越Kimi成为第三 [16] - 行业观点认为中国需要2-3个世界领先大模型而非单一明星企业,应鼓励领域内竞争和创业 [19] - 百度指出DeepSeek存在处理单一文本、幻觉率高、响应速度慢和API价格高等局限性 [19][20]
国内最早的AI大模型公司已经开始亏损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5-05 19:14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56.62亿元,同比增长15.2%,但净利润亏损15.95亿元,同比下跌226.8%,为上市十年首度亏损 [1] - 亏损主因包括研发费用增至15.4亿元(同比增59.5%)及金融资产价格波动导致投资损失8.2亿元 [4] - 公司长期储备至少10亿美元资金支持AGI和AIGC业务发展,并计划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4] AI技术布局与成果 - 2025年密集发布多款大模型:1月推出天工大模型4.0,2月发布3D生成模型Matrix-Zero和短剧视频模型SkyReels-V1,3月开源工业界多模态模型Skywork R1V及音乐模型Mureka O1,4月升级Skywork-R1V 2.0 [3] - Mureka O1模型性能超越Suno,被称"音乐圈DeepSeek" [2] - 多模态推理模型Skywork-R1V 2.0因高考题目测试表现获"能考上985的AI"评价 [1] - 2023年4月发布千亿级大语言模型"天工",为国内首批入局"百模大战"企业 [3] 战略转型与行业定位 - 游戏业务营收占比从90%以上降至2024年的9.6%,全面转向AI赛道 [6] - 采用"红海找蓝海"策略,聚焦细分领域如AI短剧、音乐、3D生成,海外收入占比达88% [9] - 2022年ChatGPT热潮后加速AI布局,覆盖搜索、社交、游戏等全场景应用 [8][9] 行业竞争与挑战 - 国际科技巨头2025年AI投资计划:亚马逊1000亿美元、微软800亿美元、谷歌750亿美元、Meta 600-650亿美元 [11] - 国内阿里宣布未来三年AI投入超3800亿元,昆仑万维研发规模相对较小(2024年15.4亿元) [11] - AI Agent成为新竞争焦点,公司2024年推出通用计算机控制框架Cradle,但行业仍处生态建设早期 [14] 资本市场与人才动态 - 2023年5月股价从ChatGPT爆火前的14.13元最高飙升至70.61元 [10] - 机构投资者持股家数从414家降至不足百家,部分因技术高管颜水成卸任研究院院长 [18] - 当前估值逻辑更看重技术突破而非短期商业化,OpenAI 2024年收入仅37亿美元 [11][12]
哪吒汽车APP和官网已恢复正常,知情人士:之前断网因流量欠费,假期无人看管丨汽车交通日报
创业邦· 2025-05-05 18:08
哪吒汽车断网事件 - 哪吒汽车App及官网5月2日起出现断网问题 导致车主无法使用远程操控功能 官网也无法访问 [1] - 5月3日车主收到后台维护通知 目前服务已恢复正常 知情人士透露断网原因为流量欠费且假期无人看管 [1] - 哪吒汽车官网和App此前也曾出现异常 公司目前经营困难 仍在寻求融资解决债务问题 [1] 比亚迪员工持股计划 - 比亚迪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通过二级市场累计买入公司A股股票301 2万股 占总股本0 0991% [2] - 成交均价为357 59元/股 总成交金额达10 77亿元(不含交易费用) [2] 极越汽车关联公司经营异常 - 极越CEO夏一平名下青岛集度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和义乌集度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原因为通过登记住所无法联系 [3] - 两家公司均成立于2023年10月 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 经营范围包括新能源汽车销售及充电设施运营等 [3] - 两家公司均由集度科技(武汉)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法定代表人均为夏一平 [3]